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教学反思简短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简短”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倍的认识教学反思简短”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倍的认识教学反思简短”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建南镇乐福隆基希望小学---柳仁坤

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被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设计教学时,我把对倍的认识与理解问题进行了分割,分层教学。《倍的认识》这一课的设计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方法。

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倍”,对倍感到很陌生,对倍的认识而言几乎就是一个0的开始。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数学现实,在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先来认识“份”,份学生生活中接触的较多,由份引出新概念倍,,接着跟老师说,自己说,在说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动手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指导,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因势利导,科学评价,实时点播,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教学反思

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地发展。在操作中经历对倍的认识过程,逐步积累加深对倍的表象建立。鼓励学生想办法求简单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汇总学生的想法,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4篇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篇一: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圈一圈、画一画的方式,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难点:建立“倍”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你们想知道老师最喜欢什么动物吗?(想)请看,是什么呀(课件出示兔子)(生:兔子)

师:对了!它们是可爱的小兔子,你知道兔子爱吃什么吗?(生:萝卜)

师:是的。兔妈妈给小兔子们准备了可多的萝卜,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看这里有几种萝卜?(生:3种,分别是胡萝卜、白萝卜、红萝卜。板书)

师:仔细数数它们分别有几根?

生:胡萝卜有2根,白萝卜有6根,红萝卜有12根。

师:你们都看到了吗?(生:看到了)真好

倒数的认识 教学反思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内容是《倒数的认识》一课,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成功与努力并存。这节课学生学得很开心,掌握的也比较好,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讲“倒数的认识”一课之前,我先写出了“吴——吞”让大家仔细观察,我在写“杏——”,大家一下就猜出来是“呆”。学生看到这些文字,都兴致勃勃地问我:“老师,我们上什么课?”我笑而不答,反问道:“你们仔细观察这两组文字,能发现什么?”学生细心一看便发现这些字上下颠倒。

看到大家兴趣高涨,我引入了新授内容:“在数学中也存在着像语文一样有趣的现象。板书3/8和8/3 ,7/15和15/7??学生从引入部分的回文受到启示,对倒数形成了初步的、直观的认识,更明白了只要调换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就会得到一个新的分数。通过对这个新的分数起名,学生不约而同的叫它们倒数。

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倒数的意义,我引导学生举了大量分数的例子,并通过观察、计算等方法使学生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倒数的两个数只是把分子和分母的位置进行了调换”、更让我高兴的是学生能注意到“倒数是相互依存的”。抓住学生的发现,我引导他们很快就总结出了倒数的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导入阶段时,关键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我直接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出示圆柱),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这样的物体吗?你能举一些生活中像这样的物体吗?学生一一展示自己课前收集好的圆柱形物。 在教学圆柱的特征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摸一摸、比一比,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整体地感知圆柱的特征。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圆柱的表面积这部分知识理解掌握较深、较透、计算也比较准确。同时,也发现学生会出现以下错误:

错误1: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不熟练,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混淆。

错误2:算式正确,计算又会出错。

错误3:圆柱表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有时只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有时只求侧面积,还有时求侧面[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和两个底面,混合在一起学生就乱套了。

错误4:“进一法”的运用,部分学生也出错。

针对以上情况,我觉得教学时在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上下了很大功夫使每个学生真正理解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并使这一推导过程在脑海里建立表象,为计算扫清障碍。

圆柱表面积

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张欢

《认识钟表》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课的主要知识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记时,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二是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并学会整时和半时的表示方法。本单元是有关钟表的第一次学习,为以后继续学习钟表进行铺垫。一年级学生虽然在生活中会经常看到钟表,但他们对钟表并不熟知。结合学生的这一情况,这一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情景,旨在让学生把生活中的经验转化成数学知识,进而形成对钟表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环节的反思

本节课的开始我通过“猜谜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说说“钟表的作用“。这一环节中学生知道今天要上的课是钟表,钟表和时间是有关系的,但是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此处我应该让更多的同学来猜一猜谜语,多回答一下钟表的作用,而不是就点名三位学生回答。这样对学生的关注度就会更高。

第二环节是“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所有学生都知道钟面上有数字、时针和分针,但对于哪根针是分针,哪根针是时针,还有些学生不是很清楚,此处我应该多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认一认分针和时针,可以安排同桌之间相互的说一说、点名让学生认一认、全班一起认一认,这样就会加深学生对时针和分针的认识。

第三环节是“认识时间”,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

《毫米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估计, 交流, 测量等活动。 让学生通过直观--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不仅为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创设自由探究的空间, 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知识的喜悦和快乐。

1、 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为学具, 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在这节课中, 我不仅准备了帮助学生建立 1 毫米的长度观念的物品, 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 同时把测量的物品换成实物,(例如铅笔、 粉笔、 文具盒、 硬币等) 为准确的估计提供条件,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 只要认真细心的观察就会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2. 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培养估测能力。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与估测能力是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的培养目 标之一, 本节课从一开始情境的创设中就有了估测能力的有意训练──估测数学书的长、 宽、 厚。 紧接着, 在练习时让学生先估一估, 再精确测量。 这样的编排设计给了学生尝试、 修正的机会, 使学生的估测能力在这节课上有了一定的发展。

3、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知” “情” 的

倍的认识导学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课时一:倍的初步认识

学习目标:

1、通过数一数,圈一圈,画一画的方式,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2、建立“倍”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乘法口诀表。 2、 情境创设,引出概念。

师:同学们,学习数学经常要和图形交朋友,现在请看黑板。 第一行: 第二行:

师:你看老师画的圆想到了什么?第二行有几个这样的“2”? 导入倍的概念。

二、 自主学习

看第50页主题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1、胡萝卜有( )根,红萝卜有( )根,我们说红萝卜是胡萝卜的( 2、圈一圈,白萝卜有( )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 )倍。3、想一想:12里面有( )个4,所以说12是4的( )倍,有( 是3的( )倍。

4、第一行:画12个三角形第二行:画三个三角形 问:第一行的三角形是第二行三角形的几倍? 三、拓展提升

1、 有4个正方形,圆圈的个数是正方形的7倍,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有变化才有突破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江东外国语实验小学 沈淑蓉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一堂经典课。有无数的专家,精英对这堂课有过不同设计的精彩演绎。要在如此高的起点上再来执教这堂课,有难度,亦有挑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我对这堂课的理解,分数的初步认识我认为以下三个部分有我自己的独创性,对于第一次接触分数的孩子是有帮助的。

一、分组创造,深入理解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分数,我在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但是这个操作不是统一的,指令性的,而是有意识地将学生分成了三大组,有2人一组的,有3人一组的,也有4人一组的。每个组呈现的材料也各不相同,有不同大小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等纸片,要求学生根据将纸片平均地分给组内的每一位同学。有了这样的操作,让学生在分得过程中明白平均分的必要性,明白一份与整体的关系,从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明确操作结果和操作过程之间的练习。明白即使是用一张纸片,由于平均分的分数不同,出现的分数就不一样。也由于同是3人组,因为分到的纸片不一样,但都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通过低段组教师的交流与讨论后,由我来执教这一节课,我觉得也是给我一次煅练的机会.经过两次的教学后,感受颇多,现反思如下:"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这个内容的教学与以往的相比有很大的区别:老教材特别强调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要求列出的乘法算式,只能把每份数当做被乘数,把份数当做乘数,位置不能颠倒.而新教材则着重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感悟乘法的意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一节概念课,内容比较抽象.在设计方案时,我思考如何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是有其必要性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观察,探究,思考,对乘法产生亲切感,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呢

一,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来进行导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认识更大的数教学反思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认识更大的数》教学反思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

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虽然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

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积、生产总值等数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学习氛围浓。对于数一数,我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小方块,合作数小方块,给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十万在多大,一百万有多大,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从而理解这些知识。当学生初步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