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部编版初中历史
“2016部编版初中历史”相关的资料有哪些?“2016部编版初中历史”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2016部编版初中历史”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上 第二单元测试01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
来源网络,造福学生
———————欢迎下载,祝您学习进步,成绩提升———————
第二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
①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②私有财产出现和贫富分化的结果③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需要④阶级对立的结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中国出现了()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选举制
3.夏朝最后一个王是()
A.桀
B.纣
C.汤
D.盘庚
4.周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存在了800多年。有一事件成为西周历史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一事件就是()
A.周初大分封
B.国人暴动
C.烽火戏诸侯
D.平王东迁
5.周初分封制的实行,巩固了统治,开拓了疆域,但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导致这种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的争权夺利
B.周王室的衰微
C.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D.奴隶、平民起义的打击
6.西周时期,用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7.史书《左传》记载:“国之大事,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上 第二单元测试01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
来源网络,造福学生
———————欢迎下载,祝您学习进步,成绩提升———————
第二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
①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②私有财产出现和贫富分化的结果③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需要④阶级对立的结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中国出现了()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选举制
3.夏朝最后一个王是()
A.桀
B.纣
C.汤
D.盘庚
4.周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存在了800多年。有一事件成为西周历史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一事件就是()
A.周初大分封
B.国人暴动
C.烽火戏诸侯
D.平王东迁
5.周初分封制的实行,巩固了统治,开拓了疆域,但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导致这种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的争权夺利
B.周王室的衰微
C.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D.奴隶、平民起义的打击
6.西周时期,用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7.史书《左传》记载:“国之大事,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北宋的政治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3课朱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2课活动课:中国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附录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建;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核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北宋的政治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3课朱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2课活动课:中国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附录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建;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核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
初中历史案例第6部分
四、社会调查、访谈与开发利用当地课程资源
社会调查、访问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方式。它能使学生获得大量课本上得不到的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它还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家里的长辈、社区中的老人、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目睹者、历史人物的后代,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调查、访问的对象。此外,历史教学要充分开发利用当地课程资源,如社区图书馆、博物馆,当地的历史名胜古迹、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人们口耳相传的历史故事等。这些资源可以通过我们有选择地加以吸收,进入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平台。
100
[案例17]
炀帝陵前话炀帝
案例提供:扬州市邗江美琪学校 谷锦洲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出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隋炀帝这个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方面,隋炀帝在历史上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另一方面,隋炀帝与扬州有着不解之缘,隋炀帝被杀及其安葬地都在扬州,扬州民间流传着大量的隋炀帝传说、故事。大运河从北至南纵贯扬州,扬州得益于“运河经济”,从而在隋唐到明清的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因此,对如何看待隋炀帝这
初中历史说课稿
篇一:初中历史说课稿完整版
初中历史《中日甲午战争》
考号:
姓名:
报考学校:
说 课 稿 xxxxxxxx xxxxxxxxx xxxxxxxxxx
中日甲午战争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历史《中日甲午战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四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侵略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学情,围绕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过程与方法:在感知、理解中日甲午战争的基本史实的过程中,掌握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归纳
初中历史案例第6部分
四、社会调查、访谈与开发利用当地课程资源
社会调查、访问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方式。它能使学生获得大量课本上得不到的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它还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家里的长辈、社区中的老人、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目睹者、历史人物的后代,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调查、访问的对象。此外,历史教学要充分开发利用当地课程资源,如社区图书馆、博物馆,当地的历史名胜古迹、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人们口耳相传的历史故事等。这些资源可以通过我们有选择地加以吸收,进入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平台。
100
[案例17]
炀帝陵前话炀帝
案例提供:扬州市邗江美琪学校 谷锦洲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出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隋炀帝这个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方面,隋炀帝在历史上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另一方面,隋炀帝与扬州有着不解之缘,隋炀帝被杀及其安葬地都在扬州,扬州民间流传着大量的隋炀帝传说、故事。大运河从北至南纵贯扬州,扬州得益于“运河经济”,从而在隋唐到明清的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因此,对如何看待隋炀帝这
部编版(2016)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精品文档
第2课抗美援朝练习题
、填空题
1.1950年美国派兵侵略朝鲜,其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0
2.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3.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主义
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 最可爱的人”。杰出代表有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等。
4. 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
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选择题
5.中国出兵朝鲜最根本的原因是(C )
A.美国敌视中国,对新中国不满
B.美国想称霸世界,中国对其构成威胁
C.美国侵略朝鲜对中国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
D.中国是大国,应当发扬大国精神6.唇亡齿寒,中国人民深知此中的道理,为此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一场波澜
壮阔的战争。它是(D )
A.北伐战争B .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D .抗美援朝
7.下列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有哪些(A )
①彭德怀②黄继光③毛岸英④邱少云⑤董存瑞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8.在抗日战争中,他指挥百团大战给日伪军沉重打
初中历史题冈
初二历史复习提纲
初二历史复习提纲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许多同学认为,学习历史就是背诵,因此整天的背来背去,头晕脑涨的可最后什么都没记住。其实,学习历史不仅仅会背,更关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会学历史就要学会“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给八年级讲开学的第一节课历史课(八年级历史上册)时,首先指导学生看教科书前的目录,然后教师概述中国近代史的分期、每个分期阶段的特征、基本内容等,然后向学生明确:学习中国近代史必须抓住两条大的基本线索,即: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时期包括: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和中国各阶层的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时期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重点。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