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内容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内容”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内容”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内容”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新人教版2014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教学过程预设()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混合运算 课本P47~58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解决问题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有了辨别前后左右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明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5.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6.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准备:课件、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张学生背面照片,请学生仔细看大屏幕,根据照片来猜猜这是谁? 学生猜测,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学生正面照片。
2、再猜猜(出示洗衣机侧面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们要是看见哪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 谁的眼睛亮
第五单元 谁的眼睛亮
------观察物体
单元备课
一 学情分析:
本节课,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使学生经历由“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 教材分析:
空间观念表现在能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地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观察物体,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 分米和毫米
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
单元分析:
二年级上册教学了厘米和米,学生初步具有了 1 厘米和 1 米的概念,能够利用这两 个单位表示常见物体的长度,会用米尺或学生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但是,日常生活中有 些物体相当短,其长度达不到 1 厘米那么长;有些路程实在长,用米为单位计量其长度 十分麻烦。这就需要比厘米更小或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事实上,人类已经创造了许多 长度单位,常用的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接受能力考虑,他们往往会接触比1厘米短的长度。需要认识毫米。他们认识千米以及计量很长的长度,困难会比较大。所以本单元只安排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教学。全单元四道例题,例1分米的有关知识例2毫米,用毫米为单位测量长度例3把厘米为长度的单位改写成毫米为单位,把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改写成分米为单位练习五涵盖全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的表象,学会合理选择长度单位。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能正确地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
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内容:课本第52~53页;想想做做1~4。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加与减》单元全套教案 - 图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精品单元教案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设计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本单元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口算;第二部分是三位数的加法;第三部分是三位数的减法。
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基本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法则。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延伸,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很重要,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
1.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估算结果的对错,培养估算意识。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创设情境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并鼓励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 探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加与减》单元全套教案 - 图文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精品单元教案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设计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本单元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口算;第二部分是三位数的加法;第三部分是三位数的减法。
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基本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法则。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延伸,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很重要,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
1.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估算结果的对错,培养估算意识。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创设情境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并鼓励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 探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试卷
第五、六单元综合试卷
姓名: 学号:
一、填空
1. 100 300 900 1300 1500 9994 9995 9998 2.
千位 个百位 十位 个位
写作: 读作: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写作: 读作: 3.由7个千和7个一组成的数是( )。
4.一个四位数千位和十位上的数都是5,其余数位上的都是零,这个数是( ),读作( )。 5.最小的四位数是( ),最大的三位数是( )。 6.800比300大(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
单元备课
年级:二年级 学科:数学 第 五 单元 教案设计者: 课题:《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习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除法的基础。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是学习本单元的重要前提,因此,要在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基础上,展开后续学习。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平均分;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有关0的除法和初步感知余数。 本单元选取充满童趣的素材:通过“丰盛的宴会”“愉快的联欢”“猴子捞月”“重建家园”等一系列故事,将数学知识与故事情节有机的融为一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知识结构安排合理:改变了过去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编排知识结构的做法,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知识结构的重要依据。借助生活经验,强化操作与体验: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具进行操作,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逐渐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具进行操作,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逐渐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基础上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措施: 谈话法,讲授法。 课时划分: 10课时
年级:二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 题 混合运算——不含小括号的同级运算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2. 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学会正确的进行脱式计算。 理解没有括号的同一级计算的运算顺序。 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学会正确的进行脱式计算。 小黑板,练习题卡片 教 学 设 计 增删补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一. 复习导入 算一算:58-14+6= 交流:你还记得这道题是按怎么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吗? 学生独立计算。 二. 展示学习任务 1.我能学会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我知道脱式计算的格式,并能正确的进行脱式计算。 3.我能跟同学合作完成练习。 三. 探究新知 教学例1(出示情景图)。 1. 理解题意。 师:从这幅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 探究方法。 师: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列式计算呢? 小组内交流后反馈: 上午来了53人,中午走了24人,剩下53-24=29人,下午又来了38人,29+38=67人,这就是下午阅览室的人数。 师:我们用两步计算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际上还有一种更为方便的方法,我们可以把这两步计算的式子写成一个一步计算的式子,先从53人里面减去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 题 混合运算——不含小括号的同级运算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2. 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学会正确的进行脱式计算。 理解没有括号的同一级计算的运算顺序。 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学会正确的进行脱式计算。 小黑板,练习题卡片 教 学 设 计 增删补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一. 复习导入 算一算:58-14+6= 交流:你还记得这道题是按怎么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吗? 学生独立计算。 二. 展示学习任务 1.我能学会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我知道脱式计算的格式,并能正确的进行脱式计算。 3.我能跟同学合作完成练习。 三. 探究新知 教学例1(出示情景图)。 1. 理解题意。 师:从这幅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 探究方法。 师: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列式计算呢? 小组内交流后反馈: 上午来了53人,中午走了24人,剩下53-24=29人,下午又来了38人,29+38=67人,这就是下午阅览室的人数。 师:我们用两步计算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际上还有一种更为方便的方法,我们可以把这两步计算的式子写成一个一步计算的式子,先从53人里面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