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促进旅游发展论文
“民俗文化促进旅游发展论文”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民俗文化促进旅游发展论文”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民俗文化促进旅游发展论文”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南京民俗文化旅游研究发展
#旅游资源#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Dev;南京民俗文化旅游优化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李娜,楼嘉军;(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旅游系,上海200241);摘要:南京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发展状况并;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优化路径;对策;南京;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StudyonOptimizationMetho;LINa,LO
#旅游资源# 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Development&Market200824(9)
南京民俗文化旅游优化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 李 娜,楼嘉军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旅游系,上海200241)
摘要:南京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对南京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发展路径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优化发展的原则,然后从时间角度探讨节庆资源散点式发展路径,从实体空间角度提出建立民俗文化型商业旅游区,从虚拟空间角度则指出建立虚拟民俗博物馆作为重要的补充形式。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以政策支持为前提、人才建设为根本、产品创新为核心、数字化营销为保障的四大优化对策。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优化路径;对策;南京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与利用(终结版)
浅论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民俗旅游,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而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民俗,而且是以地方性或民族性为标志的民情风俗。民俗旅游取自生活,追求自然,在平实无华的外表下,藏着生活的情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具有宜感受,宜识解,宜参与的特点,以使游人能很快进入氛围,并将身心融入其中;民俗旅游的核心内容为民俗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这种民族的,时代的文化既有物质的标识,制度的规范,又有具体社会行为,风尚习俗的鲜活体现。 [关键词]民俗 旅游 利用 一、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
民俗旅游范畴广泛,近年各地根据当地不同的民间文化习俗、历史文化特点而推出了不同的民俗旅游项目。民俗旅游首先要民俗气氛浓厚,如山东传统的民俗节目有大秧歌、抬花轿、踩高跷、跑旱船、舞狮子等。其次民俗旅游离不开民间工艺品,如刺绣、剪纸、年画等。再次是历史文化习俗,如农业生产生活、家庭礼仪、衣食住行、节庆等古老的民俗事项。民俗游对继承和弘扬传统的民族优秀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项为主
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
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目前,无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民俗旅游均已蓬勃发展:北美的“活人博物馆”通过仿照当年格式建造的房屋、棚圈、碉堡、果园组成的“移民村”,再现了几百年前欧洲抵美移民的生活、劳动和风俗习惯;科特迪瓦利用其独特精巧的人造面具表现其传统文化,还举办了全国舞蹈节;突尼斯根据西方游客喜欢猎奇的心理,利用本国土著居民的村落古迹、山洞住宅、民族服饰和车马游玩等民俗文化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的旅游大国。在国内,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汇集了全国几十个民族的灿烂文化,昆明云南民族村也展示了云南 25个少数民族的风俗,在广东,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和连南瑶族风情的旅游开发也是目前的关注热点。因此,对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客家文化渊源于中原文化,历史上中原汉族因宫‘廷内哄受贬、战乱和自然灾害等种种原因而出现过六次大南徙,汉族与南方的百越族(主要是舍。黎、瑶等族)
民俗文化发展与现状
贵州大学毕业论文 第 1 页
论民俗旅游与民俗文化之保护
——黔东南苗族侗族民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
目录
1.民俗与民俗文化的变迁 1.1民俗旅游的现状
1.2民俗文化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3民俗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的关系 2.黔东南苗族侗族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 2.1商品化对民俗旅游村的影响 2.2舞台化对民俗文化的影响 2.3娱乐化庸俗化对民俗文化的影响 2.4外来文化与民俗旅游村寨文化的互动 3.民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 3.1建立生态保护区,走民俗生态之路 3.2加强宣传,发扬光大本民族文化 3.3防止庸俗化、过度商业化和同化 3.4提高民俗旅游管理者的文化素质 3.5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结论
贵州大学毕业论文 第 2 页
摘要
民俗文化,是依附着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它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在民俗
民俗文化如何应用于旅游
民俗文化如何应用于旅游
在现今社会中,随着人们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生活工作压力的不断加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这一休闲娱乐的方式去享受生活或是缓解生存压力。旅游业无疑也成为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服务业,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旅游业的发展也日趋多元化。其中民俗旅游的发展也较为迅速,而它本身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及发扬都有着重要意义。那么民俗文化应该怎样具体地应用到旅游,进而带动旅游业更好地发展?
一、要注重民俗文化的独特性及垄断性。一般来说,每个地区和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风尚习俗和风土人情,这些都是地区特质的重要表现形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各地区的各个生活层面,最能显示一个民族民风特点和文化风貌的当属本地区或本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风尚习俗。民俗文化中强烈的地域性和民间性,体现了一个地区生活方式、心理素质的积淀,也是该地区特色最直接、最真实的表现。游客都有着强烈的“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民俗旅游以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地方风貌为内容,把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建筑、饮食、起居、服饰、娱乐、民间工艺等融为一体,展现在旅游者面前,当地民俗文化越有特色,与客源地文化习俗差异越大,越能够产生吸引力,譬如宁夏的穆斯林风情游在国内具有相对的垄断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近年来,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将目光投向民俗文化资源与自然生态资源,通过全面而系统的规划,将二者有效融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旅游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但以蒙古族为主,在几千年的游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息环境,创造出独具魅力的草原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粗犷豪放的蒙古人民。
一、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资源的优势
(一)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勤劳勇敢的蒙古同胞不仅创造了自己的语言文字,还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资源,最有名的要数草原歌舞。自古以来,蒙古族人民就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获得了“诗歌民族”“音乐民族”的美誉。蒙古民歌主要有两种类型,即长调、短调,如《牧歌》《走马》等作品脍炙人口,无论哪一首歌曲,都会让人感受到草原特异的热情豪放、高亢悠扬之感。此外,内蒙古的饮食、服饰也别具一格。蒙古族人饮食比较粗犷,多年的游牧生活,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论文(洮州民俗博物馆)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以洮州民俗文化博物馆为例
田 绍
[文章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开始追求“有质量、有价值、有品位”的非物质生活。民俗文化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且适应了现代旅游多元化的发展格局。然而,当前国内民俗文化旅游的“供给”仍滞后于“需求”。只有不断进行民俗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才能增强旅游产品吸引力,提高文化品位,满足旅游者娱乐、休闲、求知的目的,推进旅游发展。本文以甘南冶力关洮州民俗博物馆为例,试利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开发策略等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 民俗文化旅游 资源深度开发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开始追求“有质量、有价值、有品位”的非物质生活。民俗文化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且适应了现代旅游多元化的发展格局。然而,当前国内民俗文化旅游的“供给”仍滞后于“需求”。只有不断进行民俗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才能增强旅游产品吸引力,提高文化品位,满足旅游者娱乐、休闲、求知的目的,推进旅游发展。此次社会实践,对洮州民俗文化深入考察,使我对民俗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又产生
宿迁民俗文化
宿迁民风民俗--传统节日习俗
除夕辞旧
除夕是指农历年中的最后一天(十二月大尽是三十,小尽二十九),这一天宿迁人称“三十晚”。在这一天,各家在外地的亲人都要赶回家团聚,共吃团圆饭。晚饭前,家家贴春联,即贴对子、贴门头,挂红灯笼,在家用器具上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晚餐开始,燃放鞭炮,这一顿饭称年夜饭,特别丰盛。饭后全家老少齐集一堂“辞岁”,点香烛,化纸箔,供神灵祭祖先,居家老小叩头膜拜,随后由晚辈给长辈磕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接着,包饺子,包汤圆。饺子馅有荤有素,汤圆馅亦有糖、有芝麻或菜类。全家人围着炉火。现在是观看电视,边喝茶、嗑瓜子、吃花生、糖果,边聊天、叙家常,一起守岁,其气氛最为温馨祥和。有的人家还为小辈点长命香。直至清晨,鞭炮声彻夜此起彼伏响声不断。做生意的人街上店铺营业日以继夜,特别是理发业和浴池则通宵达旦,俗话说“有钱无钱,剃头洗澡过年”。在旧社会,穷人过年即是过关,因为少租少债,催租讨债的登门,大年夜四处躲债不敢归家。 春节迎新
正月初一春节,是农历新一年的开始。拂晓各家便争相燃放鞭炮,有的人家还早早地到村口井台上去抢“富贵水”
(或曰元宝水)。家家吃三十晚包的饺子和汤圆。早饭前,照例是先盛上两碗饺子敬神祭祖
汉字与民俗文化结课论文
课程名称:汉字与民俗文化
作业题目:关于侗族大歌的民俗学研究
姓名:蒙兰艳 学号:1270150127 学院:文法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索引目录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侗族大歌的产生及发展 1.鼓楼文化与大歌的相辅相成 2.侗族传统及习俗的影响 3.“歌以择偶”及对歌风俗的影响4.乐器与大歌的互动 二.侗族大歌的功能 1.教育功能 3.社交功能 4.审美功能
三.侗族大歌的传承方式 1.亲子传承 2.师徒传承 3.自然传承
四.侗族大歌所面临的危机 1.亲子传承出现断层 2.歌班面临着解体 3.风俗活动的日趋减少
4.时代发展所引起的审美心理变化五.侗族大歌的保护措施 1.引入学校教育 2.融入旅游资源 3.继承传统与积极创新 六.结束语 参考文献
1
关于侗族大歌的民俗学研究
摘 要: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侗族大歌作为侗家世代相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题目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民俗文化(二)》选修课期末论文
一、选题要求:
在《中国民俗文化(二)》课的授课专题内,就所论述内容自选、自拟题目。 参考选题:
1.学习民俗仅仅是一种知识的学习吗?请同学们结合具体的民俗内容以及实际谈谈学习民俗的感受。
2.谈谈你最喜欢的一种民居类型及其特点。 3.通过居住民俗的学习说说你对传统民居价值的认识及思考。
4.对于当前服装界出现的哈韩风、哈日风或欧美风潮流,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
5.谈谈如何发扬我国传统服饰的优势。 6. 通过学习西藏饮酒民俗,我们有何感悟
二、写作要求:
1、观点明确,论述清晰,文字精炼。 2、总字数在1500字左右。 3、 抄袭、雷同一律按零分计。 三、书写要求:
用300字的方格稿纸书写,要求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格式要求:
首页第一行居中书写: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首页第二行居中书写:《中国民俗文化(二)》选修课期末论文
首页第三行顶格书写: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首页第四行居中书写:论文题目。 四、时间要求:
11月6日(周二)、11月7日(周三)各班负责同学收齐,交到综104和A314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