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不同地区城镇化路径
“探索不同地区城镇化路径”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探索不同地区城镇化路径”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探索不同地区城镇化路径”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特色城镇化路径的探索
各专农发言整理
中国特色城镇化路径的探索—以产业带动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之路,必须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和实践创新
城镇化,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战略,堪称扩大内需、推动增长的强大内驱力。“十二五”期间,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从2010年到2020年,中国将有约2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在经历了滞后城镇化和城镇化加速阶段后,中国城镇化进入到与重新工业化阶段相适应的城镇化基本实现阶段,新型城镇化的创新实践面临怎样的现实局面?
朱铁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教授):关于城镇化,学界的认识并不完全统一。有人认为城镇化主要是发展大城市,还有人主张城镇化主要是发展中小城市和中小城镇。我觉得,城镇化要“大”“小”并举,相互结合,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有主有次,使之起到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国际间则表现为区域性的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在国家内则表现为以大城市、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城市带以及城市之间的区域性合作,表现为城市空间向区域空间转化的特征,传统的城市体系发生着不断变化。总体来看,城、镇、乡要统筹兼顾,从各地的发展实践来看,哪里的县域经济发展得好,哪里的城镇化步伐也就越快。这些年以来,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很快,关键是要考虑城镇化的质量,中国特色的城镇
西部地区城镇化(3)
A_西部洼地如何城镇化,2012.11.18
专访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
城镇化是“十二五”时期中国发展的主方向之一。城镇化战略背后,涵盖了广泛的改革和发展领域,包括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区域协调发展等。在区域发展方面,以贵州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是重要内容,只有加快推进补足贵州等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短板,城镇化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不过,在发展现状和路径方面,欠发达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有差别,不能简单地套用东部发达地区的城镇化之路。《第一财经日报》日前专访了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解答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之路。
第一财经日报:贵州城镇化现状如何?未来几年要实现怎样的发展目标? 胡晓登:贵州现在的城市化率是35%左右,计划中在未来5年争取达到45%。但即便如此,也还不到现在全国的平均水平,城镇化发展的“洼地”现
象仍然十分突出。所以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
体要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
包括贵州在内,整个西部目前城镇化水平平均不到40%左右,这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差距十分大。按照前30年1%的城镇化速度来发展,到2020要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非常大的短板,所以要千方百计加快城镇化的发展
探索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探索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
陈宇学 中共中央党校副教授
大家好,接下来我们看看新型城镇化道路。工业化创造了供给,它给我们生产了更多的产品,提供了更多的服务,那这个更多的产品和更多的服务谁来享受?是我们的人。那我们的人,按照我们现在的一个区域的划分或一个身份的划分的话,现在中国有很多农民,我们有7亿多的农民,剩下的是城里人,目前的这种结构,它对我们的工业化有没有什么影响,大家想过没有。那我们的农民,他的收入相对比较低,那他到了城里以后,农民工的收入相对也比较低,那他们在大城市里头没有自己的住房,那他们整个工作完了以后,老了以后,农民工还要回到农村去。这样的一种结构,它实际上就影响到了我们的需求。经济的发展,你如果只有供给,没有需求的话,你的经济是要停滞的。只有有了有效的需求,能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当我们在强调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时候,另一条腿是城镇化,所以十八大报告里头把这“四化”放到一起,看来是很明智的一个选择,也是一个很睿智的选择,城镇化也是中国发展的一
西部地区城镇化(3)
A_西部洼地如何城镇化,2012.11.18
专访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
城镇化是“十二五”时期中国发展的主方向之一。城镇化战略背后,涵盖了广泛的改革和发展领域,包括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区域协调发展等。在区域发展方面,以贵州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是重要内容,只有加快推进补足贵州等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短板,城镇化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不过,在发展现状和路径方面,欠发达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有差别,不能简单地套用东部发达地区的城镇化之路。《第一财经日报》日前专访了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解答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之路。
第一财经日报:贵州城镇化现状如何?未来几年要实现怎样的发展目标? 胡晓登:贵州现在的城市化率是35%左右,计划中在未来5年争取达到45%。但即便如此,也还不到现在全国的平均水平,城镇化发展的“洼地”现
象仍然十分突出。所以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
体要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
包括贵州在内,整个西部目前城镇化水平平均不到40%左右,这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差距十分大。按照前30年1%的城镇化速度来发展,到2020要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非常大的短板,所以要千方百计加快城镇化的发展
沈阳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 - 图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沈阳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谭许伟 刘治国 张年国 陈晨 来源:《价值工程》2015年第33期
摘要: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我国今后一段时间重要的发展战略。探索具有深远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对于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带动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和沈阳发展现状特征与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判断沈阳市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和任务需求,坚持“以人为核心、以空间为支撑、以产业为动力”发展理念,引导人口合理转移和空间分布,完善城镇体系,促进产城融合,强化支撑保障,完善体制机制,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沈阳发展实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Abstract: Central urbanization work conference marks that the artificial coring new
urbanization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future of China. Exploration of
概念辨析:城市化、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
概念辨析:城市化、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
2014年06月06日 16:52:01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 丁守海
字号:【 大 中 小 】
【核心提示】
从内涵上讲,城市化至少有两层内涵。一是人口从乡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以库茨涅兹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就是从这个角度来定义城市化的。这个概念已广泛地为人们所熟知,但它仍是一种浅层次的定义,因为它没有涉及在人口结构分布变化背后所隐藏的经济结构变化的本质。二是克拉克将城市化定义为第一产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人口转换的过程。这种定义法可以弥补第一种定义所存在的缺陷。将这两层内涵结合起来,城市化就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换的过程。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会带来其他一些伴生现象,如城市生活方式及城市文明向乡村渗透。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前二者才是问题的根本。而城镇化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它发端于城市化,但又不同于城市化,即便是今天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概念,与城市化之间仍存在重大区别。 城镇化与城市化本质相同但形式有别
城市化的英文单词是Urbanization,而英语的Urban既包括城市(city)也包括城镇(town),所以城市化既可以是通过
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建设
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建设
维普资讯
20 0 5年 3月
唐都学刊Tag uJunl nd o ra
Ma. 2 0 r 05 V0. 1No. 12 2
第 2卷第 2 1期
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建设李富荣,张摘
萍
(渭南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陕西渭南 740 ) 100要:西部地区农村城镇人口和乡村工业的过度集中以及对自资源开发强度的日加大,污染物排放然益使
量急剧增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村城镇人居环境不断恶化。人居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又限制了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通过树立新的发展观、城镇规划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展农村城镇居民绿色住宅工程、发展生态农业和环保产业等措施,良好的农村城镇人居环境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以协调和稳步发展。 关键词: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污染;人居环境建设中图分类号: 145 F2 .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1 3020 )2 07— 4 10—00 (050— 0 6 0
环境一般是指围绕着人类生存的各种外部条件或要素的总称,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
旱、沙暴和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及洪涝灾害加重。自
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进一步恶化了西部的生存环境,经济开发难度加大。2环境污染加剧 .
件。人居环境不
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建设
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建设
维普资讯
20 0 5年 3月
唐都学刊Tag uJunl nd o ra
Ma. 2 0 r 05 V0. 1No. 12 2
第 2卷第 2 1期
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建设李富荣,张摘
萍
(渭南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陕西渭南 740 ) 100要:西部地区农村城镇人口和乡村工业的过度集中以及对自资源开发强度的日加大,污染物排放然益使
量急剧增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村城镇人居环境不断恶化。人居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又限制了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通过树立新的发展观、城镇规划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展农村城镇居民绿色住宅工程、发展生态农业和环保产业等措施,良好的农村城镇人居环境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以协调和稳步发展。 关键词: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污染;人居环境建设中图分类号: 145 F2 .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1 3020 )2 07— 4 10—00 (050— 0 6 0
环境一般是指围绕着人类生存的各种外部条件或要素的总称,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
旱、沙暴和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及洪涝灾害加重。自
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进一步恶化了西部的生存环境,经济开发难度加大。2环境污染加剧 .
件。人居环境不
城镇化的涵义
城镇化
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 基本涵义
“城镇化”一词出现很显然要晚于“城市化”,这是中国学者创造的一个新词汇,很多学者主张使用“城镇化”一词。1991年,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在后来的研究中,他力推中国的城镇化概念,并获得一批颇有见解、影响较广的研究成果。与城市化的概念一样,“城镇化”概念也是一片百家争鸣的景象,至今尚无统一的概念。不过,就数量看,对城镇化“概念”的论述要少于“城市化”。据粗略估计,在2012年之前,关于城镇化的概念,至少在20种以
上。具有代表性的并符合中国西部地区现实的观点是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
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衡量现代化过程的重要标志。
城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同时,它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中共第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总结不同地区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总结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总结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摘要:气候是影响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不同的区域条件下,应有不同的建筑形态空间布局,即适应气候的地域技术。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条件,因而会出现不同的建筑特征,全国各地区巨大的气候差异,在现代人工技术尚未出现的时代,在现在还未能采用这些技术的地区,造成了建筑的巨大的地区差异,建筑具有明显的气候特征。每个地方都有着其特定的建筑特征,也有着其不一样的气候环境,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此,现根据我国的区域划分来分别对建筑特征与其气候条件的关系进行总结。我国区域可划分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这里只对其中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中的几个典型省市进行总结。 关键词:不同地域 建筑特征 气候条件 关系
一. 华北地区的气候条件与建筑特征
北京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2007年为例,全年平均气温14.0℃(北京市气象局)。1月-7至-4℃,7月25至26℃。极端最低-27.4℃,极端最高42℃以上。全年无霜期180至200天,西部山区较短。2007年平均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