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计量模型
“最新的计量模型”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最新的计量模型”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最新的计量模型”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城市水污染损失的经济计量模型
城市水污染损失的经济计量模型
第21卷第3期
2001年5月环 境 科 学 学 报ACTASCIENTIAECIRCUMSTANTIAEVol 21,No 3
May,2001
文章编号:0253 2468(2001) 03 0318 05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城市水污染损失的经济计量模型
程红光,杨志峰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 100875)摘要:在总结水污染损失计算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对城市水污染损失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水污染损害函数,进而建立城市水污染损失的经济计量模型 以黄河流域呼和浩特市为例,分析了该市水环境状况,并计算该市水污染损失,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水污染;经济损失;经济计量
Aneconometricmodelforurbanwaterpollutionloss
CHENGHongguang,YANGZhifeng (InstituteofEnvironmentalSciences,BeijingNormalUniversity,StateKeyJointLaboratoryofEnviron
城市水污染损失的经济计量模型
城市水污染损失的经济计量模型
第21卷第3期
2001年5月环 境 科 学 学 报ACTASCIENTIAECIRCUMSTANTIAEVol 21,No 3
May,2001
文章编号:0253 2468(2001) 03 0318 05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城市水污染损失的经济计量模型
程红光,杨志峰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 100875)摘要:在总结水污染损失计算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对城市水污染损失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水污染损害函数,进而建立城市水污染损失的经济计量模型 以黄河流域呼和浩特市为例,分析了该市水环境状况,并计算该市水污染损失,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水污染;经济损失;经济计量
Aneconometricmodelforurbanwaterpollutionloss
CHENGHongguang,YANGZhifeng (InstituteofEnvironmentalSciences,BeijingNormalUniversity,StateKeyJointLaboratoryofEnviron
我国私人汽车需求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论文题目:我国私人汽车需求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论文作者:孙燕红 (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 论文摘自:经济研究
一、 影响汽车消费市场的有关因素 (一)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
(二) 全国城镇人口数的增加会间接影响汽车需求的增加 。 (三) 基础设施建设对汽车消费的影响 (四) 汽车产量
(五) 宏观经济增长因素对汽车市场的影响 (六) 国家有关政策对汽车市场的影响 ( 七 ) 价格对轿车市场需求的影响 (八) 质量和售后服务对轿车需求的影响 (九) 燃料及动力价格 二 、 建模 ( 一) 变量的选取
由于影响汽车需求量的因素较多,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简易性 , 选用私人汽车需求量m 为被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1 、全国公路里程 X2、全国汽车产量 X3、全国城镇人口数 X 4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X 5 、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 X 6 。 ( 二) 样本数据收集与模型设定
本模型采用时问序列数据,本文选择了《 2 o o 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1990年至2010年共 15年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数据,然后把数据
进行对数变换得到各变量的增量,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表示为 : Y=b0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一、理论模型的设计
对所要研究的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模型中将包含的因素,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择适当的变量来表征这些因素,并根据经济行为理论和样本数据显示出的变量间的关系,设定描述这些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即理论模型。
生产函数就是一个理论模型。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含三部分工作,即选择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数值范围。
1、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
在单方程模型中,变量分为两类。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也就是因果关系中的“果”,例如生产函数中的产出量,是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而作为“原因”的变量,例如生产函数中的资本、劳动、技术,是模型中的解释变量。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主要是指确定解释变量。可以作为解释变量的有下列几类变量:外生经济变量、外生条件变量、外生政策变量和滞后被解释变量。其中有些变量,如政策变量、条件变量经常以虚变量的形式出现。
严格他说,上述生产函数中的产出量、资本、劳动、技术等,只能称为“因素”,这些因素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为了建立起计量经济学模型,必须选择适当的变量来表征这些因素,这些变量必须具有数据可得性。于是,我们可以用总产值来表征产出量,用固走资产
常用计量经济学模型
第一章
常用计量经济模型
第一节
时间序列的外推、平滑和季节调整
一、时间序列的成分
趋势成分(Trend)、循环成分(Cyclical)、季节成分(Season)、不规则成分(Irregular)
二、简单外推模型(适用于yt有一个长期增长的模式)
由时间序列过去行为进行预测的简单模型1、线性趋势模型
yt =c1+ c2 t2、指数增长趋势模型
yt Ae两边取对数
rt
log yt log A rt
3、自回归趋势模型
yt c1 c2 yt 1对数自回归趋势模型
log yt c1 c2 log yt 1
4、二次曲线趋势模型
yt c1 c2 t c3 t
2
[例1] 百货公司销售预测美国商业部:1986年1月至1995年12月百货公司 的月零售额(亿元)
三、平滑技术(目的是“消除”时间序列中的不规则成分引起的随 机波动,适用于稳定的时间序列)
1、移动平均模型 移动平均数=最近n期数据之和/n
例如3期移动平均
1 ~ yt ( yt 1 yt 2 yt 3 ) 3 1 ~ yt ( yt 1 yt yt 1 ) 3
中心移动平均 3期中心移动平均
2、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模型(EWMA—Expo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 [<<] [>>]
一、理论模型的设计
对所要研究的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模型中将包含的因素,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择适当的变量来表征这些因素,并根据经济行为理论和样本数据显示出的变量间的关系,设定描述这些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即理论模型。例如上节中的生产函数
就是一个理论模型。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含三部分工作,即选择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数值范围。 1. 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
在单方程模型中,变量分为两类。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也就是因果关系中的“果”,例如生产函数中的产出量,是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而作为“原因”的变量,例如生产函数中的资本、劳动、技术,是模型中的解释变量。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主要是指确定解释变量。可以作为解释变量的有下列几类变量:外生经济变量、外生条件变量、外生政策变量和滞后被解释变量。其中有些变量,如政策变量、条件变量经常以虚变量的形式出现。
严格他说,上述生产函数中的产出量、资本、劳动、技术等,只能称为“因素”,这些因素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为了建立起计量经济学模型,必须选择适当的变量来表征这些因素,这些变
常用计量经济学模型
第一章
常用计量经济模型
第一节
时间序列的外推、平滑和季节调整
一、时间序列的成分
趋势成分(Trend)、循环成分(Cyclical)、季节成分(Season)、不规则成分(Irregular)
二、简单外推模型(适用于yt有一个长期增长的模式)
由时间序列过去行为进行预测的简单模型1、线性趋势模型
yt =c1+ c2 t2、指数增长趋势模型
yt Ae两边取对数
rt
log yt log A rt
3、自回归趋势模型
yt c1 c2 yt 1对数自回归趋势模型
log yt c1 c2 log yt 1
4、二次曲线趋势模型
yt c1 c2 t c3 t
2
[例1] 百货公司销售预测美国商业部:1986年1月至1995年12月百货公司 的月零售额(亿元)
三、平滑技术(目的是“消除”时间序列中的不规则成分引起的随 机波动,适用于稳定的时间序列)
1、移动平均模型 移动平均数=最近n期数据之和/n
例如3期移动平均
1 ~ yt ( yt 1 yt 2 yt 3 ) 3 1 ~ yt ( yt 1 yt yt 1 ) 3
中心移动平均 3期中心移动平均
2、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模型(EWMA—Expo
最小二乘法在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应用
计量经济学期刊文献,适用于初级计量经济学习者。
第
月年卷第期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万
二
吻
最小二乘法在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应用张金力沈阳大学经济学院
陈广伏辽宁省工商行政干部学校
摘
要
本文从古典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谈起,
,
又从异方差模型、
、
自相关模型和联立
方程模型中关键词
论述了由最小二乘法派生出的加权最小二乘法。,
广义最小二乘法和间接
最小二乘法等
最小二乘法
计量经济模型
,
随机扰动项
引
言最先于。,
最小二乘法是法国大数学家处理一类从天文学和测地学中提出的数据分析问题最小二乘法之于数理统计学的几个分支如二乘法的应用相关分析、
年发表的
。
其动机是为统计学应用
有如微积分之于数学、
,
这并非夸张之辞,,
。
回归分析
方差分析和线性模型理论等
其关键都在于最小作为其进一步发展
不少现代的统计学研究是在此法的基础上衍生出来,
或纠正其不足之处而采取的对策法等就是最好的例子。
如回归分析中一系列修正最小二乘法而产生的估计方
最小二乘法的思想最小二乘法的基本思想是使误差平方和达到最小平衡,,
在各方程的误差之间建立了一种,
从而防止了某一极端误差。
,
对决定参数的估计值取得支配地位,
而这有助于揭示
系统的更接近真实的状态
经济计量学中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就是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
而且这一方法贯穿于
计量经济学的始终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 建立模型
学 上 课 学课 程 名指 导 教实 验 主小 组 成
院:__________金融学院_____________ 期: ___ 2011-2012第一学期_________ 称: _______ 金融计量学_____________ 师:_______ _ ______________ 题:_ GDP增长与三大产业关系模型____ 员: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目录
摘要................................................................ 3 1.引言.............................................................. 3 2.提出问题.......................................................... 3 3.建立模型.......................................................... 4 4.制作散点图...................................
中国国民总收入与最终消费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二班
姓名:吕旭霞
学号:20080102250
中国国民总收入与最终消费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一、 研究的目的要求
国民收入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处于改革开放的中心环节。扩大最终消费需求,拉动居民消费,适当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份额,合理规划消费模式和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增长。消费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带动投资增长,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研究中国国民总收入与最终消费的数量关系,对于探寻经济增长的规律性,预测经济和居民消费的发展趋势有重要意义。
二、 模型设定
为了分析国民收入与最终消费的关系,选择“最终消费”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择“国民总收入”为解释变量(用X表示)。表1.1为由《中国统计年鉴》得到的1978~2007年的有关数据。
表1.1 1978-2007年中国国民总收入与最终消费(单位:亿元)
年份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