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教案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第15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西方经济学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本章将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上说明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它们的效果。
西方经济学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第二节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第三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
西方经济学
主题内容 第一节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第二节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第三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
问/答
西方经济学
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器 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支出和收入来 调节总需求以抑制失业和通货膨胀并 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 宏观经济政策。
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 ),是指国家 财政预算中根据经 济状况而自动发生变化的收入和支出 项目,如税收和转移支付。
西方经济学
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器 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低,即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 应通过削减税收,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来刺激经济 ,这称为膨胀性财政政策(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 当认为总需求过高,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政府应 增加税收或减少支出,以抑制过热的经济势头,这 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contractionary fiscal
历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根据经济运行态势和体制环境不同,共进行了6次紧缩型的宏观调控,时间段分别是:1979—1981年、1985—1986年、1989—1990年、1993年下半年—1996年、2003年下半年—2004年、2006年2008年。
在前四次宏观调控中,首先,当时针对的都是经济波动中已经出现的超过11%的“大起”高峰。1978年经济增长率达11.7%,1984年达15.2%,1987、1988年达11.6%和11.3%,1992年达14.2%。其次,当时针对的都是经济的全面过热或总量过热。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4个完整周期和一个“半周期”。每次GDP的增长率到达波峰,都伴随着或者可能伴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过热”症状,于是国家采取相应措施为经济降温,因此,1978年以来的三十年里,国家共进行了5次宏观调控,分别发生在1979年-1981年、1985年-1986年、1988年-1989年、1993年-1995年以及2003年至今。
1977年之后,中国经济开始加速增长。1978年中央提出了加快发展的目标,并且强调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当年GDP增长率达到了11.7%的高点。迅速增长的基建投资使财政支出大大增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题目: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个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理清二者理论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明确二者调节经济运行的基本目标,协调裕兴才能更好的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十二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理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
2.完整准确阐述两个政策的基本内容;
3.分析比较时既要分析比较二者对经济运行相同作用,也要分析比较不同作用。
时间安排:学习第十二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内容后做本次作业(约第十五周左右) 解题思路:
1.政策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等);
2.政策工具;
3.财政乘数与货币乘数;
4. 结合我国实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际描述调控的效果;
5.二者的协调运行。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得措施。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和国债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就是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3、经济增长
4、公平分配
5、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的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主要有税收、公债、公共支出、政府投资和财政补贴
财政乘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效果与IS-LM曲线
宏观经济学课件
第五章 财政政策、货币政 策的效果与IS-LM模型 策的效果与IS-LM模型
2010-122010-12-31
宏观经济学课件
问题缘起:IS-LM曲线均衡及其性质 问题缘起:IS-LM曲线均衡及其性质 IS-LM交叉点是唯一稳定的均衡点; 该均衡点可能是非充分就业的均衡; 基本原因:工资刚性 总需求不足 均衡点的非充分就业性质为财政政策 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了需求环境。
2010-122010-12-31
宏观经济学课件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改变税收和政府支出以 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的政策。如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的扩张 性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效果是指政府运用收支政策使IS曲 线变动对国民收入产生的实际效果的大小。2010-122010-12-31 3
宏观经济学课件
一、财政支出政策:直观分析 改变G,如:有 G; IS曲线平移的距离为:[1/(1-b)]× G 均衡产量的移动小 于此距离。 原因在于因利率提高 挤掉了一部分投资。IS1 Y2010-122010-12-31 4
rm
LM
IS2
宏观经济学课件
挤出效应:涵义及图形分析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导
34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学生)
第34章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本章主要论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理解乘数效应与挤出效应。
34.1 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
利率由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交点决定。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的政策固定,MS 曲线是一条垂线,货币需求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关系,MD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利率 r MD M MS 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中央银行可以用货币政策来移动总需求曲线。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向右平移,利率下降,投资和总需求增加,这使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中央银行上调利率,总需求会减少,下调利率,总需求会增加。 34.2 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 34.2.1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决策者对政府支出和税收水平的确定。财政政策有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有两种效应: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 34.2.2 乘数效应
由于乘数效应,总需求的增加大于政府购买增加的幅度。乘数的大小为1/(1-MPC),MPC为边际消费倾向,它是指家庭额外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MPC越大,乘数越大,总需求的变动幅度越大。
乘数效应也适用于除政府购买之外的支出变动,如消费、投资、净出口的变动都会对
201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一是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代地方发债3500亿元。这主要是考虑到结构性减税的滞后效应,今年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但财政刚性支出增加,特别是要增加保障改善民生支出,保持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必要的。同时,目前我国债务负担率相对较低,今年增加赤字后,赤字率在2%左右,总体上处于安全水平。二是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三是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四是继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合理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水平。
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
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放松”
国务院十项措施发出保增长的强有力信号
扩大内需十项政策
一、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六、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七、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九、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初步匡算:实施上术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
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十项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那么,这次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传递了哪些新信息?
一、发出保增长的强有力信号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
第四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分析: IS-LM模型的运用
第一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影响一、财政政策的运用及其内在稳定器作用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支出和税收以便影响 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收入的政策。具体包括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第一,扩张性财政政策。这种政策的 目的在于消除或减轻经济萧条,扩大社 会就业量。它可以通过扩大政府购买支 出来实行,也可以通过减税的办法来实 行,还可以“双管齐下”。这些政策的 实施既可以直接扩大社会总需求,也可 以间接扩大私人消费和投资
第二,紧缩性财政政策。这种政策的 目标在于减轻或消除经济生活中出现的 通货膨胀,它可以通过减少政府购买支 出或增加税收、或“双管齐下”的办法 来实行。这种政策的作用是直接或间接 地抑制总需求的增加,从而减轻通货膨 胀的压力
财政政策运用的基本原则是“逆经济风 向行事”。另外,由于财政制度某些内在 的特点,其自身也会自动产生一种弱化经 济波动或者有益于经济稳定的作用,这种 作用叫做财政政策内在稳定器作用。
具体来说,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 政制度包括: 第一,个人所得税与公司的所得税 第二,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 第三,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二、货币政策机制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
201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一是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代地方发债3500亿元。这主要是考虑到结构性减税的滞后效应,今年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但财政刚性支出增加,特别是要增加保障改善民生支出,保持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必要的。同时,目前我国债务负担率相对较低,今年增加赤字后,赤字率在2%左右,总体上处于安全水平。二是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三是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四是继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合理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水平。
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
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放松”
国务院十项措施发出保增长的强有力信号
扩大内需十项政策
一、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六、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七、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九、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初步匡算:实施上术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
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十项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那么,这次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传递了哪些新信息?
一、发出保增长的强有力信号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