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SINOMAPS PRESS
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 ——从托勒密到哥白尼托勒密的“地心说”模型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在总结前人工 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为 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 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 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 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 长达1300余年。
到中世纪末,由于用托勒密地心体系推算出来的行 星位置与实际天象的观测结果不符,人们才开始怀疑地 心说的正确性。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他的不 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在他阐 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 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哥白尼的“日心说”模型
按照日心学说,就地球 上的人来看,天上恒星的位 置应随着地球绕太阳运动而 发生变化。1838年,德国天 文学家白塞尔才首次利用三 角方法测出一颗名为天鹅61 的恒星的位置变化,并推算 出它的距离为11.2光年,从 而最终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 地动学说。
托勒密简介:
一、生平简介 托勒密(公元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篇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看课件和使用地球仪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通过演示地球仪解释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能准确判断晨昏线
理解时间差异的产生,掌握相关实例计算
理解地转偏向产生的原因、偏转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自然现象和观看多媒体演示,分析掌握规律,增强分析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高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和科学的宇宙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晨昏线的特点与判读、时区的划分以及计算、地转偏向力的偏转方向
2、难点:晨昏线的判读;时区、时差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板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教学法、演示法、地图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地球仪、手电筒
五、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中国是受台风侵袭最频繁的国家之一。从卫星影像可以看出,途径我国东部海域
的台风中心,其气流旋转呈逆时针方向,这是什么原因呢?
[教师] 大家思考一下,还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呢?(提示浴缸拔掉塞子后水流情况)这其实
与地球自转有关,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
各位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我的说课将紧紧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部分,说教材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前面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课的有机延伸,地球绕轴自转和绕日公转是不能分割的,本节内容为后面学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奠定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水平,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以下几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 ②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③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 ④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根据生活中熟悉的车、船与窗外风景相对运动的现象,联想地球的运动 ②在有关事实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地球自转以及自转方向和周期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 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②能够认识到探索事物的规律必须要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及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教案
1.3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方丝娜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地球自转的定义 (2)掌握地球自转方向的判别
(3) 掌握地球自转的周期,区分恒星日与太阳日 (4) 掌握地球自转的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计算方法和规律 2. 过程与方法 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培养手机整理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宇宙观。 [教学重点]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分,自转角速度与线速度 [教学难点] 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
1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宇宙间的天体都按各自的规律不停地运动,地球也不例外。地球的运动主要是自转和公转。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地球运动中的地球自转。 教学新课 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自转的定义和轴心 【出示投影】 观察讨论:
地球是怎样进行自转的?旋转中心是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教师提问。
【教师小结】地球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
. kszl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根据课标要求会分析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首先是昼夜现象的产生、了解晨昏线、理解昼半球与夜半球的相关知识;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理解昼夜交替的周期以及太阳日存在的意义;其次知道地方时产生的原因,明白时区,区时和北京时间的概念并加以区分,会简单的地方时计算;再次要了解水平运动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明确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了解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移规律并会在实际问题中做出判断。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础知识后,紧接着学习地球这两种基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从知识的衔接上而言层层递进,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但是对于高一学生而言,缺乏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的支撑,也不具备空间想象能力,而且面对较难知识时迁移能力较差,因此本知识点应该分为两节课进行,效果较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表现在几个方面。
2.理解昼夜交替的形成极其意义
3.了解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移规律并会在实际问题中做出判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昼夜现象和更替,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2.通过绘图以及案例的列举让学生对水平运动的物体偏转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
. kszl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根据课标要求会分析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首先是昼夜现象的产生、了解晨昏线、理解昼半球与夜半球的相关知识;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理解昼夜交替的周期以及太阳日存在的意义;其次知道地方时产生的原因,明白时区,区时和北京时间的概念并加以区分,会简单的地方时计算;再次要了解水平运动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明确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了解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移规律并会在实际问题中做出判断。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础知识后,紧接着学习地球这两种基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从知识的衔接上而言层层递进,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但是对于高一学生而言,缺乏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的支撑,也不具备空间想象能力,而且面对较难知识时迁移能力较差,因此本知识点应该分为两节课进行,效果较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表现在几个方面。
2.理解昼夜交替的形成极其意义
3.了解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移规律并会在实际问题中做出判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昼夜现象和更替,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2.通过绘图以及案例的列举让学生对水平运动的物体偏转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节,自己编的哦
必修一 第一单元 从宇宙中看地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设计》
东阿实验高中地理组 杨建
电话:13475709733 邮箱:49497455@
【课标解读】
●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本模块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条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是“分析”,表明对本条标准的要求要从义务教育了解现象的层面,上升为理解规律和成因的层面。
在中学阶段,一般只研究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绕地轴自转和绕日公转。
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一方面,根据不同的参照系,地球有视运动和真运动的不同;另一方面,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两种运动叠加,合成了地球的运动。因此,应关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避免孤立地分析某种运动。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等。但有一些地理现象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共同形成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四季和五
课时跟踪检测(四) 地球的运动 - 自转
第 1 页 共 5 页
课时跟踪检测(四) 地球的运动——自转
一、选择题
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科学家决定在2015年里多增加一秒。这多出的一秒钟,就加在国际标准时间6月30日的午夜。据此回答1~2题。
1.对于东八时区的我们来说,这一秒出现在7月1日( ) A.0:0:1 C.24:59:59
B.8:59:60 D.7:59:60
2.2015年,钟表加了一秒钟,主要是因为( ) A.地球自转周期短了一秒钟 B.地球公转周期短了一秒钟 C.地球自转周期长了一秒钟 D.地球公转周期长了一秒钟
解析:1.D 2.C 第1题,由材料可知,科学家将这1秒钟加在国际标准时间的6月30日午夜,国际标准时间为伦敦时间,伦敦时间为零时区区时,午夜为7月1日0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比伦敦时间早8小时,当伦敦时间为0时,北京时间为7点59分60秒,故选D。第2题,钟表时间是按照地球自转周期来制定的,由于地球自转周期长了一秒钟,所以增加1秒钟,原本自59秒进入0秒,而此时增加一个60秒,是由于地球自转周期长了一秒钟,故选C。
3.(2018·江西九江七校一模)一国际地理奥林匹克考察小组在厄瓜多尔的赤道地区做了如下的实验:当水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3
课题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1.弄清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等基本概念。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2.理解地方时与经度的关系;时区的划分与区时的简单计算;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重点 教法及教具 教 学 过 程 不同经度的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难点 综合分析、归纳推导 地球仪 板图 个案调整 学生主体活动 教 学 内 容 教师主导活动 (复习上节课内容)略。 (导入新课)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昼夜在不断地交替,太阳高度也在不断地变化,那么,各地的时间也显然是不一样的。 (板书)2.地方时 (1)地方时的产生 (教师演示地球仪,按照以下思路、线索边板书边讲解)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太阳东升西落→时间东早西晚→各地时刻不同→地方时 (补充)因天空只有一个太阳,某一瞬间地球上各地的时刻是不一样的,即各地有各地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根据以上的分析、推导可得出:东边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那么,因经度不同,时间会相差多少呢?下面我们来换算一下: 地理经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
【课 题】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授课教师】 人大附中---王 红
【授课班级】 高中一年级12班 【学习目标】
1、列举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地方时、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等地理意义;
2、利用相关教具、动画演示,结合生活实际解释昼夜更替现象;
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相关教具,分析地方时产生的原因,会进行简单的地方时计算
和区时的换算;
4、归纳地球上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偏转规律,会画出地球自转导致水平运动物体发生
偏转的方向,理解其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地方时的含义和区时的换算;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学 时】 1学时 【教学流程】 课标 要求 分 析 地 球 运 动 的 地 理 意 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导入:地球的运动会对我们产生哪些影响呢? 播放动漫短片--------《S先生的困惑》请同学们边看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