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极矩的测定实验误差分析
“偶极矩的测定实验误差分析”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偶极矩的测定实验误差分析”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偶极矩的测定实验误差分析”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偶极矩的测定
偶极矩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 测定乙醇的偶极矩,了解偶极矩与分子电子性质的关系。 2. 掌握测定偶极矩的原理和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 偶极矩与极化度
分子呈电中性,但因空间构型的不同,正负电荷中心可能重合,也可能不重合,前者为非极性分子,后者称为极性分子,分子极性大小用偶极矩μ来度量,其定义为
μ=gd (1)
式中,g为正、负电荷中心所带的电荷量;d是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偶极矩的SI单位是库[仑]米(C·m)。而过去习惯使用的单位是德拜(D),1D=3.338×10-30C·m。
若将极性分子置于均匀的外电场中,分子将沿电场方向转动,同时还会发生电子云对分子骨架的相对移动和分子骨架的变形,称为极化。极化的程度用摩尔极化度P来度量。P是转向极化度(P转向)、电子极化度(P电子)和原子极化度(P原子)之和,
P =P转向 + P电子 + P原子 (2)
其中, (3)
式中,NA为阿佛加德罗(Avogadr
偶极矩的测定
偶极矩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 测定乙醇的偶极矩,了解偶极矩与分子电子性质的关系。 2. 掌握测定偶极矩的原理和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 偶极矩与极化度
分子呈电中性,但因空间构型的不同,正负电荷中心可能重合,也可能不重合,前者为非极性分子,后者称为极性分子,分子极性大小用偶极矩μ来度量,其定义为
μ=gd (1)
式中,g为正、负电荷中心所带的电荷量;d是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偶极矩的SI单位是库[仑]米(C·m)。而过去习惯使用的单位是德拜(D),1D=3.338×10-30C·m。
若将极性分子置于均匀的外电场中,分子将沿电场方向转动,同时还会发生电子云对分子骨架的相对移动和分子骨架的变形,称为极化。极化的程度用摩尔极化度P来度量。P是转向极化度(P转向)、电子极化度(P电子)和原子极化度(P原子)之和,
P =P转向 + P电子 + P原子 (2)
其中, (3)
式中,NA为阿佛加德罗(Avogadr
溶液法测定极性分子的偶极矩实验报告
2012级有机化学实验设计性实验报告
题目:溶液法测定极性分子的偶极矩
报告作者: 专业名称: 化学教育 行政班级:2012化学教育三班
学生学号: 20122401115 指导老师: 实验时间: 2014年10月14日 提交时间: 2014年10月23日
一、实验目的
1.用溶液法测定正丁醇的偶极矩 2.了解偶极矩与分子电性质的关系 3.掌握溶液法测定偶极矩的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 1.偶极矩与极化度
(1)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荷体系的偶极矩定义为,度量分子极性的大小。
①
1
式中,q是正负电荷中心所带的电量;d为正负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μ是一个矢量,其方向规定为从正到负。因分子中原子间的距离的数量级为10-10m,电荷的数量级为10-20C,所以偶极矩的数量级是10-30C·m。 (2)极化程度可用摩尔定向极化度P定向来衡量: P定
密立根油滴实验误差分析
密立根油滴实验误差分析
姓名:徐诚 同组人:周郅明 专业:171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密立根油滴实验误差分析。其中主要讲解了MOD-8型密立根油滴实验仪的使用及其实验事项、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密立根油滴实验误差的分析。通过计算公式分析误差,总结误差的几个来源。 【关键词】 密立根误差分析油滴
引言
著名的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在1909到1917年做的测量微小油滴上所带电荷的工作,是物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实验。这一实验的设计思想简明巧妙、方法简单,而结论却具有不容置疑的说服力,因此,这一实验堪称物理实验的精华和典范。电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遵循守恒定律;二是具有量子性。所谓量子性是说存在正的和负的电荷,一切带电物体的电荷都是基本电荷的整数倍。而在知道这些之前,1834年法拉第通过实验验证了电解定律:等量电荷通过不同电解浓度时,电极上析出物质的量与该物质的化学当量成正比。电解定律解释了电解过程中,形成电流的是正、负离子的运动,这些离子的电荷是基本电荷的整数倍。1897年汤姆逊证明了电荷的存在,幷测量了这种基本粒子的荷质比,然而直接以实验验证电荷量子性并以寻求基本电荷为目的的实验则首推密立根油滴实验。1
物理碰撞实验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大学物理实验(I)论文
论文名称:《谈碰撞试验中的误差分析》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年级:2012级
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2班 姓名:陈冰
学号:201210700036
谈碰撞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陈冰
提要:本文对气垫导轨上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碰撞实验的一些误差进
行分析,通过实验数据表明,保证滑块的初始速度和挡光片的宽度是减小误差的重要因素,气垫导轨是否水平等一些次要因素同样会造成实验误差。
关键词:碰撞实验 误差分析 滑块速度 挡光片宽度 其他因素 一、引言
本实验主要是验证在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这两种情形下
m1v10+m2v20=m1v1+m2v2
是否成立,即验证碰撞前后系统总动量是否守恒。在理想情况下,系统碰撞前后动量百分差△P/Po*100%为0。
实验中可通过△P/Po*100%值讨论误差大小。本文就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分3部分进行讨论。
二、实验原理
(1)完全弹性碰撞
完全弹性碰撞下,系统的动量守恒,机械能也守恒,实验中,将两滑块相碰端装上缓冲弹簧圈,缓冲弹簧圈形变后能迅速恢复原状,系统的机械能近似无损失,而实现两滑块的完全弹性碰撞。由于两滑块碰撞前后无势能无势能的变化故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就体现为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试验误差分析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误差分析的另一种解法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是现行高中物理教本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也是该章的一个教学难点,其实验误差分析更是难中之难,学生往往不易掌握。贵刊1999年第三期第21页《“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的误差分析》一文通过解方程方法严谨地计算出外电路“内”、“外”接法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关系,但其过程计算量大而繁琐。该实验误差分析可由戴文宁定理对电路进行等效变换后,简明地计算出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但补充定理无疑超出中学大纲要求,也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本文从学生现有的数学技能用比较法对实验误差进行速解。解法如下:
设电动势真实值为ε/,测量值为ε,内阻真实值为r/,测量值为 r,安培表内阻为RA,伏特表内阻为Rv。
如图一所示为外电路“内接法”,则有:
??U?Ir1 …….……○
A
V ??U?(I?/UR)rV/
/?(1?r/R)U?IrV
图一 RR/VV/?r??U?I/RRVV/?r。。。。。。。。○r 。2
/
1、○2两式得: 比较○
??RRVV?r?/
/r?RRVV/?rr
如图二为外电路“外接法
北京大学《物理化学实验》实验报告:稀溶液法测定极性分子的偶极矩
稀溶液法测定极性分子偶极矩
摘 要:本实验将正丁醇和环己烷混合配成稀溶液代替理想气体。通过测定不同摩尔分数的正丁醇/环己烷稀溶液的电容,计算其介电常数,并综合测定的溶液密度计算得到正丁醇的总摩尔极化度为(79.1±4.2)cm3·mol-1。依据折射率的测定得到正丁醇的电子极化度为(22.22±0.02)cm3·mol-1。再依据上述计算结果得到正丁醇的偶极矩为(1.65±0.06)D。
关键词:介电常数;总摩尔极化度;折射率;电子极化度;偶极矩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药品
正丁醇,环己烷,丙酮。
PCM-1型精密电容测量仪,电容池,注射器,50mL磨口锥形瓶,滴管,吸量管,比重管,烧杯,电子天平,阿贝折射仪,循环水真空泵。 1.2 实验步骤 1.2.1 配制溶液
分别配制正丁醇摩尔分数0.05,0.08,0.10,0.12,0.15的正丁醇/环己烷溶液各15mL,根据预先计算的正丁醇和环己烷体积,使用吸量管移取液体,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计算所配溶液正丁醇的摩尔分数。 1.2.2 介电常数的测定
打开精密电容测定仪的电源,稳定10min以上,将量程打在20pF档,拔下电容池与测定仪的连接插头,调节调零旋钮使示数为零,然后重新插上。
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实验题
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1、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研究“带火星木条复燃与氧气体积分数的关系”的课题中,采取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取5只250mL集气瓶,向5只集气瓶中分别装入25mL、50mL、75mL、100mL、125mL 的水,并用毛玻璃片盖住,依次编号为1、2、3、4、5;
②用分解过氧化氢(H2O2)的方法制取氧气,用制取的氧气通过排水法将上述1~5号瓶中
(1)集气瓶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以21%计)
(2)根据以上实验事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写相应的字母).
A.只有在纯氧中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52.6%时,带火星的木条就能复燃
C.只要有氧气存在就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上述实验表明:物质燃烧的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请
【解析】
(1)集气瓶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0%=36.8% 故答案为:36.8% (2)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可以看出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52.6%时,带火星的木条就能复燃,故答案为:B
2、为了测定某石灰石矿样的纯度(其中所含杂质不与酸反应),某同学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用盐酸溶解矿样→干燥所得气
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实验题
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1、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研究“带火星木条复燃与氧气体积分数的关系”的课题中,采取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取5只250mL集气瓶,向5只集气瓶中分别装入25mL、50mL、75mL、100mL、125mL 的水,并用毛玻璃片盖住,依次编号为1、2、3、4、5;
②用分解过氧化氢(H2O2)的方法制取氧气,用制取的氧气通过排水法将上述1~5号瓶中
(1)集气瓶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以21%计)
(2)根据以上实验事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写相应的字母).
A.只有在纯氧中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52.6%时,带火星的木条就能复燃
C.只要有氧气存在就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上述实验表明:物质燃烧的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请
【解析】
(1)集气瓶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0%=36.8% 故答案为:36.8% (2)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可以看出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52.6%时,带火星的木条就能复燃,故答案为:B
2、为了测定某石灰石矿样的纯度(其中所含杂质不与酸反应),某同学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用盐酸溶解矿样→干燥所得气
稳态误差分析实验报告 (2)
(一) 稳定性实验报告
11电自四班 王旭 学号:29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开环传递函数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了解用于校正系统稳定性的串联一阶微分参确定数 (二)实验步骤及相关数据与实验结论
(1)判定系统稳定时K值得取值范围以及K取不同值使得系统稳定、临界稳定和不稳定时,MATLAB仿真的阶跃响应曲线。 1、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G1(s)=K/(S(T1s+1)(T2S+1)) 其中T1=0.4,T2=0.5 2、求其闭环函数为:
Φ(s)=k/(S(0.4S+1)(0.5S+1)+K)即Φ(s)=K/(0.2s^3+0.9s^2+s+k) 3、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S^3+4.5s^2+5s+5k=0
根据劳斯判据可以得出系统稳定时K的取值范围0<K<4.5 运用MATLAB仿真取K值为3,4.5,10 程序如下: clear t=0:0.1:10
for k=[3,4.5,10] num=[k]
den=[0.2 0.9 1 k] sys=tf(num,den) p=roots(den) figur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