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学生易错的地方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学生易错的地方”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学生易错的地方”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学生易错的地方”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二.表内除法(一)
第 1 课时 课题 教学目标
平均分的认识(一)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准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3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教学例题1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4.观察主题图
(1)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二.表内除法(一)
第 1 课时 课题 教学目标
平均分的认识(一)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准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3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教学例题1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4.观察主题图
(1)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2.2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2.2除法的初步认识 大小1.135M
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2.2除法的初步认识 大小1.135M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除法的初步 含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及各部分名称。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思想目标: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任何 知识来源实践,一切认识是在实践 中产生的,从而体会到实践第一的 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2.2除法的初步认识 大小1.135M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除 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2.2除法的初步认识 大小1.135M
熊猫想请几个朋友到家来做客,它准备了12个竹笋招待 大家,想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眼看着朋友 们就要来了,可熊猫还没有分好,咱们帮帮分他吧!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2.2除法的初步认识 大小1.135M
我们可以这样分,每个 盘子分到了()个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2.2除法的初步认识 大小1.135M
平均分的问题我们还可以 用除法来解决把12根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 3个。 12÷4=3(个) ↓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2.2除法的初步认识 大小1.135M
认识除号:
2014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试卷2014年3月6日
一、直接写得数 (9分) 姓名 班级
6×2= 12÷3= 36÷6= 71-50= 18÷6= 17-9= 16÷4= 30+6= 30÷6= 3÷3= 25+5= 8÷2= 4×5= 24÷4= 20÷5= 18÷3= 18÷9= 24÷6=
二、填一填 (共37分,每空1分,第7题4分,第8题2分)
1、 把6朵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在对的
里画“√”。
2、 圈一圈,填一填。 (1)
一共有( )个
,每( )个一份,
可以分成( )份。算式是( )。 (2)
一共有( )个
,平均分成( )
份,每份是有( )个。算式是( )。
3、 算式24÷3=8,读作( ),除数是( ),被除数是( ),商是( )。 4、 把15个5、 一本6、 在3×367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个要2元,10元钱可以买
2014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试卷
一、直接写得数 (9分) 姓名 班级
6×2= 12÷3= 36÷6= 71-50= 18÷6= 17-9= 16÷4= 30+6= 30÷6= 3÷3= 25+5= 8÷2= 4×5= 24÷4= 20÷5= 18÷3= 18÷9= 24÷6=
二、填一填 (共37分,每空1分,第7题4分,第8题2分)
1、 把6朵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在对的
里画“√”。
2、 圈一圈,填一填。 (1)
一共有( )个
,每( )个一份,
可以分成( )份。算式是( )。 (2)
一共有( )个
,平均分成( )
份,每份是有( )个。算式是( )。
3、 算式24÷3=8,读作( ),除数是( ),被除数是( ),商是( )。 4、 把15个5、 一本6、 在3×367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个要2元,10元钱可以买( )本里填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2-6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易错易混知
识点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中国共产党能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
(注意:错,政党、社会团体、政协、爱国组织都无权行使或者代替政府行使职能。)
2、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注意:政府不可以直接干预经济,而是以宏观调控为主,变直接干预为间接引导。) 3、合理行政就是合法行政。
(注意:都是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4、政府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政府属于立法机关。
(注意: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5、在政府民主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少数人的意见不予考虑。
(注意: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尊重少数原则都是我们在民主决策中应坚持的原则。)
6、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
的制约和监督。
(注意: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检测(包含答案解析)(1)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检测
(包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
1.下面不能表示12÷4=3的是()。
A. B. C.
2.每2个一盒,可以放几盒?就是求()。
A. 10里面有几个2?
B. 把1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3.8是2的几倍?正确的答案是()。
A. 10
B. 16
C. 4
4.有8个盘,每个盘里放4个苹果,共有几个苹果?列式正确的是()。
A. 8+4
B. 8×4
C. 8÷4
5.有25个,每次拿5个,拿( )次就拿完了。
A. 4
B. 5
C. 6
6.20○4=5,○里填()。
A. +
B. -
C. ×
D. ÷
7.有15枝玫瑰、25枝百合,如果用3枝玫瑰和4枝百合扎成一束,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束。
A. 5
B. 6
C. 7
8.把20个竹笋平均放进5个盘子里,每盘有多少个?用算式表示是( )。
A. 20÷5
B. 20÷4
C. 20-5
D. 4×5
9.计算24÷4和24÷6时都要用到口诀()。
A. 四六二十四
B. 三八二十四
C. 3×8=24
10.在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末尾有0,商的末尾( )。
A. 一定有0
B. 不一定有0
C. 一定没有0
11.20里面有4个()。
A. 10
B.
四、表内除法(二)导学案
表内除法(二)导学案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第一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表内除法(二)导学案
(1)投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想乘算除)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 7 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 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 三、检测练习 测 1、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 49 页做一做。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说一说 怎样求得商?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 50 页第 1、2 题。 评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有了什么样的收获? 五、课堂作业
课后 反思
表内除法(二)导学案
第二课时 练习课(一)
表内除法(二)导学案
4×( 32 ÷(
)=36 )=8
6×( 48÷(
)=42 )=6
63 ÷( 9×(
)=7
)=54
(2)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 (3)填空并说说思路 2、综合应用完成练习十二第 6 题 35÷7 42÷6 7×7 72÷8 36÷6
( )>( )>
四、表内除法(二)导学案
表内除法(二)导学案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第一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表内除法(二)导学案
(1)投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想乘算除)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 7 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 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 三、检测练习 测 1、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 49 页做一做。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说一说 怎样求得商?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 50 页第 1、2 题。 评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有了什么样的收获? 五、课堂作业
课后 反思
表内除法(二)导学案
第二课时 练习课(一)
表内除法(二)导学案
4×( 32 ÷(
)=36 )=8
6×( 48÷(
)=42 )=6
63 ÷( 9×(
)=7
)=54
(2)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 (3)填空并说说思路 2、综合应用完成练习十二第 6 题 35÷7 42÷6 7×7 72÷8 36÷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