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四、比和按比例分配
第一课时 认识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比的读、写方法,会求比值。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通过对比分析完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初步理解比与分数,比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分数、除法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例1图表: 姓名 从家到学校的路程(m) 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分)
240 5 张丽
200 4 李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后提问:你从表格中了解到什么信息?每两个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都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能找到每两个数量之间各种各样的关系,针对学生所答,及时作出引导评价。 2.小结: 我们会用加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合并关系。会用减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差关系,也会用分数或除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新的表示两个量间数量关系的方法。 二、学习新知
1.初步认识比及比的读、写方法。
(1)找出板书中学生用分数或除法表示两个量之间倍数关系的实例,用彩色粉笔标注出来,指出: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质量分析
六年级(1)班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质量分析
六(1)班 伍莲英
一、基本情况 总分 均分 合格 合格 优秀人 3967 88.2 44 率% 97.8% 人 33 优秀率% 73.3% 低分 低分 最高人 率% 分 99 最低分 50 二、 质量监测分析与反思
1.检测内容:本次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这册教材的第四单元有关圆的内容。 2、具体分析:知识的覆盖全面,但是题型比较单一,大部分题目考查了学生灵活的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试题的取材上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发学生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从成绩上看这份试卷,题难度不大,从做题的过程和效果看,有所进步,但还存在学生两极分化,个别学生的态度不端正,细心程度还待提高,好点的学生学的太浮。学习意识较差, 有 好 些 学 生 厌 学。部分学生对所授的内容掌握的不是很好,做题时不认真考虑和回忆学过的内容,随意去做,使计算失误较大。
总体来看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发展一般,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和发展要求。
1、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不到位,不扎实。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
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及解决问题的部分题目完成的较差。比如:最后一题,学生错误特别多,还有解决问题第4、5题完成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doc整理好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一课时 课题:<<圆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班级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 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 2、难点是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
简单说说下面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2、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友情小提示: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请你用生活中的物体试着在纸上画一个圆。并把它剪下,试着找出它的中心点。 2、自学课本p56---57
(1)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
(3)认识什么叫圆心?半径?直径?并在剪下的圆中分别标出。 (4)想一想: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半径、多少直径?_______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六年级上册作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篇一
各位同学:
我们只有一个家,它是地球,这个晶莹透亮,蓝光四溢的星球,这个人类的母亲,她多么美丽,因为只有一个地球可居住。
在这个世纪中,地球可受了不少伤,因为人类的破坏,地球在苛延残喘。近年来,我国的资源可花费不少,比如说水资源,竟有50%的江河水流量减少,可水龙头还在不停地流淌,试问:地球上的水是无限送的吗?没水了?找你吗?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却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让我们从我做起,珍惜资源!我们应该对地球负责!
我们要尽量少用塑料袋,习惯用菜篮。不用一次性筷子、手套,因为他们都是树木做成的。我们还得节约用水,每一滴都有它的价值,要意识到不要让水龙头孤独地流泪。我们应该保护森林,每一棵树木,要多植树,春天,你种下一棵,他与你一起成长;春天,我们每人种下一棵,明年就是一片林。让我们植树造林,让绿色铺满大地,让沙漠化停止蔓延,让风暴停住脚步,让我们共创美丽明天!
如果你以前浪费了,那就和我们一起来:节约一张纸、少用一滴水,种下希望之树,共创美好明天!
建议人:xxx
xx年xx月xx日
篇二
尊敬的环保局长:
您好!
水是生命之本,任何生物都离不开水。可不知您是否知道:我们人类的生命之源水已在逐渐减少,每秒就有不计其数的水资源被破坏,被污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备课
备课内容 执教人随笔 总第十六课时 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2、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3、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练习法、演示法、启发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新课探究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 备课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表格式教案 - 图文
备课表
年级 班次 时间 20 年 月 日 第四单元第1节 总第28节 课题 比的意义:教材第48-49页、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 2、会正确读写任意两个相关联的量的比,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正确求比值。 目的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理解比的意义,学会读写法,及求比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学会读写法,及求重点 值的方法。 关键 比值的方法。 教具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主题图的课件 教师:图上画了什么?你了解哪些信息,有何感想。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杨利伟在载人航它们的关系。天飞船上展示的国旗的长、宽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你怎样用算式表示。 可能的表示:长比宽多多少、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归纳。 一种是比差,如长比宽多5厘米;另一种是比倍,如长是宽的十分之十五倍,宽是长的十五分之十。 2、引导学生举例,丰富感知。让学生举例两个量相除的例子。 3、像上面的例子,是比较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揭示课题:比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引导 像上面的例子,长是宽十分之十五倍,也可说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教材过关卷(第4单元)
一、我会填。(每空2分,共22分) 5
1.4=( )∶8=15 ∶( )。
2.甲正方形的边长是3 cm,乙正方形的边长是4 cm。甲、乙两个正
方形的周长之比是( ),面积之比是( )。 3.甲数是乙数的2.5倍(甲数、乙数均不为0),则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
1
4.六(1)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6,男生人数与全班总人数的比是( )。
4
5.比的前项是2.8,比值是7,比的后项是( )。
6.甲、乙两数的比是3∶4。如果甲、乙两数的和是56,那么甲数是
( );如果乙数比甲数大56,那么甲数是( )。
7.有一个三角形,它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5,最小的角是
( )度,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二、我会辨。(每题3分,共12分)
1.把10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与水的质量比是1∶10。( ) 2.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3.3.6 cm∶0.9 cm=4 cm。
1
4.若甲、乙两数的比是5∶6,则乙数比甲数多5。
1/ 7
( ) ( ) ( )
三、我会算。(每题16分,共32分) 1.求比值。
小学四到六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10月8日 王海侠老师作示范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地点:六、一班教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出示例1: 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 得出: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②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指导学生观察、测量。 得出: 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③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指名回答。 师: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教师板演画法。 3.请学生对照着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
①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②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通过观察得出: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零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4
小学四到六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10月8日 王海侠老师作示范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地点:六、一班教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出示例1: 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 得出: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②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指导学生观察、测量。 得出: 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③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指名回答。 师: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教师板演画法。 3.请学生对照着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
①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②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通过观察得出: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零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4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 图文
白银区第十三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学导案(导单)
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课题:变化的量 主备人: 复备人: 审核: 教材分析: 1 、用表格的形式出示“小明6岁前体重变化性况” 。 2、用折线图的形式出示“骆驼的体温变化图” 。 这两个情境分别用表格、图像呈现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使学生体会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多种形式。因此教学时,我们可以按照教材内容的设计进行教学;也可以灵活使用教材,可选择其中一个情境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造新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鼓励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中,体会在生活情境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会随着发生变化,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关系。教材鼓励学生观察表格、图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为后面学习正比例、反比例打下基础,同时体会函数思想。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 学情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生活中存在大量互相依赖的量。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预测未来。同时,研究现实世界中的变化规律,也使学生从常量的世界进入了变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