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语文名著导读
“高中必修一语文名著导读”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中必修一语文名著导读”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中必修一语文名著导读”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初一语文名著考试题
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名著考试题
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1、1、儒勒?凡尔纳是 (国家)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认为“ ”。 2、《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二,其余两部是:第一部 ,第三部是 。 2、1、《红岩》的作者是 、 。 4、狱中斗争是小说的主要部分,围绕 、 两位人物的斗争活动展开,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精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
5、在《红岩》这部小说里,有一位传奇式人物,令敌人闻风丧胆、恐慌不安。她就是被战士们亲切称为“ ”的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
6、 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二、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不属于《红岩》中的英雄人物的选项是( )。 A郑克昌 B余新江 C李敬原 D彭松涛
2、在白公馆,( )被注射了“诚实注射剂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楼梦》复习提要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楼梦》复习提要
高考阅读
2013-08-18 0641 5d56b7b40102e9n1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楼梦》复习提要
一、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
曹雪芹(?1724~?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一说河北,后迁辽东)。 一、曹雪芹的家世 家世
先祖原为明朝驻守辽东的下级军官,远祖曹世远后归降满洲,被编入正白旗“包衣”。 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史。
全书脉络 1-5回序幕。
6-18回故事展开,介绍环境及人物。
19-54回故事继续,展示贾府生活画卷及描写宝黛爱情。 55-78回全书转折,贾府走向衰弱。
79-120回贾府及主要人物命运结局。
前五回故事情节
第一回木石前盟、甄士隐和贾雨村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 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 木石前盟
林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绛珠仙草,贾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红岩》导读 练习 答案
《红岩》名著阅读作业纸 《红岩》作者: 编号: 姓名:
《红岩》主要内容梳理 任务:阅读并完成填空 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 命 建立 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 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请简述:他这种自私擅自的行为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 一天,区委书记 要去 根据地, 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楼梦》简答题(按回目)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楼梦》简答题(按回目)
高考阅读 05-16 1525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楼梦》简答题(按回目)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1.请简述“通灵宝玉”的来历。
答女娲补天时,炼就三万六千五百块巨石,单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此石“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后有一僧一道将此石化为一块小小的美玉,带到人间,它就是贾宝玉出生时所衔的“通灵宝玉”,也是“宝玉”本人。 2.试分析以“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开篇的作用。
答:①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②“无材补天”的顽石隐喻了宝玉的叛逆性格,暗示宝玉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③“木石前盟”暗含了宝黛的前世姻缘,为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同时为宝黛初会埋下伏笔。
3.概括“红楼第一梦”的主要内容。
答:甄士隐午睡,梦见一僧一道走来,谈论一段风流公案:昔日离恨天的一棵绛珠仙草,奄奄一息,神瑛侍者见此草风流袅娜,凡心一动,溉之以甘泉,被贬下人间。仙草修得女体,下凡报恩,愿将一生的眼泪都还给他,以报浇灌之恩。士隐正待询问,却被惊醒。
4.在第一回中,有一个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红岩》导读 练习 答案 - 图文
《红岩》名著阅读作业纸 《红岩》作者: 编号: 姓名:
《红岩》主要内容梳理 任务:阅读并完成填空 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 命 建立 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 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请简述:他这种自私擅自的行为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 一天,区委书记 要去 根据地, 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红岩》导读 练习 答案 - 图文
《红岩》名著阅读作业纸 《红岩》作者: 编号: 姓名:
《红岩》主要内容梳理 任务:阅读并完成填空 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 命 建立 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 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请简述:他这种自私擅自的行为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 一天,区委书记 要去 根据地, 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
学年高一语文导学案: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
篇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导学案(含答案)
22《大卫科波菲尔》 1 五中 庞晓英
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导学案
巩义五中 庞晓英
学习目标:
1、了解《大卫·科波菲尔》作者查尔斯·狄更斯的有关背景介绍以及故事梗概。
2、进行精彩片段赏析
3、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目标2、3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阅读掌握)(A级)
1、作者狄更斯简介
狄更斯(1812~1870),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抱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软弱空想。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
高中“名著导读”在语文教学中意义
浅析高中“名著导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摘要:名著是人类全部文化历史凝结的精髓,它传承着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教育和审美等重要作用,是生活的教科书。阅读名著,就像与高尚的哲人们携手同行,不仅能开阔人的眼界,增长丰富的知识,滋润我们的心灵,提高自我修养,还往往使人有不可预期的收获。对于生理、心理急速成长的高中学生来说,名著阅读可以激发他们的情感,唤醒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向善求真,健康成长。徜徉在经典名著中、浸润在优秀文化中的学生必将不断积累文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丰富精神世界,锤炼意志品质;增加语感积累,提高语言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 名著导读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开拓视野,积淀文化底蕴
经典名著指那些历经时间淘洗流传下来的,在内容上反映人类和社会存在与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永恒的价值与主题,在形式上具有时代典范性的作品。伟大导师恩格师在《致玛.哈克奈斯》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里,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由此可见,名著能带给人丰
高中语文名著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结 题 报 告
一、该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中学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电视、手机、网络等充斥着学生的眼耳,且越来越受到他们的青睐。因为这些符合当代中学生独特、好奇而又个性的心理。但对于经典名著,学生表现较为陌生。为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甚感担忧。
(1)缺乏阅读名著的动力。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是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而教学质量的显性体现在学生的成绩。各级教育、教学主管部门领导、学校领导和老师、学生家长、学生大多认为阅读名著费时费力,对语文成绩影响甚微,对个人素养提升作用不大。因此,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多花时间讲名著;学生也懒得去动那些“没用”的名著了。学生不会向图书馆借名著,更不会自己买名著。借了或买了的也会束之高阁。
(2)缺乏名著阅读的指导。部分学生是喜欢阅读的,也喜欢阅读一些名著,可是随意性较大。或选取自己喜欢的情节细读,或只为消遣(与老师上课玩捉迷藏),或学生喜欢阅读名著但家长反对,或不知道怎么阅读名著??名著导读课名存实无。
第 1 页 共 26 页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
高一语文必修(1)
2012高考备考以咏史诗为例寻求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授 之 以 渔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教学探究
1、以教材为依托,以咏史诗为例寻求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2、通过课堂学习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一、导入:结合我们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学习,试着讲古诗分下类,先是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小组推荐发言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诗歌的分类(标准不唯一)
1、咏史诗(对历史事件的回忆、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历史古迹的凭吊。如《杨州慢》)
2、咏物诗(对自然界的一些特殊物象的吟咏,或褒或贬、以寄寓自己的某种志向。如《梅花》)
3、闺怨诗(独守空闺的女子对远在他乡的情人或丈夫的思念。如《闺怨》)
4、边塞诗(以边塞生活为素材,展现边关将士们的精神风貌。如《从军行》)
5、山水田园诗(依托于对山川田园美好景物的描述来抒发自己的情致。如《山居秋暝》)
6、临行赠别诗(亲人或朋友分别时候对对方的宽慰。如《送元二使安西》)
7、思乡怀人诗(漂泊羁旅他乡的游子对亲人或朋友的怀念。如《静夜思》)
二、让学生共同回顾出现在课本中的咏史类诗
越中览古(李白) 蜀相(杜甫)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