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
.
《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简介一、城市性质
国家食品名城,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中原经济区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中
心,生态宜居城市。
二、发展目标
指标名称2020年目标值2030年目标值市域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900 4000
市域人均生产总值(元)66000 134000
市域年末总人口(万人)288 300 城镇化水平(%)60 70 中心城区人口(万人)95 120
三、市域空间结构:“一中心两组团”
中心城区:市域工业研发中心、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及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临颍组团:休闲食品制造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休闲文化旅游区。
舞阳组团:盐化工产业基地、新型工业基地。
四、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一主三副两轴六片区”
.
. “一主”:为老城滨水中央商业休憩区;
“三副”为:西部副中心(高铁商务)、北部副中心(示范区核心)、东部副中
心(人民路中山路);
“两轴”:为沿河发展轴、长江路-人民路发展轴;
“六片区”:为郾城片区、源汇片区、召陵片区、国家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片区、新区起步区片区、西城片区)。
五、产业发展格局
(1)第一、二产业空间布局结构:
“一心”:国家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带”:沿京广优势产业带和沿漯舞化工产业带
“一基地”:裴城生态农业基地
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
.
《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简介一、城市性质
国家食品名城,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中原经济区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中
心,生态宜居城市。
二、发展目标
指标名称2020年目标值2030年目标值市域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900 4000
市域人均生产总值(元)66000 134000
市域年末总人口(万人)288 300 城镇化水平(%)60 70 中心城区人口(万人)95 120
三、市域空间结构:“一中心两组团”
中心城区:市域工业研发中心、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及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临颍组团:休闲食品制造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休闲文化旅游区。
舞阳组团:盐化工产业基地、新型工业基地。
四、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一主三副两轴六片区”
.
. “一主”:为老城滨水中央商业休憩区;
“三副”为:西部副中心(高铁商务)、北部副中心(示范区核心)、东部副中
心(人民路中山路);
“两轴”:为沿河发展轴、长江路-人民路发展轴;
“六片区”:为郾城片区、源汇片区、召陵片区、国家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片区、新区起步区片区、西城片区)。
五、产业发展格局
(1)第一、二产业空间布局结构:
“一心”:国家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带”:沿京广优势产业带和沿漯舞化工产业带
“一基地”:裴城生态农业基地
2012-2030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 - 图文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
主要内容
一、总则
(一)规划期限。
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并展望城市远景发展。 (二)规划范围。
1、城镇体系规划范围:蚌埠市所辖的三县四区范围,总面积为5952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蚌埠市区,怀远县的城关镇、马城镇、找郢乡、荆芡乡、魏庄镇和古城乡,五河县的沫河口镇和临北乡,固镇县的新马桥镇和王庄镇,国土面积为1776平方公里。
二、城市规模
2030年,蚌埠市域人口规模为470--500万人,城镇化率70%左右。 2030年,蚌埠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19.5平方公里。
三、城市性质与职能
城市性质:华东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华东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皖北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职能一: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淮河第一大港,安徽省的交通门户之一;
职能二: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泛长三角的新型产业基地,皖北对接长三角的领军城市;
职能三:“淮河文化”高地和休闲度假胜地;
职能四:皖北地区金融服务、商贸物流、教育科技、医疗服务、综合交通和旅游集散中心
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麻 城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文本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界定 ..............................................................................................................................2 第二章 城市发展战略 ......................................................................................................................2 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4 第四章 市域城镇体系结构 ......................................................................................
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4-2030)·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总体发展战略与目标 (5)
第三章城市发展定位 (10)
第四章市域产业发展规划 (12)
第五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7)
第六章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21)
第七章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24)
第八章市域社会文化与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29)
第九章市域资源环境保护与空间管制规划 (38)
第十章市域公共安全与防灾规划 (47)
第十一章规划区规模 (49)
第十二章规划区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49)
第十三章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51)
第十四章规划区产业空间统筹规划 (53)
第十五章规划区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规划 (55)
第十六章规划区风景人文资源保护与发展规划 (57)
第十七章生态绿地系统统筹规划 (61)
第十八章规划区综合交通统筹规划 (62)
第十九章规划区市政工程规划 (65)
第二十章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78)
第二十一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81)
第二十二章中心城区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85)
第二十三章中心城区住房与社区发展规划 (86)
第二十四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87)
第二十五章中心城区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90)
第二十六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92)
第二
临湘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临湘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纲要说明书
1
第一章 概 述
一、城市概况
1、历史沿革
临湘春秋战国属楚,秦属长沙郡地,西汉为长沙国下隽县地,晋属巴陵县地,五代后唐清泰年间(934~936)马殷置王朝场。宋淳化五年(994 年)升为王朝县,至道二年(996 年)更名为临湘县。清代属王禾上、下里,民国6 年(1917)粤汉铁路北段通车,设车站于此,遂逐渐发展为集市。民国19 年(1930)县治由陆城搬迁至长安。1984 年4 月6 日,临湘县的部分地区划归岳阳市。1986 年1 月27 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8 号)撤销岳阳地区,将临湘、华容、汨罗、平江4 县划归岳阳市管辖。1992 年9 月1 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2〕96 号),撤销临湘县,设
临湘市城市总体规划(2022—2030)
临湘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纲要说明书
1
第一章 概 述
一、城市概况
1、历史沿革
临湘春秋战国属楚,秦属长沙郡地,西汉为长沙国下隽县地,晋属巴陵县地,五代后唐清泰年间(934~936)马殷置王朝场。宋淳化五年(994 年)升为王朝县,至道二年(996 年)更名为临湘县。清代属王禾上、下里,民国6 年(1917)粤汉铁路北段通车,设车站于此,遂逐渐发展为集市。民国19 年(1930)县治由陆城搬迁至长安。1984 年4 月6 日,临湘县的部分地区划归岳阳市。1986 年1 月27 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8 号)撤销岳阳地区,将临湘、华容、汨罗、平江4 县划归岳阳市管辖。1992 年9 月1 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2〕96 号),撤销临湘县,设
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 图文
麻 城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文本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界定 ..............................................................................................................................2 第二章 城市发展战略 ......................................................................................................................2 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4 第四章 市域城镇体系结构 ......................................................................................
西藏林芝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西藏林芝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一、规划编制背景
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了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和任务,林芝地区进入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会议精神和区党委七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建设西藏经济强地,实施林芝“七地一桥”战略发展定位,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特别是进入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实施年后,林芝城市伴随着“十二五”“拉林”铁路等重大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迎来了协调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关系的最好时期。
为了更好的把握发展机遇,协调好重大交通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关系,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增强林芝的战略地位,林芝地委、行署于2011年8月作出了编制《西藏林芝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的决定。 二、规划原则
(1)依法规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科学编制规划,落实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组织方式。建立完善规划公开和公众参与的程序和制度。
(2)资源集约、可持续发展。积极吸收国内外一切有借鉴意义的先进经验,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大名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
大名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 文本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 1 第二章 城市性质、规模发展目标与战略 ...................................... 2 第三章 县域城乡统筹与城镇体系规划 ........................................ 4 第一节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 4 第二节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 4 第三节 县域交通规划 ................................................... 10 第四节 县域基础设施统筹规划 ........................................... 10 第五节 县域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