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自考笔记重点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自考笔记重点”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自考笔记重点”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自考笔记重点”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00531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精读诗歌
郭小川《望星空》
一
今夜呀,
我站在北京的街头上。
向星空了望。
明天哟,
一个紧要任务,
又要放在我的双肩上。
我能退缩吗?
只有迈开阔步,
踏万里重洋;
我能叫嚷困难吗?
只有挺直腰身,
承担千斤重量。
心房呵。
不许你这般激荡!-------
此刻呵,
最该是我沉着镇定的时光。
而星空,
却是异样的安详。
夜深了,
风息了,
雷雨逃往他乡。
云飞了,
雾散了,
月亮躲在远方。
天海平平,
不起浪,
四围静静,
无声响。
但星空是壮丽的,
雄厚而明朗。
穹窿呵,
深又广,
在那神秘的世界里,
好象竖立着层层神秘的殿堂。
大气呵,
浓又香,
在那奇妙的海洋中,
仿佛流荡着奇妙的酒浆。
星星呵,
亮又亮,
在浩大无比的太空里,
点起万古不灭的盏盏灯光。银河呀。
长又长,
在没有涯际的宇宙中,
架起没有尽头的桥梁。呵,星空,
只有你,
称得起万寿无疆!
你看过多少次:
冰河解冻,
火山喷浆!
你赏过多少回:
白杨吐绿,
柳絮飞霜!
在那遥远的高处,
在那不可思议的地方,
你观尽人间美景,
饱看世界沧桑。
时间对于你,
跟空间一样--
无穷无尽,
浩浩荡荡。
二
呵,
望星空,
我不免感到惆怅。
说什么:
身宽气盛,
年富力强!
怎比得:
你那根深蒂固,
源远流长!
说什么:
情豪志大,
心高胆壮!
怎比得:
你那阔大胸襟,
无限容量!
我爱人间,
我在人间生长,
但比起你来,
人间还远不辉煌。
走千山,
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2016重点考试必过
精读小说 一、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二、茹志娟《百合花》 三、白先勇《游园惊梦》 四、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五、铁凝《哦,香雪》 六、阿城《棋王》 七、陈染<空的窗> 八、《少女小渔》严歌苓 九、<喜宴》王安忆 十、《鞋》刘庆邦 精读散文 一、致傅聪-------傅雷 二、黄鹂--------病期琐事----孙犁 三、怀念萧珊-------巴金 四、母亲的羽衣----张晓风 五、捡麦穗----张洁 六、《学圃记闲》---杨绛 七、杂文二题-----邵燕祥 八、秦腔--贾平凹 九、巩乃斯的马-----周涛 十、我与地坛-----史铁生 精读诗歌 一、望星空-----郭小川 二、有赠-------曾卓 三、麦坚利堡----罗门 四、相信未来-----郭路生 五、乡愁----余光中 六、智慧之歌-----穆旦 七、双桅船-----舒婷 八、就是那一只蟋蟀------流沙河 九、麦地------海子 精读戏剧 一、茶馆---老舍 二、关汉卿------田汉 泛读小说 一、广陵散---陈翔鹤 二、将军族-陈映真 三、陈焕生上城------高晓生 四、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张贤亮 五、受戒---汪曾祺 六、透明的红萝卜---莫言 七、残月---张承志 八、亲亲土豆---迟子建 九、马桥词典---韩少功 十、送一个人上路---张学冬 十一、拾婴记---苏童 泛读散文 一、髻--琦君 二、缘续堂续笔.癞六伯 三、记波外翁---台静农 四、哭小弟--宗璞 五、致西绪福斯---西西 六、回看血泪相和流----柯灵 七、童年二题---牛汉 八、融入野地---张炜 九、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 泛读诗歌 一、有的人----臧克家 二、红玉米---痖弦 三、重读圣经--绿源 四、长恨歌---洛夫 五、回答---北岛 六、哎,大森林---公刘 七、一个人老了---西川 八、日记---王家新 九、陈毅市长--沙叶新 精读小说 一、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发表于1956年。是较早反映社会主义体制下人民内部矛盾,揭露官僚主义的作品。 1理解小说的叙述结构特征。叙述结构特点是(1)从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林震的角度,通过他的眼光,他到组织部后的经历,描写了组织部的情况与问题,塑造了刘世吾等官僚主义者的形象。因此林震这一个人物,既有思想、性格上的意义,也有结构上的作用。(2)小说以组织部处理麻袋厂党支部的问题为中心情节展开叙述,线索单纯而清晰,结构严谨。 2分析小说的主题意蕴。小说尖锐地揭示出建国初期50年代我党的某些领导干部存在的革命意志衰退、官僚主义作风等问题,以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危害,是我国文学界较早揭示社会主义体制下人民内部矛盾,批判官僚主义作风的作品。从个人理想角度对体制性文化和体制化了的人进行了批判。 3分析刘世吾形象及其意义。刘世吾性格比较复杂。他有一定的革命经历,有能力、有魄力,懂得?领导艺术?,知道如何去抓重点,?下决心?就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出色。但却不主动去抓工作。对于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错误和缺点,漠然置之,麻木不仁。他自我解嘲是得了如炊事员厌食的?职业病?。他什么都?习惯了,疲倦了?。他一再说?就是那么回事?,这句口头禅是他的处世哲学,表现了他看透一切,极端冷淡,革命意志严重衰退。小说还深刻揭露了他的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论,如?条件还不成熟??成绩是基本的,缺点是前进中的缺点?等等,他就是用这些来掩盖和庇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给党的事业带来危害。这就使这个形象具有相当深刻的典型意义。刘世吾年轻时也曾充满革命热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涉世的深入,阅历、经验的丰富,如何永远保持年轻时的单纯、热情、朝气,这是刘世吾形象的另一方面的典型意义,也是作品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刘世吾是一个20世纪50年代那些曾经创造新生活,却不能够被新生活激发出更多热情和理想,革命意志衰退的党的干部的艺术典型。在这人身上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事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 4简析林震的性格特征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林震是一个有理想、有朝气、富于原则性和正义感的青年党员干部。他满怀热情地踏入社会,对旧观念、旧事物抱着质疑、批判的态度,不为陈规陋习所束缚。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变革力量。当然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复杂现象,他感到过困惑、彷徨,并不是一个成熟的革命者。林震在作品中还有结构上的作用。作品是以林震到组织部后的所见所闻所经历所遭遇为结构线索的;是以他为视角,通过他的眼光,刻画了一系列官僚主义者,尤其是塑造了颇有深度的刘世吾的形象。 5分析《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塑造人物的对比关系及其作用小说塑造人物运用对比手法,在人物间形成多种对比。对比突出了各人的性格特征,显示丰富多样的性格,加深和扩大作品的主题意蕴。林震和刘世吾构成性格对比。同为青年人林震、赵慧文的性格构成互为衬托的对比。刘世吾和韩常新、李宗秦及王清泉同为官僚主义者,也构成不同性格的对比。 二、茹志娟《百合花》 《百合花》的主题。小说围绕一个小战士向老乡?借被子?的事件,表现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深刻主题。这一主题是通过描写和讴歌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兵的敬爱来表现的。军民生死与共的主题由此得到深切表现。 2.分析《百合花》中小通讯员和新媳妇形象。小通讯员是年轻的解放军战士。他最主要的性格特征是对人民的忠诚。他关心群众利益,注意群众影响。他朴实、机灵、爱美,并且有着十八九岁男孩子对妇女的腼腆、羞怯神态和心理。但是在战友生命受到威胁时,他舍身扑在即将爆炸的手榴弹上,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新媳妇是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特点淳朴善良,充满羞涩。在借被子事件中让小战士受窘了,她一直感到歉疚。等到小战士为了救战友而牺牲后,她义无返顾地将她珍爱的,新结婚用的新被子盖在小战士身上。本小说热爱子弟兵,军民生死与共的深刻主题正是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而表现的。 3.简析《百合花》在选材角度和刻画侧重上的特色及其作用。《百合花》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广阔背景下,将战火纷飞的战斗场面推为背景,没有描写战争的血腥残酷,更没有描写战争的大场面,而是选择了前沿包扎所里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平凡的人物作精心的描绘,从一个侧面,热情地讴歌了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兵的敬爱,表现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深刻主题,在选材的角度和刻画的侧重上,都是独具特色的。作品仅仅截取几个极为普通的生活横断面,从几件平凡的小事中深入开掘,展开对军民关系饶有诗意的描写。 4.简析《百合花》运用对比、衬托,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特色。作品用对比和衬托的方法,通过对百合花被子、野菊花、馒头、破洞等一系列细节描绘,细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展现了人物丰富的感情世界和纯朴优美的心灵。阅读文学名著,就需要走进文本,研读细节,感受文学深层次蕴含的魅力。对小通讯员步枪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花的描写,在小说中前后出现了两次,这些树枝和野花是生命的象征,它反映了一个年轻战士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优美情趣,同时也表现了小通讯员的天真和在紧张战斗生活中的从容、镇定。对通讯员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的描写,小说中前后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表现了通讯员的细致和对革命同志的关心。第二次出现则更使?我?痛失战友悲愤心情。再如对通讯员衣服上破洞的描写,小说中前后出现了四次,每次都表现了不同的思想内涵。作品语言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抒情诗的意味。小战士、我、新媳妇都处于青春年少时期,性意识刚刚觉醒,朦胧而恍惚,心理与情感的微妙变化与纠葛,洋溢着浓浓的诗意,心灵充满着美好的情愫,这与残酷的战争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 5.简析《百合花》中百合花被子在表现主题、人物塑造和情节结构上的作用。百合花被子是连接军民的重要纽带。深刻表现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主题。百合花被子在刻画人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刻画了新媳妇对子弟兵的无比崇敬的心灵,也烘托了小通讯员的动人形象。百合花被子在作品的情节结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借被子到献出被子,构成作品的基本情节。在结构上则前后呼应,卒章显志,使作品结构严谨。 6.简析《百合花》的结构特点。全篇结构严密,层次清晰,前后呼应。以一天时间为叙事顺序,以?我?耳闻目睹为叙事的视角,以百合花图案被子为线索,围绕借被子事件,将先后出现的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人物的性格,作了生动的刻画。最后通过对新媳妇的集中描写,有力地烘托通讯员的动人形象。作品巧妙地以?我?贯穿全篇,使情节的发展连贯自然。 三、白先勇《游园惊梦》 1分析《游园惊梦》的主题意蕴。作品通过女主人公蓝田玉的一次赴宴经历的叙述,描写了这位守寡的将军夫人悲剧性的命运遭际,反映了原国民党上层阶级撤离在大陆后的境遇变迁和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实,塑造了蓝田玉等几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人物的怀旧情结和对世事无常的沧桑感受。 2分析《游园惊梦》采用象征、暗示、意识流等表现手法的艺术特点。《游园惊梦》的穿插对刻画主人公蓝田玉心理有重要作用。《游园惊梦》和蓝田玉息息相关,一曲《游园》引起了蓝田玉的意识流,眼前的程参谋和蒋碧月,又酷似当年的郑参谋和月月红。象征手法,主要指小说中戏曲《游园惊梦》而言。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中,女主人公杜丽娘受封建礼教束缚,游园时感春伤怀,与书生柳梦梅梦中相会幽欢,后悒郁而死。杜丽娘的爱情追求及悲剧性命运,在小说中对女主人公蓝田玉具有象征性意义。蓝田玉的出身教养、爱情追求的具体内容及其命运遭遇与杜丽娘虽然不同,但就爱情追求和悲剧性命运而言则一致。?暗示手法,多指情爱方面。蓝田玉嫁给可以做她爷爷的钱将军,虽享尽荣华富贵,但不能替代感情的空缺。她恋上钱将军的随从参谋郑彦青并与之幽会,而郑彦青又别有所恋,所恋者却是她的妹子十七月月红。这些,小说描写得十分含蓄,采用的是暗示的手法。如郑彦青和蓝田玉在去中山陵路上的一段,如蓝田玉几次联想起桂枝香的叹息:是亲妹子才拣自己的姐姐往脚下踹呢,这明是写桂枝香和蒋碧月,暗是写她和月月红。又如结尾窦夫人和钱夫人?你这么久没来,可发觉台北变了些什么没有??钱夫人答:?变多喽。??变得我快都不认识了—起了好多新的高楼大厦。?这里钱夫人回答的,明里是说台北的变化,暗示的却是对世事的沧桑感。?意识流手法,主要是指蓝田玉在喝酒后微醉状态下的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这种自由联想是无序的,随意的,有重复的,跳跃性极大的,前事未完,后事突起,是杂乱思绪的原生态呈现。这是意识流手法的特点,却也是人的思维特点之一。蓝田玉的意识流集中而深切地表现了她在感情生活方面的矛盾痛苦心情和复杂的感情纠葛及悲剧性命运。 3《游园惊梦》中?戏剧穿插法?的运用对展现人物命运、刻画人物心理,突出悲剧主题的作用。作品采用了?戏剧穿插法?,即把戏曲《游园惊梦》穿插于故事情节之中。《游园惊梦》对展现女主人公的命运具有重要作用。蓝田玉的身世浮沉、情感波折和《游园惊梦》息息相关。她本是南京夫子庙得月楼唱昆曲的姑娘,因一曲《游园惊梦》,一夜间成了将军夫人,享尽了荣华富贵;但钱将军六十靠边了,她只有二十来岁。她恋上了钱将军的随从参谋郑彦青并与之幽会;这次在台湾由窦夫人桂枝香请的宴会上,又演唱《游园惊梦》她已成了守寡的落魄夫人。《游园》引起她一生悲剧命运的联想,但是她再也唱不出《惊梦》。《游园惊梦》的穿插对刻画主人公蓝田玉心理具有重要作用。因为《游园惊梦》和蓝田玉息息相关,因此,一曲《游园》引起了蓝田玉的意识流,眼前的程参谋和蒋碧月,又酷似当年的郑参谋和月月红。 四、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分析《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小说的主题意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巧妙地选取团结大楼居民的眼光为视角,描写了对身高成反常的比例的知识分子夫妇的生活命运,用他们的悲剧性遭遇,以小见大地折射出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国民劣根性的根深蒂固,谴责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残酷的政治斗争对人性的严重摧残。 1分析?裁缝老婆?形象的思想意义及其在作品中的结构功能。在团结大楼的居民中,作者用了较多的笔墨,描写裁缝老婆的形象,对她自私、嫉妒和无聊的窥视癖心理,作了生动描绘和含蓄讥讽。她是那对知识分子夫妇悲剧的推波助澜者之一,也是?文化大革命?那场民族大灾难的社会基础,是?旧习惯?的维护者,同时,她本身也是一个被扭曲的悲剧角色,在她的身上呈现出较浓郁的国民劣根性。另外,她在作品中还具有重要的结构功能,是小说所采用的外在视角的主要承担者。 2分析《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在叙述结构和表现手法上的艺术特点及其效果。小说并没有从正面展示主人公的内心心理,而是用团结大楼居民第三人称限制视角叙述,而在团结楼居民中又以裁缝老婆的眼光为视角展开叙述。小说以白描为主,间以客观性的议论,通篇显示了客观、内敛的叙述风度。以高女人与矮丈夫打一把雨伞贯串始终,含蓄蕴藉,具有十分感人的艺术魅力。文中的细节描写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高女人在世俗眼中和政治中伤中抑郁而死之后,鳏居的矮男人还像妻子在世时那样,进出总把雨伞举得高高的,?这时,人们有种奇妙的感觉,觉得那伞下好像有长长的一大块空间,空空的,世界上什么东西也填补不上?。这空间对矮男人来说,是无法填补的生活亏空,无法弥合的感情创伤;对于读者来说,是充分思考的广阔余地。这个细节让人们思考,是什么造成了这生活的悲剧?再比如:邻居在吃团圆饭时无聊地把长颈酒瓶与矮礅罐头放在一起猜谜的细节,揭示了世俗心理的丑恶,显得同样精彩。 五、铁凝《哦,香雪》 分析《哦,香雪》的主题意蕴。《哦,香雪》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这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火车则象征现代文明的载体,带来一股新鲜、陌生的清风,成为小山村年轻人观察和探询外部世界的一个机遇。火车象征现代文明,台儿沟象征中国古老的大地。代表现代文明的火车开进贫穷、落后、封闭的台儿沟,象征整个中国正在发生现代化的转折。人们对火车带来的现代化的气息的惊奇、向往、激动,以及从穿戴、谈吐,到内心心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预示沉睡的大地将觉醒,一个新世界将要来到。 1分析香雪的性格心理。香雪是台儿沟小山村十七岁的女孩子,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纯真无邪,淳朴善良,坚毅执著,渴求科学文化,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香雪是小说中质朴心灵美的化身。1.心底善良,?洁净如水晶的眼睛?能使?计较的人也变得慷慨大方?;2.性格执著。为得到一个小小的铅笔盒,不顾一切地冲上火车;3.生性胆怯。但是也有一种韧性和勇敢。4.追求知识、追求文明。 重点掌握的知识。1.小说以?哦,香雪!香雪!?的反复呼告收结,情感是复杂的:有对贫穷落后的怜悯,有对现代文明的召唤,有对质朴心灵的赞叹,也有对这质朴美可能被现代文明吞没的担忧。主题思想的多重性,更能够引发读者的深思。 2.香雪想得到一个铅笔盒的象征意义小说用两个情节描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3.分析香雪夜走荒山的心理描写。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两者交替演进,显现了人物战胜黑暗、恐惧的内在精神动力。香雪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同时。对周围环境的描写,也紧随香雪情绪的变化而改变,达到情景交融的互动。对香雪暗夜独行的心理刻画尤为精彩:有兴奋,也有恐惧,两者交替演进,切合人物的处境和心性,合情合理;围绕着铅笔盒勾勒行为举止,展现心理活动,彰显出人物战胜黑暗和恐惧的内在精神动力,令人信服;让周围环境随着香雪的情绪变化而转换色调,情景交融互动,呈现出一派诗化的意境美,真切感人。调动一切艺术手段,深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这一段通过人物举止,自然景物描写,典型事件来揭示人物的心理。 六、阿城《棋王》
《棋王》分析王一生的形象及意义》作者写棋呆子王一生的呆,写由这呆所体现的一种特别的处世之道。(1)王一生出身清贫,又受到一位老者的指点,知道衣食是本。他对物质追求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吃。他饥不择食,而且吃相极恶。?惨无人道?的吃相揭示出主人公的贫寒、饥饿的生存困境。(2)但他对物质生活不奢求,不囿于其中,养成一种崇尚实际、淡泊无争的性情。在精神生活方面,耽迷象棋,?何以解不痛快,唯有象棋。?借助下棋淡忘生活的苦难,实现生命的自由与自我的超脱。(3)他对棋艺的追求,不含有丝毫的狭隘的世俗名利观念。他还从棋道当中悟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领悟出为人之道,即所谓?生不可太胜?;又进一步悟到:?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王一生是一个具有政治的精神和高尚的棋品,具有特别的处世之道和淡泊无争的性情的青年。 1简析《棋王》的主题思想。小说通过棋呆子王一生的故事的描述,(1)表现和肯定了王一生刻苦执著钻研棋艺的精神和他正直的人品,高尚的棋品;(2)表现了
当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要点串讲
自言自语www.muslyg.com/bbs lazy cat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串讲复习提纲
【出题基本原则与思路】
一、客观题:40分(单选30分、多选10分) 考点:基本知识(提示内容与作品内容)——
作家、作品、集子、写作年代、发表时间、作品出处、作品中的话语、人物、细节、作家的风格、流派、体裁、主题、结构、情节、艺术手法、意象、改编等等。
考察学生在记忆基础上的理解、分析与综合能力。
二、主观题:60分(简答24分、论述16分、阅读评论20分) 一般按体裁出题,注重一点平衡。
简答:需结合一点作品实际,以证明自己熟悉作品,尽可能详点。 论述:尽其所能地结合作品实际,需逻辑清楚、字迹清晰。
阅读评论:考察分析、表达、写作能力,不要写成随意式评说和读后感。注意提示,按其逻辑顺序照应来写,各段大致对应(按段落点给分,使之清楚明了),但要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防止断裂感。材料一般是叙事性的短篇小说,也偶有散文与诗歌。
【应试对策】
1、全面复习(大量的题库随机出题,押题风险大); 2、熟悉作品本身;
15春《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作业2
15春《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作业2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1. 郭沫若的泛神论受谁的影响? A. A惠特曼 B. B泰戈尔 C. C斯宾诺沙 D. D歌德
-----------------选择:C 2. 闻一多的第一本诗集是什么? A. A《红烛》 B. B《死水》 C. C《女神》 D. D《野草》
-----------------选择:A
3. 关于《女神》的内容和思想内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 A体现了“泛神论”思想
B. B没有体现五四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 C. C主体部分是第3辑
D. D将自然景物进行了冷静客观的描写,而将人放在了万物之灵的地位。 -----------------选择:A 4. 关于下面诗句:“深夜读书/释手一本老子《道德经》之后,/若抛却吉凶悔吝/相晤一室”,理解正确的是哪项? A. A写深夜读完《道德经》后,深切感受到吉凶悔吝这些尘世的烦恼,似乎和它们共处一室 B. B体现了作者形而上的思考 C. C很不喜欢《道德经》,无法读懂,所以要“抛却吉凶悔吝” D. D写自己无法和老子《道德经》境界相通的
15春《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作业2
15春《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作业2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1. 郭沫若的泛神论受谁的影响? A. A惠特曼 B. B泰戈尔 C. C斯宾诺沙 D. D歌德
-----------------选择:C 2. 闻一多的第一本诗集是什么? A. A《红烛》 B. B《死水》 C. C《女神》 D. D《野草》
-----------------选择:A
3. 关于《女神》的内容和思想内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 A体现了“泛神论”思想
B. B没有体现五四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 C. C主体部分是第3辑
D. D将自然景物进行了冷静客观的描写,而将人放在了万物之灵的地位。 -----------------选择:A 4. 关于下面诗句:“深夜读书/释手一本老子《道德经》之后,/若抛却吉凶悔吝/相晤一室”,理解正确的是哪项? A. A写深夜读完《道德经》后,深切感受到吉凶悔吝这些尘世的烦恼,似乎和它们共处一室 B. B体现了作者形而上的思考 C. C很不喜欢《道德经》,无法读懂,所以要“抛却吉凶悔吝” D. D写自己无法和老子《道德经》境界相通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2011 年4 月考试考前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田汉的剧作《南归》是他的作品中()最浓的。 A.现实色彩 B.讽刺色彩 C.抒情色彩 D.悲剧色彩 2.()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A.闻一多 B.周作人 C.杨朔 D.沈从文 3.小说《骆驼祥子》结尾处,祥子已经沦落成一个()。 A.破产的农民 B.乞丐 C.告密者 D.土匪 4.在丁西林的话剧《酒后》中,丈夫是一个()。 A.理想主义者 B.颓废者 C.浪漫主义者 D.现实主义者 5.()是老舍短篇小说的杰作,他原来计划写成一部十万字的长篇武侠小说《二拳师》。 A.《断魂枪》 B.《微神》 C.《猫城记》 D.《离婚》 6.()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也是最先为社会有限度承认的\朦胧\诗人,其诗集在1982年就获得了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奖(1979-1982)。 A.顾城 B.北岛 C.杨炼 D.舒婷 7.在中国文坛从晚清开始到五四,小说实现了()的移动。 A.从边缘向中心 B.从中心向边缘 C.从中心向中心 D.从边缘向更边缘 8.朱自清追求自己的文章达到\用笔如舌\的境界,他的散文属于中国现代散文当中()的一脉。 A.交
中国当代文学史考试笔记(重点)
绪论:
1.当代文学的概念:
①1949年以后的大陆文学的史著,不仅仅是单纯的时间划分,同时有着现阶段对未来文学的新质的指认和预设的内涵。 ②80年代产生两分法
2、历史分期及其发展状况
三分法:十七年、文革、新时期
1949—1978 1978——1989 90年代末 两分法:1949——1976 1976——----
十七年文学:总的倾向是还保留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实用主义和狂热政治激情的奇妙结合,英雄主义情绪高度发扬,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普遍存在,以及民族主义热情占支配的情绪。表现在文学上文学观念由军事轨道转入政治轨道。
1949年——1966年:战争文化心理
文革十年:万马齐喑,百花凋零,四人帮的阴谋文学占上风正直文学只能在地下进行。 新时期:80年代文学处于拨乱反正的过渡时代。恢复五四时期的文学传统是其最大特征。90年代,由宏大的历史叙述,转向个人的叙述立场,特别是对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和主体确认。
3、当代文学的性质
(一)社会形态决定的中国当代文学 (二)艺术规律调节的中国当代文学 (三)世界文学影响的中国当代文学
(四)传统性与现代性相交的中国当代文学 4、当代文学发展的两条线索
(一)正确的党的方针路线政策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概述
一、当代文学的内涵:
时间:1949年至今的文学运动、文学创作、文学思潮、文学批评等一切文学现象。
标志:1949.7北京“第一次文代会”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学(大陆)和民主主义文学(港澳台)。
方向:以《讲话》为指导方针,确立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
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郭沫若为第一届主席)。 队伍:建国初期国统区和解放区文艺队伍大会师。 二、历史分期及基本估价:
A. 建国后17年(1949——1966)曲折中繁荣
背景:共和国的诞生、抗美援朝胜利、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翻天覆地的变化。
观念: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创作:大合唱式的颂歌。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成绩较大。 格调:明朗、乐观、高亢、热烈。以壮美为主要风格。
曲折:极左思潮抬头,不断干扰文坛(五大战役)(批电影<武训传>,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批胡风的文艺思想,反右,大跃进) B、 文革十年(1966——1976) 萧条
背景:阶级斗争理论,林、江反党集团的夺权阴谋。 观念:文艺为政治服务 吴晗《海瑞罢官》
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文坛以大批判为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被当作封、资、修的
《中国当代文学》教案
《中国当代文学》教案
第一讲绪论
一、“中国当代文学”的命名
二、当代文学的分期
?十七年文学(1949—1966)
?文革文学(1966—1976)
?八十年代文学(1977—1989)
?九十年代—新世纪文学(1990年至今)
三、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1949-1976 当代文学“一体化” 文学观念和创作思想“一体化” 创作队伍和作品规范“一体化” 文学传播“一体化”
文学阅读和审美趣味“一体化”
(二)1977至今当代文学“多元化”
1.文学观念和审美观念逐步走向“多元化” 2.艺术创作追求个性化 3.文学逐步从主流转向边缘
第一节 文艺批判运动与文学的曲折发展
?文学运动的起因 ?文学运动推进的方式 ?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建构一体化的文学规范
一、第一次文代会 P2
?1949年7月2日—1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实现了不同地域的作家、
艺术家的“会师”。 选择:
?谁能成为第一次文代会的代表?
A张爱玲 B沈从文 C朱光潜
D赵树理 E丁玲 第一
中国当代文学常识
中国当代文学常识
一、概说
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举行,大会成立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全国文联),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议决议把毛泽东的文艺为人民,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作为新文艺的基本方针。
第二次文代会于1953年9月在北京举行,确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把创造英雄人物的问题作为创作上的首要任务提出来。 1951年5月,批判孙瑜的《武训传》。20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全国批判《武训传》,混淆学术、思想问题和政治问题。
1954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批评。李希凡、蓝翎评《红楼梦研究》是正常的。对俞平伯进行政治性围攻是不正确的,这种做法不符合党对学术艺术采取的“双百”方针。
1955年,全国开展反胡风集团的斗争,严重混淆了思想问题和政治问题、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对胡风分子定罪,开创以无产阶级政权力量镇压文艺不同思想派别的先例。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宣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5月26日,中宣部长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报告。1957年春,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