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心理学论文
“营销心理学论文”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营销心理学论文”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营销心理学论文”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营销心理学资料
《营销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营销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 单项选择题(红色为答案)
1、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类型。
A、仪器实验法 B、设备实验法 C、现场实验法 D、自然实验法 2、(心理细分)是以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以及个体性等变量作为划分消费者群的基础。
A、心理细分 B、行为细分 C、地理细分 D、人口细分 3、( 需求 )是指有能力购买并且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欲望。
A、需要 B、需求 C、欲望 D、动机
4、依照需要的层次不同,可以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A、自然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物质的需要 D、享受的需要 5、( 个性 )是表现在人身上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A、感觉 B、兴趣 C、个性 D、思维 6、( 消费习俗 )是人们在长期的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
营销心理学试卷A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营销心理学》课程期末试卷(A卷)
课程代码:06020207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量:9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评卷人 审核人 一、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共10分)
得分 阅卷人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三过程。 ( )
2.人们有时难以分辩出假冒名牌产品的正伪,原因之一是产品 差异超出了差别阈限。 ( )
3.消费者在商场中购买完自己想要的商品后被一个榨汁机促销展台吸引,他不由自主的对其观察。这其中的心理过程是冲动。 ( ) 4.当销售人员面对一个安静、寡言的消费者时,可利用体液说的胆汁质理论去处理与消费者的关系。 ( ) 5.消费者在看完一则功能完善的新款手机
心理学论文
关于压力下的大学生心理研究
论文摘要:近年来,大学生面临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一般认为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压力 调查分析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人们已经认识到心理压力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心理压力,是指有明显的压力感,并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一种心理状态。长期处于心理压力下的大学生,他们的心理、行为和生理都会遭到破坏,主要表现为心理上的不安焦虑、压抑、担忧、无助感和缺少安全感;行为上的易激动、行为冲动、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丧失学习热情、对生活没有信心、消极行为增多;生理上的失眠、头痛和肢体的疼痛。心理压力已成为困扰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本文希望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分析和应对策略探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压力和应对心理压力。
一、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1.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包括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等方面。有些研究把影响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因素进一步归结为竞争、 经济 条件、学习成
心理学论文
篇一:心理学论文题目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 论自我意识与自我发展
2. 我国不同人群性别角色意识的比较 3. 成就动机与学业(或职业)成就的调查
分析
4. 不同群体的认知偏差的比较 5. 大学生人格相互评价的词汇分析 6. 社会评价的核心品质的词汇分析
7. 印象形成的实验研究(第一印象、个人
好恶的评价、晕轮效应、社会刻板印象) 8. 20世纪归因研究的综述(或归因理论的
比较)
9. 归因研究的新进展
10. 控制源与人格倾向的关系的实验研究 11. 构成态度的三成分的关系分析(或实验
分析)
12. 论偏见的社会心理根源 13. 20世纪态度研究的综述(或态度理论的
比较)
14. 态度研究的新进展 15. 态度转变的实验研究
16.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在人际
关系中的比较
17.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或幸福感)的关
系的调查分析
18. 社会交换理论的初步实证研究(社会交
换理论在择偶中分析)
19. 人际吸引(接近性、相似性、互补性、
仪表、人格特征)的实验研究(人际关系的测量)
20. 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分析(或调查或实验) 21. 从众的实验研究(或从众研究的综述) 22. 服从的实验研究(或服从研究的综述) 23. 攻击(侵犯)行为(或亲和行为)
心理学论文
篇一:心理学论文 范文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期末论文
姓名:
学号:
班级:
目录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 ........................................................ 2
二、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效应 .............................................. 3
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 4
四、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 5
五、人际交往的主要障碍及其原因 ............................................ 6
六、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对策 .......................................... 7
七、结术语 ................................................................ 8
参考文献: ............
心理学论文题目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 论自我意识与自我发展
2. 我国不同人群性别角色意识的比较 3. 成就动机与学业(或职业)成就的调查
分析
4. 不同群体的认知偏差的比较 5. 大学生人格相互评价的词汇分析 6. 社会评价的核心品质的词汇分析
7. 印象形成的实验研究(第一印象、个人
好恶的评价、晕轮效应、社会刻板印象) 8. 20世纪归因研究的综述(或归因理论的
比较)
9. 归因研究的新进展
10. 控制源与人格倾向的关系的实验研究 11. 构成态度的三成分的关系分析(或实验
分析)
12. 论偏见的社会心理根源 13. 20世纪态度研究的综述(或态度理论的
比较)
14. 态度研究的新进展 15. 态度转变的实验研究
16.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在人际
关系中的比较
17.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或幸福感)的关
系的调查分析
18. 社会交换理论的初步实证研究(社会交
换理论在择偶中分析)
19. 人际吸引(接近性、相似性、互补性、
仪表、人格特征)的实验研究(人际关系的测量)
20. 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分析(或调查或实验) 21. 从众的实验研究(或从众研究的综述) 22. 服从的实验研究(或服从研究的综述) 23. 攻击(侵犯)行为(或亲和
营销心理学实训项目
营销心理学实训项目
第1章
1.实训名称:营销战略与消费者行为关系研究 2.实训目的: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明白制定营销战略与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 3.实训内容:访问一家零售店的经理,弄清该经理是如何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 4.实训步骤
⑴以2-3个人为单位组成一个团队; ⑵由团队成员共同讨论确定访问提纲;
⑶通过深度访谈、企业实习等方式,了解零售店目标市场战略和营销组合策略的制定过程及现状;
⑷根据访问结果,分析零售店营销战略与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写出报告; ⑸各团队派代表展示其成果;
⑹考核实训成果,评定实训成绩。 5.实训要求
⑴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项目实施可采取“课外+课内”的方式进行,即团队组成、分工、讨论和方案形成在课外完成,成果展示安排在课内。
⑵每组提交的方案中,必须详细说明团队的分工情况,以及每个成员的完成情况。 ⑶每个团队方案展示时间为10分钟左右,老师和学生提问时间为5分钟左右。
第2章
1.实训名称:营销战略与消费者行为关系研究 2.实训目的: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明白制定营销战略与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 3.实训内容:寻找、复制或描述三则广告,要求分别能够反映中国人自我导向价值观、环境导向价值观、他人导向价值观上
管理心理学论文
成绩:
论文题目:
企业招聘是否应该首先进行个性心理测试
学院:应用英语学院 姓名:高馨蕾 班级:2011级1班 学号:110440113
企业招聘是否应该首先进行个性心理测试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心理学知识的了解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更有许多的企业管理者将个性心理学与管理学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为企业谋利。因此,一些企业管理者在招聘时,会对候选的员工进行个性心理测试。
那么,这种做法到底有没有效果,是否合理呢?我将通过此论文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我的观点是:企业招聘可以将个性心理测试结果作为一个参考依据,但应该灵活处理,不能将其作为决定因素。
一、实践证明,个性特征对人的工作效率、健康状况、管理水平都有重大影响。
所谓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下面我会分点进行论述。
(一) 能力
能力是使人能成功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它必须通过活动才能体现出来,当然活动中也会体现出性格和气质方面的差异,但完成该项活动所必须和必备的心理特征才是能力。
通常,能力有四种
人格心理学论文
社会认知理论的案例体现与理论应用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初步形成了阐释人类心理机能的社会认知理论。在1986年出版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一书中,班杜拉系统总结了其社会认知理论思想。
社会认知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三元交互决定论的人性假设。三元交互决定论是:行为、人的内部因素和环境三者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决定。在班杜拉看来,心理机能就是人的内部因素(如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等)、行为以及环境这三种决定因素之间的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人是由外部环境、内部主体性因素及过去与现在的行为这三者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的产物。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学习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有效地解释了行为发生机制,道出了人思想与行动的社会基础。从这一理论我们可以看到道德失范行为发生的必然性:人所遭遇的社会环境,人自身的认知,人自己的行为三者的交互作用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中的道德表现,三者的现实处境及相互作用导致了现今道德失范行为的彰显,所以那些认为道德失范行为可以通过教化予以消除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我们不能因为道德失范现象的反复出现或严重化就过度谴责道德教育和管理。从马加爵的案例我们可以有所深化理解。
马加爵(1981年5月4日—2004年6月1
北大心理学导师论文
北大心理学论文
王垒教授中文论著 孔翮敏,李慧斯,王垒 (2011). 以高承诺HRM赢得员工高忠诚度。北大商业评论,2(79), 118-122. 王垒, 张琪 (2009). 自我认知与价值定位:企业家的精神救赎. 北大商业评论, 12, 61-64. 王明姬、王海妮、王东霞、李文茵、王垒(2008). 管理者的情绪表达方式对员工的影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8, 89-91. 姚翔、陈玮、王垒等(2008). 政府对区域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作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7, 102-104. 黄韫慧,施俊琦,王垒(2008)。 卖出导致损失而买入带来获益:用IAT实验方法检测内隐非理性偏差。科学通报, 53(12), 1479-1481. 陈阳, 黄韫慧, 王垒, 施俊琦(2008). 结构需求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44(3), 490-492. 童佳瑾, 王垒, 解雪(2008). 情绪智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 90-94. 王明姬, 王垒, 施俊琦(2006). 社会比较倾向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检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5), 302-305, 316. 高涛,王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