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平面设计史读后感
“世界平面设计史读后感”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世界平面设计史读后感”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世界平面设计史读后感”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世界平面设计史
19世纪上半叶字体设计上的重大发展
⑴以“卡斯隆旧体”为核心的一系列字体的创造,出现简明而典雅的新字体系列。
⑵从古典的字体中进行提炼和改造,即所谓的“古董体”或者成为“埃及体”的发明和发展应用。
⑶无饰线体的发明和应用。
“卡斯隆旧体”
1725年左右,卡斯隆根据17世纪末期荷兰常用字体进行改革,创造出新的字体,称为“卡斯隆旧体”。
艺术特点:字体简洁明快,具有典雅的风格,从而达到准确的视觉传达目的。
托马斯·科特利尔 “十二线皮卡体”
艺术特点:字体坚实、粗壮,基本上是长宽相等的方形字体,具有非常强烈的推广特点。
罗伯特·桑涅 “肥胖体”
艺术特点:字体的基础是罗马体,以增加宽度和以粗壮的线达到强烈的视觉效果,纵线笔画的宽度与字体的高度比例关系往往为1:2.5,有的甚至是1:2。
菲金斯 “古董体”(埃及体)
艺术特点:字体构造粗短、结实,具有浓厚的机械味道,富有强烈的现代气息。
“图斯坎”
是古希腊文明的最早阶段。
艺术特点:字体花哨,利用饰线造成图案效果,非常具有装饰性。
“无饰线体”
字体没有装饰结构。
艺术特点:威廉·卡斯隆首创,该字体由“埃及体”发展出来,字体朴实、简单、明了,传达功能强。
印刷与摄影
世界平面设计史
整理好的平面设计史
《世界平面设计史》笔记
前言
1.平面设计是什么?(简答)
所谓“平面设计”,指的是在平面空间中的设计活动,其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二维空间中各个元素的设计和这些元素组合的布局设计,其中包括字体设计、版面编排、插图、摄影的采用,而所有这些内容的核心是在于传达信息、指导、劝说等等,而它的表现方式则是以现代印刷技术达到的。
2.(填空/选择)(区分现代和传统的平面设计,基本在于机械化大批量印刷生产的这个手段上,)在欧洲是公元15世纪由德国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带动的,这也就是西方现代平面设计最早的萌芽。
3.(填空/选择) 最具有权威性的应属菲利普·梅格斯的《平面设计史》
4.(填空/选择)现在存在最早的印刷品是中国唐代的《金刚经》
整理好的平面设计史
5.(简答) 简述现代平面设计史包含的三个基本方面:
(1)对于平面设计诸因素的论述,包括字体发展、版面编排发展、插图风格发
展等等;
(2)印刷技术对于平面设计的影响;
(3)分门别类地讨论组成内容,比如包装设计、书籍设计、海报设计等等的发
展过程。
6 .印刷上的四种基本方法:凸版、凹版、平版、孔版,或者称为“镂空版”基
本上都是在15世纪以后逐步在欧洲被广泛运用到印刷术上。
7. 凸版是最早出现的印
世界平面设计史 考前复习笔记资料
19世纪上半叶字体设计上的重大发展
(1)以“卡斯隆旧体”为核心的一系列字体在创造,出现了简明而典雅的新字体系列;
(2)从古典的字体中进行提炼和改造,其中以所谓的“埃及体”,或者是“古典体”的发展为典型代表。
(3)广泛地采用和改革无装饰线字体,使无装饰线体成为当地印刷和平面设计中最重要的字体之一。 卡斯隆旧体:
1725年左右,卡斯隆根据17世纪末期荷兰常用字体进行改革,创造出新的字体。称为“卡斯隆旧体”。 艺术特点:字体简单明快,具有典雅的风格,从而达到准确的视觉传达目的。
十二线皮卡体:(托马斯.科特列尔)
“皮卡”是欧洲版面设计的传统度量单位,1皮卡的尺寸是12点,具体大小是4.21毫米或3/16英寸,“线”是当时英国和美国对于字体尺寸的度量标准,相当于现在采用的“号”或者英文的“点”。
艺术特点:字体坚实、粗壮、基本是长宽相等的方形字体,具有非常强烈的商业推广特点。 肥胖体(罗伯特.桑涅):
艺术特点:字体的基础是罗马体,以增加宽度和以粗壮的纵线达到强烈的视觉效果,纵线笔画的宽度与字体的高度比例关系往往为1:25,有的甚至成了1:2。 “古董体”(埃及体)(菲金斯) 艺术特点:字体构造粗短,结实,具有浓厚的机械味道,富有强烈的现代
平面设计史重点
第三章 维多利亚时期的大众化平面设计
导言
亚历山大丽娜*维多利亚是英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女皇。于1840年与表兄阿尔伯特亲王结婚。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国力达到登峰造极地步的时期,殖民主义扩张在远东持续发展。
维多利亚是19世纪的英国君主,她把18世纪和20世纪联系起来,创造了一个和平、繁荣的、没有战争的动乱的稳定局面,从而使英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得到极大地发展和进步,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从历史学来说,往往把维多利亚时代的结束时期放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为止。
由于生活的安定,物质的日益丰腴,经济高速发展,因此人们对于艺术、审美和追求新形式、新艺术的时代。风格一方面表现出复杂的矛盾和折中倾向,同时也体现出由于物质丰腴而造成的繁琐装饰化趋向。显著特点是对于中世纪哥德式风格的推崇和流行。主要推动人物是英国建筑家-普京。设计了英国国会大厦。
绘画上的代表人是路易斯*普朗。特点是怀念中世纪的浪漫情调,力图以这种情调来与工业化抗争。形成了“拉斐尔前派”。 有上述特点的设计家还有欧文*琼斯。1842年-1845年出版了《阿尔汉布拉宫的规则、布局、局部和细部》。1856年出版《装饰的语法》。
1849年维多利亚女王丈夫阿尔伯特组
平面设计史教案 - 图文
《平面设计史》课程教案
美术学院视觉传达教研室 耿沛甲
《平面设计史》课程教案
课程性质:史论课 课程导入:
《平面设计史》是平面艺术设计方向学科基础课程的必修课。该课程是平面艺术设计专业重要基础理论素质课程,对本专业具有供鉴与指导作用。平面设计发展的历史,形象地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综合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特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其目的旨在使同学们了解设计发展的脉络,包括各种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经典作品,以及当代设计发展的趋向。对于吸取历史文化精华,借鉴已往的经验教训,正确把握专业设计的未来都有积极的意义。正确全面地理解、把握设计发展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产力、文化艺术、哲学等多方面内在原因的综合社会现象,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客观、清晰的进行专业设计。
第一章 平面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1、平面设计的起源
平面设计的起源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象征。在人类原始生活逐步走向文明的起始阶段,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将自身的思想感情用符号形式来传达。从历史资料记载的结绳记事演变到图形符号,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文明进程中的大转折。在文字出现以前,人类就是依据各种图形符号进行记事与交流,直至图形演变
新疆史读后感
石河子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实践教学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题目: 读《“东突厥斯坦”分裂主义的由来与发展》有感 小组 代 表人: 院系专业班级: 联 系 电 话: 指 导 教 师:
填 表 日 期: 2011.11.3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组制
2010年2月26日
填 写 说 明
读书心得题目 完成时间 读《东突厥斯坦分裂主义的由来和发展》有感 2011年 10 月 20 日---- 2011年 11 月 15 日 院、系、班级 园林一班 园林一班 园林一班 学号 姓名 备注 小 组 成 员 读 书 心 得 内 容 简 介 200字左右 主要介绍了东突厥的历史及发展,及在外来势力的干扰下,逐步走向了分裂主义的道路。有人说东突的历史就是突
平面设计史第6章
第六章:二十世纪平面设 计的源起
导言: 19世纪之前的设计革命,仅仅是装饰形式的变 化,对于急剧发展的工业化时代,无论建筑、 工业产品,还是平面形象,都出现了一些棘手 的众多问题,而设计界都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 方法,或者逃避,或者反对,但是在新的时代 ,必须有新的设计方式出现,来解决新的问题 ,为现代社会服务,现代设计的出现就是在这 种情况下产生。
设计界此时面临的问题: 其一,迫切需要形成新的策略、新的设计体系 、新的设计观、新的技术体系。 其二,彻底改变设计服务的对象问题,即设计 的社会功能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出现了现代设计体系和现代 主义设计思想。 现代设计与现代主义设计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 面,一个是技术层面的,一个是思想层面的, 他们的结合,形成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总体。
现代主义设计是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 20世纪20年代前后“新建筑”运动 1、精神上、思想上的改革---设计的民主主义 倾向和社会主义倾向; 2、技术上的进步、新材料的运用---钢筋混凝 土、平板玻璃、钢材的运用; 3、新的形式---反对任何装饰的简单几何形状 以及功能主义倾向。 从建筑革命出发,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 设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才是生活最普遍的写照,才是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最真实的样貌。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广阔的世界来说,都是一粒粒不起眼的沙子,卑微、脆弱、渺小、微不足道。但同样,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人们的生与死、悲与欢、聚与散、贫穷与富有,世事的不断变迁,当把它们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时,同样也是平凡的事情。我曾以为,每个人的平凡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也将注定平凡下去,平凡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直到,我读到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
作品中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平凡的村落,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村落中的一座。作品描述的也是一个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苦大众的平凡的故事,路遥刻画出一个个人物平凡而又充满苦难的一生,衬托出了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变化无常,引人遐想,引人深思。
孙少平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全书的主线人物,他一个穷困的农村青年,然而他又是有知识的农村青年,无论是喝着菜汤、吃的高粱面馍的高中生活,还是下地务农的农民生活,亦或是外出打工的务工生活,尽管他过着贫瘠的物质生活,但是他的身上却是始终闪耀着高傲精神的光芒,你能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精神力量,物质的贫乏并没有打倒他,反而是成就了他精神上的充盈。面对歧视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笛卡尔,一个注定被历史所铭记的人。回首他光辉的一生,你将惊讶于他太多的成就:坐标系的发明,第一套重要哲学体系的创立者,还有那句世代传诵的名句: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迫切地想要了解灵魂与身体的关系,因此,他将这个复杂的问题尽可能细分为许多不同的因素,并从其中最简单的问题出发。为了确保它们的正确,笛卡尔主张我们应该对每一件事物加以怀疑,因为他不希望他的思想是建立在一个不确实的基础上。“他想清除房屋地基上的所有旧瓦砾……”
笛卡尔不仅怀疑前人的理论,甚至认为我们不能信任自己的感官,因为感官可能会误导我们。最终,笛卡尔怀疑每一件事物,在他之前的许多哲学家走到这里就走不下去了,但他却设法从这个零点开始。等待他的是漫长的思考,他日思夜想,废寝忘食……终于,他悟出了一个道理:有一件事必然是真实的,那就是他怀疑,即“我思故我在”!从此,他开始将他独特的思维与见解倾洒在哲学史上,影响了一代代人。
“我思故我在”名垂青史,受到后人的膜拜。但我认为,这句话的背后,笛卡尔的怀疑精神更值得人敬佩。他敢于反抗当时的哲
读后感《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我拿起了这本费尽了路遥先生心血的巨著,《平凡的世界》并未像读其他书一样仅仅看了个大概就不读了。但是这本长篇小说使我爱不释手。
平凡的世界,有不平凡的人生。
主人公孙少平,高中毕业后,去外地揽工。他不怕苦,不怕累。在劳动之余,他苦读各类书籍。为了提高个人修养和个人品质,他从田晓霞那里每周借一本书。在每天夜里,他躲着其他人,伴着微弱的灯光看书,直到深夜。因为他想多看一些书,多长些知识。他高尚的人品最后,他在大牙湾煤矿找到了工作。经过两年的努力后,他当上了班长。在煤矿事故发生时,为了挽救工友的生命,他受了重伤。脸上,留下了一道深深地疤痕。
他刻苦读书的精神,使我想到了自己。每天晚上回到家里,除了学习,没有其他任务。每天也总有一些时间是空闲的,但总是很快就过去了。回想一下,半个小时什么事也没有做。妈妈总是劝我:“老师不是给你们介绍了许多推荐书籍吗,为什么总是不去阅读啊,看你期中考试怎么办!”我反驳道:“我不是读完了平凡的世界了吗?”妈妈回答道:“只读一本书有用吗?读书有助于写作!”但是我就是像听音乐一样,听一遍就完了。也的确像妈妈说的那样,到了期中考试,就开始狂读书,尝到了苦头。
他的舍己为人的精神也是不可获缺的。而我们现在只知道自己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