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观察实验报告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观察实验报告”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观察实验报告”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观察实验报告”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微生物计数与活性污泥相1观察
实验五 微生物的计数与活性污泥中生物相观察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平板菌落计数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和分光光度法计数法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用血球计数板对芽殖酵母进行计算。
3、学习观察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方法,初步分析生物处理系统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二、 实验原理
1、 平板菌落计数法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的稀释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统计菌落数,根据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但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容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个菌落也有可能来自样品中的2—3个或者更多细胞。因此平板菌落结果往往偏低。为了清楚阐述平板菌落计数结果,现在已倾向使用菌落形成单位,而不以绝对的菌落数来表示样品的活菌含量。 2、 分光光度法
当光线通过细菌悬液时,由于菌体的散射及吸收作用使光线的透过量降低。在一定的范围内,菌细胞浓度与透光度成反比,与光密度成正比,而光密度或透光度可以由光电池精确测出。因此,可用一系列己知菌数的菌悬液测定光密度,作出光密度--菌数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时间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名称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实验器材: 显微镜1台、 烧杯1只、镊子1把、滴管1支、 载玻片1片 盖玻片1片、吸水纸若干个
我的猜测: 大自然水域里的水,生活着众多微生物 步骤: 1、安放好显微镜,对光,调焦。 2、用滴管吸取一滴池沼水,放在载玻片上。 3、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4、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时间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名称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实验器材: 显微镜1台、 烧杯1只、镊子1把、滴管1支、 载玻片1片 盖玻片1片、吸水纸若干个
我的猜测: 大自然水域里的水,生活着众多微生物 步骤: 1、安放好显微镜,对光,调焦。 2、用滴管吸取一滴池沼水,放在载玻片上。 3、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4、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
猪场生病,微生物鉴定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一)掌握一般培养基的制备原理及要求,掌握培养基酸碱度的测定,熟悉一
般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和各种器皿灭菌方法。
(二)掌握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和方法,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方法和革兰
氏染色法及油镜的使用方法,并认识革兰氏染色的反应特性。
(三)掌握学习用微生物学原理诊断疾病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二、实验用品
(一)器材
量筒、烧杯、电子天平、漏斗、三角烧瓶、空试剂瓶、玻璃棒、玻璃平皿、刻度吸管、pH试纸、纱布、脱脂棉、天平、电炉、试剂瓶瓶塞、扎绳、放大镜、包装纸、洗耳球、酒精灯、载玻片、火柴、吸水纸、剪刀、记号笔、接种环、注射器、镊子、钳子、毫米尺、培养箱、水浴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油镜
(二)试剂及材料
肘胨、蛋白胨、猪胆盐、氯化钠、琼脂、乳糖、0.01%结晶紫水溶液、0.5%中性红水溶液、血清、胰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氢氧化钠、盐酸、牛血清、革兰氏染色液、蒸馏水、小白鼠、病猪内脏
三、实验步骤
(一)培养基的制备
猪场生病,微生物鉴定
(所有用到的器皿都已121℃高压灭菌15~30min,倾注平板在无菌操作台内完成,并放在无菌操作台内)
1、麦康凯培养基
(1) 组成:蛋白胨17g、肘胨3g、猪胆盐5g、氯化钠5
微生物实验报告8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大小和显微计数
刘欣怡201100140057
生物科学基地班
组别:周一下午三组
同组者:曹平平,周楠,
刘艺,刘希伟
实验完成时间:2012年11月26号
一、实验目的
1、明确显微镜下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与血球计数板计数的原理 2、增强对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3、学习并掌握显微镜下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技术,包括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的校正技术与测定细胞大小的技术
4、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学习并掌握血球计数板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技术,包括样品的点样、菌数计数的方法与计算 5、巩固无菌操作技术和显微观察技术
二、实验器材
1.菌种 : 酿酒酵母 2.培养基:
酵母合成培养基(配方见后附) 3.溶液和试剂:
蒸馏水,孔雀绿染液,番红染液,95%乙醇,香柏油,二甲苯等
4.仪器及其他用具:
载玻片,盖玻片,镊子,酒精灯,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血球计数板,计数器,滴管,擦镜纸,玻片夹,电子秤,称量纸,双层瓶,
活性污泥的培养步骤
字号: 大 中 小 活性污泥的培养步骤 一、活性污泥的培养步骤 1. 向好氧池注入清水(同时引入生活污水)至一定水位,并注意水温。 2. 按风机操作规程启动风机,鼓风。 3. 向好氧池投加经过滤的浓粪便水(当粪便水不充足时,可用化粪池和排水沟内的污泥补 充。),使得污泥浓度不小于1000mg/L,BOD达到一定数值。 4. 有条件时可投加活性污泥的菌种,加快培养速度。 5. 按照活性污泥培养运行工艺对反应池进行曝气、搅拌、沉降、排水。 6. 通过镜检及测定沉降比、污泥浓度,注意观察活性污泥的增长情况。并注意观察在线PH 值、DO的数值变化,及时对工艺进行调整。 7. 测定初期水质及排水阶段上清液的水质,根据进出水NH3-N、BOD、COD、NO3-、NO2-等浓度数值的变化,判断出活性污泥的活性及优势菌种的情况,并由此调节进水量、置换量、 粪水、NH4Cl、H3PO4、CH3OH的投加量及周期内时间分布情况。 8. 注意观察活性污泥增长情况,当通过镜检观察到菌胶团大量密实出现,并能观察到原生动物(如钟虫),且数量由少迅速增多时,说明污泥培养成熟,可以进生产废
微生物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微生物综合实验
报告
姓名:杨延景
班级:食品1101
学号:2011040632
指导老师:郭永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实验报告
目录
项目一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一)前言 (3)
(二)实验目的 (3)
(三)实验原理 (3)
(四)实验器材 (3)
(五)实验步骤 (4)
(六)实验结果以及分析 (7)
(七)国标中微生物菌落总数标注 (7)
项目二大肠菌群的测定
(八)实验目的 (9)
(九)实验原理 (9)
(十)实验器材 (9)
(十一)实验步骤 (10)
(十二)实验结果以及分析 (15)
项目三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器材 (18)
(二)实验步骤 (18)
(三)实验结果 (18)
四实验感想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2
实验报告
项目一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前言
随着生活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食品方面的问题这几年也越来越突出,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由前几年的“苏丹红红心鸭蛋”再到这几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和“瘦肉精事件”还有“地沟油”等等一系列的事件都不得不让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关注。然而食品中微生物的菌落总数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即清洁状态及其安全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要求,以便
活性污泥各参数
摘要:污水处理的方法很多,对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来说,活性污泥法仍是首选工艺,因为它具有运行稳定,耐负荷运行成本低维护方便和处理效果良好的特点。在以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实际运行中,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因素很多,例如:曝气池混合液浓度(MLSS)、污泥沉降比、污泥负荷、污泥回流比、停留时间、溶解氧(DO)、挥发性混合液浓度(MLVSS)、气水比、水温、pH值等都是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管理中,大多以曝气池混合液浓度、沉降比、污泥指数、进出水水质作为指导运行的主要参数。我厂运行十几年来,重点通过曝气池污泥沉降比辅以其它参数来指导污水处理工艺运行,本文对沉降比在运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加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沉降比 活性污泥法 管理 指导作用
1 理论依据
利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主要是通过活性污泥微生物,在有氧的情况下,将有机物合成新的细胞物质或将其分解代谢,然后再经过由合成细胞形成的菌体有机物的絮凝、沉淀、分离,从而达到去除污水中有机物、净化污水的目的。微生物代谢关系图如下:
污水净化的重要环节,首先是污水中有机物在曝气池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合成菌胶团的过程,其次是菌体有机物的絮凝、沉淀和分离过程;由此推
微生物实验报告 2 - 图文
实验目的、原理、材料、内容、结果、分析讨论
实验目的
嗜热链球菌的筛选、分离鉴定及发育树鉴定
实验原理
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的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通称。这类细菌广泛分布在土壤 植物根、茎、湖泊及动物的体内。乳酸菌从形态上可以分为球菌和杆菌,并且均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在缺少氧气的环境中生长良好的兼性厌氧菌或厌氧性细菌。
嗜热链球菌来源于乳制品。它是一种耗氧的革兰氏阳性菌,以两个卵圆型为一对的球菌连成约0.7到0.9微米的长链。在选择性培养基,嗜热链球菌会长成米色的菌落。嗜热链球菌也可在含有下列任一种糖类的培养基上生长。这些糖类包括半乳糖、葡萄糖、果糖、乳糖、蔗糖。 乳糖的降解需要一种特殊的酶,叫β-半乳糖苷酶。乳糖不耐受的人身体内就是缺乏了这一种酶。嗜热链球菌是一种能产生β-半乳糖苷酶的细菌,所以可以帮助乳糖的消化。 嗜热链球菌个体中多有2球体连接、3、4球体连接、5、6球体连接的,8球体以上连接的和单球体的少见。所以个体大小差距较大。多在0.4-0.7×1.0-6um范围内。
利用是嗜热链球菌的选择性培养基——改良型M17培养基,可以筛选出酸奶中的嗜热链球菌,然后进行筛选并分离纯培养。
传统的微生物分类主要依靠形态学特征以及
微生物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1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和方法,掌握其配制过程。
2.了解几种灭菌方法,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3.熟悉菌种分离筛选的前期准备工作及操作方法。 4.每2人一组,每人一份实验报告。 二、实验材料
1.药品:酵母粉、蛋白胨、氯化钠、琼脂、葡萄糖、KNO3、MgSO4?7H2O、FeSO4?7H2O、1N HCl、1N NaOH
2.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紫外线灭菌灯、75%酒精棉。
3.材料:天平、药匙、电炉、pH 试纸、烧杯、量筒、5mL、10mL 注射器、玻璃棒、试管、培养基、吸管、移液器(1mL 0.2mL)、牛皮纸、线绳、标签等。 三、实验内容 (一) 培养基的配制 1.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步骤
1)称量:按照配方正确称取所需药品放于烧杯中。 2)溶化:在烧杯中加入所需水量,玻棒搅匀,加热溶解。 3)调pH 值:用1N NaOH 或1N HCl 调pH,用pH 试纸对照。 4)加琼脂溶化:加热过程要不断搅拌,可适当补水。 5)分装:注意不要污染试管塞或纱布。 6)包扎成捆:用记号笔注明何种培养基。
7)灭菌:在高压锅中, 115 °C 高温灭菌30min。 2.培养基的配制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