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急诊处理共识

“心律失常急诊处理共识”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心律失常急诊处理共识”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心律失常急诊处理共识”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心律失常急诊处理 新进展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心律失常急诊处理 新进展

快速性心律失常

指心室率>100次/分的心律失常

临床上常见的有: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快室率房扑、房颤、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扑动、室性颤动等。

快速性心律失常诊断要点

症状

心慌、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

体征 心律规则程度 心律快慢情况

心音强弱等

阵发性房扑心电图表现

P波消失,代之以房扑波(F波)

房率为250—350次/min。房室比例大多为2:1或4:1

QRS波群形态多与窦性心律的相似,有时可见差异性心室内传导

阵发性快室率房颤 心电图表现

P波消失,代之以颤动波(f波)

心室律绝对不规则

心室率在100—180次/min之间

QRS波群大多与窦性心律时的相同,可因差异传导而出现QR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

一、心律失常处理的原则

要考虑的问题:

——是哪一种心律失常?

——是否伴有器质性心脏病?

——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心功能不全?

——是否存在诱发因素?

处理的原则:

——基础疾病,基础状态和诱发因素的处理

——循征医学的证据

——相应指南的建议

——与具体患者的情况相结合

处理心律失常不能只着眼于心律失常本身

二、急诊处理原则

原发疾病和诱因的治疗

终止心律失常:有些心律失常本身可造成非常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终止心律失常成了首要和立即的任务。有些心律失常没有可寻找的病因,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唯一的治疗目标就是使其终止。

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有些心律失常不容易立刻终止,但快速的心室率会使血流动力学状态恶化,减慢心室率可使病人情况好转,如快速房颤、房扑。

处理与心律失常有关的问题

?胺碘酮的应用

?关于利多卡因

?β阻滞剂

?其他抗心律失常药

?关于联合用药

胺碘酮

作用特点

多通道作用

——钾通道阻滞(III类药物):

——钠通道阻滞(轻度)

——钙通道阻滞(轻度)

——非竞争性抑制a、b肾上腺素能受体

胺碘酮在急诊的适应症

在室颤/无脉搏室速中改善电治疗的效果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持续室速

快速房颤伴心衰时控制心室率

其他措施无效或有禁忌时控制快速房颤的心室率

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用其他药

心律失常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心律失常

第一节 概述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和/或频率异常,这种异常是由冲动形成和/或传导障碍所致。

(一)发生机理: 1. 冲动形成异常 (1)自律性升高

(2)触发活动:是指心肌在复极过程中或复极后发生电位震荡,从而再次发生除极,这种除极被称为后除极化,包括:

早期后除极化 和 延迟后除极化。

自律性升高发生于本来有自律性的心机组织或本来没有自律性的心机因为某些病理因素而产生了自律性。 图:早期后除极化

图:延迟后除极化

2. 冲动传导异常

包括传导阻滞和 折返 。

传导阻滞引起心动过缓,折返引起心动过速。

(二)病因和分类: 1. 病因

(1) 独立疾病:如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和房室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其病因是患者心脏与生俱来存在房室结双径路或房室旁路。

(2) 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炎)病、瓣膜病、高血压心脏病等。 (3) 心外疾病:甲亢、结缔组织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4) 自主神经调节障碍:高度精神紧张可以引起早搏,迷走神经张力升高引起心动过缓,严重者甚至引起心脏停搏。

(5) 电解质紊乱、药物的影响、心

心律失常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心律失常

第一节 概述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和/或频率异常,这种异常是由冲动形成和/或传导障碍所致。

(一)发生机理: 1. 冲动形成异常 (1)自律性升高

(2)触发活动:是指心肌在复极过程中或复极后发生电位震荡,从而再次发生除极,这种除极被称为后除极化,包括:

早期后除极化 和 延迟后除极化。

自律性升高发生于本来有自律性的心机组织或本来没有自律性的心机因为某些病理因素而产生了自律性。 图:早期后除极化

图:延迟后除极化

2. 冲动传导异常

包括传导阻滞和 折返 。

传导阻滞引起心动过缓,折返引起心动过速。

(二)病因和分类: 1. 病因

(1) 独立疾病:如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和房室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其病因是患者心脏与生俱来存在房室结双径路或房室旁路。

(2) 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炎)病、瓣膜病、高血压心脏病等。 (3) 心外疾病:甲亢、结缔组织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4) 自主神经调节障碍:高度精神紧张可以引起早搏,迷走神经张力升高引起心动过缓,严重者甚至引起心脏停搏。

(5) 电解质紊乱、药物的影响、心

抗心律失常药物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药是能防治心动过速、过缓或心律不齐的药物。但一般指防治心动过速及某些心律不齐的药物。由于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比较复杂,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也多不相同,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必需作全面考虑,并应讲究用药的剂量及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抗心律失常药(2)抗心律失常药是一类用于治疗心脏节律紊乱的药物。随着对心脏电生理特性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的了解,使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

心律失常是心动频率和节律的异常,它可分为快速型与缓慢型二类。缓慢型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或拟肾上腺素类药物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比较复杂,它包括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快速及心室颤动等。本章主要讨论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 2药物机理

主要是通过影响心肌细胞膜的 Na+、Ca2+及K+转运,影响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各时期,抑制自律性和(或)中止折返而纠正心律失常。

由于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比较复杂,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也多不相同,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必需作全面考虑,并应讲究用药的剂量及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病理机制

心肌细胞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工作细胞,包括心

心电图--心律失常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诊断学

心律失常(arrhythmia)

诊断学

心律失常分类窦性心律失常:过速、过缓、不齐、停搏

诊断学

传导系统

诊断学

心律失常心肌电生理 心肌细胞特性 自律性:自动性和节律性 窦房结、心房传导组织、 房室交界、希氏束、束支、 浦肯野纤维 兴奋性: 一次兴奋之后有较长不应期 refractory period 传导性:浦肯野纤维最快(4000mm/s), 房室结最慢(20-200mm/s) 收缩性

诊断学

窦性心律 sinus rhythm 概念: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 ECG特点:P波规律出现,P波形态来自 窦房结(P波在I、II、aVF、V4-V6直立, aVR倒置) 频率:60-100次/分

诊断学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 窦性频率>100次/分 窦缓(sinus bradycardia):窦性频率〈60次/分 窦性心率不齐(sinus arrhythmia): 同一导联P-P间期 差异>0.12s

诊断学

窦性停搏 sinus arrest 规则P-P间距中出现P脱落,出现长P-P间距,与正 常P-P间距不成倍数关系, 出现逸搏心律

诊断学

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

诊断学

窦缓伴不齐、交界

术中心律失常的处理new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术中心律失常的处理

周燕艳

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率: 全身麻醉 心胸、大血管手术 70% 100%

常见原因和诱因

术前并存疾病 心血管疾病 肺部疾病 内分泌疾病 神经

系统疾病 麻醉药 全麻药 局麻药 电解质异常 低钾 (<=3.1mmol/L,室早22%;高血压合并血 钾<=3.6mmol/L,心律失常30%) 高钾 (传导阻滞,室颤 ,停搏)低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体温降低 <34摄氏度 < 30摄氏度 麻醉操作和手术刺激 气管插管 眼心反射 胆心反射 再灌注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分类

按照兴奋的来源:窦性 房性 室性 按照传导途径:窦房之间 房室交界 房室之

间 心室内

按照心率的快慢:缓慢性 快速性 按照QRS波宽度 窄波心律失常:窦速 窦缓 窦不齐 房早 房

扑 房速 房颤宽波心律失常:室性异位节律 室速 室颤

术中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尽快描记完整的12导联ECG

结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要点:快频,节律规则,窄QRS,波宽<0.12s P波与QRS之比常为1:1

结论:室早(三联律)要点:提早出现,宽大畸形,时限>0.12s,ST段与T波方向与QRS波主 波方向相反 QRS波群前后无相关P波 代

8心律失常药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一、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 ):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

动次序的异常。

二、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一)冲动形成障碍 (起源异常)1、自律性增高2、后除极和

触发活动(二)冲动传导障碍(传导异常) 折返激动(reentry) 三、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机制:1.降低自律性 ①减慢4相自动除极速度 ②上移阈电

位 ③增大最大舒张电④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2.减少后除极和自发活动 ①减少早后除极,Ca2+内流↑所致—钙拮抗药②减少迟后除极,细胞内Ca2+过多和短暂Na+内流----钙拮抗药+Na+通道阻滞药3改变膜反应性性,终止或取消折返激动:增强膜反应性→加快传导→取消单向阻滞→折返激动↓(利多卡因、苯妥英钠)减弱膜反应性→减慢传导→单向阻滞变为双向阻滞→折返↓ 4改变不应期,终止或防止折返的发生,可通过:⑴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ERP)而延长ERP更为明显,绝对延长ERP⑵缩短APD,ERP,而以缩短APD更为显著,相对延长ERP;⑶使相邻细胞不均一的ERP趋向均一化。

四、抗心律失常药的共同不良反应:1、低血压:用量过大或静注过快,可因抑制心血管系

统而致血压下降2、诱发心律失常:多

室性心律失常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致死性心律失常是指可能致死的严重心律失常,常见的有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严重窦性停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内阻滞和心室停搏等,易恶化为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的室性心律不齐,也可能致死。

目前心律失常按心率可简单分为快速型(> 100次/分)与缓慢型(< 60次/分),按QRS波群宽度分为窄QRS波群与宽QRS波群,按节律分为规则性与不规则性。欧美国家对于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已有新的理念、方法和策略。

快速型心律失常 宽QRS心动过速

宽QRS心动过速是指心电图显示心率>100次/分,伴QRS波群增宽>120 毫秒(在走纸速度为25 mm/秒的标准心电图中>3个小格)。常见的有室性心动过速(包括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频发室性早搏可转为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而致患者死亡者,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预激综合征伴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室上速伴差异性传导。此外还有提前激动所致心动过速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由房室折返所致心动过速如预激综合征。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致心室率过快时,患者均可因心脏有效射血不足、血流动力学紊乱而死亡。

1. 临床特点

室性心动过速 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心电图基本知识常见心律失常的处理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心电图基本知识常见心律失常的处理

一、心电图各波的意义 ? P波:心房电活动 ? QRS波:心室激动波

? ST:心室的复极过程,判断心肌缺血的重要指标,但影响因素较多(如低钾:ST下移、高钾:T波高耸)。 ? T波:心室复极波

二、异常心电图识别 1、早博:提前出现

①房早: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但相对安全,不需紧急处理。

特征:P—QRS波群提前出现,QRS波群与正常窦性心律形态 无区别,代偿间期不完全(代偿间期:相邻两个间距与任何三个间距之间的距离)。

②室早:多见于功能性(如饮酒、紧张、焦虑、失眠、饮咖啡、浓茶等可引起)。器质性心脏病发生比例相对较低,大约占40%,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心梗、药物、毒药中毒、心肌炎的急性期、大心脏、低钾)比较危险。

? 特征:QRS波群提前出现,前面无P波。 ? QRS形态宽大畸形,代偿间期完全。

? 95%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风心病、甲亢心等)5%的原因不明,称特发性房颤。器质性心脏病发生房颤是人生的转折点:①劳动力下降甚至丧失;②时刻有栓塞的危险;③需要终身用药(抗凝、控制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