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提示]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人文地理环境是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内在联系的、具有地域分布规律的部分人工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又称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它由气候、水文、生物、地貌、土壤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彼此依存,相互影响,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和运动,构成了奇妙无比的自然地理环境。由于自然地理因素作用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地理景观,并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关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把握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注重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0.5课时) [课标要求]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学习内容]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生物的演化对环境的影响:通过遗传变异适应环境的能力大为增强;生物的光合作用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加速了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大减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生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省淳中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之讲学稿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2课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要点·疑点·考点 一、概述
1、整体性是 的,差异性是 的; 2、不同尺度的地域分异:
①全球性的地域分异: 、 。 ②区域性的地域分异: 3、自然带的形成:
组合不同 形成不同的 陆地自然带
4、地域分异是有 的。 二、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一)基本分异:海洋和陆地 (二)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分异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①形成基础:
②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省淳中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之讲学稿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2课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要点·疑点·考点 一、概述
1、整体性是 的,差异性是 的; 2、不同尺度的地域分异:
①全球性的地域分异: 、 。 ②区域性的地域分异: 3、自然带的形成:
组合不同 形成不同的 陆地自然带
4、地域分异是有 的。 二、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一)基本分异:海洋和陆地 (二)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分异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①形成基础:
②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
.
《新课标》高三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单元讲座
第十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自然地理要素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关系及途径 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生产功能、平衡功能产生的原因和过程 3.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统一性
4.理解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 5.理解各类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成因和分布 本讲重点: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各类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成因和分布 本讲难点: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成因和分布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地理环境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岩石)、大气、水、土壤、生物。
2.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3.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形式来进行的,现将它们的概念、环节、意义等一并总结如下:
..
. 概念 环节 物质循环简图 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生物循环 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吸收作用、光合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ppt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安陆二中 冉翠娜
请将风景照片与实地一一对应。 对比照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1
2
3
4
D
CB
5
A
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 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 ,如海陆分异、温度带 分异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如自然带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体现——自然带 特点:具有一定的宽度、呈带状分布。纬度 位置
热量
植被
地理 位置海陆 位置
气候水分
动物土壤
地 域 分 异
自然带
自然带的命名:温度带 + 植被 + 带
自然带与气候、植被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900
700600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900
700
400
300200 100 00
500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 温 温 温 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带 带 带 地中海气候 草 荒 草 350 亚热带常绿 亚热带季风气候 原 漠 原 带 带 带 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50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10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00大陆西岸 内陆 大陆东岸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单元检测: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基础题组
一般情况下,同一自然带在向阳的地方分布的海拔较高,读理想大陆某部分区域图和该区域Ⅲ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7河北邯郸质检)左图中Ⅰ地的自然带为( ) A.温度落叶阔叶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2017河北邯郸质检)左图中Ⅱ、Ⅲ两区域相同的是( ) A.气候类型 B.自然带类型 C.热量带
D.冬季盛行风向
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植被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3.(2016浙江杭州教学质检一)Ⅱ所代表的植被类型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D.亚寒带针叶林
4.(2016浙江杭州教学质检一)自然带由Ⅰ到Ⅲ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主导因素(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
1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水分 C.从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 D.非地带性现象 地形
5.(2016浙江杭州教学质检一)形成“无树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地形坡度小 ③年降水量大
②土层厚度薄 ④光照条件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四川省某山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案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标要求:
1、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标解读:
1、结合实例(具体的区域)以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为例分析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结合实例(具体的区域)说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环境要素间通过四大循环发生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入】创设情景:简介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长江三角洲、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景观。 【学生讨论】景观反映出自然环境是有哪些地理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有无相互联系?构成地理环境的这些要素,他们之间是彼此孤立的吗?(不是)那么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举例说明任一景观区地理要素间如何相互联系?
【教师引导】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地理环境是纷繁复杂的,他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气候→生物: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植物生长茂盛,物种丰富;气候→水文: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植被→地貌: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等。水文→地貌:流水的侵蚀使黄土高原的地表变得千沟万壑。 一、
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小组探究】案例1中生物在自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内容, 我说课的程序主要有以下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四个部分:
一、说教材
二、(教材分析,重难点分析,课标分析,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三章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从它的
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重难点分析:
●重点:
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和体现。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难点: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3、课标分析:
●知识和技能:
1.认识和理解自然地理环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案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标要求:
1、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标解读:
1、结合实例(具体的区域)以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为例分析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结合实例(具体的区域)说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环境要素间通过四大循环发生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入】创设情景:简介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长江三角洲、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景观。 【学生讨论】景观反映出自然环境是有哪些地理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有无相互联系?构成地理环境的这些要素,他们之间是彼此孤立的吗?(不是)那么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举例说明任一景观区地理要素间如何相互联系?
【教师引导】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地理环境是纷繁复杂的,他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气候→生物: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植物生长茂盛,物种丰富;气候→水文: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植被→地貌: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等。水文→地貌:流水的侵蚀使黄土高原的地表变得千沟万壑。 一、
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小组探究】案例1中生物在自
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题
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题
地表形态的塑造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题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 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1年百校联盟模拟)“血迹石”是约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千人石”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据此回答1~2题。
1.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 )
A.花岗石和石灰岩 B.大理岩和砂岩 C.石灰岩和玄武岩 D.砂岩和片麻岩 2.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和地壳运动等 C.“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
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
(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3.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