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
“输血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输血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输血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临床输血科的质量管理
临床输血科的质量管理
临床输血科的质量管理
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 张伟民
临床输血科的质量管理
前言建立输血科(血库)是医院保存、检 测、处理、发放血液及血制品的有效保证, 其中心任务是向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 及血液制品,运用输血手段及成分的缺失 状态,促进病人的康复。它参与输血管理 委员会的组成,负责制定临床用血计划, 保障临床合理用血的供应,参与有关疾病 的诊断、治疗和科研,对临床合理用血情 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并对临床科学用血、 合理用血给予必要的指导。
临床输血科的质量管理
一、输血科(血库)的组织管理(一)输血机构的等级与作用1、输血研究所 为专门从事输血研究的机构, 可以是独立经济核算的法人单位,也可以作为 输血机构内部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各种血液 制品生产的研制中心。 2、血液中心 是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采供 血的业务、教学和科研中心,负责直辖市、省 会和自治区首府市的采供血工作,是我国血站 系统的最高形式。 3、中心血站 是设区的市级血站,负责所在市 的采供血工作,设有较完善的行政、业务管理 体系和必备的采供血、成分分离和输血研究设 施,对辖区内的基层血站及医院血库有业务指 导责任。
临床输血科的质量管理
一、输血科(血库)的组织管理4、输血
临床输血科的质量管理
临床输血科的质量管理
临床输血科的质量管理
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 张伟民
临床输血科的质量管理
前言建立输血科(血库)是医院保存、检 测、处理、发放血液及血制品的有效保证, 其中心任务是向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 及血液制品,运用输血手段及成分的缺失 状态,促进病人的康复。它参与输血管理 委员会的组成,负责制定临床用血计划, 保障临床合理用血的供应,参与有关疾病 的诊断、治疗和科研,对临床合理用血情 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并对临床科学用血、 合理用血给予必要的指导。
临床输血科的质量管理
一、输血科(血库)的组织管理(一)输血机构的等级与作用1、输血研究所 为专门从事输血研究的机构, 可以是独立经济核算的法人单位,也可以作为 输血机构内部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各种血液 制品生产的研制中心。 2、血液中心 是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采供 血的业务、教学和科研中心,负责直辖市、省 会和自治区首府市的采供血工作,是我国血站 系统的最高形式。 3、中心血站 是设区的市级血站,负责所在市 的采供血工作,设有较完善的行政、业务管理 体系和必备的采供血、成分分离和输血研究设 施,对辖区内的基层血站及医院血库有业务指 导责任。
临床输血科的质量管理
一、输血科(血库)的组织管理4、输血
输血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输血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
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号(或住院号)/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在病床边进行的最后核对是发现受血者身份弄错,从而防止致死性不配合输血发生的最后机会)。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决不允许将血液长时间地放在室温下或臵
于无温度监控的冰箱中。除手术室、急诊室、监护室外原则上逐袋领取,现输现拿(病房有温度监控冰箱例外)。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献血
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连续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时,输血器应至少每12小时更换一次(室内温度过高,适当增加更换频率),国外认为连续输注4单位(1单位红细胞450ml全血制备而成)的血液应更换输血器。
5、有多种血液成分需要输注时,应优先输注血小板。输注血小板最
好采用双头输血器,当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设计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由王霁主编的教材《哲学与人生》(2013年8月第二版)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道路》,主要涉及辩证唯物论部分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的主要内容,脉络清晰地重阐述辩证唯物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依据主客观条件,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职中学生职业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2015级机电专业1班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比较有兴趣,对理论学习动力不足。同时,他们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具备人生选择的初步意识,但是还没有形成相对科学系统的认识,对自己所学专业在未来就业选择的可能性和未来人生选择大致方向还有些模糊。教师有责任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哲学与人生》对他们的人生选择与成长的重要意义。并引导学生运用哲学原理,结合自我条件加以分析。
三、教学目标
结合中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设计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由王霁主编的教材《哲学与人生》(2013年8月第二版)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道路》,主要涉及辩证唯物论部分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的主要内容,脉络清晰地重阐述辩证唯物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依据主客观条件,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职中学生职业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2015级机电专业1班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比较有兴趣,对理论学习动力不足。同时,他们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具备人生选择的初步意识,但是还没有形成相对科学系统的认识,对自己所学专业在未来就业选择的可能性和未来人生选择大致方向还有些模糊。教师有责任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哲学与人生》对他们的人生选择与成长的重要意义。并引导学生运用哲学原理,结合自我条件加以分析。
三、教学目标
结合中
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
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
一、输血护理服务的规定
1、血液必须保存在指定的血库冰箱内,温度应保持在4℃,保存温度不当可能导致血细胞破坏或细菌感染,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应在30分钟内输入。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3、严格执行双人查对制度。
4、根据医嘱进行输血,应向患者解释输血的目的及过程,要求患者及时报告不良反应。
5、输注两人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间隔输入少量无菌生理盐水,避免产生免疫反应。
6、输入血液中不可加入其它药品或高渗性或低渗性溶液,以防血液凝聚或溶血。
7、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尤其是输血开始15分钟,护士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皮肤变化,密切观察有无先兆输血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处理。若出现严重的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抢救处理,余血和输血器送血库,报输血管理委员会。 二、输血过程的质量监控
1、责任护士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从抽血到输血完成的整个细节进行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
2、护士长或专业组长进行质量控制。
3、护理部督查输血病人的护理记录,并纳入护理质量考核。
三、效果评价及持续改进
1、护理部每半年进行一次对全院所有输血病例质量的成效评价。 2、对每一例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持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要 点----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 ----质量管理八大原则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ISO9000体系介绍 ----公司质量方针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①、质量(品質): ②、管理: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文字解释1
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合格与不合格)文字解释2
③、质量管理(品管):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及质量策划、 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20001960 年代 至今
管理体系整合与改进方法整合 六西格玛 波多里奇质量 奖模式
ISO 1987 9000
全面质量管理(TQM) 1979 零缺陷理论1961 TQC
1940年 1900-1940年
统计质量控制 质量检验 质量管理发展示意图
①.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时采用)全数检验,工业不发达,产出量小。军工业推动了检验 手段的研究工作。随工业技术的革新,产出量成倍增加, 全数检验已不适合。并且针对破坏性检验、流程性材料 亦不适合(如炮弹和啤酒)。 ②.统计质量控制阶段:(20世纪40年代提出) 是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抽样检验,可针对产品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要 点----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 ----质量管理八大原则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ISO9000体系介绍 ----公司质量方针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①、质量(品質): ②、管理: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文字解释1
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合格与不合格)文字解释2
③、质量管理(品管):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及质量策划、 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20001960 年代 至今
管理体系整合与改进方法整合 六西格玛 波多里奇质量 奖模式
ISO 1987 9000
全面质量管理(TQM) 1979 零缺陷理论1961 TQC
1940年 1900-1940年
统计质量控制 质量检验 质量管理发展示意图
①.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时采用)全数检验,工业不发达,产出量小。军工业推动了检验 手段的研究工作。随工业技术的革新,产出量成倍增加, 全数检验已不适合。并且针对破坏性检验、流程性材料 亦不适合(如炮弹和啤酒)。 ②.统计质量控制阶段:(20世纪40年代提出) 是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抽样检验,可针对产品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我们要时刻抓好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尔也提高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做扎实,我院特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
管理小组行使医疗质量的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
二、实施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把各种制度落到实处,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科室、岗位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使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4、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三、医疗技术管理
1、各科室医疗技术服务应与其功能、任务和业务水平相适应。 2、医疗技术管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不得应用未经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实践证明的技术。
四、主要专业部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非手术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计划。 ①住院患者均有适
质量管理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 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最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学者是( ) A.朱兰
B.菲根堡姆 C.戴明 D.泰罗
2.属于汽车轮胎真正质量特性的是( ) A.使用寿命 B.耐磨度 C.抗拉强度 D.抗压强度
3.质量管理的耳目是( ) A.检验员 B.操作工人 C.计量
D.质量信息
4.一般来讲,预防成本占全部质量成本的( ) A.25%-40% B.20%-40% C.10%-50% D.0.5%-5%
5.对上市阶段的新产品,最适宜采用的市场调查方法是( ) A.访问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试用试销法
6.产品设计定型鉴定和生产定型鉴定属于设计评审工作中的( ) A.初期评审 B.中期评审 C.终期评审
D.销售准备状评审
7.为产品质量提供一种\早期预报\的保证质量职能是( ) A.市场调研 B.产品设计 C.采购
D.生产制造
8.在正态分布情况下,工序加工产品的质量特性值落在6σ范围内的概率或可能性约为() A.99.73% B.95.45% C.68.27% D.8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