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问题教案
“工程问题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工程问题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工程问题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工程问题教案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7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假设法”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分数工程应用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通过猜想验证、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工程问题的特点,掌握其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工程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今天,我们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先来看看,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ppt课件出示。)
(1)修一条360米的公路,甲队修12天完成,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360÷12=30(米)。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教师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修一条360米的公路,甲队每天修18米,多少天能完成?
360÷18=20(天)。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教师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3)加工一批零件,计划8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加工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1÷8=
。(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师小结:不知道工作总量时,
工程问题
第九讲
工程问题(一)
知识要点 工程问题又称工作问题,是分数应用题的一个特例。与整数
的工作问题一样,都是研究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所不同的是,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不是具体数,而是用抽象的分率表示,一般用单位“l”表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则用完成总量所需时间的倒数来表示。其基本关系式为: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和×合干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干时间 工作总量÷合干时间=工作效率和 其他常用数量关系:工作效率和=1÷合干时间
工作总量-已干工作量=剩余工作量
典型例题 例1.有一批零件,由师傅独做需14天完成,如果和徒弟合做10
天可以完成。如果徒弟独做,需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务?
【思路分析】这个题是求徒弟的工作时间。总工作量看成“l”,将徒弟的工作效率求出,就可以求出他的工作时间。我们可以求出师傅的工作效率,也可以求出师徒合作的工作效率,徒弟的工作效率也 就可以求出了。
1 解:师傅的工作效率:
141 师徒合作的工
《植树问题》教案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洋里中心小学 方先锋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例1。 教学目标:
1、在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进一步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并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理解“间隔数+1=棵数,棵数-1=间隔数”
教学准备:课件、标有0─20厘米刻度的长条纸、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
1、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张开你的一只小手看一看,你会发现很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知道吗?请举起你的右手,张开五指,数一数,五指之间有几个空格?(4个)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格叫“间隔”。 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 2、举例说出生活中的“间隔”。
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除了植树中见到,你能举几个例子吗?(课件出示图片)
行程问题教案
龙文教育教师1对1个性化教案
学生 姓名 课题 教学目标 教 学 步 骤 及 教 学 内 容 教学过程: 一、教学衔接(课前环节) 1、回收上次课的教案,了解家长的反馈意见; 2、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指点 3、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了解学生的本周学校的学习内容 4、上节知识回顾 二、教学内容 知识点1、相遇问题 知识点2、追及问题 三、教学辅助练习(或探究训练) 练习1、解决问题 四、知识总结 1、知识、方法〃技能 2、目标完成 3、学生掌握 五、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六、布置作业 教师 姓名 行程问题 授课 日期 第次 授课 时段 了解行程问题的特点及基本的解题方法。 教导处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1
教学过程中学生易错点归类 作业 布置 一、 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O 特别满意 O 满意 O 一般 O 差 学习过二、 教师评定 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程评价 1、 O好 O较好 O 一般 O差 2、 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 O 好 O 较好 O 一般 O 差 家长 意见
浓度问题教案
浓度问题 理解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关系 公式的变形运用 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课 题 教学目标 重 点 难 点 作业 一 课前诊查 1.如果有盐3克,水有7克,那么盐水的浓度是( )。往盐水里再加2克的盐,那么盐水的浓度是( )。
2.如果盐和水的比例是1:9,那么现在要配盐水的重量是300克,那么需要盐( )克,水( )克。
3.医院的正常生理盐水是0.85%,如果现在有盐水300克,那么需要盐( )克。 4.如果盐水的浓度是40%,水的重量是120克,那么盐水的总重量是( )克。
5、在100克盐水中,盐与水的比为15:100,如果将盐水中的水蒸发10克后,剩下的盐水中盐与水的比是( )。
6、在含糖率是20%的糖水中,加入5克糖和20克水,这时的糖水比原来( ) A. 更甜了 B. 不那么甜了 C. 一样甜
7.判断:在含盐30%的盐水中,加入6克盐和14克水,这时盐水的含盐百分比是30%。 (
涂色问题教案
区域涂色问题
例1、用5种不同的颜色给图中标①、②、③、④的各部分涂色,每部分只涂一种颜色,相邻部分涂不同颜色,则不同的涂色方法有多少种?
① ③ ④
②
例2、(2003江苏卷)四种不同的颜色涂在如图所示的6个区域,且相邻两个区域不能同色。
分析:依题意只能选用4种颜色,要分四类:
⑤
④ ①
⑥
③ ②
例3、(2003年全国高考题)如图所示,一个地区分为5个行政区域,现给地图着色,要求相邻区域不得使用同一颜色,现有4种颜色可供选择,则不同的着方法共有多少种?
2
1 5
3
4
例4、用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涂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区域内,每个区域涂一种颜色,相邻两个区域涂不同的颜色,如果颜色可以反复使用,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涂色方法?
2 1 3 4
例5、如图, 6个扇形区域A、B、C、D、E、F,现给这6个区域着色,要求同一区域涂同一种颜色,相邻的两个区域不得使用同一种颜色,现有4种不同的颜色可供使用
1
C D E F B A
例6、将一个四棱锥S?ABCD的每个顶点染上一种颜色,并使同一条棱的两端点异色,如果只有5种颜色可供使用,那么不同的染色方法的总数是多少?
例7、用红
《方阵问题》教案
方阵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方阵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力。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发现方阵排列的规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方阵排列的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规律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请大家看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学期团体操比赛中的精彩画面吧。(课件播放)因为我们队形整齐有创意,所以我们还荣获了最佳创意奖了,其实你知道吗这里面也蕴藏着数学问题呢!
师:为了方便,我用圆点代表每个学生,你能很快的算出这个队形中一共有多少人吗?生:略
师:你怎么这么快呀?说说你的想法?生:略(展示课件行和列)
师:我们把一横行叫做“行”把一竖行叫做“列”谁能用数学语言再来说一次? 师:这个队形中每行每列都是5人,像这样行数和列数相等的队列我们把它叫做方阵。板书课题:方阵问题
师:这个方阵每行每列都布满了点,它叫实心方阵,如果像这样(PPT)只留下最外层的人,这个方阵叫什么呢?生:空心方阵
二、探究新知,多种算法
3.4实际问题(工程问题)
山阳城区一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编号:sx20150320) 七 年级 数学 学科 导学案
执笔: 江华 初审: 审核: 授课人: 使用时间班级: 课题:3.4实际问题(工程问题)
(课型:新授课)
班级: 姓名: 小组: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教师复备栏及学1.会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熟练地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生笔记) 的解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预习案】 工程问题 1.通常把全部工作量简单表示为1,若一件工作需要n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完成的工作量是 2.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三个公式: ①工作效率=工作量; ②各个工作分量之和=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工作量=人均效率*时间 3. 甲、乙两队挖一条水渠。甲队单独挖要8天完成,乙队单独挖要12天完成,现两队同时挖了几天后,乙队调走,余下的甲队
变化率问题教案
人教A版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第1节 变化率与导数
1.1.1 变化率问题
冯敏(监利一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微积分在数学发展中的作用,感受数学家的智慧和精神。
2.经历从生活中的变化率问题抽象概括出函数平均变化率概念的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通过函数平均变化率几何意义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4.通过例题的解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能力目标:1.通过动手计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使学生体会类比、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 感受平均变化率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经历运用数学描述和刻画现实世界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博大精深以及学习数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平均变化率的概念的归纳得出;
2.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体会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会计算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
3.感受数学模型在刻画客观
变化率问题教案
人教A版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第1节 变化率与导数
1.1.1 变化率问题
冯敏(监利一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微积分在数学发展中的作用,感受数学家的智慧和精神。
2.经历从生活中的变化率问题抽象概括出函数平均变化率概念的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通过函数平均变化率几何意义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4.通过例题的解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能力目标:1.通过动手计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使学生体会类比、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 感受平均变化率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经历运用数学描述和刻画现实世界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博大精深以及学习数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平均变化率的概念的归纳得出;
2.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体会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会计算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
3.感受数学模型在刻画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