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的实验现象
“硫的实验现象”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硫的实验现象”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硫的实验现象”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实验2氧和硫
实验2 氧和硫
实验目的
1. 掌握过氧化氢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2. 掌握硫代硫酸钠和过二硫酸钾等的性质。 实验内容
一.过氧化氢的性质 1. 过氧化氢的酸性
操作:H2O2(3%)+NaOH+乙醇,振荡,冷却。
现象:溶液变为浅黄色, 要室温下很快分解放出无色氧化。 反应方程式:
H2O2 + NaOH = NaO2H (浅黄色) + H2O 2H2O2 = 2H2O + O2 2. 过氧化氢的氧化性 实验项目 KI + H2SO4 + H2O 2 现象 解释或反应方程式 结论 溶液生成棕黄色, 2KI + H2SO4 + H2O 2 = 过氧化氢氧化I-为I2H2O2过量, 溶液变为I2 +2H2O + K2SO4 或IO3- I2 + 5H2O2 = 2HIO3 + 无色 4H2O 溶液生成黑色沉淀, Pb2+ + S2- = PbS↓ 过氧化氢氧化PbS为在分离洗净的沉淀中PbS + 4H2O2 = PbSO4 + PbSO4 加入过氧化氢后,沉4H2O 淀变成白色。 Pb(NO3)2 + 硫代乙酰胺+NaOH→分离洗净沉淀→加H2O2 3. 过氧化氢的还原性 实验项目 现象 解释或反应方程式 结论 H2O 2 + H2SO4 +
硫和硫的化合物
硫和硫的化合物
一、氧族元素
1、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
⑴、原子结构:*原子结构三要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原子半径,有效核电荷数。 元素 氧O 硫S 硒Se 碲Te 相似性 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 递变性 核电荷数依次增加,电子层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⑵、元素的性质 ①、元素性质的递变 O S Se Te 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依次减弱,原子获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失去电子能力依次增强。 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依次增强。 (氧和硫是典型的非金属,硒和碲是准金属,钋是典型的金属、为放射性元素。) ②、硫分族(硫、硒、碲) O S Se Te 0.116 0.1432 原子半径/mm 0.074→(突然增大)0.102 得电子能力突然减弱, 得失电子能力 失电子能力突然增强。 -2,+4,+6 -2,+4,+6 -2,+4,+6 -2 主要化合价 价电子层结构 没有空的d轨都存在空的d轨道,与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原子结及化合价 道 合时,参加成键可显正价态(+2、+4、+6)。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含义(孤立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能)。例如,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是指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的强弱。
*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
中学化学实验现象总结 (73种经典现象)
中学化学实验现象总结 (73种经典现象)
2009-09-10 作者:匿名 来源:网络 进入论坛
中学化学实验现象总结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条在氧气中燃烧 放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有雾生成
7、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8、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 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0、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 有气体生成
11、加热试管中硫酸铜晶体 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钠在氯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 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15、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
l硫碱比-关于“硫碱比”问题的讨论
S/Alkalies?SO30.7752?SO3?(0.85?K2O?1.29?Na2O)(0.658?K2O?Na2O) 从悬浮预热及预分解窑诞生以来,由于窑气中挥发性组份能绝大部分冷凝在悬浮物料上形成闭路循环,对生产过程和熟料质量有较大的危害,因此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其中,对碱和硫的允许含量及其之间的比例也作了大量的研究,并明确地提出了\硫碱比\的概念。 随着我厂1000t/d预分解窑投入运行,笔者开始参与这万面的实践,对\硫碱比\问题逐步产生了一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2 关干\硫碱比\的适用范围
硫碱比即新型干法窑入窑原、燃料中硫和碱的摩尔比:S/R-molS03/(molNazO十molKzO),本文采用文献「'l推荐的S/R=S03/(0.85K20+1·29NazO)计算式。
世界各大水泥公司提出的具体计算式与之大同小异,但取值各有不同,多在0.5-1.0之间,其理论依据为:控制合适的\硫碱比\,使锻烧过程挥发在窑气中的硫、碱组份能尽量多的结合成硫酸盐,由于硫酸盐的沸点较高,二次挥发率低,随熟料排出窑外,从而避免在窑尾富集形成结皮。
文献[']指出:\具有决定意义的不是原、燃烧中硫碱的比率,而是存
l硫碱比-关于“硫碱比”问题的讨论
S/Alkalies?SO30.7752?SO3?(0.85?K2O?1.29?Na2O)(0.658?K2O?Na2O) 从悬浮预热及预分解窑诞生以来,由于窑气中挥发性组份能绝大部分冷凝在悬浮物料上形成闭路循环,对生产过程和熟料质量有较大的危害,因此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其中,对碱和硫的允许含量及其之间的比例也作了大量的研究,并明确地提出了\硫碱比\的概念。 随着我厂1000t/d预分解窑投入运行,笔者开始参与这万面的实践,对\硫碱比\问题逐步产生了一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2 关干\硫碱比\的适用范围
硫碱比即新型干法窑入窑原、燃料中硫和碱的摩尔比:S/R-molS03/(molNazO十molKzO),本文采用文献「'l推荐的S/R=S03/(0.85K20+1·29NazO)计算式。
世界各大水泥公司提出的具体计算式与之大同小异,但取值各有不同,多在0.5-1.0之间,其理论依据为:控制合适的\硫碱比\,使锻烧过程挥发在窑气中的硫、碱组份能尽量多的结合成硫酸盐,由于硫酸盐的沸点较高,二次挥发率低,随熟料排出窑外,从而避免在窑尾富集形成结皮。
文献[']指出:\具有决定意义的不是原、燃烧中硫碱的比率,而是存
2.声现象实验与应用
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
总复习第 二课时
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探究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噪声的防止 超声波的应用
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
体验(感 觉)发声体 振动
效果放 大法溅起水花 纸屑跳动 小球弹开
探 究 声 音 的 产 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
固体能传声(固体比空气 传声效果好)
探 究 声 音 的 传 播
液体能传声
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
如右图所示研究的是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瓶内的空气不断抽出时, 越来越小 听到的声音____________, 推理 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_____ 可得到的结论是: 声音不能真空中传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 究 声 音 的 传 播
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
“估测声音的速度”利用 声速远小于光速 ______________的特点,在 看到发令枪冒烟时 ________________按下秒表, 听到发令枪声音 ______________时按停秒表。 时间 路程 实验中需测量_____和_____, v=s/t 根据公式_______计算。
声速的测量
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
声能当播放较强的声音 烛焰摇晃 时,会看到_____
《溶解时吸热和放热现象的实验活动探究》说课稿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活动探究》说课稿 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八中学 孙剑梅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内容。其“活动与探究”以溶液的概念和形成等知识为理论指导,为后面学习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奠定一定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结构上看,本单元是整个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是学习第十、十一单元的重要基础,呈现出知识的循序渐进和螺旋式上升的结构特点,同样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理解物质在溶解时吸热、放热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演示实验,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合作探究实验,建立严密的思维角度,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思维与方法,提前掌握因压强差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溶解时吸热和放热现象的实验活动探究》说课稿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活动探究》说课稿 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八中学 孙剑梅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内容。其“活动与探究”以溶液的概念和形成等知识为理论指导,为后面学习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奠定一定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结构上看,本单元是整个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是学习第十、十一单元的重要基础,呈现出知识的循序渐进和螺旋式上升的结构特点,同样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理解物质在溶解时吸热、放热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演示实验,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合作探究实验,建立严密的思维角度,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思维与方法,提前掌握因压强差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实验要求-偏振现象的观测和分析-2011-9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普通物理实验室
偏振现象的观测和分析
实验仪器:
激光器,光电接收器,偏振片2个,1/2波片,1/4波片,玻璃片,白屏。
实验要求:
一、 线偏振光的产生与检验
激光器做光源,光电接收器前放偏振片1、2。将上述仪器调等高共轴。
旋转偏振片2 (即检偏器),定性观察强度的变化,几个零值。从某个光电流为零的位置开始,旋转偏振片2一周,每隔150记录一次光电流的数值。在坐标纸(直角坐标或极坐标)上画出光强随检偏器角度的变化图,并解释实验结果。
提示:在光强最强处选择合适的光电接收器量程,在无光照射条件下校准零点,测量过程不要改变量程。
二、 波片性能的测定 1. 1/2波片的研究
(1)调节偏振片2,使得透射光最小(消光)。在两偏振片之间加入1/2波片,旋转1/2波片,使透射光强最小,记录下波片和偏振片2的位置(角度)。
(2)1/2波片改变一定的角度Δθ(比如10?,20?,30?,40?....),旋转检偏器,测量光强最小时检偏器相对初始位置的角度变化Δφ。研究Δφ与Δθ之间的关系。总结线偏振光透过1/2波片后偏振状态的变化规律。 2
丙硫唑
一.丙硫唑
丙硫唑属咪唑类衍生物,是当今世界农化专家极力推荐的十大首选药物之一, 丙硫唑作为农用杀菌剂之前一直作为人畜用药治疗各种肠道细菌及寄生虫感染,其独特的作用机理为丙硫唑在植物上的运用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科学依据。
“丙硫唑”,英文名Albendazole,是1972年美国“SmithKline 动物健康实验室”研发出的新化合物,用于动物的细菌及寄生虫感染。1975年美国史克公司独家将Albendazole研发成为人用驱虫药(肠虫清),至今全球70个国家超过5亿人使用过Albendazole,近40年使用安全记录良好,2岁以上儿童可放心使用,由此奠定了Albendazole在解决人类寄生虫疾病和感染的里程碑地位。1992年贵州道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整合国内医药界和农药界首席专家联合攻关,在全球首次将Albendazole用于农用真菌性杀菌剂,荣获国家发明专利。2012年通过了农业部、卫生部、环保部等十三部委专家评审,原药和系列制剂中国农药新药证书。2013年中国农药标准技术委员会正式命名为“丙硫唑”。
“丙硫唑”目前已登记作物及防治对象有:水稻稻瘟病、小麦赤霉病、西瓜炭疽病、香蕉叶斑病、烟草病害病(复配)、烟草白粉病、大白菜霜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