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培训题
“传染病培训题”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传染病培训题”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传染病培训题”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
传染病报告管理 工作培训龙伏镇卫生院 沈威扬
考核内容1 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31分)
2 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14分)
3
传染病报告质量(55分)
1、院内传染病 报告管理(31分)
1.1门诊日志项目(8分)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 断)、发病日期、初复诊
出入院登记簿项目: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 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
对门诊日志上登记需上报的传染病要做出明显标志,疫情上报后, 医院疫情管理人员要加盖“疫情已报”章,或有明显的标志记号。 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内容。
2013-10-19
1.2检验部门登记项目(4分) 送检科室、病人姓名、检验结果、检验日期;门诊或住院部化验室设立化验室专用疫情登记本,对菌痢、性病、 肺结核、疟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常见传染病检测阳性结果者必 须逐一登记,做到登记项目齐全、准确、书写清楚并在化验结果报 告单上予以标记。
10/19/2013 2013-10-19
1.2检验部门登记项目(4分) 与传染病诊断有关的异常检验结果反馈机制(以 反馈记录或医生签字为准)检验科医生对发现的传染病阳性结果,检出阳性结果当日填写 《传染
传染病总论传统题
传染病护理总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传染病 : 2.散发 : 3.地方性传染病: 4.传染源 : 5.易感者 : 6.显性感染:; 7.稽留热 : 8.脓毒血症 : 9.疫苗 : 10.计划免疫: 二、判断题
1.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疾病。( )2.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点。( ) 3.皮疹的分布特点对某些传染病有重要的鉴别价值。( ) 4.每一个传染病可由多个病原体引起。( )
5.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目前仍是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 ) 6.任何传染病都有一定的传染性。( )
7.以野生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疾病,属于地方性传染病。( )
8.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9.母婴传播指病原体由胎盘方式给胎儿或婴儿。( )
10.蠕虫病感染后一般不产生保护性免疫,因而往往产生重复感染。( 11.动物间的传染病,均可传给人类,引起严重传染病。( ) 12.空气、食物、土壤、用具均可成为某些疾病的传播途径。( ) 13.寄生虫病和虫媒传
传染病传染病及其预防导学案
汝南双语学校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型生物导学稿
八年级班姓名日期
课题:§8.1.1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关注艾滋病,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培养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
1.1988年上海曾流行甲型肝炎,后查明原因是食用了不清洁的毛蚶引起的。这种不清洁的毛蚶属于()A.传染源 B.病原体C.抗原 D.易感者
2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是()
A.水传播 B.饮食传播C.飞沫和空气传播 D.接触传播
3.下列四种疾病中,属于体表传染病的是()
A.蛔虫病 B.急性结膜炎C.肺结核 D.病毒性肝炎
4. 下列通过飞沫、空气传播的疾病是:()
A.沙眼B.肺结核C.疟疾D.伤寒
5. 传染病的致病因素是()
A.传染源B.传播途径C.病原体D.易感人群
6. 一切人员入境时,都要进行检疫,其目的是()
A.控制传染源B.计划免疫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者
7. 隔离传染病病人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者D.积极治疗患者
8.将下列合适的内容,填写在对应的栏目中:
(1)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传染病知识培训资料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重点传染病知识培训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3、《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4、《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机构救援应急方案》
5、《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6、《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7、《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8、《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传染病预防
第三章 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
第四章 疫情控制
第五章 医疗救治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
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传染病
第十四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
一、作业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1. Option the natural disasters? A. Volcanic eruption B. Malaria C. Poisoning
D. Epidemic encephalitis E. Air crash
2. 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最初,最紧迫的任务是 A. 搞好紧急情况下的公共卫生管理 B. 对病员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救治 C. 寻求合作和援助 D. 稳定群众情绪
E.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平息后的工作
3. 我国在__________颁布了《传染病防治法》 A. 1988年2月 B. 1989年2月 C. 1990年2月 D. 2003年5月 E. 2003年9月
4. 国务院于________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A. 1988年2月 B. 1989年2月 C. 2002年5月 D. 2003年5月 E. 2003年9月
5. 实时发布预警消息,协助群众做好应对准备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期中的
A. 间期 B. 前期 C. 打击期 D. 处理期 E. 恢复期
6. 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
传染病
总论
1.感染过程的表现
传染病在个体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称为感染过程。包括:
? 清除病原体(入侵病原体,受到人体各种防御
机能的作用,被消灭、被排出体外而清除。不出现疾病状态,不引起传染病)
? 隐性感染(入侵病原体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没有(或仅有很轻微)组织损伤,临床上无症状、体征,生化检验改变不明显。仅通过免疫学检查才发现。最常见)
? 显性感染(病原体入侵后,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免疫,并引起机体病理生理与病理组织改变,出现特定临床综合病征。) ? 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
在人体继续生长、繁殖,
并可能向体外排出。无临床症状。可以成为传染源。)
? 潜伏性感染(病原体入
侵人体后被局限,长期
潜伏,等待免疫功能↓而致显性感染。不向外播散病原体。) 2.病原体的致病力 侵袭力(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毒力(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数量,变异性。 3.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流行过程即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包括 ?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
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除体外的人和动物。a患者b隐性感染者c病原携带者d受感染的动物。
?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
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a呼吸道传播b消化道传播c接触
传染病
最新执考QQ群: 77049625
执业医师临床学科历年考点训练(传染病)
一、A1题型
1.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中毒性脑病 B.肠穿孔 C.急性胆囊炎 D.肠出血 E.肺炎
【本题1分】
【答疑编号39106】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伤寒病人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结滤泡的病变最具特征性,病变第2周淋巴组织坏死,第3周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若波及血管可引起肠出血,若侵入肌层和浆膜层可导致肠穿孔,肠穿孔是最严重的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感染中毒性休克死亡。
2.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A.微生物,宿主,媒介
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病原体,环境,宿主
D.病原体数量,致病力,定位 E.病原体,人体,他们所处的环境
【本题1分】
【答疑编号3910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病原体通过传播途径可使易感人群发病,因其具有传染性,故称为传染病。所以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其余备选答案均不准确。
3.可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补体结合试验 B.血凝抑制试验 C.中和试验
D.特异性IgM抗体检测 E.病毒分离
【本题1分】
传染病培训试题及答案
科室: 姓名:
一、单选题(每题5分)
1.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
A.属地管理原则B.异地管理C。就近管理D。户籍管理
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为()类.
A.甲类和乙类B.甲类和丙类C.甲类、乙类和丙类D.乙类和丙类
3。传染病防治法新增传染病达到()种
A.39种B.35种C.36种D.37种
4.一个病人同时发生n种传染病时,应填写几张传染病报告卡()
A.1 B.2 C.3 D.n
5.传染病防治法从()年实施。
A.2002年1月1日B.2003年10月1日C.2004年1月1日D.2004年12月1日
6.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疾病,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24小时
7.发现其他乙类、丙类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人,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进行网络直报。
A.12小时B。10小时C。24小时D.6小时
8.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年。
A.10年B.15年C.5年D.3年
9.以下是甲类传染病的有()
A.鼠疫和霍乱B.炭疽C.艾滋病D.梅毒
10.以下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是()
A.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病
总论
1.感染过程的表现
传染病在个体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称为感染过程。包括:
? 清除病原体(入侵病原体,受到人体各种防御
机能的作用,被消灭、被排出体外而清除。不出现疾病状态,不引起传染病)
? 隐性感染(入侵病原体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没有(或仅有很轻微)组织损伤,临床上无症状、体征,生化检验改变不明显。仅通过免疫学检查才发现。最常见)
? 显性感染(病原体入侵后,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免疫,并引起机体病理生理与病理组织改变,出现特定临床综合病征。) ? 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
在人体继续生长、繁殖,
并可能向体外排出。无临床症状。可以成为传染源。)
? 潜伏性感染(病原体入
侵人体后被局限,长期
潜伏,等待免疫功能↓而致显性感染。不向外播散病原体。) 2.病原体的致病力 侵袭力(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毒力(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数量,变异性。 3.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流行过程即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包括 ?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
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除体外的人和动物。a患者b隐性感染者c病原携带者d受感染的动物。
?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
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a呼吸道传播b消化道传播c接触
传染病知识培训资料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重点传染病知识培训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3、《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4、《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机构救援应急方案》
5、《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6、《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7、《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8、《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传染病预防
第三章 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
第四章 疫情控制
第五章 医疗救治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
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