中国姓氏文化的渊源课题研究
“中国姓氏文化的渊源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中国姓氏文化的渊源课题研究”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中国姓氏文化的渊源课题研究”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中国姓氏文化渊源的研究》
《关于中国姓氏文化的渊源的研究》
研究报告
一、选题的理由:
姓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方方面面都有影响。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就是一张绝佳的名片,是打通古今文化的最好载体,他是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看似简单的文字排列却折射出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血脉。如果一个人,连本民族的文化都不知道,那他就是一个缺乏常识的人,所以本次选题在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研究人员:
班级:高2015届11班。 指导老师:xx
组长:xx 组员:xxxxxxx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姓氏文化的内容及原因,来对姓氏文化达到一定程度的了解。 2、通过研究过程,理解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四、研究时间 2012.11.—2013.1 五、活动过程记录: 1、活动计划的制定
时间:2012.11.8—2012.11.9
地点:教室 形式: 讨论 2、问卷调查的设计
时间:2012.11.10—2012.11.11
地点:教室 形式:提出问题 3、问卷调查的实施
时间:
中国姓氏
中国姓氏最新人数排名
中国姓氏最新人数排名最新出炉,李氏、王氏、张氏为三大姓,但鲜有人知的是,根据此次中共科学院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三小姓,分别为倒数第一「难」;第二「死」;第三「山」(音「亚」),人数多在千人左右。我国百家姓的最新排名,王、李、张分列前三位,其总人口数就已达2.7亿,这接近了美国总人口数。排在前10名的还有刘、陈、杨、黄、赵、吴、周。 ①前100名
01王 02张03李 04刘 05陈 06杨 07赵 08黄 0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沉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
中国姓氏起源及演化
中国姓氏起源及演化
我中华民族是个源远流长的民族,因此,我们民族的姓氏源流就显得非常繁富。
现在姓与氏已经通称,而且在文义上,氏且含有尊称的意思。但在古代,姓与氏的意义不同。三代以前,“姓”代表女系的血统,“氏”则表示男系的功勋,所以男子称氏,女子称姓。顾亭林说:古时男子的氏可传可变,女子的姓则永远不可变。王国维亦证实这种说法,并且指出:春秋以后,男子才开始一律称姓。
我国最古的社会是母系社会,故一个姓,代表一个母族。所以,姓字由“女”和“生”两字合成。换句话说,“女”人“生”了孩子,要表明这个孩子属于那一族的,就给他一个“姓”。而“姓”的意义,以现代眼光看来,它最大的科学意义是做为选择婚配的识别,这种知识在古代中国早就具备了。故《国语》有:“同姓不婚,惧不殖也”。《左传》也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优生学,古人为了优生,发明了每个女人都要有姓的办法,实在聪明绝顶。
至于“氏”的起源较为迟。最初只是贵族的专利,据宋朝的郑樵说:“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例如,周朝初年平定天下后,封其同姓(姬)于鲁、晋、蔡、郑、曹、吴、魏等国,这些国名,便成为受封各同族的“氏”,但仍与周共同姓姬。
中国姓氏韦氏拼音拼法
中国姓氏韦氏拼音拼法``
`
而今大陆用来翻译汉语人名都是用汉语拼音方案,但是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地区,大部分还是用韦氏拼音( Wade-Giles)来译中文名称,一下是从别处拈来的中文姓氏韦氏拼法,大家学习一下,呵呵```
顺带提一下,韦氏拼音,韦式拼法,是由英国人威妥玛在1870年代和Herbert Allen Giles(1845年 - 1935年)发明的。威妥玛在华期间,编写汉语课本《语言自迩集》时创造的以拉丁字母拼写与拼读汉字的方法。
在应用上,威妥玛拼法主要用于汉字的读音标、中国地理名称和华人人名翻译。中国大陆地区自1950年代以后,随着汉语拼音方案的广泛推广,威妥玛拼法被停止使用,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仍旧被广泛使用。台湾官方自2003年开始推行以通用拼音为主的统一译音政策,开始建议(但非强制)中华民国公民在护照上的英文译名方面使用通用拼音之前,相关外交单位是以威玛拼音作为译名标准,也因此,大部分台湾人的姓名英译,都是采用这套拼音系统所拼写出来的。
A: 艾--Ai 安--Ann/An 敖--Ao B: 巴--Pa 白--Pai 包/鲍--Paul/Pao 班--Pan 贝--Pei 毕--P
中国姓氏大全标准版
中国姓氏大全标准版
一、中国姓氏的来源
中国人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时候就有\姓\了,是跟母亲的姓.\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 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如黄帝,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 婚。 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 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后来儒家用伦理解释了这一条。 二、中国姓氏大全
中国的姓氏到底有多少呢?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如先秦时期的姓氏书籍《世本》收入18姓875氏,尽管其中有些姓氏没有留传下来,但绝大部分都使用至今。两汉以后,一些新的姓氏和由少数民族汉化改姓而来的姓氏大量涌现,唐代初年编修的《大唐氏族志》收录293姓;唐代中叶人林宝编撰《元和姓纂》,收入姓氏1233个;中国古代幼儿启蒙读物中的百家姓是北宋时写的, 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 复姓30个, 一共438个。宋朝人撰著《通志·氏族略》和《姓解》,分别收的姓氏为2255和25
中国姓氏大全(标准版)
篇一:中国姓氏大全
中国姓氏大全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乐 于 时 傅
皮 卞 齐 康 伍 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
和 穆 萧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贝 明 臧 计 伏 成 戴 谈 宋 茅 庞
熊 纪 舒 屈 项 祝 董 梁 杜 阮 蓝 闵
席 季 麻 强 贾 路 娄 危 江 童 颜 郭
梅 盛 林 刁 锺 徐 邱 骆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 万 支 柯 昝 管 卢 莫
经 房 裘 缪 干 解 应 宗 丁 宣 贲 邓
郁 单 杭 洪 包 诸 左 石 崔 吉 钮 龚
程 嵇 邢 滑 裴 陆 荣 翁 荀 羊 於 惠
甄 麴 家 封 芮 羿 储 靳 汲 邴 糜 松
井 段 富 巫 乌 焦 巴 弓 牧 隗 山 谷
车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宫
宁 仇 栾 暴 甘 钭 历 戎 祖 武 符 刘
景 詹 束 龙 叶 幸 司 韶 郜 黎 蓟 溥
印 宿 白 怀
“中国茶文化”课题研究论文
“中国茶文化”课题研究论文
做一名会品茶的现代人
---“中国茶文化”课题研究论文
“月已阑珊,上下莹澈,茶居灯火的微茫,小河月影的皴皱,水气的飘拂,夜潮的拍岸,一座座小小茶居在醉意中,一切都和心象相溶合。”这轻渺飘尘的神韵,便是茶。
茶源于我国,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无不对茶格外偏爱,都以崇茶为荣。“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 可随着社会现代化,各种饮料、咖啡渗入人们的生活,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到了今天却日渐萧条。
我一直很喜欢茶。但有人说:茶文化属于农耕文明,与现代化格格不入。听到这种话,我不禁感到有些难过:茶一直伴随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到如今却落得这样一个评价!所以,我想通过对中国茶文化的学习研究和对现代中国品茶文化情况的了解评析,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感受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希望人们去关注它,做一名会品茶的现代人,将中国茶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我主要是通过上网查询、进图书馆查找、看报纸杂志来搜集和整理相关的信息资料。其次对同学、小学生、家长、退休后的老人等不同年龄,
2012年中国姓氏的人口比例排行榜
2012年中国姓氏的人口比例排行榜 中国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列出了前100名。 001、李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
002、王姓:约占汉族人口的7.41%,人口众多。
003、张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7.07%。尤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为最多。
004、刘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38%。北方地区的河北、内蒙古、辽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以上。
005、陈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南方地区多陈姓。在台湾、广东二省,陈姓约占本省人口10%以上,为省内第一大姓。
006、杨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在全国分布极广,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杨姓。
007、赵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29%。
008、黄姓: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23%。黄姓在要集中于工江以南地区,广东省的黄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黄姓人口也比较多,以上五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56%。
009、周姓:约占全国汉
《周易》——中国悲感文化的哲学渊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周易》——中国悲感文化的哲学渊源冠居“群经”之首的《周易》,历经千年沧桑,可以说是我国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也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和哲学智慧的主要“活水源头”。这部奇书,“作为中国古代现存最早的哲学专著, 蕴涵着丰富的奇思妙想和变化哲理,它通过占筮的神秘外衣, 焕发恍惚迷离、幽明窈绕的象微色彩。‘与天地准, 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刘勰指出: ‘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不仅如此, 《易经》有着独特而又神奇熹微的审美旨趣和现实情怀, 是我国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1]尚秉和先生:“最多者《易》解,……最难者《易》解,……苟非真治灼见之士,为扬榷其是非,厘订其得失,后学将胡所适从哉?”[2]《易》学专著层数不穷,学者对其的认知也逐代加深。
一、《周易》研究的回顾
1、《周易》的作者和时代问题的研究
著名学者王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世纪三十年代间,学术界关于《周易》的作者和时代问题的论述出现了一次热潮,主要倾向是否定汉儒的说法。其基本观点约可归纳如下:《周易》“经”部的作者,顾颉刚、余永梁等人认为非伏羲、文王所作,而是周初作品;李镜池等人认为《周易》编定于西周晚期,与《诗经》时代略同,作者亦非同一人;郭沫
姓氏名字号的文化意义
第三章 姓氏名字号的文化意义
第一节 古代的姓和氏
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左传.隐公八年》有一段话,清楚地揭示了姓和氏的关系。“无骇卒。羽义请谥与族。公问族于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天子立有德的人为诸侯,依照他的出生而赐姓,分封土地而又赐给氏。诸侯以字作为谥号,他的后人就以为族号。做某官而有功,他的后人就以官名为族号。也有以封邑为族号的。)这里所说的族,是后起的族号,指的是氏。可见姓是比较固定的,而氏则随情况不同而不断变化。
一、古代的姓
姓起源于何时?从许多古姓如姜、姬、嬴、姒等都有女字偏旁来看,大约在母第系社会就有了姓的分别了。为什么要有姓的区别呢?班固在《白虎通义》中作了一个回答:“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故纪世别类,使生相爱,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者,皆为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