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地球的运动——公转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三一轮复习用

地球的运动----公转 ----公转

高三一轮复习用

知识回顾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导致 昼夜交替 现象。 现象。 . 2.产生 地转偏向力 ,使水平运动的物体 . 方向发生偏转。 方向发生偏转。 3.使地球上不同 经度 的地方,形成不同 的地方, . 的地方时。 的地方时。

高三一轮复习用

地球的公转

高三一轮复习用

A

B

D

C 1.公转特征 (1)轨道:近似正圆的 ,太阳位于它的一个焦点上。 (2)方向:图中为 方向。 (3)周期 恒星年: 。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高三一轮复习用

1 2

3 4

高三一轮复习用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高三一轮复习用

影响(1)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往返运动

影响(2) 晨昏线的 分界点在 与 之间 往返运动

高三一轮复习用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判读及规律

高三一轮复习用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高三一轮复习用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高三一轮复习用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高三一轮复习用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3.昼夜长短计算的方法(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长时数= 夜 弧度数 弧度数/15°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整理

二.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 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

---------------------------------------------------------------------------------------------------------------

2. 同一时刻, 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时差)

地方时-----每个地方所在经度的时间.

东面的时间始终要比西面的时间要早达到某一时刻.

A.时区和区时

(1)时区的划分:

为了统一时间, 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划为一个时区的方法,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区时:每个时区都以本区的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就是区时。

B.日界线

由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 日期要加一天,时刻不变

由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 日期要减一天,时刻不变

C.地球上的日期变更线

(1) 国际日期变更线: 180°经线. (规定)

(2) 零时线: (变化)

当零时区为正午12时时,全球只在同一天;

其他时间,全球均有两个日期.

D.区时计算方法

(1)用已知的经度推算时区;

经度数÷15°= 商整数即为时区数

余数>7.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SINOMAPS PRESS

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 ——从托勒密到哥白尼托勒密的“地心说”模型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在总结前人工 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为 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 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 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 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 长达1300余年。

到中世纪末,由于用托勒密地心体系推算出来的行 星位置与实际天象的观测结果不符,人们才开始怀疑地 心说的正确性。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他的不 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在他阐 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 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哥白尼的“日心说”模型

按照日心学说,就地球 上的人来看,天上恒星的位 置应随着地球绕太阳运动而 发生变化。1838年,德国天 文学家白塞尔才首次利用三 角方法测出一颗名为天鹅61 的恒星的位置变化,并推算 出它的距离为11.2光年,从 而最终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 地动学说。

托勒密简介:

一、生平简介 托勒密(公元

地球的运动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地球的运动说课 一、 说教材 1、 教材内容:

《地球的运动》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版)《地理》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的课文,本节教材的内容有:①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②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③五带的划分及选学课文“四季的形成”。课文安排了三处“想一想”,两处“读一读”,一处“做一做”,还安排了11幅反映地球运动和五带划分的图片。教参建议上3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讲授教材①②部分内容。

2、编排意图和前后联系

这节内容是继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之后编排的,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并且小学自然课中也学过了“太阳高度”、“昼夜和四季的成因”等知识。现在,对地球运动进行学习,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了基础。

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课文分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分别进述。应该指出的是地球绕轴自转和绕日公转是不能分割的,分开来讲是为了教学上的方便。 “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一段课文,内容较简单,为了使学生能获得感性知识,教材安排了演示地球自转的小实验和一段阅读材料。“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一段课文,涉及的地球基础知识是比较多的,但这里抓住了一点,即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夹角,且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

1.4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地 球 运 动 的 基 本 形 式

自 转 与 公 转

地 球 自 转 、 公 转 的 特 点

地 球 自 转 公 转 的 关 系

——

N地轴

w

地 轴 为 中 心 自 西 向 东

E

s

N

S

北极上空为逆时针旋转

南极上空为顺时针旋转

有关概念 1恒星日:以某一恒星为参照物,自转一周360°,所需 时间23时56分4秒,即一个恒星日。 1太阳日: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 间24小时,即1个太阳日。 1恒星年:相对于认为无限远处的一恒星来说,地球绕日 转过了360°,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即一恒星年。 它是以恒星为参照物,太阳中心连续两次经过地球与某一 恒星连线的时间间隔.

线 速 度 由 赤 道 向 两 极 递 减

除 两 极 外 , 角 速 度 相 等

北极 15°/h

60°

15°/h

30°

15°/h 地心 赤道

南极

方 绕向 日自 运西 动向 东

开普列行星第二定理在行星公转轨道上,

相同时间内行星向径扫过的面积相等。

总结项目 区别

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地轴

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太阳

概念 轴心

自西向东方向 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转动 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转动 恒星

第3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第3讲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的公转

1.公转特征

(1)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右图中用箭头标出) (2)周期:一恒星年:________________。 (3)速度

A点 B点 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公转位置 近日点 远日点 时间 __________ __________ 公转速度 最____ 最____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往返运动。

1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现象是

A.吃月饼,共庆团圆 C.放鞭炮,守岁迎春

( )

B.荡秋千,踏青插柳 D.望双星,鹊桥相会

( )

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长 B.南半球白昼变长,且长于夜长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长 D.南半球黑夜变长,且长于昼长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直时间 射点的位置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 变化特点 特殊日期 图示 半球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________ 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内

地球的运动_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课件展示文稿

[展示]课件:地球的公转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 地球绕什么在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 是什么?(太阳。自西向东)(学生 回答,教师略作归纳,并讲述公转的 周期)

到二分二至日点时,单击鼠标,使地 球“停”下来,同时出现地球运动到 每一点的时间,节气、和阳光的直射 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公转的方 向。地轴的指向等问题就得到的解决。

[教师]请同学们再观察思考:地球在 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还是竖直 地球的公转产生的现象教师用鼠标控 的?地轴指向是否发生了变化?(倾 制,在二分二至日点,单击鼠标,就 会出现地球运动到每一点的阳光的直 斜的。没有) 射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分析。一 年中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和昼长时间的 [展示]课件: 变化,以及极昼和极夜现象的产生。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教师]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课件展示正午太阳的高度 太阳的直射点就在地球表面不断地移 动,这对地球表面的冷热状况产生了 什

么影响呢? 通过课件展示四季的时间,让学生通 [提问](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 过图片感受四季的不同 常识入手,激发学生的欲望) 三.正午太阳高度 一天当中,早晨、中午、晚上我 们感觉什么时候最热?这与太阳光的 照射

1.4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学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1.4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重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2)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黄赤交角 (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关系 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关系 能力要求:(1)绘图说明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特点

(2)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并用科学的语言说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知识结构经纬

概念:地球绕地轴的转动

地轴: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指向北极星 侧视图:自西向东

方向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 俯视图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周期:1个恒星日(360°,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均为15°/h

速度 线速度:赤道处最大,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地 赤道:1670km/h 两个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 球 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转动 1月初:近日点 的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课 题】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其中季节变化又是难点; 【课时安排】2~3个课时;

【教学方法】演示法、谈话法、练习法、讲授法等; 【教 具】地球仪、手电筒各一个;flash课件;

【情感价值】通过对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初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材处理】从现象上看,地球运动方面的知识学生自小从生活中就有所了解。但要求学生从理论上解释就不太容易,尤其是四季产生的原因。因此,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积极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请大家解一下原因。学生争抢回答:地球一方面在自转,另一方面还在绕日公转。

【活动】1.用手电筒当作太阳,请两位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

2.请同学们观察演示,并对地球自转、公转做简单的描述、评价、对比等。

二、地球的自转

【设置问题】在学生演示活动结束后,教师设置以下问题: 1.若地球不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学

地球运动的意义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湘教版

第一单元一.昼夜交替 二.地方时

1.4地球运动的意义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五.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湘教版

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 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所以在同一时间里, 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 面的一半。向着太阳 的半球是白天,背着 地球的半球是黑夜。 由于地球不停的运动, 昼夜也就不断交替。

湘教版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较东 的地点,要比位置较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 有了迟早之分。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因经度不 同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湘教版

地方时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即24小时,所以经度每隔15 度,地方时相差一个小时。

湘教版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B A B B1

A

由于地 球自转, 地球表面 的物体在 沿水平方 向运动时, 其运动方 向会发生 一定的偏 向转。在 北半球偏 右,南半 球偏左。

湘教版

地转偏向力的自然事例,水在进入下水道时是旋 转而下;台风是一个旋转的云团。

湘教版

昼半球:向着太 阳的半球是白天。 夜半球:背着太阳 的半球是黑夜。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湘教版

晨昏线将纬线分成两部分,两者间的长短之比决定了该纬线 地区昼夜长短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