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病害整治论文
“道岔病害整治论文”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道岔病害整治论文”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道岔病害整治论文”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道岔病害整治教案
郑州铁路局职工培训 教师课堂教学教案
首页,共 16 页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出勤情况 道岔病害的种类、整治方法;课程名称 道岔病害章节课题 及整治作业标准。 整治标准 理 论 授课方式 讲 授 教学目的 1、道岔方向不良产生的原因及作业题数 整治措施? 2、如何改正辙叉? 使学员了解“道岔常见病害”的预防及整治方法;会结合现场实际检查,发现道岔病害;能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掌握整治方法。 教具、挂 图、课件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道岔病害的预防与整治 难点是:道岔整治作业标准 教学回顾 说 明 本课程参考了:铁路职工岗位培训教材《铁路线路工》 及“工务线路单项作业标准” 任课老师签名: 教育科长审阅签名:
1
道岔病害整治
目的
1)对超过道岔保养偏差管理值标准的病害进行整治; 2)确保道岔设备状态良好。
道岔常见病害的预防及整治
一、道岔方向不良
1、忽视对道岔的整体维修,造成道岔前后方向不顺; 2、铺设位置不正,随弯就弯;
3、钢轨及其联结零件磨损,作业方法不合理,硬性凑合支距和轨距,造成个接续部不圆顺;
4、曲股基本轨弯折点位置不对,造成转辙器部分轨向不良; 5、捣
提速道岔常见病害整治
杭深线客专07(004)1/18可动心轨道岔结
构病害整治
一、 尖轨部分 ㈠ 位移不足病害
病害表现:尖轨23#-34#枕范围内,道岔来回操动后出现小轨距,尤其在27#枕前后范围最为突出的情况,但是运用撬棍扳动或者脚踢均能明显改善。
原因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尖跟支距不良、滚轮尺寸不达标作用不良、尖轨底部与滑床板有卡阻、框架尺寸超标、尖轨硬弯或者尖轨后部出厂前预弯不足,另外就是尖轨三动电务扳动力过小、导致尖轨不密贴离缝。
整治方法:
1、检查整治尖跟支距。直尖轨侧35#(181.2)、36#(191.9)及37#-38#枕中间(208.6)支距(用卡尺或者钢卷尺检查两根钢轨作用边之间的距离)是否符合括号内的标准值。如果不符合,尤其是181.2处不能大,一般以略小0.5~1.0mm为宜;191.9处不能小,可以略大0.5~1.0,同样37#-38#枕中间支距也是宜大不宜小。
关键是要通过这两个扣件作用点,形成尖轨靠向基本轨的趋势,减缓尖轨靠向道心的趋势,以达到减少和改善位移不足的病害。
整治方法:通过调整弹条扣件铁轨距块使支距达标和优化,然后通过调整硫化垫板下的缓冲轨距块将破环的轨距还原、达标。
2、检查整治尖轨轨底卡阻情况。特别重点检查尖
道岔病害的预防与整治
道岔病害的预防与整治
一、道岔主要病害分析
1、由于两个方向的行车密度不同,造成同一根岔枕上的机械磨损不一致。如主要行车方向为直股,则曲股钢轨吊板较多,尤其导曲线上股最为严重。
2、长岔枕中部低洼,造成导曲线反超高,内直股钢轨水平低、辙叉心沉落等。
3、错开铺设的钢轨接头,造成水平不良。 4、钢轨垂直磨耗不均,造成水平不良。
5、在日常养护作业中不当,如起道和捣固不慎(不是根据每组道岔行车密度的不同),造成水平不良。
6、道岔方向不良;先保证直向轨向良好,侧向控制支距和导曲线正矢。
7、由于线路爬行,使道岔前后衔接不良造成反方向不顺。 8、基本轨横移造成“三道缝”。(基本轨与滑床台;基本轨头下颚及轨底上部与轨撑接触部分有缝隙;轨撑尾部与滑床板挡肩有缝隙)。
9、尖轨拱腰、尖轨不密贴、尖轨跳动、尖轨板动不灵活等。 10、辙叉心沉落,辙叉跟端错牙,车轮冲击叉心等。
11、辙叉部分存在轨线中断的“有害空间”。车轮从翼轨过渡到心轨或从心轨过渡到翼轨,都给叉心和翼轨以很大的冲击力,从而加剧了叉心和翼轨的磨耗和压溃,随着这些磨耗和压溃的产生,增大了车轮通过时的冲击力,因而更加重了翼轨和叉心的磨耗和压溃,造成恶性循环。
二、道岔主要病害的整治 1、道岔方向
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
3 道岔及无缝道岔常见病害原因分析与整治措施
道岔是组成铁路轨道的一种重要设备,它较一般线路设备构造复杂,弱点较多,因而容易产生病害。产生病害的原因错综复杂,有些是互为因果的。为了保持道岔的轨距、间隔、方向、水平、高低及各部尺寸的良好状态,必须掌握其规律,分析造成病害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预防和整治措施,提高养护维修的质量,从而保证列车通过时的平稳、安全及旅客的舒造性。 3.1产生道岔病害的主要原因
产生道岔病害的因素很多,综合起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道岔结构上的缺陷,铺设位置和各部尺寸不符合规定;道岔在列车车辆的动力冲击作用下发生的尺寸和结构变形;养护维修不当与自然灾害等等。 道岔本身结构上的缺陷,又可以分为不可避免或暂时难以避免的弱点和可以通过改造消除的缺陷两种。随着各种新研发道岔的问世,很多结构上的缺陷已经逐步得到克服和解决。 3.1.1道岔结构缺陷
道岔本身结构特点所带来的主要缺陷,一般有以下各点。
1、“75”型及“75”型以前的各型道岔普遍使用直线型尖轨。这种尖轨转辙角较大,车轮从基本轨过渡到尖轨时,列车急骤地改变运行方向,车辆冲击尖轨,从而对轨道产生较大的纵向和横向冲击力。
2、尖轨经刨切后断面削弱
道岔病害的预防与整治
道岔病害的预防与整治
一、道岔主要病害分析
1、由于两个方向的行车密度不同,造成同一根岔枕上的机械磨损不一致。如主要行车方向为直股,则曲股钢轨吊板较多,尤其导曲线上股最为严重。
2、长岔枕中部低洼,造成导曲线反超高,内直股钢轨水平低、辙叉心沉落等。
3、错开铺设的钢轨接头,造成水平不良。 4、钢轨垂直磨耗不均,造成水平不良。
5、在日常养护作业中不当,如起道和捣固不慎(不是根据每组道岔行车密度的不同),造成水平不良。
6、道岔方向不良;先保证直向轨向良好,侧向控制支距和导曲线正矢。
7、由于线路爬行,使道岔前后衔接不良造成反方向不顺。 8、基本轨横移造成“三道缝”。(基本轨与滑床台;基本轨头下颚及轨底上部与轨撑接触部分有缝隙;轨撑尾部与滑床板挡肩有缝隙)。
9、尖轨拱腰、尖轨不密贴、尖轨跳动、尖轨板动不灵活等。 10、辙叉心沉落,辙叉跟端错牙,车轮冲击叉心等。
11、辙叉部分存在轨线中断的“有害空间”。车轮从翼轨过渡到心轨或从心轨过渡到翼轨,都给叉心和翼轨以很大的冲击力,从而加剧了叉心和翼轨的磨耗和压溃,随着这些磨耗和压溃的产生,增大了车轮通过时的冲击力,因而更加重了翼轨和叉心的磨耗和压溃,造成恶性循环。
二、道岔主要病害的整治 1、道岔方向
浅谈如何整治道岔晃车病害
浅谈如何整治道岔晃车病害
在线路设备中,道岔是轨道结构中的薄弱环节之一,道岔
本身构造复杂,强度较低.零件多,受冲击大,容易变形.磨耗。造成列车晃车病害,因此制约着行车的速度和行车的平稳度。下面结合自己实际作业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结合这些问题浅谈一些自己的一些病害整治方法和措施。 一. 造成道岔晃车的原因
1.道岔大方向不良,由于现场铺设位置不当,·前后方向不良。维修作业时忽视道岔前后线路的整体关系,造成前后线路衔接不良,列车过岔时发生车体摇晃,并且摇晃同时又加大了对道岔的破坏,促使道岔方向进一步变化。 2.由于养护中只重视道岔整体17尺的轨距及水平,忽视道岔范围内的均匀递减,往往使辙跟轨距.水平顺坡超限,造成方向不顺直
3道岔各零部件的状态是否良好,直接影响道岔的稳定性,如连接杆与顶铁尺寸不合就会造成尖轨侧弯或缝隙过大,列车通过时轨距会骤然增大,另外护轨位置错前错后也会造成列车在通过辙叉时,轮对对护轨产生较大的横向拉力,将辙叉处轨距拉小。同时,三道缝的存在,扣件扭力不足都会造成道岔不稳定增加列车过岔时的晃动。
4.道岔爬行,尤其是尖轨爬行,都会造成道岔各部分尺寸的改变,从而引起
道床病害整治论文 - 图文
大秦线乳化沥青道床病害整治方案研究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我段管内大秦线茶坞~木林间郑重山隧道(中心里程K331+009,长145米,起止里程为K 330+936.5m~K 331+081.5)是大秦线唯一一座三线隧道(大秦线上下行线,茶高联络线)。隧道全部位于R=3000m的曲线上,隧道衬砌全部采用曲墙。隧道内线路坡度为:从大同向秦皇岛8‰的下坡。隧道内铺设Ⅱ型砼枕,三条线的道床形式从大同向秦皇岛分别为:碎石道床(3m)+过渡段沥青道床(3.42m)+沥青道床(131.1m)+过渡段沥青道床(3.42m)+碎石道床(4.06m)。隧道内设双侧保温式水沟和电缆槽,大秦双线线间有一盖板水沟,大秦线与茶高线线间有混凝土挡碴块。钢轨形式为:大秦下行线(重车线)为75Kg/m钢轨,无缝线路;大秦上行线为60Kg/m钢轨短轨线路;茶高线为60Kg/m再用轨无缝线路。
该隧道建成于1988年。穿透的地层有:砂粘土夹碎石和石灰岩。最大埋深44.58m。隧道进出口外地下水埋深15m,洞身部位平时无水,仅在雨季有少量裂隙水。本地区最大冻结深度1.0m,基本地震烈度为8度。隧道进出口外为广阔平原,交通方便。
自1988年开通以来,隧道内的整体道床从未进行过
铁路道岔转辙器部分综合病害分析与整治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毕 业 论 文
题 目:作 者:二级学院:系 :专 业:班 级:指导者: 评阅者:
铁路道岔转辙器部分综合病害分析与整治 岳康 学 号: 03310100315
动力工程学院 铁道工程系 铁道工程 铁道工程(南京地铁轨道巡检)1002 魏连峰
(姓 名)
(姓 名)
2013 年 5 月
铁路道岔转辙器部分综合病害分析与整治 摘要 道岔是机车车辆从一股轨道转入或越过另一股轨道时的必不可少的线路设备,是铁路轨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车站、编组站大量铺设。有了道岔,可以充分发挥线路的通过能力。即使是单线铁路,铺设道岔,修筑一段大于列车长度的叉线,就可以对开列车。由于道岔具有数量多、构造复
常见线路病害整治
常见线路病害整治
1.轨道不平顺
在轨道结构中,碎石道床是不稳定的组成部分。在列车的不稳定重复荷载下
轨道会出现垂向、横向的动态弹性变形和残余积累变形。这些变形不仅影响列车的平稳运行而当这种变形累计到一定限度时威胁行车安全。为了保持线路状态良好必须经常进行轨道结构的养护维修。 1.1.1轨道不平顺的种类
1. 高低不平顺:由于路基下沉,道床捣固不实等原因致使钢轨沿纵向产生不均
匀下沉引起前后高低不平顺。在列车动力作用下轨低与垫板、垫板与轨枕与道床顶面间会出现吊板或暗坑,对行车安全极为不利。 2. 水平不平顺:主要是由于左右股钢轨下沉量不等造成
3. 三 角 坑:在一段规定的距离内,先是左股钢轨高于右股后是右股高于
左股,高差超过容许偏差值而这两个最大水平误差点之间的距离不足18m。它的存在有可能使列车在一个固定轴前后的4个车轮中的1个瞬间减载或悬空严重时有可能爬上钢轨危机行车安全。
4. 方向不平顺:指直线不直曲线不圆。通常是由于钢轨硬弯扣件松动,缓和曲
线顺坡不良等原因造成。线路方向不良必须引起列车车轮左右摇摆加剧车轮撞击从而引起其他线路病害高速行驶的列车尤为明显严重时危及行车安全。 5. 复合不平顺:指在钢轨的同一位置垂向和横向的不平
道岔晃车整治讲义
正线道岔晃车产生的原因
道岔是线路中的薄弱环节,道岔的结构比较复杂,零配件多,受冲击力大,易于变形磨耗造成病害。在道岔行车过程体现的众多病害中,晃车更是道岔设备病害中比较明显的体现。晃车不仅影响着乘车旅客的舒适性,而是更主要带来安全问题,如何整治道岔晃车成为我们解决问题中的重中之重,要彻底整治道岔晃车首先必须分析产生原因,针对其原因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进行彻底整治。单组道岔或连续道岔晃车从原因上分析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轨向导致的晃车
1、单组道岔或多组道岔与前后线路不在一条直线上,这种现象是我们每个站区普遍存在的问题。道岔大轨向与线路大轨向不同,线路大轨向相当于一条大半径曲线,在没有外力的作用情况下是顺着一股贴靠运行。但在岔区内它有很多的不利制约点,如:转辙部、护轮轨的制约、转辙部本身的构造缺陷和转辙部侧向通过列车造成的轨向,在大方向内有上述问题存在,会有严重的晃车发生。由于我们对大方向不重视,日常整治晃车中岔区内方向里找方向,只是缓解晃车,不是根治晃车。这就是我们道岔整治晃车中重复晃车久治不绝的原因之一。
分析道岔大方向不良有三个原因:一是由于现场铺设的位臵不当,前后方向不良,这是客观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日常养护维修拨道时忽视道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