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学而思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汇编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
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
①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②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③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④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 ,0做除数没有意义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找不到一个数与0相乘得5。
二、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
四年级下册 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有余数的除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统计及典型例题
第八册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认识计算器
典型练习题: 1.用计算器计算。
75399+392241= 27594×8= 638281÷7+38456= 2.用计算器计算。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111111×111111等于多少吗? 3.算一算.
1×9×123456789= 2×9×123456789= 3×9×123456789= 4×9×123456789= 你发现了什么?
4.使用计算器运算过程中,如果发现已经输入的数据不正确,可以按( )键清除。
A.0 B.ON/OFF C. AC 下面是数字键的是( )
A.0 B.ON/OFF C.= 5.找规律。
根据前面三题的结果直接填空。 (1)1089×9=9801 (2)10989×9=98901 (3)109989×9=989901 (4)( ) ×9=9899901 (5)109999
小学1—6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数和数的运算 一、概念 (一)整数 1、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小学1—6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数和数的运算 一、概念 (一)整数 1、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一千亿是一万亿。
2、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向左,每四位为一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与万位相邻的两个数位分别是千位和十万位。与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分别是千万位和十亿位。
3、亿以内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4、万以内数的写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
5、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位数多的数,这个数就大。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6、“万”作单位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进行四舍五入。
7、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8、表示物体个数的1 2 3 4 5 6 ……. 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数与计算 整数数位顺序表 数级 千 数位 … 亿 位 计数单位 … 千 亿 亿级 百 亿 位 百 亿 十 亿 位 十 亿 亿 亿 位 千 万 位 千 万 万级 百 万 位 百 万 十 万 位 十 万 万 千 百 十 一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个级
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看表说一说:如 10 个一千万是一亿,一千万是 10 个一百万。 3、308 4000 0860 是由 3 个百一、8 个亿、4 个千万、8 个百、6 个十组成; 也可以说是由 308 个亿、4000 个万、860 个一组成。 4、“四舍五入”法:4、3、2、1、0 舍去;5、6、7、8、9 舍去后向前一位进 1。 5、用“=”和“≈”的区别:7580000=758 万 9000000000=90 亿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0 表示。0 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 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0 不能作除数。比如:5÷0 不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 0 相乘得到 5; 又如:0÷0 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 0 相乘都得 0。 7、在乘法里,一个因数
七至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4.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小数的产生: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上一些较小的单位来量,从而产生了小数。
2、小数的组成:
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三部分组成的。小数中间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 例如: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1 · 8 5 · 6 3 二、小数的意义
1、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①、一位小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②、两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③、三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几
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4、10个十分之一是1,100个十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