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肿瘤学和肿瘤学区别
“放射肿瘤学和肿瘤学区别”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放射肿瘤学和肿瘤学区别”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放射肿瘤学和肿瘤学区别”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放射肿瘤学(二)
放射肿瘤学(二)
1、60钴治疗时,骨和软组织吸收剂量0.5分 A.骨大于软组织 B.软组织稍微大于骨 C.无规律可言 D.两者相等
E.随治疗源皮距而变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60钴用于放射治疗的y射线能量为1.17Mev和1.33Mev,此能量的射线在体内的吸收剂量对于骨和软组织的吸收是相近的。 2、以下关于DVH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0.5分 A.是评估计划设计的有力工具
B.能显示靶区或危及器官中高、低剂量区的位置 C.有积分DVH图和微分DVH图两种表达形式
D.表示有多少靶体积或危及器官受到多高剂量的照射 E.计划评估中必须同时使用DVH图和等剂量分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中剂量计算都是在三维网格矩阵中进行。DVH同于治疗计划设计的剂量分析是计划系统的一项重要发展。DVH能够计算有多少靶体积或危及器官受到多高剂量的照射。它有积分DVH图和微分DVH图两种表达形式。但它无法评价靶区或危及器官中高、低剂量区的位置。 3、高能X线的能量范围是0.5分 A.10~60kV B.60~160kV C.180~400kV D.2~25MV E.5~10MV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高能X线的能量
教学大纲 放射肿瘤学
承德医学院
《放射肿瘤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放射肿瘤学 英文名称:radioation oncology 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
总 学 时: 54时 讲课学时: 48时 实验学时:6时 适用对象:医学影像专业、本科 课程简介:
放射治疗学是研究各类射线单独或者结合其他方法治疗肿瘤的一门临床学科。本课程系统介绍了放射肿瘤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常见肿瘤的临床诊断、分期、总的治疗原则、放射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放射治疗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课程,以临床医学教育为基础,再学习本专业课程。
课程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放射肿瘤学专业人才;掌握本专业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任务:
1.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从事放射肿瘤学临床医师。
2.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放射肿瘤
学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毕业后能够从事放射肿瘤学的临床医疗与教学工作。
二、 教学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教委专业设置的要求,力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放射肿瘤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
肿瘤放射治疗学-复习重点+答案
源皮距SSD:射线源沿射线中心轴到体模表面的距离。 源瘤距STD:射线源沿射线中心轴到肿瘤中心的距离。 源轴距SAD:射线源到机器等中心点的距离。
机器等中心点:机架的旋转中心、准直器的旋转中心及治疗床的旋转中心在空间的交点。
PDD:百分深度剂量:体模内射线中心轴上某一深度d处的吸收剂量Dd与参考深度d0处吸收剂量D0之比的百分数,是描述沿射线中心轴不同深度处相对剂量分布的物理量。
等效方野:如果使用的矩形野火不规则野在其照射野中心轴上的百分深度剂量与某一方形野的百分深度剂量相同时,该方形野叫做所使用的矩形或不规则照射野的等效方野。 MLC:多叶准直器:相邻叶片沿宽度方向平行排列,构成叶片组,两个相对叶片组组合在一起,构成MLC。 Bolus:等效组织填充物:包括石蜡、聚乙烯、薄膜塑料水袋、凡士林、纱布及其他组织等效材料。在皮肤表面及组织欠缺的位置填入组织等效物,达到改善剂量分布的效果。
剂量建成效应:百分深度剂量在体模内存在吸收剂量最大值,这种现象称为剂量建成效应。 GTV:肿瘤区:是可以明显触诊或可以肉眼分辨和断定的恶性病变位置和范围。
CTV:临床靶区:包括了可以断定的GTV和(或)显微镜下可见的亚临床恶性病变的组织体积,是必须去除的
肿瘤放射治疗学的物理学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原子的构成( )
A、电子 B、质子
C、原子核、质子与中子 D、质子与电子 E、原子核与核外电子 ^^E
2.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为( ) A、1.602?10?18C B、1.602?10?19C C、1.602?10?19J D、1.602?10?20C
E、1.602?10?21C
^^B
3.普朗克常数的数值是( ) A、6.626?10?30J?S B、6.626?10?32J?S C、6.626?10?33J?S D、6.626?10?34J?S E、6.626?10?35J?S
^^D
4.原子序数等于( )
A、原子量 B、中子数 C、质子数 D、核外电子数 E、核子数 ^^D
5.一个原子的质量为( )
A、1.66?10?27kg B、1.66?10?28kg C、1.66?10?29kg D、1.66?10?26kg E、1.66?
肿瘤学试卷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订 A、肿瘤是不可预防的 B、亚硝胺是最常见的化学致癌物 C、紫外线与肿瘤的发生无关 D、EB病毒与淋巴瘤无关 E、抗癌药物具有抗肿瘤活性,故不会引起其他肿瘤的发生 2、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肿瘤流行病分析性研究方法( ) A、干预性研究 B、筛查 C、病例对照研究 D、实验性研究 E、队列研究 3、与辐射有关的肿瘤为( )
A、鼻咽癌 B、皮肤癌 C、胃癌 D、宫颈癌 E、直肠癌 线 4、下列哪种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级预防( )
A、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B、手术治疗 C、普查 D、筛查 E、康复治疗
5、为降低肺癌的死亡率,下列哪项措施是首先应采取的( )
A、改进肺癌筛检方法 B、加强推行禁烟运动 C、提高肺癌治疗效果 D、控制大气污染 E、提倡合理营养 6、导致膀胱癌发病的生物因素是( )
A、幽门螺杆菌 B、EB病毒 C、乙型肝炎病 D、埃及血
肿瘤学考试
肿瘤学考试试题(一)
1. 某女,35岁,发现右侧颈部肿大淋巴结7年,包膜完整,活动度好。采取下列哪一种活检方法最为合适?()
A 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 B 穿刺吸取活组织检查 C 切取活检 D 切除活检
答案:D
2. 作肿块切除活检,一般要求切缘至少距肿块边缘多大距离?()
A 0.5 cm左右 B 1.0 cm左右 C 1.5 cm左右 D 2.0 cm左右
答案:B
3. 下列哪一项不是鼻咽部活检术的适应证?()
A 鼻咽部息肉 B 鼻咽癌 C 鼻咽慢性感染 D 血管瘤
答案:D
4. 乳腺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A 肿块 B 溢液 C 疼痛 D 以上都不是
答案:A
5. 患者女性,45岁,右乳癌,肿块2.5 cm×5.0 cm,腋下淋巴结未触及,无远处转移。该患者临床分期为:()
A Ⅰ B ⅡA C ⅡB D ⅢA
答案:B
6. 女性,32岁,1年前发现左乳头溢液,呈酱红色。2个月前发现左乳晕旁肿块,无畏寒、发热,偶有疼痛,
肿瘤学试卷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订 A、肿瘤是不可预防的 B、亚硝胺是最常见的化学致癌物 C、紫外线与肿瘤的发生无关 D、EB病毒与淋巴瘤无关 E、抗癌药物具有抗肿瘤活性,故不会引起其他肿瘤的发生 2、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肿瘤流行病分析性研究方法( ) A、干预性研究 B、筛查 C、病例对照研究 D、实验性研究 E、队列研究 3、与辐射有关的肿瘤为( )
A、鼻咽癌 B、皮肤癌 C、胃癌 D、宫颈癌 E、直肠癌 线 4、下列哪种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级预防( )
A、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B、手术治疗 C、普查 D、筛查 E、康复治疗
5、为降低肺癌的死亡率,下列哪项措施是首先应采取的( )
A、改进肺癌筛检方法 B、加强推行禁烟运动 C、提高肺癌治疗效果 D、控制大气污染 E、提倡合理营养 6、导致膀胱癌发病的生物因素是( )
A、幽门螺杆菌 B、EB病毒 C、乙型肝炎病 D、埃及血
肿瘤学(医学高级)消化道肿瘤章节练习
1 胰腺癌姑息性治疗主要要解决哪些问题() A.解除黄疸
B.解除胃排空障碍 C.解除肠梗阻 D.止痛
E.放疗或化疗促使肿瘤缩小
2.填空题早期肝癌手术切除后一年生存率可达_________五年生存率可达_________。 参考答案80%;50%3.判断题胃癌不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参考答案错4.问答题进展期胃癌肉眼分型? 参考答案
息肉型、溃疡型、浸润型。 5.名词解释原发性肝癌 参考答案
是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简称肝癌。 6 肝癌中、晚期最常见的体征为()肝癌早期的全身症状为()肝癌肿块累及横膈出现()肝癌肿块破裂出血引起()肝癌晚期的全身表现为() A.右肩背疼痛 B.乏力 C.皮下出血 D.肝肿大
E.突然的右上腹剧痛
7 男,45岁,右季肋区疼痛,Murphy征阳性,B超提示胆囊息肉,CT所见如图,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胆囊息肉 B.胆囊癌 C.慢性胆囊炎 D.胆囊转移癌 E.胆囊腺肌增生症
肿瘤放射治疗知识点及试题(1)
名词解释
1.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和标志靶区的头
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 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射线进行治疗,
加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 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致死性放射损伤,结局可
导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 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即开始被修复。
5. 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出血细胞的加速增殖现行,
此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 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总剂量60-70Gy,照射
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 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何因素进行修正。一般
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
表观遗传学与肿瘤
表观遗传学与肿瘤
表观遗传学是指研究基因表达或蛋白表达的改变不涉及DNA 序列变化,但又可以通过细胞分裂和增殖而稳定遗传现象的遗传学分支领域。其研究对象是表观遗传修饰,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包括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重塑等。DNA 甲基转移酶抑制物、组蛋白乙酰化抑制剂等在治疗肿瘤患者的成功临床应用,表观遗传学逐渐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主要对DNA 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两种表观遗传修饰的分子调控机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及其在肿瘤的表观遗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自20 世纪70 年代美国提出攻克癌症计划起,至今已逾30 年,全球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致力于肿瘤的研究。现在对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还未真正认清癌变的本质。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基本完成后,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成为了解肿瘤发生机制的 关键问题之一。最近,研究发现基因的表达不仅取决于基因本身,还取决于不改变基因序列的表观遗传修饰(epigeneticmodification)。表观遗传修饰对于肿瘤的发生、诊断和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异常的表观遗传修饰会使基因错误地表达,引起代谢紊乱和疾病甚至肿瘤的发生。表观遗传修饰有DNA 的甲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