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名家与名著
“教育教学名家与名著”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教育教学名家与名著”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教育教学名家与名著”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教学名著读后感5篇
教育教学名著读后感5篇
书海作舟,做师德高尚的好老师
城阳五中程巧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鲁迅也曾经说过:“教育植根于爱。”的确,教育从爱起步,由爱伴随,因爱结果。热爱学生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更是师德的灵魂。可以说,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就在于成就高尚的师德,就在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而要想成就教师的师德,阅读是很重要的一个学习途径,尤其是教育名著,是每一位老师孜孜以求的丰富的学习资源。
师德高远,因爱岗敬业而不懈追求。西塞罗曾经说过:“生活的全部高尚在于对责任的高度重视,生活的耻辱在于对责任的疏忽。”师德,一个教师的全部责任便体现在爱岗敬业之中:因责任的担当而起舞三尺讲台,一支支粉笔写下了教师的青春无悔;因责任的担当而坚守方寸书桌,一本本教案写下了教师的辉煌人生……“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教师如同一位辛勤的园丁,奔波忙碌于充满生机的苗圃,以高度的责任感塑造了学生,更涅槃了自己。
师德芬芳,因热爱学生而历久弥新。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切成功的教育,究其根源,皆出自于爱心。”的确,爱心构筑真诚,爱心催生理解,爱心孕育希望。我读了李镇西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爱心令我仰
理学名家邹守益
理学名家邹守益
明代中叶,江西安福县北乡澈源(今安福县连村乡新背老屋里村)有一邹氏名门望族,在江南极负盛名,四代中就中了七名进士,一名解元,五名举人,一名贡元,真可谓人才辈出。其中正德年间的邹守益更是名重一时,他是深受学者推崇的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邹守益(公元1491-1562年),字谦之,号东廓,少年时便博览群书,以理学气节自命。17岁时,中江西乡试。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参加会试,当时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人称阳明先生)为同考官,见邹守益考卷非凡,便将他拔为第一(会元),参加廷试又名列进士第三(探花),被授为翰林院编修。任职仅一年,便辞职回乡,专心研究程朱理学,但对二程、朱栗的“格物致知”久思不得其解。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王守仁在赣州任地方宫,邹守益前往渴见,两人反复辩论“良知”之学。邹守益对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学说以及用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以达到所谓“万物一体”的境界,心领神会,极表赞同,使过去存在的疑虑一扫而空。他恍然大悟地说:“道在是矣!”于是拜王守仁为师,潜心钻研阳明理学。王守仁对邹守益的刻励精进大加赞赏,他赠诗给邹守益说:“君今一日真千里,我亦当年苦旧迷\只恨相见太晚。邹守益从此成为
国学名著导读
从《诗经》看殷商到周初天命观的变化
匡亚明学院2006级
主要撰稿人:陈荣(061041003) 胡阳(061041013
内容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五百
年间的三百零五首诗歌。时间跨度大取材广泛,集中反映了殷商和周朝时期的思想观念。本文集中讨论从殷商帝无道德属性的天命观念到周初“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天命观的变化的过程及其意义。
关键词:《诗经》 殷商天命观 周初天命观 正文:
殷商的天命观
一,殷商的信仰体系
在殷商时代,“天”的含义已经逐步演变为古代宗教信仰中主宰万物的“至上神”,与“帝”、“上帝”的概念十分接近。据郭沫若先生考证:“由上所论足见殷时代是已经有至上神的观念的,起初称为‘上帝’,大约在殷周之际的时候又称为‘天’。”在早期宗教形态混乱繁杂的信仰崇拜中,要了解殷商的天命观的特点,首先要梳理清楚殷商的信仰体系。
总体上看,殷商的信仰体系处于多神论或多神教的形态,在其本质上与“万物有灵论”区别不大。但殷商的多神教信仰并非所谓“单一神教”,而是由众多神灵组成了一个具有上下统属秩序的神灵王国。
根据对卜辞的研究,由卜辞记载的占问内容、祭祀活动及其对象,甲
国学名著导读
从《诗经》看殷商到周初天命观的变化
匡亚明学院2006级
主要撰稿人:陈荣(061041003) 胡阳(061041013
内容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五百
年间的三百零五首诗歌。时间跨度大取材广泛,集中反映了殷商和周朝时期的思想观念。本文集中讨论从殷商帝无道德属性的天命观念到周初“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天命观的变化的过程及其意义。
关键词:《诗经》 殷商天命观 周初天命观 正文:
殷商的天命观
一,殷商的信仰体系
在殷商时代,“天”的含义已经逐步演变为古代宗教信仰中主宰万物的“至上神”,与“帝”、“上帝”的概念十分接近。据郭沫若先生考证:“由上所论足见殷时代是已经有至上神的观念的,起初称为‘上帝’,大约在殷周之际的时候又称为‘天’。”在早期宗教形态混乱繁杂的信仰崇拜中,要了解殷商的天命观的特点,首先要梳理清楚殷商的信仰体系。
总体上看,殷商的信仰体系处于多神论或多神教的形态,在其本质上与“万物有灵论”区别不大。但殷商的多神教信仰并非所谓“单一神教”,而是由众多神灵组成了一个具有上下统属秩序的神灵王国。
根据对卜辞的研究,由卜辞记载的占问内容、祭祀活动及其对象,甲
当代中国法学名家
当代中国法学名家
法学理论 张文显 朱苏力 贺卫方 葛洪义 舒国滢 沈宗灵 孙笑侠 卓泽渊 李步云 刘作翔 付子堂 孙国华 信春鹰 郭道晖 郝铁川 吕世伦 石泰峰 王晨光 朱景文 李林 李龙 刘瀚 谢晖
法律史 曾宪义 张晋藩 武树臣 何勤华 陈盛清 范忠信 邱远猷 吴建璠 杨一凡 杨永华 俞荣根 韩延龙 怀效锋 霍存福 刘海年 倪正茂 高恒 蒲坚 朱勇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周叶中 许崇德 韩大元 胡建淼 胡锦光 江必新 姜明安 罗豪才 马怀德 陈云生 方世荣 张庆福 张树义 莫纪宏 浦增元 童之伟 王名扬 王叔文 吴家麟 肖蔚云 杨海坤 袁曙宏 张光博 朱维究
刑法学 高铭暄 马克昌 赵秉志 张明楷 陈明华 陈兴良 曹子丹 储槐植 顾肖荣 何秉松 梁华仁 罗大华 欧阳涛 曲新久 阮齐林 苏惠渔 康树华 张智辉 周道鸾 卢建平 王作富 何鹏 姜伟 孙谦
民商法学 江平 梁慧星 吴汉东 王利明 孙宪忠 王卫国 赵旭东 郑成思 魏振瀛 崔建远 刘春田 刘凯湘 石少侠 司玉琢 覃有土 顾功耘 郭明瑞 龙翼飞 吴焕宁 夏吟兰 徐学鹿 杨大文 杨立新 杨振山 马俊驹 沈四宝 巫昌祯 关怀 范健 尹田
诉讼法学 江伟 陈光中 徐静村 樊崇义 龙宗
励志文学名著
篇一:我为什么读文学名著
教育学院教育系论文
题目:我为什么读文学名著
姓名:yc
专业:教育学
年级:08级
学号:08110241003
完成日期 : 2012 年 04
月 20 日
我为什么读文学名著
很多人并不是那么喜欢阅读文学名著,而是细化看些纯故事性的小说,我很不喜欢看小说,唯一读过的纯小说估计就是《冰是睡着的水》了,但是我喜欢看些中外名家的的名作。因为读名著有很多好处:
1、有的古典名著是历史的奠基,是创新的先导,是历史的沉淀;
2、有的古典名著里面包含了计谋、军事的运用、成功的秘诀、社会的规律、而且任何年代都适用,所以很多想成功,想扬名立世的人士都会选择看《三国演义》《孙子兵法》;
3、有的名著本身文笔就很好,并有励志作用,看后使人们振奋,坚强的,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有的既有以上三点的又在当时特别创新的,后人难以超越的。例如《聊斋志异》《西游记》5.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文化的不朽之作。如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墨子》《大学》《老子》《中庸》等
6.悠闲时看某些有情节的名著,可以陶冶性情,提高写作水平,开阔视野
7.可以了解文学常识与各方面的知识,增长见识与眼光;
一、读文学名著,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这是我们在家庭和学校中学习不到的知识
浅谈初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
老隆中学 郑统军
【论文摘要】:名著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学生时代通过阅读大量的名著,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名著是学生扩展视野结识文学形象的窗口,是提高写作水准拓宽思路的捷径,更是陶冶性情塑造心灵的胜地。下面,我针对当前初中学生名著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浅陋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 重要性 困境与对策 名著是古今中外在文学史上有定评的优秀作品,是经读者反复筛选和检验的艺海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它从思想到形式都是出类拔萃的。在学生时代通过阅读大量的名著,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名著是学生扩展视野结识文学形象的窗口,是提高写作水准拓宽思路的捷径,更是陶冶性情塑造心灵的胜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也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外阅读能发展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而文学名著阅读更可使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以便学生在生命与语文学习的起点
浅谈初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
老隆中学 郑统军
【论文摘要】:名著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学生时代通过阅读大量的名著,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名著是学生扩展视野结识文学形象的窗口,是提高写作水准拓宽思路的捷径,更是陶冶性情塑造心灵的胜地。下面,我针对当前初中学生名著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浅陋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 重要性 困境与对策 名著是古今中外在文学史上有定评的优秀作品,是经读者反复筛选和检验的艺海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它从思想到形式都是出类拔萃的。在学生时代通过阅读大量的名著,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名著是学生扩展视野结识文学形象的窗口,是提高写作水准拓宽思路的捷径,更是陶冶性情塑造心灵的胜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也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外阅读能发展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而文学名著阅读更可使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以便学生在生命与语文学习的起点
文学名著阅读训练
文学名著阅读训练(一)
1、请简述《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主要情节。(5分)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刘备、关羽、张飞都去投军,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情投意合,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然后焚香礼拜,结为异姓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最后三人对天盟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结义”。
要点:1、背景2、人物、桃园(地点)是什么;3、“三结义”的过程 2、简述“三英战吕布”的主要情节。(5分)
(《三国演义》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董卓得知华雄被杀,便领大军与盟军大战于虎牢关。吕布勇不可挡,接连杀败八路诸侯。一天,吕布又来挑战,公孙瓒大怒,迎战吕布,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 张飞挺丈八矛截住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便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上前来助战,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 吕布力穷而退,诸侯大军一齐掩杀,吕布退还虎牢关。
要点:1、“战吕布”的背景;2、三英“战吕布的过程”;3、“战吕布的结果
古典文学名著
篇一: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知识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性格、故事情节
金陵十二钗(正册)
《红楼梦》其他人物
《 西游记 》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故事情节
篇二:1997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1997-21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五) (T)
【藏品名称】1997-21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第五组)
【发行日期】1997年【图案面值】
【齿孔度数】11度 【邮票规格】
【整版枚数】28枚
【整版规格】120×135毫米
【版 别】 影写版
【设 计 者】周峰【防伪方式】
【印 制 厂】北京邮票厂【责任编辑】
产品图片
【邮票介绍】
《水浒传》是中国一部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它是依据北宋时期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史实而创作的,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和罗贯中。《水浒传》生动地反映了北宋时期梁山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作者通过描写高俅等无恶不作的上层权贵和蒋门神等一批处于社会基层的贪官污吏,以及林冲、武松等被迫走上起义道路的曲折经历,点明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水浒传》在艺术上的成就是相当突出的。这主要体现在作者善于将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性格。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极富个性特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