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教案
“1.4.1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1.4.1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1.4.1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1.4.1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
邹军
1、如果一只蜗牛向右爬行2cm记为+2cm,那 -2cm 么向左爬行2cm应该记为 。
2、如果3分钟以后记为+3分钟,那么3分钟 以前应该记为 。 -3分钟
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我们已经熟悉了正数及零的乘法运算,引入 负数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呢? 我们借助数轴来探究有理数的乘法的法则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 它现在的位置恰在l上的点O
0
l
(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 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0
2
4
6
3分钟后蜗牛应在l上点O右边6cm,这可以表示为 (+2)×(+3)=+6 ①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 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8 -6 -4 -2 0
3分钟后蜗牛应在l上点O左边6cm处 这可以表示为 (-2)×(+3)=-6
②
(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 在什么位置?-8 -6 -4 -2 0
3分钟前蜗牛在l上点O左边6cm处,这可以表示为2×(-3)=-6 ③
(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 钟前它在什么位置?02 4 6
3分钟前蜗牛应在l上点O右边6cm处,这可 以表示为(-2)×(-3)=+6 ④
(+2)&
有理数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1.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0表示的量的意义
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意义 一.新知探究 1、 问题情境
① 北京冬季里某天的温度位-3℃~3℃它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② 某机器零件的长度设计为100mm,加工图纸标注的尺寸为100±0.5(mm),这里的±
0.5代表什么意思?合格产品的长度范围是多少?
③ 2006年我国花生产量比上一年增长1.8%,油菜籽产量比上一年增长-2.7%,这里的
增长-2.7%代表什么意思?
2、 阅读书中的内容了解数的产生是生产生活的需要。
3、知识归纳:在以前学过的 的数叫做正数。 在正数前面加上 的数叫负数。
数0既不是 ,也不是 ,它是 和 的分界点。
1.4.1 有理数的乘法(2)教案
1.4.1 有理数的乘法(2)教案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4.1 有理数的乘法(2) 时间 1.巩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 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一、复习引入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 2.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请用乘法表示出来。 补 充 教 3.如何用乘法得到一个数的相反数? 学 二、探究新知 设 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计 ︵ 内 容 、 方法 2×3×4×(-5), 2×3×(-4) ×(-5), 2×(×3)× (×4)×(-5), (-2) ×(-3) ×(-4) ×(-5). 思考: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归纳: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例3计算 、三、应用新知 过 程 、 反 馈 、 反 思 ︶ 915441(2)(?5)?6?(?)? 54(1)(?3)??(?)?(?) 56(3)7.8×(-8.1)×O× (-19.6)
1.3.2《有理数减法》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1.3.2《有理数减法》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蒲河九年制学校 唐志康
《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二小节的内容,以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为课堂教学内容。《有理数减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被减数、减数有负数的减法,运用小学的知识无法解决。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知识,认识了正、负数;理解了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这就为学习有理数减法奠定了基础。而本节的有理数减法,其核心是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正确利用加法法则进行减法计算。通过有理数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为日后的有理数混合运算做好铺垫。
反思这本节课的教学,我的成功之处是:
1、绝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我觉得本节课课堂已经交给学生,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学不再按预设的计划和步骤进行,而是师生平等交流,互动的过程。
3、本课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4、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怎么去学,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欲望
1.4.1有理数的乘法(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 第一章 有理数
1.4.1 有理数的乘法(1)
一、复述回顾:(二人小组完成)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填空:
因为3+3+3+3= ,所以3×4= 。 因为(-3)+(-3)+(-3)+(-3)= , 所以(-3)×4= 。
有理数的乘法还有那些情况呢?
二、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P28-30完成下列问题: 1.自习完成书上三个“思考”,回答: ⑴计算:
3×2= 3×(-2)= -2×3= (-3)×(-2)= -3×0= 3×0= ⑵两个有理数相乘有以下情况: 正数×正数= ,负数×负数= ,
正数×负数= ,负数×正数= , 零×正数= ,零×负数= ,零×零= 。 ⑶由以上归纳可以发现:符号相同的两数的积为 ,符号相反的两数的积为 。 ⑷积的绝对值=两因数 的积。 ⑸任意数×0= 。 2.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 ,异号 ,并把 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 .
3.阅读例题1上边内容,明确两
1.4.1有理数的乘法试题
人教七年级上册第1.4.1 有理数的乘法 测练
1.如果ab=0,那么一定有( )
A.a=b=0 B.a=0 C.b=0 D.a,b至少有一个为0 2.已知abc>0,a>c,ac<0,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0,b<0,c>0 B.a>0,b>0,c<0
C.a>0,b<0,c<0 D.a<0,b>0,c>0
3.已知a、b、c三个数在数轴是对应的点如图所示,则在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ac>ab B.ab<bc C.cb<ab D.c+b>a+b
4.三个数的积是正数,那么三个数中负数的个数是___. 5.若干个有理数相乘,其积是负数,则负因数的个数是___.
6.若ab>0,b<0,则a___0;若-abc>0,b、c异号,则a___0.
7.当a=-
11,b=,c=-3时,试计算代数式(a-b)(a-c)的值. 23
8.|a|=6,|b|=3,求ab的值.
9.讲完“有理数的乘法”后,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下面一道计算题:71
15×(-8). 16不一会儿,不少同学算出了答案,老师把班上同学的解题归类写到黑板上:
1.4.1有理数乘法(2)
课时集体备课教案
第___周 第___课时 _____年___月___日 年级____ 学科_______ 主备人__________
课题 有理数的乘法(2) 课型 新授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亲身探索、归纳和验证,体验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学习 的确定方法,培养实践能力和交流能力。 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探究和思考问题,使学生养成积极自觉的学习习惯。 教学 乘法的符号规律 重点 教学 积的符号的确定 难点 教学 和谐七步,当堂达标 方法 课前 电脑,PPT 准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问题1: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加以补充。 学生思考并回答 问题2:计算: 创设(1)、﹙-2﹚×3 ; 情境 (2)、﹙-2﹚×﹙-3﹚; 导入 (3)、4×﹙-?﹚; 板演并相互纠错 (4)、﹙-4﹚×﹙-?﹚. 展示学习目标 同上 明确本节任务 程 出
1.4.1 有理数的乘法(3)运算律
§1.4.1 有理数的乘法(3)
(乘法运算律)小测验:课本P32
多个因数相乘,(1)若每个因 数都不为零时,积的符号确定方 法.: 若负因数个数为奇数,积为负号; 若负因数个数为偶数,积为正号. (2)若有一个因数是零时,则 积是0.
没有加减 运算符号
多数相乘的步骤: (1)先观察,若有一个因数为0, 则积是0. (2)若每个因数都不为0,再确 定积的符号,并把绝对值 相乘.(注:用运算律简算)
计算:
(1) 5 8 7 0.25 (2) (3) (4)(5)5 8 1 1 1 12 15 2 3 3 2 ( 0 .5) ( 1) ( 8) ( ) 4 34 1 3 1 6 5 4 5
4 1 3 1 6 5 4 5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分配律: a(b+c)=ab+ac 5×(-6) (-6) ×5
3
有理数的乘法第二课时
1.4.2有理数的乘法(2)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三个运算定 律进行简化计算。 2.会确定多个因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并会用法 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学习重点: 会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乘法运算及积的符号的 确定。 学习难点: 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乘法运算。
一、复习巩固1、乘法法则:
得正 ,异号_______, 得负 并把___________ 绝对值相乘 。 两数相乘,同号______ 仍为0 . 任何数与0相乘,积________
2、计算: (1)(-2.5) ×4 = - 10 (2)(-2005) ×0 = 0 1 (3)(-2.25) ×(-3 ) = 7.5 3 2 (4)3.5× = 1< < 3、填空:若ab>0,a+b<0.则a___0,b___0.7
二、自主学习计算下列各题:(1)2×3×4×(-5) (2)2×3×(-4) ×(-5) (3)2×(-3) ×(-4) ×(-5) =-120 =+120 =-120
(4) (-2) ×(-3
莫高窟第一课时教案
《莫高窟》第一课时教案
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 顾绿晔
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2、通过假想游览,并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体会到敦煌艺术的神奇,增强民族自豪感。
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果有人来到无锡,问我们这里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你准备怎么介绍?
美丽的家乡仅是我们祖国秀丽河山的一角,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有许许多多的风景名胜,把你知道的说给大家听听。
你们听说过莫高窟吗?(板题)莫高窟也叫“千佛洞”,在甘肃省敦煌县东南。你们有人去过吗?敦煌莫高窟比你们刚才说的许多风景名胜更有一番独特之处。它被称为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洞里有两千多尊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二、带入情境。
1、你们想去游览一番吗?现在就让我们作一次假想旅行,我们坐上飞机,很快就来到敦煌莫高窟。你们看!(点击图片)
2、导游马上过来迎接了我们,带我们边走边看,并向我们介绍起了莫高窟。(放课文录音,学生边看边听。) 三、放课文录音。
刚才我们跟着导游走马观花了一番,听到导游是怎样赞美莫高窟的呢?你又看到了莫高窟里的什么呢?什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