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共点力平衡公式
“高一物理共点力平衡公式”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一物理共点力平衡公式”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一物理共点力平衡公式”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物理共点力的平衡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4 共点力的平衡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条件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 2、掌握几种常见的平衡问题的解题方法。
【自主学习】
1.共点力
物体同时受几个力的作用,如果这几个力都作用于物体的 或者它们的作用线交于 ,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平衡状态:
一个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如果保持 或 运动,则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3.平衡条件:
物体所受合外力 .其数学表达式为:F合= 或Fx合= Fy合= ,其中Fx合为物体在x轴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Fy合为物体在y轴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 平衡条件的推论
(1)物体在多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的一个力与余下的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2)物体在同一平面内的三个互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
(3)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必构成封闭三角形,即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首尾相接,恰能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4.力的平衡:
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力的合力为零,这种情形叫做 。 若物体受到两
高一物理共点力平衡经典习题
高一物理第(14)次作业卷 时间:2015年 12月 日 任课教师: 班级: 学生姓名: 主备人:常丽丽 知识考查范围:必修一第三章 共点力平衡 1.用推力作用在重力为G的小球使它始终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外力通过小球的球心,则 A. 推力最小值为Gtanθ B. 推力最小值为Gsinθ ( ) C. 推力最大值为G/cosθ D. 推力必须沿斜面向上才能使小球静止
2.如图所示,一小球用轻绳悬于O点,用力F拉住小球,使悬线保持偏离竖直方向75°角,且小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为了使F有最小值,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应该是( ) A.90° B.45° C.15° D.0° O
750 θ F
3.将三根伸长可不计的轻绳AB、BC、CD如图连接,现在B点 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为使BC绳
oo
保持水平且AB绳、CD绳与水平天花板夹角分别为60与
高一物理共点力平衡经典习题
高一物理第(14)次作业卷 时间:2015年 12月 日 任课教师: 班级: 学生姓名: 主备人:常丽丽 知识考查范围:必修一第三章 共点力平衡 1.用推力作用在重力为G的小球使它始终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外力通过小球的球心,则 A. 推力最小值为Gtanθ B. 推力最小值为Gsinθ ( ) C. 推力最大值为G/cosθ D. 推力必须沿斜面向上才能使小球静止
2.如图所示,一小球用轻绳悬于O点,用力F拉住小球,使悬线保持偏离竖直方向75°角,且小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为了使F有最小值,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应该是( ) A.90° B.45° C.15° D.0° O
750 θ F
3.将三根伸长可不计的轻绳AB、BC、CD如图连接,现在B点 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为使BC绳
oo
保持水平且AB绳、CD绳与水平天花板夹角分别为60与
高一物理共点力平衡练习题
高一物理练习题- 物体的平衡
命题人:白建涛 审题人:张同盟
一、选择题
1、如图,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
以速度v0匀速下滑,斜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
A.等于零 C.不为零,方向向左
D.不为零,v0较大时方向向左,v0较小时方向向右
B.不为零,方向向右
2、如图,石拱桥的正中央有一质量为m的对称楔形石块,侧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重力加速度为g,若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旵石块侧面所受弹力的大小为( )
mgmg B. 2sin?2cos?11C. mgtan? D.mgcot? 22A.3、一质量为m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如图所示。则物块 A.处于静止状态 C.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B.沿斜面加速下滑 D.受到的合外力增大 竖直向下的恒力F,
4、如图,小球放在光滑的竖直墙与装有铰链的光滑木板间,当木板与竖直墙间 A.小球对木板的压力逐渐增大B.小球对墙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C.小球对木板的压力逐渐减小D.小球对木板的压力不可能小于小球的重力 5、把一重为G的物体,用一个水平的推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归纳_高一物理公式汇总
高一物理公式:1.气体的性质公式总结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
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
注:
(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
高一物理公式:2.运动和力公式总结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高一物理 物体平衡
掌握母题100例,触类旁通赢高考
高考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新颖高考题都可以看作是由母题衍生而来。研究母题,掌握母题解法,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可使学生从题海中跳出来,轻松备考,事半功倍。 母题十八、物体平衡
【解法归纳】:对于受两个力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利用二力平衡条件解答;对于受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可以利用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解答。对于受到多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一般选择两个正交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将物体所受力分别沿两坐标系方向分解,利用平衡条件列出两坐标系方向的平衡方程解答。
典例18(2010新课标卷)如图1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
1 B
.2C
1 D.
2【解析】物体受重力mg、支持力N、摩擦力f和已知力F1或F2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
条件,将F1
- 1 -
【点评】此题考查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的应用。要注意两种情况下压力不同,滑动摩擦力不同。
衍生题1.(2011江苏
高一物理 物体平衡
掌握母题100例,触类旁通赢高考
高考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新颖高考题都可以看作是由母题衍生而来。研究母题,掌握母题解法,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可使学生从题海中跳出来,轻松备考,事半功倍。 母题十八、物体平衡
【解法归纳】:对于受两个力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利用二力平衡条件解答;对于受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可以利用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解答。对于受到多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一般选择两个正交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将物体所受力分别沿两坐标系方向分解,利用平衡条件列出两坐标系方向的平衡方程解答。
典例18(2010新课标卷)如图1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
1 B
.2C
1 D.
2【解析】物体受重力mg、支持力N、摩擦力f和已知力F1或F2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
条件,将F1
- 1 -
【点评】此题考查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的应用。要注意两种情况下压力不同,滑动摩擦力不同。
衍生题1.(2011江苏
高一物理 物体平衡
掌握母题100例,触类旁通赢高考
高考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新颖高考题都可以看作是由母题衍生而来。研究母题,掌握母题解法,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可使学生从题海中跳出来,轻松备考,事半功倍。 母题十八、物体平衡
【解法归纳】:对于受两个力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利用二力平衡条件解答;对于受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可以利用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解答。对于受到多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一般选择两个正交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将物体所受力分别沿两坐标系方向分解,利用平衡条件列出两坐标系方向的平衡方程解答。
典例18(2010新课标卷)如图1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
1 B
.2C
1 D.
2【解析】物体受重力mg、支持力N、摩擦力f和已知力F1或F2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
条件,将F1
- 1 -
【点评】此题考查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的应用。要注意两种情况下压力不同,滑动摩擦力不同。
衍生题1.(2011江苏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
...物理
高一物理公式
第一章 力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1.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2. 位移公式: s = V0t + 1/2at2 ②
3. 速度位移关系式: Vt2 - V0 2 = 2as ③
4. 平均速度公式: 1/2V= (v0 + vt)/2 ⑤
5.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高一物理所有公式
第一章 力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
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1.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2. 位移公式: x= v0t +
3. 速度位移关系式: 12 at② 2 = 2as ③ v2
t - v2
4. 平均速度公式: v = x ④ t
1(v0 + vt) ⑤ 2v =
v = vt
2 ⑥
5. 位移差公式 : △x= a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