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时中外交往的史实

“元朝时中外交往的史实”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元朝时中外交往的史实”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元朝时中外交往的史实”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教学设计示例二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教学设计示例二

第十四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棉纺织业的发展和黄道婆的贡献,大都的繁荣兴盛景象,运河的开凿和漕运的发展,规模空前的海运,发达的海外贸易与频繁的中外往来。 [能力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元朝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海外贸易的成就,中外交往的发展,同元朝实现大统一的关系,以便培养学生观察各种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本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

.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而棉纺织业的发展则是元朝经济最突出的成就。

.元朝手工业,交通运输和海外贸易的成就以及中外交往的发展,都是和全国实现大统一的局面分不开的。元朝海运是我国交通运输史的空前壮举。 教学重点

元代的棉纺织业、元大都、运河漕运和海运。

重点分析:1.棉纺织业的发展,是元代经济发展最突出的成就。2.大都是元朝的都城,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也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集中体现了元朝的经济、文化和对外交往的繁荣。3.南北运河的全线修通,不仅促进了元朝漕运的发达,巩固了元朝的统治,而且为后世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

对外交往对照检查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自今年开展群众路线教自活动以来,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教育,使我对这两次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通过撰写心得体会、记学习笔记、参加民主生活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我剖析、自我反思,我对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存在的与群众路线思想不合拍的地方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现归纳总结并提出整改措施,以求白己在党组织的教育帮助下,能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得到更大进步和提高。

一、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学习上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 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对政治理论钻研的不深、不透。有时只注重与城市环境管理业务有关的内容,跟业务无关的涉猎较少,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掌握的不够好。理论与实践有些脱节,不能有效地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没有刻苦、深入地钻研政治理论,很多时候,只注重表面学习,只满足于片面地引用个别原理,没能深刻地准确地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这对于自身的发展和工作的促进都是不利的。

2、政治敏锐性不高,学习思考和洞察力待加强。对当前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了解不足,对国家方针政策的领会思考不全面,思想上的重视程度显得被动和滞后。存在只求做好木职L作,不主动抽出时间.去多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2012学年第一学期说课比赛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教学设计

江高二中 刘志明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

2、绘制郑和下西洋的路线简图,讨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3、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七年级下,明朝建立后,明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明前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七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

基于教材内容,可以拓展延伸两个方面:一、郑和下西洋经验教训。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前六次航海)跨越了半个地球,使明王朝的声威最大限度地远播到海外。明朝初年的郑和下西洋一方面表明了在这一时期国力强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明初我国对外交往中仍以开放为主。促进了和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遗憾的是这次航海并没有刺激中国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反而强化了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的基础,助长了中国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2012学年第一学期说课比赛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教学设计

江高二中 刘志明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

2、绘制郑和下西洋的路线简图,讨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3、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七年级下,明朝建立后,明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明前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七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

基于教材内容,可以拓展延伸两个方面:一、郑和下西洋经验教训。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前六次航海)跨越了半个地球,使明王朝的声威最大限度地远播到海外。明朝初年的郑和下西洋一方面表明了在这一时期国力强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明初我国对外交往中仍以开放为主。促进了和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遗憾的是这次航海并没有刺激中国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反而强化了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的基础,助长了中国

元朝文化的发展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元朝文化的发展

元代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史学等文化领域,既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又有许多创造性;而元代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在文化发展上又充分体现了多元性。

第一节哲学思想 理学的继承和传播

理学始于北宋周敦颐,中经程颢、程颐,集大成于南宋朱熹,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理学是在儒家经学、道教与佛教相结合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理学家们把反映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三纲五常加以理论化系统化,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秩序和宇宙的规律,神圣不可侵犯的天理,他们使三纲五常上升到世界本体的高度,这在儒学的理论思维上,形成了一套比汉唐儒学更加成熟的唯心主义体系。理学日益成为维护封建制度的思想工具,“时君世主,欲复天德王道之治,必来此取法矣”(《宋史·道学传》)。蒙古贵族占领北方地区后,面临着如何来统治这个原来是封建机制运转下的高度发达的农业社会的问题。在耶律楚材、杨惟中、姚枢等儒士的帮助下,蒙古统治者逐渐懂得了利用儒学思想的重要性。在金和南宋对峙时期,“南北道绝,载籍不相通”,理学著作在北方流传不多。太宗七年(1235),蒙古军队占领德安(今湖北安陆),杨惟中、姚枢等从俘虏中挑出江汉先生赵复,请到燕京,建太极书院,请他讲授其中。赵复以其所记程朱所著诸经传注,选取遗书

中外交通安全对比分析论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目录

中外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技术对比........................................................................ 2 前言........................................................................................................................ 2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运输体系............................................................ 2 1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概述 .................................................................................... 2

1.1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定义 ......................................................................... 2 1.2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 .............................

元朝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元朝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元朝前期疆域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1279年统一全国。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灭亡。北迁的元政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国号,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直至1402年才去元国号并改国号为“鞑靼”。元朝自忽必烈定国号起,历十一帝98年。

中文名称:元朝 英文名称: uan dynasty Y简称: 元,蒙元,大元 首都: 大都(北京) 目录

元朝简介

主要城市:大都(北京)扬州,集庆(南京) 国家领袖:孛儿只斤忽必烈等 主要民族:蒙古族等 年代: 公元1271年~1368年

行政区划

元朝历史 蒙古汗国 大元一统 元朝中期 元朝灭亡 政治机构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军事机构 行中书省 行省建置 行省分布 民族政策 经济发展 综述 农业生产 赋役制度 手工业生产

商业的发展 对外贸易 交通

文化科技 文学

元朝的也里可温讲义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元朝的也里可温

1、元朝的也里可温:分为元朝的景教和元朝的天主教。

2、什么是也里可温教:也里可温是元代的景教和天主教的总称。 3、元代时期的中国,用来记述基督徒的词有两个,但都不是汉文。 4、称呼基督徒的第一个词是“迭屑”,乃波斯文tersa之音译,即波斯语达裟,是波斯人对基督徒的称呼,意思是“贵格会教徒”或者“敬畏神的人”,是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前对基督徒的称呼。伯希和指出,达裟和维吾尔几乎是同义词,波斯史学家用达裟直接称呼维吾尔人,因为他们都是基督徒。

5、称呼基督徒的第二个词,也是更常用的一个词即也里可温。自元世祖忽必烈入住中原始,弃“迭屑”一词不用,而代之为“也里可温”,是元蒙时期对基督徒和传教士的通称。“也里可温”是按蒙古语“伊噜勒昆”的音译,希伯来文“上帝”的转音。“伊噜勒”。信上帝,福分也;“昆”,人也。“也里可温”意为有福缘的人,或信奉上帝的人。

6、蒙元时期“也里可温”一词开始是蒙古人对景教的称呼,之后天主教进来,他们对这个教派分不清,就统称“也里可温”,即指基督教,包括景教徒和天主教徒,因为他们都是信奉上帝、耶稣基督和十字架的。但因为天主教传入时间较聂斯托里派晚,教徒的数量也较前者少,故蒙古时期蒙古人所说的也里可温,更多的时

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

1、在中央设中书省管理中央 2、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 3、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4、设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今天台湾)

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及作用

表现: 1、汉人开发边疆 2、边疆各族内迁

3、契丹、女真等族汉化 4、回族开始形成

作用: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融合。

明加强君权的措施

朱元璋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中央:废丞相,设六部、地方:废

行中书省,设三司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3、八股取士

明成祖1、削藩2、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清朝君权强化的措施:

1、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的设立(雍正) 2、大兴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时最盛)

清朝前期是怎样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

1、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

2、抗击沙俄,雅克萨之战,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3、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册封达赖、班禅制度,设置 驻藏大臣

4、加强对新疆的管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表现?影响

原因:

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 政策 2、自给

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及历史启示有哪些?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以谴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及历史启示有哪些? 1、 唐与日本的关系:

1.1谴唐使:中日两国在隋唐时期交往密切,谴唐使是日本政府派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谴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谴唐使来中国的有十多次,在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

1.2鉴真东渡:唐朝赴日本最有名的是鉴真和尚,他应日本僧人的邀请,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那时他已双目失明,他在日本弘扬佛法,还把唐朝的医学、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奈良创建的唐招提寺,被日本人民视为艺术明珠。 2、唐与天竺的关系:

2.1、玄奘西游:贞观年间,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2.2、我国的造纸术在唐时传入天竺;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学习熬制砂糖的技术。

以上史实说明,唐朝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其影响是双向性的。一方面在与日本、天竺等国的交往中,先进的唐朝文化极大地影响了这些周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