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一到六年级知识点总结
汉语拼音
一、声母表(23个)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二、韵母
分单韵母和复韵母。
单韵母有六 个:a o e i u ü。
复韵母有23个:ai ei ui ao ou iu ie v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三、整体认读音节读时要注意:不能拼读,是一个整体。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j q x 与ü相拼 ,ü上两点要去掉。
一天,j、q、x这三个小伙伴一起在森林里玩游戏,u u过来了说:“喂,我也要玩!” j、q、x这三个小伙伴看了看u u说:“我们不给不讲礼貌的孩子玩。”过了一会儿,ü ü过来了,他摘掉墨镜说:“你们好!我是ü ü,我们一起玩游戏好吗?” j、q、x一起笑着说:“好啊,我们一起玩吧。” j、q、x和ü ü手拉着手一起玩起了游戏。
标调方
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一年级 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会基础加减乘。
小学二年级 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小学四年级 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小学六年级 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
一年级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
数和数的运算 一概念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 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小学三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大全总结苏教版2016
2016年苏教版小学生三年级到六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小学生三到六年级数学
知
识
点
总
结
(苏教版2016)
[键入文字]
2016年苏教版小学生三年级到六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小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和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1.计算:列竖式计算除法。
2.口算:被除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除数都没有余数的除法,包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数。
3.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用乘法验算)。
4.估算: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5.一步计算的问题:在解决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6.两步计算的问题:先求总和或剩余是多少,再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认数
1.认数、读数、写数。
整千数:数位与顺序,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非整千数: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按顺序整理数。
练习:
(1)口算:2000+4000 8000—3000 6000—200 7000+100
(2)写一写:两个千加两个百加一个十是多少?
(3)三千零二是由几个千和几个一组成
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91596
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一年级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会基础加减乘。
小学二年级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
基础几何图形。I
小学三年级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
间量及单位。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小学四年级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
分数小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比
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小学六年级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乂高* 2。公式S= a x h + 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公式S= a x a 长方形的面积=长乂宽公式S= a x 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乂高公式S= a x 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 2公式S=(a+b)h
+ 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 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乂宽x高公式:V=abh 长方
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公式:V=abh 正
方体的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
长=直径Xn 公式:L=n d = 2 n r 圆的面积=半径X
半径Xn 公式:S=n 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
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 n dh = 2 n 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
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用于合并
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年级 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会基础加减乘。
小学二年级 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小学四年级 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小学六年级 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一、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二、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
1.掌握ax±b=c方程的解法 2.掌握ax±bx=c方程的解法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基本步骤:审清题意→找准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
→作答
基本类型:比较大小关系;总数和部分数关系;和倍与差倍关系;行程问
题中的关系;涉及图形的周长、面积的关系等等。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2.表面积概念及计算 【长方体或正方体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注:不足6个面的实际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计算,例如鱼缸、无盖纸盒等等。 三、分数乘法
33
1.分数乘法算式的意义:比如3×表示3个相加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表示
55
3
3的是多少?
5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解答】
2.分数与整数相乘:用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数的分母作为分母,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或者先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再应用前面计算法则。
注:【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为分母是1的分数】
3.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
4.分数连乘:通过几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直接约分再进行计算。 倒数的认识
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求一个数(不为0)的倒数,只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到六年级各年级知识点汇总
张老师资料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准备课
1.1数一数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2比多少
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第二单元 位置
2.1认识上下和前后
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 2.2认识左右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的问题。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3.1 1-5的认识
1、认识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正确读写1~5各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3.2 比多少
1、使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各个例题
初一数学
1.有理数: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负数: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正数: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注:-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 1.2.1有理数:凡能写成
q(p,q为整数且p?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p(1)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正整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整数?零?????(2)有理数的分类:① 有理数?零 ② 有理数??负整数
???负整数?正分数负有理数??分数??负分数??负分数??注意:(1)是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不是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不是有理数。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 (3)小数也归为分数。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a>0 ? a是正数;a<0 ? a是负数;
a≥0 ? a是正数或0 ? a是非负数;a≤ 0 ? a是负数或0 ? a是非正数.
1.2.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