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ppt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ppt”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ppt”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ppt”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邓稼先 七年级下册
1964 年 10 月 16 日 中 国爆炸了 第一颗原 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中国人就是从 这一天开始 拥有了自己 “铁的脊梁 骨”,挺直了 腰板。
杨 振 宁
人物介绍邓稼先( 1924 —1986 ),安徽 省怀宁县人,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 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 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 出了重大贡献。1999 年党中央、国 务院、中央军委向他追授了“两弹 一星功勋奖章”。
1999 年 9 月 18 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 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 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 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 章” 。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 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 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指人造地球卫星。
邓稼先在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回国,为中 华民族的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可惜的是由于当年的科研试验条件有限,人 身防护条件简陋,邓稼先由于核辐射过多, 身患癌症,英年早逝,实为国家民族之大殇 !但历史不会忘记,人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同步练习含答案
《邓稼先》同步测试
一、基础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铤.而走险()风悲日曛.()燕然勒.功()马革裹.尸()
2.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鞠躬爆炸宰割苦闷
B.崇高坦诚仰慕残案
C.大厦蓬草萦绕长亭
D.颤抖焦虑筹划彷徨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歌可泣.:流泪鲜.为人知:少
B.当之无愧.:愧色锋芒毕.露:全、都
C.妇孺.皆知:小孩子死而后已.:罢了
D.家喻.户晓:明白马革.裹尸:皮
4.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5.下面是对这篇课文结构的图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6.作者在第4部分“民族感情?友情?”中写了他看邓稼先的信后感情有极大的震荡,接着作者说:“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作者是真的“想不清楚”吗?他为什么这样写?
7.“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___________的思想品质。
8.全文6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9.试从课文中找出具体材料说明:本文作者具有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
10.试举例说明
初中语文七年级《邓稼先》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为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品读本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名人的敬仰之情。由于文章篇幅较长,我采用学生“自选内容,分工负责,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内容分解,运用\\'整体感知--局部深入--整体感悟\\'的教学模式探究学习。b5E2RGbCAP 教学目标
I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2、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
3、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II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朗读法、讨论法等。 III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名人的感染中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怀;
2、树立远大志向,立志报效祖国,唱响“我的中国心”。 课前准备
利用微机课,在老师的指导下上网查阅资料。 (1)科苑精英——邓稼先 (2)“两弹一星”功勋榜 (3)《吊古战场文》的译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课文
影像创设情景 多媒体放映“任人宰割”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邓稼先》教案2 新人教版
第11课 邓稼先
教学目标:
1、 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 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通过上网、看书查资料的方式,查找有关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准备在上课时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 二、 三、
思考: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总结: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导入.(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录相,引起学生的兴趣。)
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
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四、
文中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深情,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并作简要分析。
如:第二部分的9、10节,第五部分的52节
第二课时
一、 二、
思考: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案 鲁教版
解题:
本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回忆性散文。是杨振宁为纪念邓稼先逝世7周年而写的。作者站在民族历史、科 学发展的高度,将深沉的历史感与民鲜明的时代感熔于一炉,对邓稼先予以高度评价。文章以人名为题,点明了文章的内容,主题鲜明而突出。 课文内容总体分析:
全文共分六个小标题,以醒目的标题,揭示文章的内容。请阅读课文,说说这六个部分所揭示的内容。 第一部分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概述了中华民族“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和中国历史上“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通过对照,引出为此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邓稼先。(作者在此例举了中国近代、现代历史上所遭受的种种耻辱,点明了那是个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足以令人感到愤慨耻辱的时代;和现在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巨大转折变化、具有较高荣誉地位相比,突出了核技术在其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了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 《两弹元勋》 简述邓稼先的生平,突出他为中华民族的核武器事业终身奋斗的崇高精神。(这一部分,列出了13次年份日期,记述了邓稼先的生平、求学、工作历程,杰出的贡献,以及病重治疗经过。突出了邓稼先的“鞠躬
邓稼先
邓稼先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邓稼先、杨振宁两位科学家的科学成就。 掌握文中出现的成语。
能力目标: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乐于奉献的科学精神。 品味文中平实而感情充沛的语言。
情感目标:体会科学家攀登科学高峰的执着和坚韧。 感受科学家之间深厚而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乐于奉献的科学精神。 难点: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内在关系。 三、课型:讲读型 四、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并查阅资料,了解两位科学家的相关情况。 教师:两位科学家的人物像
1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课时
一 导入
一位名人曾说过: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挂出邓稼先、杨振宁两位科学家的人物画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站在科学峰顶的两位科学家。
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与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位伟大科学家的作品。
故事—:钱学森召见邓稼先,说“中国要放一个大爆竹,要你来做这个大爆竹。”当晚,稼先回去后与夫人通宵未眠。他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这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
人教版2020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邓稼先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与李政道共同发展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发表过约200篇科学论文,代表作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曙光集》等。
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有改动。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光辉的一生。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无限悲痛。为了缅怀好友,他以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为背景,以近100年来的民族情结、与邓稼先50年的深厚友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一)
“两弹”元勋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1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2 1964
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1922-),原籍安徽,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芝加哥大学博士,历任芝加哥大学等校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 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粒子物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1、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写起?
使读者认识到,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对祖国、对民族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文章既然是写邓稼先,为什么还要写奥本海默?
表现了邓稼先那种中国学者特有的忠厚朴实、真诚坦白、
邓稼先
《邓稼先》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积累“可歌可泣、鞠躬尽瘁、鲜为人知、马革裹尸”等词语 2、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教学重点:
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教学难点:
理解邓稼先的贡献对当时中国的意义,从而真正地认识邓稼先这个人 教学方法:
自读、品读、发现阅读、小组合作等方法相结合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年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事件备受关注,我刚刚看到钓鱼岛的最新消息:日本外相采访欧洲尴尬收场,称愿和平解决中日纠纷美国等舆论纷纷谴责日本,向中国倾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所作所为不得人心,也让我们看到正是中国的日益强大让日本三思后行,愿和平解决回顾抗日史,回顾近代史,那是中国屈辱的历史以课文中的1898年为例,这一年我们国家的很多地方被列强割据,那时的中国是任人宰割的但是,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站起来了,这其中有很多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科学家——邓稼先作者杨振宁
二、学习目标展示
对于这篇文章,我们重点掌握以下两点,大家齐读,做到任务明确、心中有数: 1、识记并积累“可歌可泣、鞠躬尽瘁、鲜为人知、马革裹尸”等词语 2、划出你认为最
最新师大四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限时练_第一课《邓稼先》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大四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限时练 第一课《邓稼先》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卷I(选择题)
1. 选词
填空。
(1)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________,都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A.焦急
B.焦虑
C.焦躁
(2)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________这些记忆。()
A.珍惜
B.爱惜
C.珍藏
【答案】
B
A
【考点】
邓稼先(杨振宁)
正确使用词语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注意近义词的意思,及词语间的区别.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鷦:形容人在遇到棘手的事情之时表现得不安。焦虑:指-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焦躁:着急烦躁坐立不安的样子。故选:焦讎。珍惜:重视爱惜。爱惜:因重视而不糟蹋。珍藏:认为有价值而妥善地收藏。故选:珍惜。故答案为:
【解答】
(1) B
(2) A
2.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
②1īè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