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序格局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差序格局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差序格局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差序格局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当代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
当代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
柴玲/包智明
2012-7-24 15:44:24 来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昆明)2010年2
期第44~49页
【作者简介】柴玲(1980-),女,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瑞士弗里堡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81;包智明(1963-),男,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081
【内容提要】 作为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关键概念,“差序格局”概括了这种社会结构的三个特征,即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熟人社会、以父系血缘关系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和以伦理为差等的礼治秩序。在变迁了的中国当代社会,差序格局得以延续,但其内容和取向都发生了变化。在父系血缘关系之外,姻亲、拟血缘关系、地缘和业缘关系得到开发。感情、利益与伦理一起,构成了现实中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三个维度。“差序格局”先于个人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个人的行为,而行动中的个人又造就了新的“差序格局”。
As a key word to underst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 \pattern of difference sequence\summari
费孝通:差序格局
费孝通:差序格局【读书笔记】
中国人最大的毛病是“私”。说起私,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的俗语。而说是公家的,差不多就是说大家可以占一点便宜的意思,有权利而没有义务了。“私”是个群己、人我的界线怎样划法的问题。因之,如果我们要讨论私的问题就得把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提出来考虑一下了。
西洋社会有些像在田里捆柴,几根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社会基本单位是团体。团体是有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一定分得清楚。这种人和人的关系,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用捆柴来比拟,有一点不太合,就是一个人可以参加好几个团体。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线分明的团体。如果一位朋友给你说他要“带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指的是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中国,这句话模糊得很。“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的人物。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名词会不清不楚呢?因为我们的社会结构不是一捆一捆的柴,而是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波纹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就是差序格局。每个
辩证看待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深刻背景和根本趋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应对全球化,不仅有利于我国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国际体系转型、和谐世界建设与人类文明进步。
那么全球化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突破性发展,而中国又为之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呢?着眼于这个问题,我浅作分析。
提到全球化,首先不得不先聚焦经济。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渗透,所有国家、个过程和现象。经济全球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当今,外贸和外资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国际资源与国际市场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为我们带来了大量的发展机遇,1、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技术。改革开放后,我们积极的参与经济全球化,吸引来了海外的大量资金和技术,在这些资金和技术的帮助下,我国的经济才有了快速的腾飞。一个双赢的局面。源,贸易壁垒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中国的企业也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的参与到了经济全球化中。自从本世纪初中国加入好的参
计划生育对中国社会与安全的影响
本文简单的指出计划生育对中国社会与安全的影响,指出了计生专家的谬论。
“计划生育”对中国社会与安全的影响
1980年代,我国针对人口过多情况开始对人口数量进行控制,其出发点是好的,也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缺少全局化的考虑,希望用30年的时间来解决100年的问题,因此带来严重的人口结构失衡问题。
1、人口结构失衡
1980年,并未考虑当时的人口结构以及育龄妇女的生育情况,以高压手段断然采取事实上基本等同于独生子女的生育政策,虽然减少了1980年代以后的人口出生数量,却造成两代人之间的比例失调,造成了严重的老龄化危机。农村的二胎和超生帮助中国延缓了老龄化危机,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不应该将“计划生育”等同于“独生子女”
2、违背人口增长的原因和规律
近60年来,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人均寿命大幅提高,从不足40岁到目前的70多岁,这本身就几乎让中国人口数量增长一倍。
从100年的区间来看,人均生育年龄20岁和25岁相比,100年就差了一代人,人口总数可能就相差一倍。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城市生育年龄大,农村生育年龄低,我国却对城市严格到一胎,对农村实行二胎,这也是过去30年人口仍然继续增长的原因之一。
3、人口逆素质化发展趋势
“计划生育”
废除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废除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清末新政时期,废除科举制度对清王朝的命运乃至近代中国的社会结构、教育制度、文化传承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一方面结束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取士的历史,直接改变乱舞官僚体系的铨选内容和仕进渠道,引起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另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新式教育的发展,对传统文化造成巨大冲击,导致知识体系的更新和社会结构的变动,成为共和政治的铺垫。”[1]西方学者将中国的科举制度说成是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可见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中所起的作用,下面从三个方面试述废除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1. 废除科举制度对近代教育制度建立的影响
中国自秦以来,“百代尤行秦法政”,中央集权制度一直持续2000多年,中央集权制度在王朝建立初期的确有整合社会资源、行政运行高效、维系社会稳定等作用,但其弊端也比较明显,其中由于其长期运行所形成的周期惯性以及体制内缺乏外部竞争压力所导致的封闭、腐朽等特性使得许多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科举制度的废除正是如此,操之过急而又未找到更为合适的选拔官员人才的替代性制度。
在清末新政的各项措施中,兴学堂、奖游学是清末新政取得明显成效的措施之一,清政府原来预期在1901年废除科举,
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及其发展
政法 社会
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及其发展
口于光君
[内容摘要]“差序格局”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其实质是家庭本位主义,“差序格局”的社会必然是“礼治”的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差序格局”从“农村版”走向“城市版”.“差序格局”的内涵在丰富,边界在扩大。[关键词]差序格局;团体格局;家庭本位主义
[作者简介]于光君,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专业2004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学
理论与方法研究
关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研究,学界有代表性的观点如,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的,金耀基认为中国社会是关系本位的。费孝通则认为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是“差序格局”的。在《乡土中国》这本书中,费先生用近似散文风格的语言,采用对比的方法,对“差序格局”理论进行了诠释。
团体生活,因此.所形成的社会结构是“团体格局”的。
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产生于农耕文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典型的农耕社会,农耕文明孕育了“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在一个安居的农业乡土社会,每个人可以在土地上自食其力地生活时,并不显著地需要一个经常的和广被的团体。在缺少变动的农业社会中,人伦差序是根据血缘确
一、费孝通对“差序格局”的诠释1.“差序格局”产生于农耕文明。为什么中国社会是“差序格局”的,
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及其发展
政法 社会
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及其发展
口于光君
[内容摘要]“差序格局”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其实质是家庭本位主义,“差序格局”的社会必然是“礼治”的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差序格局”从“农村版”走向“城市版”.“差序格局”的内涵在丰富,边界在扩大。[关键词]差序格局;团体格局;家庭本位主义
[作者简介]于光君,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专业2004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学
理论与方法研究
关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研究,学界有代表性的观点如,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的,金耀基认为中国社会是关系本位的。费孝通则认为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是“差序格局”的。在《乡土中国》这本书中,费先生用近似散文风格的语言,采用对比的方法,对“差序格局”理论进行了诠释。
团体生活,因此.所形成的社会结构是“团体格局”的。
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产生于农耕文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典型的农耕社会,农耕文明孕育了“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在一个安居的农业乡土社会,每个人可以在土地上自食其力地生活时,并不显著地需要一个经常的和广被的团体。在缺少变动的农业社会中,人伦差序是根据血缘确
一、费孝通对“差序格局”的诠释1.“差序格局”产生于农耕文明。为什么中国社会是“差序格局”的,
影响当前中国社会稳定的因素及措施
影响当前中国社会稳定的因素及措施
新闻091班 学号090110301014 杨尚蓓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然而在我国日益发展的今天,由于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科技文化水平还不高,影响当前中国社会稳定的因素还有很多,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重道远。
从2008年贵州的“瓮安事件”、云南的“孟连事件”开始,中央到地方都在总结经验,培训干部,防范类似恶性事件发生。但是,2009年湖北“石首事件”却几乎是“瓮安事件”的“翻版”,瓮安是女中学生意外死亡,石首是饭店厨师意外死亡,另外,“强拆”事件所带来的问题也足以让人深思,拆迁户插国旗、扔燃烧瓶、点煤气罐,甚至举火自焚以命抗争都不能阻挡推土机摧毁家园,还可能因“暴力抗法”进班房。还有富士康跳楼事件等,这些事件结果都是“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从表象看,当前的社会矛盾触点很多,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保维权、劳资纠纷等都是热点领域,各种矛盾冲突层出不穷,涉及社会各个阶层。从总体上看,当前的社会矛盾实质是利益冲突,绝大多数都是群众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利益个体自发组织起
对当今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反思
篇一:论当代社会道德问题 现象与反思
论当代社会道德问题——现象与反思
【摘 要】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千古信条,是人类交往的基本道德准则。诚信,既是立人之本,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今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然而,人们的精神在快速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和价值沦丧的现象。然而,在今天,却面临着严重的社会诚信缺失的危机问题,在道德、经济和法律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出现了,人与人之间背信弃义、假冒伪劣产品充斥着市场、政府官员欺上瞒下。造成诚信缺失的原因有很多而且很复杂,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管理上的原因,也有体制不完善的原因。本文概述了当代社会道德问题现状,同时对社会道德问题进行了反思,文章试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建设、完善诚信法律体系、加强道德教育等途径来探讨治理诚信危机的方案。
【关键词】道德滑坡;诚信缺失;诚信危机;诚信反思
1
目 录
1 诚信综述.....................................(4) 2 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缺失凸显的主要表现形式.......(5) 3 目前社会道德反映情形
3.1 社会公德缺失...
差序格局下的宗教信仰和信任基于中国十城市的经验数据
差序格局下的宗教信仰和信任基于中国十城市的经验数据阮荣平王兵
社会2 011 4
c J s第 3 l 卷
摘要:目前学界对宗教与信任关系的研究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基于中国 1 O 个城市的调查数据,本研究分析了宗教信仰对社会化信任、一般化信任和差序格局结构中不同半径群体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 1 .宗教对信任尤其是社会化信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 .宗教对信任的影响随着差序格局半径的增
加而增加; 3 .宗教对信任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信仰效应而非组织效应,此发现部分解释了宗教与信任关系研究结论的矛盾性。关键词:宗教信仰社会资本身份认同 信任
Re l i g i o u s Fa i t h a n d Tr u s t i n t h e Di f f e r e nt i a t e d Mo d e l o f As s o c i a t i o n: Th e Em pi r i c a l Ev i d e n c e f r o m 1 0 Ci t i e s i nChi naRuan Ro ng pi ng Wa ng Bi ng
*作者 1:阮荣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 A u t h o r l: R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