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离原理及技术题库
“生物分离原理及技术题库”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生物分离原理及技术题库”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生物分离原理及技术题库”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生物分离技术题库
生物分离技术
一、名词解释
1.凝聚:在电解质作用下,破坏细胞菌体和蛋白质等胶体粒子的分散状态,使胶体粒子聚集的过程。
2.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溶质分子分布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里,达到平衡后,它在两相的浓度为一常数叫分配系数。
3.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在悬浮粒子之间发生架桥作用而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团的过程
4.萃取过程:利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液相中各种组分(包括目的产物)溶解度的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5.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能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的过程。
6.离子交换: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附剂,将溶液中的待分离组分,依据其电荷差异,依靠库仑力吸附在树脂上,然后利用合适的洗脱剂将吸附质从树脂上洗脱下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7.助滤剂:助滤剂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能的细粉或纤维,它能使某些难以过滤的物料变得容易过滤。
8.色谱技术:是一组相关分离方法的总称,色谱柱的一般结构含有固定相(多孔介质)和流动相,根据物质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不同(由于亲和力差异),经过多次分配(吸附-解吸-吸附-解吸?),达到分离的目的。
9.等电点沉淀:调节体系pH值,使两性电解质的溶解度下降,析出的操作称为
生物分离工程题库A(内附答案)
南京工业大学 生物分离工程 试题 ( A )卷
200 –200 学年第 学期 使用班级
题号 得分 总分 名一、填充题(40分,每小题2分)
1. 生物产品的分离包括R ,I ,P 和P 。 2. 发酵液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有 和 等。 3. 离心设备从形式上可分为 , , 等型式。 4. 膜分离过程中所使用的膜,依据其膜特性(孔径)不同可分为 , , 和 ; 5. 多糖基离子交换剂包括 和 两大类。 6. 工业上常用的超滤装置有 , , 和 。
7. 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有 , , , , 和
萃取分离原理及设备
萃取分离原理及设备报告小组:第一小组
萃取法比化学沉淀法分离程度高;比离 子交换法选择性好,传质快;比蒸馏法能耗 低且生产能力大;周期短,便于连续操作和 自动控制。
分为:1、溶剂萃取(小分子) 2、双相萃取(大分子)
萃取原理 溶剂萃取 双水相萃取 萃取操作过程及设备 超临界流体萃取
萃取原理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 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 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经过反复多次萃 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 分配定律是萃取方法理论的主要依据,物 质对不同的溶剂有着不同的溶解度。
溶剂萃取溶剂萃取操作是将一种溶剂加入料液中,使溶 剂和料液充分混合,则欲分离的物质能较多的溶解 在溶剂中,并与剩余料液分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 的。 萃取分离的实质是利用欲分离组分在溶剂中与 原料液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实现。欲提取物—溶质 萃取溶剂—萃取剂 溶质转移到萃取剂中—萃取液 剩余料液—萃余液
萃取分离设备
溶剂萃取的原理及方法单级萃取 溶剂萃取 多级萃取 错流萃取 逆流萃取
1、单级萃取
2.多级错流萃取多级错流接触过程
F一料液 S一溶剂 L一萃取液 R一萃余液 下标1,2,3一级别
3.多级逆流萃取
多级逆流萃取中,在第一级加入料液,并逐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授课教案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授
课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授课教案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熟悉生物物质的概念、种类和来源;
了解分离纯化技术及其基本原理;
熟悉分离纯化工艺的优化、放大和验证工作;
掌握分离纯化的特点与一般步骤;
了解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历史;
熟悉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
生物物质的概念、种类和来源;分离纯化工艺的优化、放大和验证工作;分离纯化的特点与一般步骤;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分离纯化技术及其基本原理;分离纯化工艺的优化、放大和验证工作。
教学课时:4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物分离与纯化的概念与原理
一、生物物质的概念、种类和来源
1.生物物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活性多肽类、蛋白质、酶类、核酸及其降解物、糖、脂类、动物器官或组织制剂、小动物制剂、菌体制剂。
2.生物物质来源:动物器官与组织、植物器官与组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细胞培养产物、血液、分泌物及其代谢物
二、生物分离纯化概念
指从发酵液、动植物细胞培养液、酶反应液或动植物组织细胞与体液等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
三、生物分离纯化技术
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及其应用
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技术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学中常用的传统分离纯化技术并且分析了其所存在的问题,综述了近年来涌现微生物分离纯化的新技术、新方法,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分离;纯化
Abstract: The microbial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is the basis of microbiological studies. The traditional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in microbiology and its problems of existence wa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new methods and new technologies of microbial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emerged in recent years were summarized .Then its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 future was pr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模拟试卷八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模拟试卷八
考试学科 考生班级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 组、命题教师 系主任 课题组
装 订 线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超临界流体: 2.临界胶团浓度: 3.生物分离技术: 4.凝胶过滤: 5.高效液相色谱: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有机溶剂为什么能够沉淀蛋白质( )
A.介电常数大 B介电常数小 C.中和电荷 D.与蛋白质相互反应 2.若两性物质结合了较多阴离子,则等电点pH会(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以上均有可能 3.离子交换树脂适用( )进行溶胀 A.水 B乙醇 C.氢氧化钠 D.盐酸
4.下列关于离子交换层析洗脱说法错误的是( )
A. 对强酸性树脂一般选择氨水、甲醇及甲醇缓冲液等作洗脱剂 B弱酸性树脂用稀硫酸、盐酸等作洗脱剂
C. 强碱性树脂用盐酸-甲醇、醋酸等作洗脱剂 D. 若被交换的物质用酸、碱洗不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模拟试卷八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模拟试卷八
考试学科 考生班级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 组、命题教师 系主任 课题组
装 订 线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超临界流体: 2.临界胶团浓度: 3.生物分离技术: 4.凝胶过滤: 5.高效液相色谱: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有机溶剂为什么能够沉淀蛋白质( )
A.介电常数大 B介电常数小 C.中和电荷 D.与蛋白质相互反应 2.若两性物质结合了较多阴离子,则等电点pH会(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以上均有可能 3.离子交换树脂适用( )进行溶胀 A.水 B乙醇 C.氢氧化钠 D.盐酸
4.下列关于离子交换层析洗脱说法错误的是( )
A. 对强酸性树脂一般选择氨水、甲醇及甲醇缓冲液等作洗脱剂 B弱酸性树脂用稀硫酸、盐酸等作洗脱剂
C. 强碱性树脂用盐酸-甲醇、醋酸等作洗脱剂 D. 若被交换的物质用酸、碱洗不
膜分离技术及应用
膜分离技术及应用
1 膜分离技术的简介
1.1 膜分离的概念
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由于溶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
膜分离的一般示意性图见图1。
1.2 膜的简介
在一种流体相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分隔开来成为两部分,这一薄层物质称为膜。
膜本身是均一的一相或由两相以上凝聚物构成的复合体。
被膜分开的流体相物质 图1 膜分离过程示意图 是液体或气体。
膜的厚度应在0.5mm以下,否则不能称其为膜。 1.2.1 对于不同种类的膜都有一个基本要求:
(1)耐压:膜孔径小,要保持高通量就必须施加较高的压力,一般模操作的压力范围在0.1~0.5Mpa,反渗透膜的压力更高,约为1~10MPa (2)耐高温:高通量带来的温度升高和清洗的需要
(3)耐酸碱:防止分离过程中,以及清洗过程中的水解; (4)化学相容性:保持膜的稳定性;
(5)生物相容性: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 (6)成本低。 1.2.2 膜的分类
按孔径大小: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 按膜结构:对称性膜
分离技术重点及试题
选择:
1.HPLC是哪种色谱的简称( C )
A.离子交换色谱 B.气相色谱 C.高效液相色谱 D.凝胶色谱 2.针对配基的生物学特异性的蛋白质分离方法是( C ) A.凝胶过滤 B.离子交换层析 C.亲和层析 D.纸层析
3.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B ) A.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B.中和电荷,破坏水膜 C.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 D.调节蛋白质溶液pH到等电点
4.从组织中提取酶时,最理想的结果是( C ) A.蛋白产量最高 B.酶活力单位数值很大 C.比活力最高 D.米氏常数Km最小
5.适合于亲脂性物质的分离的吸附剂是( B ) A.活性炭 B.氧化铝 C.硅胶 D.磷酸钙
6.下列哪项酶的特性对利用酶作为亲和层析固定相的分析工具是必需的?( B ) A.该酶的活力高
B..对底物有高度特异亲合性 C.酶能被抑制剂抑制 D.最适温度高 E.酶具有多个亚基
7.用于蛋白质分离过程中的脱盐和更换缓冲液的色谱是( C ) A.离子交换色谱 B.亲和色谱 C.凝胶过滤色谱 D.反相色谱 8.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可采用( C )方法。
A.离子交换层析 B.亲和层析 C.凝胶层
生物分离工程
(最好能有时间过过ppt)
生物分离工程 第一章 绪论
1.定义:生产粗原料的过程及其之后的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即下游加工过程; 2.下游加工过程: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包括目标产物的提取、浓缩、纯化及成品化等
3.特点及其重要性:(1)发酵液或培养液是产物浓度很低的水溶液;
(2)培养液是多组分的混合物;(3)生化产物的稳定性差—— 易引起产物失活;(4)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很高。 4.下游加工过程的一般流程:(1)下游加工过程的一般流程;(2)初步纯化;(3)高度纯化与精制;(4)成品加工 5.分离效率的评价:目标产品的浓缩程度/分离纯化程度/回收率
6.提高回收率的方法:(1)提高每步回收率?,(2)减少操作步骤;(3)开发新型高效的分离方法
第二章 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
首先要进行培养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才能进行后续操作:
对于胞外产物,可先将菌体或其他悬浮杂质去除,才能从澄清的滤液中提取代谢产物。 对于胞内产物,首先富集菌体,再进行细胞破碎和碎片分离,然后提取胞内产物。
1.发酵液的基本特性:发酵产物浓度较低,大多为1-10%;
悬浮物颗粒小,细胞的相对密度与培养液相似;固体粒子可压缩性大;液相粘度大,大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