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试论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
试论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
ISSN1007-24382009年第1期,2009年2月
新闻界
试论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
周怡姜岩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新闻传播学院,威海264209;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新闻传播学院,威海264209)
摘要手机改变了新闻摄影与摄像,将大批受众纳入到新闻图片、影像采集者的行列中。手机给记者采访带来巨
大的方便,对新闻制作提出新的要求。手机为受众带来新的媒介体验,使用户同传者的身份界限变得模糊,成为用户与新闻节目互动的工具。关键词手机媒体新闻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TheInfluenceResultedFromtheMobilePhonetotheNewsDissemination
(WeihaiSchoolofJournalism,ShandongUniversity,Weihai264209;WeihaiSchoolofJournalism,Shandong
University,Weihai264209)
ZhouYiJangYan
AbstractThemobilephonehaschangedthepatternofnewsphotography,becausealargenumberofaudienc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变革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变革
陈爽
【摘要】【摘要】传播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闻传播的多样化发展,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也推动了媒体融合发展局面的形成。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内容发生了变革,新闻写作风格和方式进行了创新,新闻编辑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期刊名称】《新闻传播》
【年(卷),期】2019(000)019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媒体融合;新闻传播;变革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人工智能环境下媒介融合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L18BXW007)成果。
一、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内容的变革
(一)新闻传播内容的多样化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想要获得关注度和传播效果,就要重视提高新闻内容的质量,内容的多样化是新闻媒体在媒体融合时代持续发展、保持受众黏度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传统新闻媒体由于受到传播方式和媒介特性的限制,在生产新闻内容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媒体的新闻报道更加侧重于真实性和权威性。在新媒体环境下,记者和编辑可以借助互联网等媒介收集和整理各种信息,及时获得第一手信息和资料,使新闻内容更加及时、具体、全面,并且更新速度快,满足受众对新闻内容的多样化需求。[1]
(二)新闻传播内容的新颖性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特点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77cn.com.cn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特点与发展
作者:牛婧文
来源:《科技传播》2018年第05期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的新媒体的出现同样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给我国的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增加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文章将主要介绍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新闻传播;互联网;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6-0046-02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新闻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出现之前,新闻媒体主要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及电台等向人们传播新闻事件,这些传播媒介各具特点。报纸、杂志等能够长时间的存储新闻信息,电视由于既有声音、还能显示视频及图片等,因此传递新闻信息时更加直观生动。但是,传统媒介在传递新闻信息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受时间、地点等的限制,这就导致传统媒介不能进一步的得到更好的发展[ 1 ]。新媒体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而出现的,它不仅具有传统媒体的特点,同时不会受时间、地点等的限制,目前已成为
浅谈网络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
浅谈新媒体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
姓名:赵烜
班级:2014级广播电视学
学号:201406430144
内容摘要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网络、手机、数字技术、云技术等,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在这其中我认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有更加深远的影响,二十一世纪进入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网络这个新媒体凭借速度快、容量大、覆盖面广、携带方便等优点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角,快速被人们所接纳和认可,以互联网技术和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新型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涌现加速了新闻传播业进化的步伐。新媒体的出现尤其是网络的发展虽然加速了发展但这其中仍有弊端,也会对传统媒体带来冲击。
关键词:网络 新闻传播 影响
一、 网络对新闻传播业的积极影响
1网络让新闻传播快捷方便
在信息时代到来之前,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较为单一,起初的口口相传,亲身经历,这些所接受的信息少之又少,仅仅局限在自己生活的小圈子中,而世界这个大舞台上上演的精彩剧目却一无所知,信息的不准确
网络媒体的发展对新闻传播理论的冲击
网络媒体的发展对新闻传播理论的冲击
作者:周文高
摘要:新闻媒体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秉承的经典传播理论更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发展,对人类社会文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诞生和发展,网络媒体逐渐成为传媒新形式。网络媒体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媒体形式,这种作用对象的改变,对典型的传播理论典产生了冲击,促使传播理论在媒体新时代的背景下产生变化。本文将对网络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对新闻传播理论的冲击进行探讨。
关键词:网络;媒体;新闻;传播;理论
新闻媒体工作坚持着经典的传播理论,致力于为人民群众传播具有更大价值的新闻内容,随着网络媒体的诞生,传统新闻媒体的垄断时代被打破,网络媒体的受众范围逐渐扩大化。对于网络媒体这种新型传播形式,传统经典的媒体传播理论已经不能合理的解释,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给经典新闻媒体传播理论带来了空前的挑战。
一、“把关人”理论在新形势下的冲击
传统媒体传播理论中的“把关人”理论从提出到发展,其内容不断的更新,在初期阶段,“把关人”理论即指在新闻媒体中采集到的信息不是都能够传播开来,只有符合把关人所设置的价值标准才能顺利通过传播手段扩散开来,后来传播学家怀特将“把关人”理论解释为:
微博传播环境下网络舆论对新闻事件的影响
微博传播环境下网络舆论对新闻事件的影响
摘 要 近年来,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舆论成为了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正是由于新媒体的即时性、开放性和匿名性使得新媒体成为人们表达观点,抒发感想的重要渠道。各种数据表明,微博已经成为了新生代网络舆论的操控者。微博强劲的发展势头,使其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而这一股网络舆论的生力军正在对网络舆论的格局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也正是这股新生力量,对当今发生的许多热点新闻事件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关键词 微博;网络舆论;新闻事件
0引言
纵观近年来的社会热点新闻事件,微博上的网络舆论均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微博舆论引导是舆论引导的新手段,是舆论引导在自媒体时代的新发展。在互联网技术的强大发展下,网络媒体异军突起。这使得公民的角色在传播过程当中发生了重大转换。2009年起,微博作为web2.0时代开放式互联网社交服务的代表迅速兴起,也是自媒体的一个重要生力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态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底我国微博用户数量已达2.5亿,使用微博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比例高达48.7%。微博的社会影响力在不断增强,正在对网络舆论的格局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 现阶
新媒体下新闻传播模式的转型分析
新媒体下新闻传播模式的转型分析
作者:周继贤
来源:《科技传播》2014年第15期
摘 要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在新媒体下,传统的新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越来越丰富的生活了,新闻传播的模式的转型已经是必须的了。本文主要阐述了新媒体新闻传播模式转型的必要性、网络媒体和新媒体新闻传播模式转型的分析。
关键词 新媒体;新闻传播;转型;优势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0-0044-02
1 新媒体新闻传播模式转型的必要性
在网络传播出现之前,专业媒介组织对信息的流向和流量具有强大的控制力,传统“单向议程设置”现象普遍存在。
1.1议程设置的主体主要是传统媒体
因为其掌握独有的媒介资源,因而在传播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信息的发布与传播集中在少数专业媒介组织受众。专业媒介组织完全有能力对议题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和排序,受众则相对被动,缺乏同时接触多个媒介的有效渠道,其自主性的发挥不过是从常接触的媒介所提供的信息中去选择。
1.2议程设置的关系主要是传——受支配型
传统媒介环境下,专业组织媒介在传播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受众一直处于支配被动地位。网络媒介环境下,当受众被“解放”后,议程设置理论更加难以回答到底是媒介议程影响公众议程还是
新媒体下新闻传播模式的转型分析
新媒体下新闻传播模式的转型分析
作者:周继贤
来源:《科技传播》2014年第15期
摘 要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在新媒体下,传统的新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越来越丰富的生活了,新闻传播的模式的转型已经是必须的了。本文主要阐述了新媒体新闻传播模式转型的必要性、网络媒体和新媒体新闻传播模式转型的分析。
关键词 新媒体;新闻传播;转型;优势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0-0044-02
1 新媒体新闻传播模式转型的必要性
在网络传播出现之前,专业媒介组织对信息的流向和流量具有强大的控制力,传统“单向议程设置”现象普遍存在。
1.1议程设置的主体主要是传统媒体
因为其掌握独有的媒介资源,因而在传播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信息的发布与传播集中在少数专业媒介组织受众。专业媒介组织完全有能力对议题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和排序,受众则相对被动,缺乏同时接触多个媒介的有效渠道,其自主性的发挥不过是从常接触的媒介所提供的信息中去选择。
1.2议程设置的关系主要是传——受支配型
传统媒介环境下,专业组织媒介在传播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受众一直处于支配被动地位。网络媒介环境下,当受众被“解放”后,议程设置理论更加难以回答到底是媒介议程影响公众议程还是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众传播告诉发达的时代,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传播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书刊、媒体、杂志等大众传媒信息活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不仅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且是实现国家和社会目标的主要手段,是社会上各利益集团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同时也是社会文化和娱乐的提供者。大众传播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信息系统。
那么,作为近代以来的主要社会现象,它对社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我个人认为从宏观方面看,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
一、 大众传播对政治的影响
总的来说,政治体制决定大众传播体制,而大众传播体制又反作用于政治体制。
其实,从历史的角度仔细来看,世界上相当多的政治家都是从创办或接触大众传播开始政治生涯的。例如,毛泽东、李大钊、瞿秋白、陈独秀等人,他们或亲自创办报刊,或利益报刊宣传自己的主张。还有孙中山,他创办的革命报刊,利用报刊这种大众传播媒介传播新思想唤起民众,起到组织民众革命的作用。
由于现在社会里政治日益生活化,生活也日益政治化,大众传播就不能不
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融合的实践和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融合的实践和思考
作者:陈广宇
来源:《声屏世界》2019年第01期
摘要:广播电视新闻队伍整合后,给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带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列举了广播电视采编播人员跨界融合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典型现象和问题,并进行了初步剖析。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 跨界融合 新问题
随着各地融媒体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广播记者、电视记者也逐步向融媒体记者转变。一些市级广播电视台通过组建融媒体新闻中心,将过去按照广播或电视媒体类型划分的广播新闻部、电视新闻频道、电视公共频道、新媒体中心的人员重新组合,按照在采编播流程中所处的功能划归到新组建的信息采集部(整合广播电视的内宣记者,承担日常时政民生报道任务)、编辑制作部(整合广播电视的编辑人员,负责每天广播电视新闻的制作)、网络传播部(原新媒体中心人员为骨干,负责发布和维护微信公众号和新闻客户端)、重点报道部(广播和电视外宣队伍合并,负责广播电视媒体对上级台发稿和本台的一些重大主题宣传报道)。通过这些调整,广播和电视采编播队伍实现了实质性合并,记者外出采访时,同时肩负着向广播、电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