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赏析]高中语文必修五谈

中国诗

1.理解钱氏的通

作为学者散文的一家,钱钟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袁良骏《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梁实秋、钱钟书、王了一》(北

社会科学199801)认为学者散文主要不是用来表情,而是用来达意。学者散文主要是以理服人,以知启人。第二个主要特点是它的极强

的逻辑性。它要靠分析、判断、推理、论证来达到服人、启人的目的。它之所以不是论文而是散文,乃在于它之说理议论不是枯燥的

三段论法,而是艺术的谈笑风生。所以,学者散文的第三个特点是

幽默风趣,甚至机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甚至大笑捧腹。学者散文

往往自称或被称为小品文,正因为它的幽默风趣使然。这种幽默风趣,是知者的幽默,知者的风趣,品味比较高雅,绝无那种插科打

浑的俗气。以上的三个特点,正是学者散文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它

区别于一般散文的根本之点。

如果我们用以上的观点来评述钱钟书的《谈中国诗》,那是最恰当不过的,可以说,钱氏散文对于以上的每一条都十分符合。对于

这样的特点,我们给他概括了一个“通”字。一是通古今。二是通

中外。三是通学理。

(1)通古今。从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钱钟书的视野是十分开阔的。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中国诗人成长的特点,中国诗的本质特征,中国诗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教案1新人教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谈中国诗》

教学目标

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并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2、理清文章思路和行文脉络,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本文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3、通过本文的学习,提高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生发对我国优秀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文章结构,了解作者构思之机巧。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诗歌,大家能背几首吗?(学生试背三两首)那么,你读这些诗歌有怎样的感受呢?对你所熟知的诗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自由发言)如果要更进一步了解诗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

二、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

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现代著名学者、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

2019-2020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word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2019-2020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

中国诗》word教学设计

一、内容与解析

(一) 内容:

《滕王阁序》

(二) 解析:

《滕王阁序》通过洪州地貌的描写,展示了滕王阁的气象万千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寄托了作者的身世之苦和怀才不遇的感慨。

二、目标及解析

(一)目标:

1、了解作者王勃及其骈体文的特点。 2、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其中的文学典故。

3、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文意,体会文章的美感。

4、透过字面含义,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

5、 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分析并学习本文的抒情方式。 6、 理解作者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

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二)解析:

王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较为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他的这篇《滕王阁序》更是千古流传的美文,因此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教师应让学生了解王勃及其作品,把握骈赋文的特点,学会情景交融的写法,并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三、问题诊断分析

本文语言音韵和谐,易于朗读,但内容上借景抒情,多用典故,含蓄慰藉,难以理解,因此

人教版-语文-高三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人教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教案

马鞍山二中夏晴

教学目标:

1. 把握钱氏的比喻笔法,引导学生咀嚼鉴赏含义隽永的句子。

2. 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4.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教学重点:

1.从比喻的修辞手法分析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2. 通过比喻把握段落构成,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教学难点:

1. 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并试图通过比喻把握文章主体内容。

2.。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教学构想:

1.反复诵读,了解大概。本文写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词造句、行文布局、佳构机巧、言语妙喻都需要深入品味,反复吟诵。

2. 从局部文句开始挖掘,不求全貌,雕琢精义。特别是文中生动奇巧的妙言妙语,要用心揣摩体会。

3. 通过文句分析,串通文义,学习文法。理解本文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此文结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失良机,随时比较,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吗?钱钟书著名的母鸡和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咬文嚼字

一、教学设计

1、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宜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3、教学重点:理淸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4、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嚅字二

5、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一究法,诵读法,点拨法

6、教具准备:PPT课件(另附)

7、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为下面的诗句添加动词突出特征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苏轼: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黄庭坚: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学生交流讨论,发表个人意见。

因为“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更形象生动;失字表现出了月下梅花不映不隐的朦胧美,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古至今,骚人墨客举不胜举,名家名篇灿若星河。可是,这些诗歌往往不是一气呵成,而是经过反复的雕琢,才成为千古绝唱。这种推敲,在古诗

高中语文:杜甫诗五首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杜甫草堂-----四川成都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人。其经历分四 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月 夜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 五载(756)。当年六月,安 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 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 (今陕西富县),寄居在羌村。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杜甫 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准 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不 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因 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囚禁。 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 下这首诗。

写作背景

思考: 情感:对亲人的思 1、全诗的诗眼是哪 念之情和对和平生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几个词?为什么? 活的向往之情 设想妻子望月怀人的忧心。 2、请说说这首诗的 诗意,表达了什么情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感? 月 夜①儿女因太小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 ②儿女们不理解望月思亲的母亲。 妻子的望月之久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希望尽早结束这种两地思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

人教版必修五高中语文教案全集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人教版必修五高中语文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2.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3.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4.注意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人物的性格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的促成因素。其中后天因素和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作为一个例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所在的《水浒传》更是充分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二、介绍《水浒》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前因。

指定同学读课文[预习提示],要求全班同学标出:―《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然

语文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1.2 谈中国诗课后知能检测 语文版必修5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精心校对版本 1.2 谈中国诗同步测试 语文版必修5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笼.

(lóng)统 数见不鲜.(xiān) 羡.

(xiàn)妒 终身归宿.(sù) B .精髓.

(suǐ) 轻鸢.(yuān)剪掠 梵.

(fàn)文 吞言咽.(yàn)理 C .崇.

(cóng)高 遥思远怅.(chàng) 颦蹙.

(cù) 大肆叫嚣.(xiāo) D .譬.

(pì)如 槛.(kǎn)外长江 凑.

(còu)泊 远见卓.(zhuó)识 【解析】 A 项,笼,读lǒng。C 项,崇,读chóng。D 项,槛,读jiàn。 【答案】 B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辨别 唯物辩证 自成风会 高峰论坛

B .气概 慷慨陈词 深秘静默 诡密无常

C .纯粹 鞠躬尽瘁 妙语如珠 蛛丝蚂迹

D .蛾眉 峨嵋雄峰 势单力薄 对薄公堂

【解析】 B 项,密—秘。C 项,蚂—马。D 项,第二个薄—簿。

【答案】 A

3.下列各句使用的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撤销“驻京办”顺应了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缩减了驻外机构,节省了政府开支。但我们同时也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师说》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师说

【教学目的】

1.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2.学习本文正反论证,用对比方法透辟地说明问题的写作技巧。掌握实词“师”和虚词“之”、“者”的几种用法。

【教学设想】

1.以串讲为主,用读读讲讲,逐段归结的方法,把词句讲解和作品分析结合起来。

2.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解题、简单介绍作者、读讲课文第一、二两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

1.板书课题。2.解题:“说”是议论文的一种。“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说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pán)的,其实也是针砭时弊之作。

3.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为昌黎(今河北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

1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部分)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人教版语文必修5教案

阅读鉴赏:第一单元

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情节,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3、探究林冲性格变化对认识当时社会的意义。认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及社会意义。 难点: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家作品简介: 1、作者施耐庵:

施耐庵(约1296~ 1370),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名子安,一说名耳,江苏兴化人。曾中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和,弃官回乡,从事著述。

2、作品《水浒传》: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