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居住区规划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念
第一节 居住区的组织构成 1、居住区基本要素构成 物质要素:
自然要素:区位、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被等。 人工要素:各类建筑物及工程设施。 精神要素:
人的精神: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居民行为、居民心理等。
社会因素:社会制度、政策法规、经济技术、地域文化、社区生活、 物业管理、邻里关系等。 2、居住区规模分级构成
用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来表示
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按居住区人口规模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三级。 户数(户) 人口(人) 居住区 10000~16000 30000~50000 居住小区 3000~5000 10000~15000 居住组团 300~1000 1000~3000 居住区的用地规模的相关因素:人口规模、建筑气候区、住宅层数、道路格局、基地条件、行政管理体制与方法、居民生活需求等。
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m2/人)
居住规模 建筑气候区划 Ⅰ、Ⅱ、Ⅵ、Ⅶ 居住区 低层
居住区规划设计步骤(2)
第十讲 居住区规划设计
第一节 居住区概念与规模分级一、概念具有一定规模的居住聚集地,它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 围合。居住区规划一贯沿用的“人口定量指标”和“居住区 分级制度” 。 二、规模分级(人口与用地)人口规模 :“居住区”、“居住小区”及“居住组团”三级,实态 中还有邻里、街坊、里弄等居住形式,它们都可泛指为居住区。
社区: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四个条件: 社会关系、地域内相互独立、完整的公共服务设施、相近的文化和价值认同感)
第十讲 居住区规划设计
三、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表居住区 户数(户) 10000~15000 小区 组团
2000~4000
300~700
人口(人) 30000~50000 7000~15000
1000~3000
第十讲 居住区规划设计
第二节 设计的内容与成果 一、内容(1)选址定位 (2)确定规模(人口、用地) (3)建筑类型、用地布臵方式 (4)公共服务设施(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 (5)各级道路(宽度、断面、布臵方式、出入口) (5)估算指标
(6)工程规划设计方案(7)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第十讲 居住区规划设计
二、成果(1)现状及规划分析图 (2)规划编制图 (3)工程规划方案图
(4)形态规
居住区规划理念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居住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广大居民已从解决最低的住宿需求发展到强调住宅平面布局与内部功能分区, 从注重社区内部居住环境发展到关注社区外部的周边环境。这反映了居民生活品质和精神文化品位的提高。 因此,成功的社区规划应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现代居住理念的基础上,努力开发现代居住文明的内涵,
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的新型社区。主要是分析现代居住区规划的新理念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规划 住宅小区
1.关注社区周边环境资源的利用和再开发 社区周边环境包括地理交通环境、历史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都市规模的扩大和私人小汽车的发展,
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困扰:交通拥挤堵塞、空气污染严重?人们将寻求居住空间的目光转 向城市周边和郊区。社区外部良好的交通联系浓郁的文化氛围、自然的生态环境成为人们择地置业的消费时尚。
在社区周边或内部兴建高级学校、大型休闲设施、绿色通廊等成为新的开发理念。 2.追求高品位的社区环境
现代规划师大都为自然人提供居住环境,而没有为社会人提供居住环境,使社会性失去往日的本质。
所以居住区群体空间不仅是居住环境的操作对象,也是根本的目标。这样,居住区
居住区规划理念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居住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广大居民已从解决最低的住宿需求发展到强调住宅平面布局与内部功能分区, 从注重社区内部居住环境发展到关注社区外部的周边环境。这反映了居民生活品质和精神文化品位的提高。 因此,成功的社区规划应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现代居住理念的基础上,努力开发现代居住文明的内涵,
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的新型社区。主要是分析现代居住区规划的新理念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规划 住宅小区
1.关注社区周边环境资源的利用和再开发 社区周边环境包括地理交通环境、历史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都市规模的扩大和私人小汽车的发展,
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困扰:交通拥挤堵塞、空气污染严重?人们将寻求居住空间的目光转 向城市周边和郊区。社区外部良好的交通联系浓郁的文化氛围、自然的生态环境成为人们择地置业的消费时尚。
在社区周边或内部兴建高级学校、大型休闲设施、绿色通廊等成为新的开发理念。 2.追求高品位的社区环境
现代规划师大都为自然人提供居住环境,而没有为社会人提供居住环境,使社会性失去往日的本质。
所以居住区群体空间不仅是居住环境的操作对象,也是根本的目标。这样,居住区
城市居住区规划原理
城市住区规划原理课件
城市居住区规划原理教学目的: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城市居住区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为后续进行的设计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共计34学时 二、教学内容:共计 学时 1、绪论;(2) 2、居住区的类型与组成;(1) 3、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1) 4、居民调查;(2) 5、居住区规划创意;(2) 6、居住区空间的营造;(2) 7、居住区道路与停车场规划;(4) 8、居住区绿地规划;(2) 9、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2) 10、居住区特色与个性的塑造;(2) 11、居住区规划的多样化;(2) 12、居住区设施的规划;(2) 13、居住区规划的用地指标;(2) 14、居住区各项用地界线划定的技术性规定;(1) 15、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1) 16、居住区规划与城市设计(2) 17、实例分析。(4) 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 2、实例分析 3、课堂讨论
城市住区规划原理课件
绪论: 绪论:人类居住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第一节:远古时期的住宅 原始人类的聚落——半坡遗址及其他 人类最早的居住就是“巢居”和“穴居”。 古籍中所谓“上古之世,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 《周
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要求
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要求 2007/04/06 18:28
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变化,概念地产(主题地产)开始出现,如景观主题地产、环保主题地产、文化主题地产、休闲主题地产、智能主题地产等。房地产从单纯的卖楼盘转向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纵观楼市的风云变幻,我们发现景观是永恒的主题。与传统相比,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居家环境。
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 图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 (2002 年版)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4年2月1日
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公告
第31号
关于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1998]94号)的要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进行了局部修订。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对该规范局部修订的条文进行了共同审查,现予批准,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1.0.3、3.0.1、3.0.2、3.0.3、5.0.2(第1款)、5.0.5(第2款)、5.0.6(第一款)、6.0.1、6.0.3、6.0.5、7.0.1、7.0.2(第3款)、7.0.4(第1款的第5项)、7.0.5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该规范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规定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2年3月1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3〕542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50号文的要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 图文
房地产专业教程_专业课程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目 录
1.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论 ...................................................................................................................................................................................................................... 3
1.1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 3
1.1.1居住的物质舒适性 ............................................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 图文
居住小区规划案例分析 案例一:山东胜利油田孤岛新镇 山东胜利油田孤岛新镇由8个居住社区成双组成四对,每对社区采用相同的规划结构。第一期建成的振兴村采用环状道路系统,以居委会管辖户数作为基本的组成单位,每个社区由4-5个这样的单位组成,住宅层数2-4层,采用南北入口。住宅群体采用环形里弄的组合方式,既有利于交通组织,又有利于形成较安静、安全和便于居民交往的居住环境。该设计方案获1986年度建设部全国优秀规划金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
案例二:香港戚富花园
占地11.6hm2,居住区依山面海布置,规划布置有20幢高层住宅和7幢5层住宅,1个大型商业中心,3所学校和其他娱乐设施。20幢28层塔式住宅楼和道路选线都结合地形布置,形成一条自由变化的曲线。在居住区得南端布置7幢5层住宅楼,排列成新月形,视野开阔。在住宅楼的中央部位,布置商店、餐馆、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包括室内游泳池和保龄球场,构成一个内容丰富、设施齐全,满足居民多方面需求,具有吸引力的中心。
案例三:上海三林苑居住小区 上海三林苑居住小区是建设部全国第三批城市住宅小区试点之一,小区总用地11.92 hm2,小区由6个大小不等的住宅组团组成,采用院落式的住宅群体
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 图文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模式发展的理论变迁
1、20世纪30年代由谁提出“邻里单位”的概念并提出哪六条基本原则?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以控制居住区内部车辆的交通、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宁为出发点,首先提出“邻里单位”的理论; 六项基本原则:
(1)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气氛; (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越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邻里单位约3000~4000人;
(4)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园广场或绿地上;
(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公顷)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km);
(6)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2、居住区规划建设的发展进程共经历了哪些类型阶段? 50年代居住区建设改造与稳步发展时期; 60~70年代居住区建设停滞及恢复时期; 80—90年代居住区建设振兴发展时期。
1978年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