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翻译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翻译”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翻译”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翻译”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用法及例句翻译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翻译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一、【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可翻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剑阁的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向北解救赵国,向西击退秦国,这是如同春秋五霸那样的功业。 ④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毒蛇,这种蛇身子有黑色的身子、白色的花纹。 ⑤故其国富而兵强 -- 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⑥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我因此写下了这篇记,是因为感叹郦道元(记叙)的(过分)简单,嘲笑李勃的鄙陋罢了。 ⑦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
2.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 “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18个文言虚词的课文例句及翻译
18个文言虚词的课文例句和翻译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螃蟹有六只脚两只钳头,然而没有蛇和黄蟮的洞穴就无处藏身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人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一切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青是一种染料,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现在假如空手而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冬冬敲响战
18个文言虚词的课文例句及翻译
18个文言虚词的课文例句和翻译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螃蟹有六只脚两只钳头,然而没有蛇和黄蟮的洞穴就无处藏身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人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一切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青是一种染料,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现在假如空手而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冬冬敲响战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例句是有原文与译文的)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考纲划定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而”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常见考法是采用课内与卷内句对照区分的题型进行考查。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译文:螃蟹有六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译文:剑门关既气象非凡,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北边援救赵国,西边打退秦军,这是五霸的功勋啊!”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译文:楚怀王起了贪心,并且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译文:回头看日观亭以西的山峰,好象都弯着腰,有些被太阳晒到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1)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2)考纲划定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而”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
(3)常见考法是采用课内与卷内句对照区分的题型进行考查,但近几年广东卷主要是卷内句的对照区分。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译文:螃蟹有六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译文:剑门关既气象非凡,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北边援救赵国,西边打退秦军,这是五霸的功勋啊!”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译文:楚怀王起了贪心,并且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 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1)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2)考纲划定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而”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
(3)常见考法是采用课内与卷内句对照区分的题型进行考查,但近几年广东卷主要是卷内句的对照区分。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译文:螃蟹有六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译文:剑门关既气象非凡,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北边援救赵国,西边打退秦军,这是五霸的功勋啊!”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译文:楚怀王起了贪心,并且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 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
高考18个虚词详解并例句翻译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释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1)用作连词。
①又(或不译),表示并列关系。
例句:▲.蟹六跪而二鳌。(《劝学》) 螃蟹有六条腿两只蟹钳。)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 既叹惜郦道元的记载过于简略,又讥笑李渤的见识浅陋。)
▲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六国论》 赵国曾经五次跟秦国交战,两次失败三次胜利。)
②并且,而且。表递进关系。 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过秦论》 然而,陈涉不过是个用破缸作窗户,用草绳系门轴的(贫穷的)人,又是甿、隶一类的(种田)人,而且是个被迁谪戍边的征夫。)
③就,接着(或不译)。表承接关系。 例句:▲.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 我正有些惊恐,打算回去,就(听见)从水上发出巨大的响声。) ▲.尝一腭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察今》 尝一块肉,就可以知道整锅的味道,全鼎的调味。)
高考18个虚词详解并例句翻译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释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1)用作连词。
①又(或不译),表示并列关系。
例句:▲.蟹六跪而二鳌。(《劝学》) 螃蟹有六条腿两只蟹钳。)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 既叹惜郦道元的记载过于简略,又讥笑李渤的见识浅陋。)
▲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六国论》 赵国曾经五次跟秦国交战,两次失败三次胜利。)
②并且,而且。表递进关系。 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过秦论》 然而,陈涉不过是个用破缸作窗户,用草绳系门轴的(贫穷的)人,又是甿、隶一类的(种田)人,而且是个被迁谪戍边的征夫。)
③就,接着(或不译)。表承接关系。 例句:▲.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 我正有些惊恐,打算回去,就(听见)从水上发出巨大的响声。) ▲.尝一腭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察今》 尝一块肉,就可以知道整锅的味道,全鼎的调味。)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例句是有原文与译文的)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例句是有原文与译文的)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考纲划定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而”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常见考法是采用课内与卷内句对照区分的题型进行考查,但近几年广东卷主要是卷内句的对照区分。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如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译文螃蟹有六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
高考复习:18个文言虚词用法例释
高考复习18个文言虚词用法例释
古典诗文
2013-05-15 0931 5d56b7b40102e6lb
高考复习18个文言虚词用法例释 〖1.而〗 (1)连词
1)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 例释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⑤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 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2)表顺承,今译为就、才、接着。 例释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⑤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3)表递进,译为并且、而且。 例释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劝学》。
②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4)表转折,今译为却、但。 例释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呼(《祭十二郎文》)。 ④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