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教学反思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教学反思”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教学反思”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自己上课的课件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训练
自己上课的课件
(1)指导农作物的育种实践 分离定律广泛应用于杂交育种工作中,根据分离定律可知:F1性状表现一致,F2 开始出现性状分离,在育种实践中F1不能轻易的丢弃,要种到F2并从中选出符合 人们要求的新品种。 如果所选品种为隐性性状 隐性性状,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即可作为良种留用; 隐性性状 如果所选品种为显性性状 显性性状,可通过自交 自交,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一般要 显性性状 自交 经过5-6代选育。 例: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 ,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选育自交 紫色花 × 紫色花
F1 F2
紫色花 紫色花 白色花淘汰
白色花 淘汰
选育紫色花 自交 直至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自己上课的课件
(2)预测遗传病 ) 有的遗传病是由显性致病因子控制的——显性遗传病 比 显性遗传病(比 显性遗传病 多指。 如:多指。用A表示,若双亲的一方为多指(AA或Aa)他们的 子女就会全部或一半患多指另一半正常) 有的遗传病是由隐性致病因子控制的——隐性遗传病 比 隐性遗传病(比 隐性遗传病 白化病。 如:白化病。如果双亲表现正常,但都是杂合子(Aa),即各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自己上课的课件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训练
自己上课的课件
(1)指导农作物的育种实践 分离定律广泛应用于杂交育种工作中,根据分离定律可知:F1性状表现一致,F2 开始出现性状分离,在育种实践中F1不能轻易的丢弃,要种到F2并从中选出符合 人们要求的新品种。 如果所选品种为隐性性状 隐性性状,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即可作为良种留用; 隐性性状 如果所选品种为显性性状 显性性状,可通过自交 自交,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一般要 显性性状 自交 经过5-6代选育。 例: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 ,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选育自交 紫色花 × 紫色花
F1 F2
紫色花 紫色花 白色花淘汰
白色花 淘汰
选育紫色花 自交 直至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自己上课的课件
(2)预测遗传病 ) 有的遗传病是由显性致病因子控制的——显性遗传病 比 显性遗传病(比 显性遗传病 多指。 如:多指。用A表示,若双亲的一方为多指(AA或Aa)他们的 子女就会全部或一半患多指另一半正常) 有的遗传病是由隐性致病因子控制的——隐性遗传病 比 隐性遗传病(比 隐性遗传病 白化病。 如:白化病。如果双亲表现正常,但都是杂合子(Aa),即各
基因分离定律专题练习
基因分离定律专题练习
姓名: 学号:
1.下列有关推理不正确的是
A.隐性性状的个体是纯合体 B.隐性个体的显性亲本必为杂合体
C.显性个体的基因型难以独立确定 D.后代全为显性,则双亲必为显性纯合体
2.根据下图实验:若再让F1代黑斑蛇之间自交,在F2代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两种表现型同时出现,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F1代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C.F2代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D.黄斑是隐性性状
3.人类多指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的一种常见畸形。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双亲一方的基因型为AA,那么子女均患多指
B.双亲一方只要含有A,其后代都有可能出现多指
C.双亲均为Aa,那么子女就患多指
D.双亲均为Aa,那么子女患多指的可能性为3/4
4.已知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在人数中的概率为1/200。现有一表现型正常的女人,其双亲表现型均正常,但其弟弟是白化病患者,该女人和一个没有亲缘关系的男人结婚。试问,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
A.1/1200 B.1/9 C.1/600 D.1/6
5.两只杂合体白羊为亲体,接连生下3只小
基因分离定律的 异常性状分离比
基因分离定律的 异常性状分离比
2013.10 F2出现3:1的条件
不完全显性导致性状分离比的改变 1.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 2.F1产生的雌、雄配子分别相等,且生活力相等。
3.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 4.各种基因型的胚胎成活率相同。 5.获取的子代数量足够多。
6.各种基因型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
凡以上6种条件发生改变,F2特定的性状分离比都会发生改变。
【例1】某种昆虫中,黑翅对白翅为显性。一对灰翅昆虫交配后产生的91只后代中,黑翅22只,灰翅45只,白翅24只。
(1)若黑翅与灰翅昆虫交配,则后代中黑翅的比例最可能是 ? (2)若黑翅与白翅交配,后代的表现型为 ? (1)50%;(2)全为灰翅
【应用】(2013山东)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它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的雌性黄猫 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有50%的玳瑁猫
C.为持续高效的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它体色的猫 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
基因分离定律的 异常性状分离比
基因分离定律的 异常性状分离比
2013.10 F2出现3:1的条件
不完全显性导致性状分离比的改变 1.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 2.F1产生的雌、雄配子分别相等,且生活力相等。
3.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 4.各种基因型的胚胎成活率相同。 5.获取的子代数量足够多。
6.各种基因型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
凡以上6种条件发生改变,F2特定的性状分离比都会发生改变。
【例1】某种昆虫中,黑翅对白翅为显性。一对灰翅昆虫交配后产生的91只后代中,黑翅22只,灰翅45只,白翅24只。
(1)若黑翅与灰翅昆虫交配,则后代中黑翅的比例最可能是 ? (2)若黑翅与白翅交配,后代的表现型为 ? (1)50%;(2)全为灰翅
【应用】(2013山东)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它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的雌性黄猫 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有50%的玳瑁猫
C.为持续高效的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它体色的猫 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
欧姆定律的应用教学反思
篇一: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九年级物理组
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电学的灵魂,为电功率的学习做好铺垫,能否掌握好该定律是学好电学知识的关键之一。 现在教材中为了引入欧姆定律都要先做一个研究性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向初中学生介绍了物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即研究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可以保持一些物理量不变,每一组实验中只看两个变化量间的关系,最后再将所有结论综合起来,也就是比较常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操作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保持电阻R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改变加在电阻R两端的电压,研究通过电阻R 的电流I 与R 两端电压U 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是变换连入电路的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加在电阻R 两端电压U 不变,研究通过R 的电流I 与电阻R 间的关系。 经过欧姆定律这节课的探索,虽然耽误了几节课时,但是学生们的收获,决不是通过大量的讲解能获得的,亲身的体验和探究无疑是印象最深刻的,经历了探究和体验过程所锻炼的能力更是讲授法所无法比拟的。
篇二: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八达初级中学校 王绍星 我在讲授《欧姆定律》这节课时,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教材中为了引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反思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反思
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抽象思维,但是仍然需要感性知识,形象知识作为支持,如果教学过程中,能够用心设计一些实物,化抽象为具体,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那无疑是教学的一大亮点。所以课堂教学设计的双边活动,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用科普知识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用具体的物体演示基因工程过程,又一次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完全将学生的注意力留在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利用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设计一棵像萤火虫一样会自行发光的圣诞树,再一次激活课堂气氛。整个课堂完全在老师适当的启发、引导、点拨下,有趣而有序地进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本节内容的教学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最明显的表现是课堂气氛活跃了许多,比如让学生为圣诞节制造一种会发光的植物,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讨论,有的同学说,这样以后就会有许多有趣的植物诞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比较好,课堂问题基本上学生都能够回答出来。在随后的随堂测验中,与基因工程相关的题目,学生完成的都很好。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比起单纯讲授的方法效果要好很多,原因可能是:合理运用了科普知识,运用了简单的实物道具,将复杂的、抽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验证设计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验证设计
在遗传的两大定律的相关考点的考查和复习中,广大师生都比较注重于对两大遗传定律解决实际的遗传学问题的复习和训练。相对而言,忽略了对两大遗传定律的内涵的强调。高考试题大纲卷中,就出现了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孟德尔分离定了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试题。更注重于对定律的本本质的理解水平、和对定律涉及到的相关方法的考查。
例1(11 分) 已知玉米子粒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这两对性状自由
组合。请选用适宜的纯合亲本进行一个杂交实验来验证:①子粒的黄色与白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②子粒的非糯和糯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③以上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写出遗传图解,并加以说明
题目告诉了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要求学生设计实验,用遗传图解的格式表达,验证两对相对性状分别遵循分离定律,两对性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应该说是一种新的命题方向,要求学生和教师回归教材,回归内容本身。注重基本知识和技能。由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
基因的分离规律:是杂合子细胞中的等位基因在进行减数分裂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自由组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验证设计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验证设计
在遗传的两大定律的相关考点的考查和复习中,广大师生都比较注重于对两大遗传定律解决实际的遗传学问题的复习和训练。相对而言,忽略了对两大遗传定律的内涵的强调。2013年高考试题大纲卷中,就出现了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孟德尔分离定了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试题。更注重于对定律的本本质的理解水平、和对定律涉及到的相关方法的考查。
(2013年高考大纲卷34题)(11 分) 已知玉米子粒黄色(A)对白色(a)为
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选用适宜的纯合亲本进行一个杂交实验来验证:①子粒的黄色与白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②子粒的非糯和糯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③以上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写出遗传图解,并加以说明
题目告诉了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要求学生设计实验,用遗传图解的格式表达,验证两对相对性状分别遵循分离定律,两对性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应该说是一种新的命题方向,要求学生和教师回归教材,回归内容本身。注重基本知识和技能。由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
基因的分离规律:是杂合子细胞中的等位基因在进行减数分裂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独立
优品课件之第一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案
优品课件
第一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案
学习目标:1.遗传学中一些基本概念的含义 2.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内容 5.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6.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7.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材梳理]
一、遗传、变异与性状 1.遗传:子代与亲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 2.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出现差异的现象。 3.性状: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 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相关概念及符号: ①显性性状: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②隐性性状:F1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③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 ④常见的遗传学符号及含义 符号 P F1 F2 × ? ♀ ♂ 含义 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杂交 自交 母本 父本 (2)实验过程: 2.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1)在卵细胞和花粉细胞中存在着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2)遗传因子在亲本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F1体细胞内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3)F1可以产生数量相等的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