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问题行为矫正案例

“青少年问题行为矫正案例”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青少年问题行为矫正案例”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青少年问题行为矫正案例”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青少年问题行为及矫正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 社会文化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社会文化也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 一个个体在这样的一个社会文化氛围中成长, 必定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感染”, 因此部分个体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 对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 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 因此在学校的管理中出现了一个名词——问题学生, 之所以称为问题学生是因为他的问题行为未得到相应的矫正。

关键词: 中学生; 问题行为; 矫正方略

一、 中学生问题行为诞生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 社会文化也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 学校这块圣地所培养的学生不再仅仅受到学校的教育与感化, 而且受到了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教育与感染。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 一个人在成长中所受的教育也就不再那么单纯了, 这也就导致了个体受教育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然而任何一个领域都至少存在两面性, 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教育对孩子来说再也不是单纯的课本知识的教育, 学校的教育, 变为了更为广泛的教育——社会性的教育。 在这个大的领域里, 如果不加以引导, 不采取一定的措施, 个体的成长就容易偏离正常的路线, 就容易出现偏差, 进而导致个体行为不合乎规范, 产生问题行为, 出现问题学生。

中学生也是人, 生活在

行为矫正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1、行为矫正在心理学中的含义广泛,它既包含了外显的行为变化,也包含了内隐的心理过程。不过就目前行为矫正的应用而言,外显行为变化时主要的方面,内隐心理变化处于从属的地位。

2、行为主要具有的三个特征(1)行为就是人们的所说的所做和所思所想。(2)行为可以被他人或自己所观察和测量。(3)行为和环境具有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

3、问题行为,是指个体在行为上失去常态,并给他人造成困扰或妨碍自己生活适应的行为。

4、所谓异常行为就是指个体的某项行为异于常态,也就是偏离年龄相仿、教育水平相近的人群的平均值。

5、即使个体的某一项行为被判定为异常行为,也并不一定需要矫正。心理学家认为只有异常且有害的行为,才需要矫正。

6、问题行为的类型(1)行为不足(2)行为过度(3)行为不当

7、行为矫正具有以下5个特点:(1)行为矫正着眼于问题行为的解决。(2)行为矫正有明确的学习理论基础。(3)行为矫正强调环境和学习的作用。(4)行为矫正重视专业和生活的结合。(5)行为矫正强调对行为改变的测量。 8、“行为矫正”是一个广义的用于,其应用范围要比“行为治疗”广泛。 9、在行为矫正的历史上,最早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初。

10、在行为矫正的历史上,最早把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与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4篇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分析报告

姓 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

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来访者因孩子的多动及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影响了自己和周围同伴的学习和生活,前来咨询,诊断为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儿童多动症。采用行为疗法和家庭疗法,消除孩子与母亲及同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在集体活动中不断提高自信心,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经过治疗,较好的实现了治疗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并致力于促使孩子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多动症 行为疗法 家庭疗法

一、一般资料

小罗,男,11岁,小学四年级,身体发育正常。他平时不太喜欢讲话,和同学及邻居小友接触较少,在学校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静坐,总习惯性的摆弄东西,如老师批评,可以安静几分钟,之后又摆弄起来。他还特别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分散注意力,只要教师外面有动静,他总是立刻就转向声音的方向。课间常揪女孩辫子,搞“恶作剧”,做作业时边做边玩,学习成绩中下,并经常扰乱别的同学听课学习。家长反映,他常常一件事尚未做完,又做其他事情,有始无终.还时常情绪

消退-行为矫正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九章 消 退

聪明的老人 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批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把孩子们叫到一起,告诉他们每天早上在他住所外吵闹,谁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报酬就越多。果然,一连几天,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就这样,孩子们已经习惯于吵吵闹闹也能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予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 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谁还给你叫”,再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了。老人终于得到了清静。 引自2004年10月8日《解放日报周末书摘》

故事中的老人真是一个聪明的老人呢。可是为什么老人这样做,孩子们就开始不愿意吵闹了呢?控制孩子们吵闹行为的规律到底是什么?本章我们将详细地介绍这一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这一原理来矫正个体的不良行为。

第一节 消退的概念

在上述《聪明的老人》这一例子中,老人采用给予报酬的方法对孩子们吵闹的行为进行了奖励,当孩子们习惯了这种奖励之后,老人逐渐地减少了奖励,并最终完全

行为矫正——链锁法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张杨

zhangziyang66@

一、链锁法的定义

通过刺激控制 的作用而形成 刺激反应链来

锁法

建立目标行为的方法。

一、 链锁法的定义 周围环境中的任何物理事物或客体

刺激控制 个体的某些反应往往特定于一些刺激 出现的时候发生,而在另一些刺激出现时 不发生,这就是刺激控制。

刺激的种类

反应的 辨别刺激SD

辨别刺激S△

反应的辨别刺激当该刺激出现时发生特定反应,就能 得到强化。我们把这个刺激叫做那个反应 的辨别刺激,简写为SD。

SD

反应

强化物

电话铃响

拿起听筒说喂

对方回答

辨别刺激另一种刺激是当该刺激呈现时,特定 反应的发生得不到强化,我们把这样的刺 激叫做辨别刺激,简写为S△。

S△

反应

强化物

电话铃响

拿起听筒说喂

没有人回答

刺激反应链

每个行为链都包括一些独立的、依次发生的刺激—反应部分,因此,一个行 为链又通常称为刺激—反应链。 目标行为 目标行为就是训练的目的

二、链锁法的理论基础在链锁中,刺激——反应链是由一系列 的辨别刺激(SD)和反应(R)组成的。其

中,一个辨别刺激可能引发特定反应,形成一个S——R环节;而每一个反应又可成为下 一个反应的辨别刺激SD,最终形成一连串的 S——R环节。 S D1 R1 S D2 R2 SD3 …… SDN

行为矫正报告(附图)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行为矫正成果报告

(王嘉俊1050101012 杨丽珊1050101017吴炼亮1050102029 陈勖之 1050102046柯少霞1050102035魏燕平1050102038)

选题:矫正学生在课堂上吃早餐的行为。

摘要:在本案例中,小组成员通过使用前提控制、强化等行为矫正技术,成功地在矫正期降低了两个班

中有不期望行为——在上课期间吃早餐的人数比率。但在矫正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干扰矫正效果的因素,而且最终不能确定在矫正期结束后,出现不期望行为的人数比率能否持久维持在低水平。

一、目标行为的提出:

小组成员发现在大学课堂上,学生在课堂上吃早餐的现象比较普遍,常常出现老师在教坛上讲课,一帮学生在下面自顾自吃早餐的情况。这种坏风气不利于大学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使学生不能专心听讲,对上课的老师不尊重,而且会破坏教室的环境卫生。由此提出,我们要矫正同学们在课堂上吃早餐的坏习惯。

二、矫正计划:

1、目标行为(不期望行为):在8点到8点45分期间学生在课堂进食早餐(除纯净水或茶水以外的一切饮料和食物均属于早餐) 2、矫正地点:综合楼B-201

3、矫正对象:物理本四班与生物科学本四班的全体学生

4、矫正时间:每周二、五早上8点至8点45分(由于小组

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文章题目: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分析报告姓 名:身份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1

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

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来访者因孩子的多动及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影响了自己和周围同伴的学习和生活,前来咨询,诊断为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儿童多动症。采用行为疗法和家庭疗法,消除孩子与母亲及同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在集体活动中不断提高自信心,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经过治疗,较好的实现了治疗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并致力于促使孩子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多动症 行为疗法 家庭疗法 一、一般资料

小罗,男,11岁,小学四年级,身体发育正常。他平时不太喜欢讲话,和同学及邻居小友接触较少,在学校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静坐,总习惯性的摆弄东西,如老师批评,可以安静几分钟,之后又摆弄起来。他还特别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分散注意力,只要教师外面有动静,他总是立刻就转向声音的方向。课间常揪女孩辫子,搞“恶作剧”,做作业时边做边玩,学习成绩中下,并经常扰乱别的同学听课学习。家长反映,他常常一件事尚未做完,又做其他事情,有始

行为矫正技术资料整理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行为矫正复习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行为矫正的一般问题 一、行为

1.含义:包括外显的行为变化和内隐的心理过程。 2.行为的特征

人们的所说所做和所思所感。 被观察和测量

与环境具有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 二、行为矫正的定义

对人类行为进行分析和矫正的心理学领域。 分析:环境与某一特定行为间的关系。 矫正:开展和实施某些方法来改变行为。 三、对象

正常行为:大家共同接受的有助于身心发展的行为。 不正常行为:

1. 行为不足:说话少 2. 行为过度:话多、多动 3. 不适当的行为:发脾气 四、行为矫正的基本假设 问题行为是习得的

各个问题是分别习得的

问题行为与环境有特殊的关系 重新学习可以矫正问题行为 五、行为矫正的特点

1. 着眼于问题行为的解决

2. 程序和方法以行为学原理为基础(华生) 3. 强调当前环境事件的重要性 4. 对矫正程序进行精确的描述 5. 由日常生活中的人实施

6. 不再将过去的事件作为引发行为的原因加以重视 7. 拒绝对行为的潜在动因进行假设 第二节 行为矫正的发展简史 一、国外行为矫正的发展概况 巴普洛夫的基础性工作 最先出现 1962 华生

华生形成惧怕白鼠和消除惧怕心理的实验

威特曼对学习困难儿童的体验和视力检测

行为矫正原理与技术试卷及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核试卷

行为矫正原理与技术 (A卷)

( 闭卷)

课程性质:必修 考核方式:考试 专业:应用心理学 年级:2004级本科1班

本卷满分100分 完卷时间:120分钟 题号 得分 得 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 分 复查人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爱德华·桑代克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是对以下哪一方面进行了描述。 ( )

A. 反应性条件反射 B. 条件情绪反应 C. 效果定律 D. 操作性条件反射 2. “任何时候马克把手指放在嘴里并把牙齿咬合在指甲上、表皮上或指甲周围

的皮肤上”这一描述是“咬指甲”这一行为哪方面的描述。 ( )

A. 归类 B. 判断 C. 类别名称 D. 行为定义

3. 一位老师在记录一个孩子上课时间每15分钟是否有扰乱课堂的行为,这位老

师让定时器每15分钟响一次。当扰乱行为出现时,老师在数据单相应的地方做一记录。当一个间隔上已经做子记录后,老师就不用观察这个

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工作讲座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工作讲座

点击数: 41 更新时间:2010年06月02日 第一讲 社区矫正的概念、适用范围与特征

司维东

一、社区矫正的概念

我国的“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社区矫正在国际上的一般含义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国外较常见的包括缓刑、假释、社区服务、暂时释放、中途之家、工作释放、学习释放等。 二、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对于非监禁和行刑制度的有关规定,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下列五种罪犯: 1、被判处管制的罪犯; 2、被宣告缓刑的罪犯;

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具体包括: ⑴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⑵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⑶生活不能自理,适用于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4、被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