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第五版中文翻译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第五版中文翻译”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第五版中文翻译”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第五版中文翻译”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中文翻译要义版)
430511班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复习资料 仅供参考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apter one 引言 Learning Objectives
1.列出决定材料应用的六种不同性能
Mechanical properties力学性能 Electrical properties电性能 Thermal behavior热性能 Magnetic properties磁性能 Optical properties光性能 Deteriorative characteristics老化特性
2.说明涉及材料设计,生产和利用的四个因素,并简要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Processing加工过程—〉Structure组织结构—〉Properties性能(性质)—〉Performance使用性能
结构依赖于加工。 性质决定使用性能。因此它们之间关系是线性的。 3.举出在材料的甄选过程三个标准
A考虑材料的使用条件 B考虑材料使用过程的老化 C优先考虑材料的经济性 4. (a)列出三类主要的固体材料,并说明它们化学特点
metal金属 具特有光泽而不透明(对可见光强烈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中文翻译要义版)
430511班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复习资料 仅供参考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apter one 引言 Learning Objectives
1.列出决定材料应用的六种不同性能
Mechanical properties力学性能 Electrical properties电性能 Thermal behavior热性能 Magnetic properties磁性能 Optical properties光性能 Deteriorative characteristics老化特性
2.说明涉及材料设计,生产和利用的四个因素,并简要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Processing加工过程—〉Structure组织结构—〉Properties性能(性质)—〉Performance使用性能
结构依赖于加工。 性质决定使用性能。因此它们之间关系是线性的。 3.举出在材料的甄选过程三个标准
A考虑材料的使用条件 B考虑材料使用过程的老化 C优先考虑材料的经济性 4. (a)列出三类主要的固体材料,并说明它们化学特点
metal金属 具特有光泽而不透明(对可见光强烈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材料工程领域全日制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09年7月)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面向社会需求和科技前沿,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工程技术发展与创新需要的,掌握材料工程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开拓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培养要求如下: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应具有坚实的必要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基础和系统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动向,具有解决工程问题或从事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制和开发的能力;具有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和较强的自我提高的能力,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应有素质水平。
3.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阅读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 4.具有必要的管理和市场经济知识。 二、学习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原则:课程设置遵循先进
材料科学基础A第五章习题答案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习题
5.2 什么叫表面张力和表面能? 在固态下和液态下这两者有何差别? 解:表面张力:扩展物体单位长度的表面所需要的力,或将物体表面增大一个单位面积所需作的功。单位为N/m。
表面能:恒温、恒压、恒组成情况下,每增加单位表面积时,体系自由焓的增量,单位为J/m2。
在液态下,不能承受剪应力,外力所做的功表现为表面积的扩展,因为表面张力与表面能在数值上是一致的;
在固态下,能承受剪切应力,外力的作用表现为表面积的增加和部分的塑性形变,表面张力与表面能在数值上不相等。
5.5 MgO—Al2O3—SiO2系统的低共熔物,放在Si3N4陶瓷片上,在低共溶温度下,液相的表面张力为0.9J/m2,液体与固体的界面能为0.6 J/m2,测得接触角为70.52°,求Si3N4的表面张力。
解:根据Young方程:平衡时,Si3N4固体的表面张力γSV=γSL+γLVcos70.52°,则γSV=0.6+0.9cos70.52 °=0.9J/m2
5.6 什么叫吸附、粘附? 当用焊锡来焊接铜丝时,用锉刀除去表面层,可使焊接更加牢固,请解释这种现象。
解:吸附是固体表面力场与被吸附分子发生的力场相互作用的结果,发生在固体表面
材料科学基础A第五章习题答案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习题
5.2 什么叫表面张力和表面能? 在固态下和液态下这两者有何差别? 解:表面张力:扩展物体单位长度的表面所需要的力,或将物体表面增大一个单位面积所需作的功。单位为N/m。
表面能:恒温、恒压、恒组成情况下,每增加单位表面积时,体系自由焓的增量,单位为J/m2。
在液态下,不能承受剪应力,外力所做的功表现为表面积的扩展,因为表面张力与表面能在数值上是一致的;
在固态下,能承受剪切应力,外力的作用表现为表面积的增加和部分的塑性形变,表面张力与表面能在数值上不相等。
5.5 MgO—Al2O3—SiO2系统的低共熔物,放在Si3N4陶瓷片上,在低共溶温度下,液相的表面张力为0.9J/m2,液体与固体的界面能为0.6 J/m2,测得接触角为70.52°,求Si3N4的表面张力。
解:根据Young方程:平衡时,Si3N4固体的表面张力γSV=γSL+γLVcos70.52°,则γSV=0.6+0.9cos70.52 °=0.9J/m2
5.6 什么叫吸附、粘附? 当用焊锡来焊接铜丝时,用锉刀除去表面层,可使焊接更加牢固,请解释这种现象。
解:吸附是固体表面力场与被吸附分子发生的力场相互作用的结果,发生在固体表面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期末试题
《材料科学基础》 试卷Ⅴ
一、填空题(20分,每空格1分)
1. 相律是在完全平衡状态下,系统的相数、组元数和温度压力之间的关系,是系统的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 f=C-P+2
2.二元系相图是表示合金系中合金的相 与 温度、成分间关系的图解。
3.晶体的空间点阵分属于 7 大晶系,其中正方晶系点阵常数的特点为a=b≠c,α=β=γ=90°,请列举除立方和正方晶系外其他任意三种晶系的名称三斜、单斜、六方、菱方、正交(任选三种)。
4.合金铸锭的宏观组织包括表层细晶区、柱状晶区 和 中心等轴晶区三部分。 5.在常温和低温下,金属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 滑移 的方式进行的。此外还有 孪生 和 扭折等方式。
6.成分过冷区从小到大,其固溶体的生长形态分别为 平面状,胞状 和 树枝状。 1.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组元的化学势梯度 2.凝固的热力学条件为:过冷度
3. 某金属凝固时的形核功为△G*,其临界晶核界面能为△G,则△G*和△G的关系为△G* =1/3 △G
5.金属液体在凝固时产生临界晶核半径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过冷度。 6.菲克第一定律表述了稳态扩散的特征,即浓度不随变化。
7. 冷变形金属加热过程中发生回复的驱动力是:冷变形过程中的存储能
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 : 水泥制品的设计 学生姓名 : 何祥涛 学 号 : 1020560126
指导老师姓名: 朱国平 所 属 院(系): 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 专 业 班 级 : 材料化学(1)班 课程设计时间 : 2013 年 1 月 8日
课程设计的总结报告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结合钙铝硅三元相图,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水泥生产工艺,设计并确定原料配
方和烧成冷却温度制度。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读懂并分析钙铝硅三元相图,尤其是高钙部分。
2.硅酸盐水泥熟料由C2S、C3S、C3A、C4AF四种矿物组成,根据三角形规则,确定配料点。根据你的配料,写出相关析晶过程。 3.常用的水泥生料的主要成分是CaO、Al2O3、SiO2、Fe2O3,因为Fe2O3含量低,并入Al2O3一起考虑,设计水泥材料生料化学组成。 4.查阅相关资料,画出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图。
5.硅酸盐水泥生产所采用的原料是:石灰石、粘土以及校正原料,在报告中提出配料计算大致过程。
6.根据你设计的配料确定烧成和冷却温度制度,并探讨你的烧成和冷却温度制度对你的产品性能可能产生的
材料科学基础答案
第1章 晶体结构
1.在立方晶系中,一晶面在x轴的截距为1,在y轴的截距为1/2,且平行于z 轴,一晶向上某点坐标为x=1/2,y=0,z=1,求出其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 并绘图示之。
2.画出立方晶系中下列晶面和晶向:(010),(011),(111),(231),(321),[010], [011],[111],[231],[321]。
3.纯铝晶体为面心立方点阵,已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Ar(Al)=27,原子半径r=0.143nm,求铝晶体的密度。
4.何谓晶体?晶体与非晶体有何区别?
5.试举例说明: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单位空间格子与空间点阵的关系? 6.什么叫离子极化?极化对晶体结构有什么影响? 7.何谓配位数(离子晶体/单质)? 8.何谓对称操作,对称要素?
9.计算面心立方结构(111)与(100)晶面的面间距及原子密度(原子个数/单位面积)。
10.已知室温下α-Fe(体心)的点阵常数为0.286nm,分别求(100)、(110)、
(123)的晶面间距。
11. 已知室温下γ-Fe(面心)的点阵常数为0.365nm,分别求(100)、(110)、(112)的晶面间距。
12. 已知Cs+半径为0.170nm,
材料科学基础答案
第1章 晶体结构
1.在立方晶系中,一晶面在x轴的截距为1,在y轴的截距为1/2,且平行于z 轴,一晶向上某点坐标为x=1/2,y=0,z=1,求出其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 并绘图示之。
2.画出立方晶系中下列晶面和晶向:(010),(011),(111),(231),(321),[010], [011],[111],[231],[321]。
3.纯铝晶体为面心立方点阵,已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Ar(Al)=27,原子半径r=0.143nm,求铝晶体的密度。
4.何谓晶体?晶体与非晶体有何区别?
5.试举例说明: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单位空间格子与空间点阵的关系? 6.什么叫离子极化?极化对晶体结构有什么影响? 7.何谓配位数(离子晶体/单质)? 8.何谓对称操作,对称要素?
9.计算面心立方结构(111)与(100)晶面的面间距及原子密度(原子个数/单位面积)。
10.已知室温下α-Fe(体心)的点阵常数为0.286nm,分别求(100)、(110)、
(123)的晶面间距。
11. 已知室温下γ-Fe(面心)的点阵常数为0.365nm,分别求(100)、(110)、(112)的晶面间距。
12. 已知Cs+半径为0.170nm,
材料科学基础题库
单项选择题:(每一道题1分) 第1章 原子结构与键合 1. 2. 3.
高分子材料中的C-H化学键属于 c 。
(B)离子键
(C)共价键
属于物理键的是 b 。
(B)范德华力 (B)离子键
(C)氢键 (C)金属键
化学键中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是 a 。 (A)氢键 (A)共价键 (A)共价键 4. 5. 6. 7. 8. 9.
第2章 固体结构
面心立方晶体的致密度为 C 。
(B)68% (B)68% (B)68%
(C)74% (C)74% (C)74%
体心立方晶体的致密度为 B 。 密排六方晶体的致密度为 C 。 以下不具有多晶型性的金属是 a 。
(B)锰
(C)铁
(C){111} (C)hcp (C)细晶强化
面心立方晶体的孪晶面是 c 。
(B){110} (B)bcc
fcc、bcc、hcp三种单晶材料中,形变时各向异性行为最显著的是 c 。 (A)100% (A)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