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附件1:
四川省普通高中语文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及说明
(试行)
Ⅰ.考试性质
四川省普通高中语文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判定普通高中学生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标准的终结性考试,旨在全面测试高中学生在高中学段语文学科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Ⅱ.命题原则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 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 两个目标的 语文1 至 语文5 五个模块,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1. 基础性。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着重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阅读与鉴赏能力和表达与交流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2.科学性。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要求及说明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3.导向性。面向全体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语文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对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Ⅲ.考试能力与要求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要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前言)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陕西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资料
陕西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陕西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分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必修部分包括必修 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共五个模块。每个模块分“课程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课程目标”提出本模块教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学习要求”对学生达成本模块教学目标提出具体要求。“教学建议”对教师实现本模块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选修部分包括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共五个系列。其中前三个系列各分为两部分,即: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新闻、传记。每个系列分“课程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课程目标”提出本系列教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学习要求”对学生达成本系列教学目标提出具体要求。“教学建议”对教师实现本系列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必 修 必修一
〔课程目标〕
1.了解新诗的特点,发挥联想和想象,借助意象分析领悟诗歌内在情感,达到丰富心灵,陶冶性情的目的。
2.在反复、流畅地诵读中,体会新诗的结构特征和语言特色
陕西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资料
陕西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陕西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分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必修部分包括必修 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共五个模块。每个模块分“课程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课程目标”提出本模块教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学习要求”对学生达成本模块教学目标提出具体要求。“教学建议”对教师实现本模块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选修部分包括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共五个系列。其中前三个系列各分为两部分,即: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新闻、传记。每个系列分“课程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课程目标”提出本系列教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学习要求”对学生达成本系列教学目标提出具体要求。“教学建议”对教师实现本系列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必 修 必修一
〔课程目标〕
1.了解新诗的特点,发挥联想和想象,借助意象分析领悟诗歌内在情感,达到丰富心灵,陶冶性情的目的。
2.在反复、流畅地诵读中,体会新诗的结构特征和语言特色
陕西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资料
陕西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陕西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分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必修部分包括必修 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共五个模块。每个模块分“课程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课程目标”提出本模块教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学习要求”对学生达成本模块教学目标提出具体要求。“教学建议”对教师实现本模块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选修部分包括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共五个系列。其中前三个系列各分为两部分,即: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新闻、传记。每个系列分“课程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课程目标”提出本系列教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学习要求”对学生达成本系列教学目标提出具体要求。“教学建议”对教师实现本系列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必 修 必修一
〔课程目标〕
1.了解新诗的特点,发挥联想和想象,借助意象分析领悟诗歌内在情感,达到丰富心灵,陶冶性情的目的。
2.在反复、流畅地诵读中,体会新诗的结构特征和语言特色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 图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学校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文化自信的主渠道,对学生专业学习、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课程目标与核心素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能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在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全日制各专业高技、技师学生
二、课程性质:大学语文课是我院面向高技、技师班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一
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融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为一体的课程。在高中的基础上,在传授文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三、参考学时:
本课程的参考学时为 72 学时。学时分配建议如下: 序号 项目名称 课时 1 2 3 4 5 6 7 8 9 唱响人生 思想空间 职业境界 生命力量 天地方圆 说话艺术 实用写作 时空绝唱 语文综合活动 机 动 合 计 8 8 8 8 8 8 8 8 4 4 72
四、总学分:
本课程的总学分为 2学分。
五、课程目标:
(一)职业技能
1、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1
3、提高学生应用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asdfasdfasdfasd
(说明:其中删去的内容,用括号、蓝字表示;增加或改动的内容,用红色字表示。)
第一部分 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 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 等方面 发挥积极的作用 。(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
语文课程标准练习2
语文课程标准练习: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 和 ,是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 活动以及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交际工具 信息载体 人类文化 听说读写 文学
2.语文课程致力于 ,提升学生的 ,为 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 ,形成 和打下基础;为学生的 和 打下基础。语文课程的 和 ,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综合素养 学好其他课程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良好个性 健全人格 全面发展 终身发展 多重功能
3.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 的 、 的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与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言文字运用 综合性 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写作目标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写作目标解读
班级:10级中本三班 学号:100101312 姓名:张烁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阶段目标部分,把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三学段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才称为“作文”。接下来谈谈对写作目标的理解。
在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中,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第一学段的相关表述是“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的相关表述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第三学段,才过渡到要求具有初步的写作意识:“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第四学段则提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要求具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
标准提倡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如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第四学段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标准把注意力放在写作的实践上,主张多写、多改,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因而在各学段提出了写作次数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词汇表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3版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3电子版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最新版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2电子版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
-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23最新版
-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3最新版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3最新版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电子版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ppt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