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第四章答案
“编译原理第四章答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编译原理第四章答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编译原理第四章答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编译原理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 第四章
第四章 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 4.1 完成下列选择题: (1) 四元式之间的联系是通过 实现的。 a. 指示器 b. 临时变量 c. 符号表 d. 程序变量 (2) 间接三元式表示法的优点为 。 a. 采用间接码表,便于优化处理 b. 节省存储空间,不便于表的修改 c. 便于优化处理,节省存储空间 d. 节省存储空间,不便于优化处理 (3) 表达式(┐A∨B)∧(C∨D)的逆波兰表示为 。 a. ┐AB∨∧CD∨ b. A┐B∨CD∨∧ c. AB∨┐CD∨∧ d. A┐B∨∧CD∨ (4) 有一语法制导翻译如下所示: S→bAb {print″1″} A→(B {print″2″} A→a {print″3″} B→Aa) {print″4″} 若输入序列为b(((aa)a)a)b,且采用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则输出序列为 。 a. 32224441
激光原理第四章答案
激光原理 第六版 天津理工大学理学院
第四章 电磁场与物质的共振相互作用
1 静止氖原子的3S2?2P4谱线中心波长为632.8nm,设氖原子分别以0.1c、0.4c、0.8c的速度向着观察者运动,问其表观中心波长分别变为多少?
vc c??? vc1?解:根据公式???01?可得:???0c?vc?v 代入不同速度,分别得到表观中心波长为:
?0.1C?572.4nm,?0.4C?414.3nm,?0.9C?210.9nm
2.设有一台迈克尔逊干涉仪,其光源波长为?。试用多普勒原理证明,当可动反射镜移动距离L时,接收屏上的干涉光强周期地变化2L/?次。
证明:如右图所示,光源S发出频率为?的光,从M上反射的光为I?,它被M1反射并且透过M,由图中的I所标记;透过M的光记为II?,它被M2反射后又被M反射,此光记为II。由于
M1I?MII?SM2IIIM和M1均为固定镜,所以I光的频率不
变,仍为?。将M2看作光接收器,由于它以速度v运动,故它感受到的光的频率为:
????(1?vc)因为M2反射II?光,所以它又相当于
编译原理作业集-第四章-修订版
编译原理作业集 第四章 自上而下语法分析
第四章 语法分析—自上而下分析
本章要点
1. 语法分析器的功能;
2. 自上而下分析方法,LL(1)文法 3. 递归下降分析程序构造;
4. 预测分析表的构造及预测分析过程; 5. LL(1)分析中的错误处理。
本章目标
理解和掌握语法分析器的功能、自上而下分析所面临的问题、LL(1)分析法、递归下降分析的构造过程、预测分析程序等内容。
本章重点
1.语法分析器的功能,自上而下的基本概念
2.LL(1)文法的条件及其判别,计算first集和follow集 3.递归下降分析方法、预测分析表的构造及其预测过程。
本章难点
1. 非终结符的First集合,产生式候选的First集合,非终结符的follow集合的求解; 2. 左递归消除;
3. 递归下降分析程序的编写;
作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高级语言编译程序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中,递归下降分析法属于 分析法。
西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发存编写 5/20/2013 9:37:24 AM
- 1 -
编译原理作业集 第四章 自上而下语法分析
a. 自左至右 b. 自顶向下 c. 自底向上 d. 自右向左 2.
微机原理作业与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2 下列程序执行后,寄存器AX,BX,CX的内容分别是多少? D SEGMENT AT 0202H;定位数据段地址 ORG 0202H ;定位偏移地址 DA_WORD DW 20H
MOV AX,DA_WORD ;(AX)=0020H MOV BX,OFFSET DA_WORD ;(BX)=0202H
MOV CL,BYTE PTR DA_WORD ;(CL)=20H(将变量DA_WORD的属性改变为字节型)
MOV CH,TYPE DA_WORD ;(CH)=2(变量类型数值) ;(CX)=0220H
4-4 试编制一程序,把CHAR1中各小写字母分别转换为对应的大写字母,并存放在CHAR2开始的单元中(题目要求:不改变CHAR1的内容)
方法1,小写字母转换一个输出显示一个,前3种方法均使用了AL寄存器
D SEGMENT CHAR1 DB \
N EQU $-CHAR1;变量必须先定义后使用,而不能
化工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传热 一、名词解释
1、导热
若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仅借分子、原子和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称为热传导(导热)。 2、对流传热
热对流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质点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热对流仅发生在流体之中, 而且必然伴随有导热现象。 3、辐射传热
任何物体, 只要其绝对温度不为零度 (0K), 都会不停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界辐射能量, 同时又不断地吸收来自外界物体的辐射能, 当物体向外界辐射的能量与其从外界吸收的辐射能不相等时, 该物体就与外界产生热量的传递。这种传热方式称为热辐射。 4、传热速率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传热面积所传递的热量(W/m2) 5、等温面
温度场中将温度相同的点连起来,形成等温面。等温面不相交。
二、单选择题
1、判断下面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 )。 B A 在一定的温度下,辐射能力越大的物体,其黑度越大;
B 在同一温度下,物体吸收率A与黑度ε在数值上相等,因此A与ε的物理意义相同; C 黑度越大的物体吸收热辐射的能力越强; D 黑度反映了实际物体接近黑体的程度。
2、在房间中利用火炉进行取暖时,其传热方式为
组成原理第四章作业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作业
一、选择题:
1.计算机能直接认识、理解和执行的程序是___。
A. 汇编语言程序 B. 源程序 C. 高级语言程序 D. 机器语言程序 2.某寄存器中的值有时是地址,这只有计算机的( )才能识别它 A 译码器 B 判断程序 C 指令 D 时序判断
3.中断响应时,保存PC并更新PC的内容,主要是为了 . A.提高处理机的速度
B.能进入中断处理程字并能正确返回原程序 C.便于编制中断处理程序
4.设指令中的形式地址为以相对寻址时,操作数的有效地址E= . A.(D) B.(PC)+ D C.(R)+ D
5.单地址指令中,为了完成两个数的算术运算,除地址码指明的一个操作数外,另一个常常采用( ).
A.堆栈寻址方式 B.立即寻址方式 C.隐含寻址方式 D.间接寻址方式 6.发生中断请求的条件是( ) .
A.一条指令执行结束 B.一次I/O操作结束 C.机器内部发生故障 D.一次DMA操作结束 7.下面有关CPU的叙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RISC的特点包括:CP
激光原理第四章习题
思考练习题4
1.腔长30 cm的氦氖激光器荧光线宽为1500MHz,可能出现三个纵横。用三反射镜法选取单纵横,问短耦合腔腔长(L2?L3)应为若干。
1.5?1093?108答:??短=; ?2?L?L2?L3?0.2m ???短2?(L2?L3)2?Lc
2.He-Ne激光器辐射6328?光波,其方形镜对称共焦腔,腔长L=0.2m。腔内同时存在
TEM00,TEM11,TEM22横模。若在腔内接近镜面处加小孔光阑选取横模,试问:
(1)如只使TEM00模振荡,光阑孔径应多大?
(2)如同时使TEM00,TEM11模振荡而抑制TEM22振荡,光阑孔径应多大?
?L0.6328?10?6?0.2答:(1)TEM00模在镜面处的光斑半径为?s???0.20mm
??所以光阑孔径应该为0.2mm
??(2)TEM11模在镜面处的光斑半径为?s所以光阑孔径为0.35mm
2m?1?s?3?0.2?0.35mm
3.一高斯光束束腰半径w0=0.2mm,?=0.6328?m,今用一焦距f为3cm的短焦距透镜聚焦,已知腰粗w0离透镜的距离为60cm,在几何光学近似下求聚焦后光束腰粗。
??答:?0
f3?0??0.2?0.01mm s604
激光原理第四章习题
思考练习题4
1.腔长30 cm的氦氖激光器荧光线宽为1500MHz,可能出现三个纵横。用三反射镜法选取单纵横,问短耦合腔腔长(L2?L3)应为若干。
1.5?1093?108答:??短=; ?2?L?L2?L3?0.2m ???短2?(L2?L3)2?Lc
2.He-Ne激光器辐射6328?光波,其方形镜对称共焦腔,腔长L=0.2m。腔内同时存在
TEM00,TEM11,TEM22横模。若在腔内接近镜面处加小孔光阑选取横模,试问:
(1)如只使TEM00模振荡,光阑孔径应多大?
(2)如同时使TEM00,TEM11模振荡而抑制TEM22振荡,光阑孔径应多大?
?L0.6328?10?6?0.2答:(1)TEM00模在镜面处的光斑半径为?s???0.20mm
??所以光阑孔径应该为0.2mm
??(2)TEM11模在镜面处的光斑半径为?s所以光阑孔径为0.35mm
2m?1?s?3?0.2?0.35mm
3.一高斯光束束腰半径w0=0.2mm,?=0.6328?m,今用一焦距f为3cm的短焦距透镜聚焦,已知腰粗w0离透镜的距离为60cm,在几何光学近似下求聚焦后光束腰粗。
??答:?0
f3?0??0.2?0.01mm s604
第四章作业答案
第四章作业
补充作业
1、 主存储器的分类。
答:RAM(SRAM、DRAM) 、ROM(掩模ROM、可编程PROM、EPROM、EEPROM) 2 、写出RAM的特点、ROM的特点。
答:RAM的特点:可随机读写,读写速度快,掉电数据丢失。
ROM的特点:只能读出不能写入,掉电后数据不丢失。
3、 某系统扩展一片6264RAM(8K*8位)与62128RAM(16K*8位),利用74LS138译码器,画出与8088/8086CPU系统总线的连线,并计算出两个芯片的基本地址。 D0~D15D0~D720根A0~A19A0~A12RDWRA0~A13OEWEA0~A12IO1~IO8OEWEA0~A13IO1~IO8DB数据总线CB控制总线D0~D7AB地址总线A0~A19A14AA15BA16C74LS138译码器Y0Y1Y2Y3Y4G2AY5Y6Y700000H~01FFFHCS04000H~07FFFHCS626462128G2BM/IOG1 接入138译码器地址62128片内地址6264片内地址见图4-14接线A19A18A17A16A15A14A13A12A11A10A9
第四章 习题答案
习题
4.1选择填空
1、选用差分放大电路的原因是 A 。
A、克服温漂 B、 提高输入电阻 C、稳定放入倍数
2、用恒流源取代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电阻Re,将使电路的 B 。
A、差模放大倍数数值增大 B、抑制共模信号能力增强 C、差模输入电阻增大 3、差动放大器中的差模输入是指两输入端各加大小___相等_____、相位___相反____的信号。
4、设差放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对地的电压分别为vi1和vi2,差模输入电压为vid,共模输入电
压为vic,则当vi1=50mV,vi2=50mV时,vid=_0mV __,vic=_50mV __;当vi1=50mV,vi2=-50mV时,vid=_100mA__,vic=_0mA__;当vi1=50mV,vi2=0V时,vid=_50mV__,vic=_25mA__。 5、电流源常用于放大电路,作为_A___(A.有源负载,B.电源,C.信号源),使得放大倍数
__A__(A.提高,B.稳定)。
6、电压放大电路主要研究的指标是 a 、 b 、 c ;功率放大电路
主要研究的指标是 d 、 e 、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