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工程毕业论文
“环境地质工程毕业论文”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环境地质工程毕业论文”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环境地质工程毕业论文”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地质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地质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优秀的毕业论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质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与收藏。
[1]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65-171.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7.
[3]陈泽民.中国矢量数据交换格式的应用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29(5):451-455.
[4]吴文新,史文中.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8-29.
[5]Kang-tsungChang著,陈建飞等译.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3-44.
[6]唐原彬,张丰,刘仁义.一种维护线状地物基本单元属性逻辑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7):853-856.
[7]黄杏元,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30-133.
[
大学毕业生地质工程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
浅层、超浅层物探方法应用现状分析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SHALLOW AND ULTRA SHALLOW GEOPHYSICAL METHOD APPLICATION
学院(部):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摘要
随着中国工程施工的大量进行,一些浅层、超浅层的地质问题也暴露出来。为了解决这些地质问题,近几年开发出了一些新的浅层物探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利用地质雷达法可以勘测地下的断层。地质雷达具有高频率的特点,它的特点决定它在浅层的物探有很大的作用,当工程施工遇到断层的时候,因为断层的上下盘的标志层具有不同的介电差异,当地质雷达的高频电磁波穿过的时候就能判定断层的位置和信息。我们利用瑞利面波勘探来探测地下的溶洞,由于瑞利面波在分层介质中的频散以及面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系,所以当瑞利面波穿过地下溶洞的时候面波的频散曲线和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工程上遇到滑坡都是在一些陡峭的山区。一般的物探方法和钻孔难以测量,我们采用近地表反射波的方法来测量滑坡的特性。在介质表面用震源施加一瞬时冲击,产生应力脉冲波(主要考虑纵波)传人介质内,质内部缺陷表面(洞、窝、分层)或底部边界反射到介质内,反过来,又被
《环境地质学论文》--山体滑坡成因及治理
环境地质学论文 ——山体滑坡成因及治理
院 系: 博文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07岩土5班 学 号: 80708316 姓 名: 何天喜 指导老师: 冯莉
山体滑坡成因及治理
一、概 述
2005年3月23日,铜陵市人民医院在建设空调机房时,发现1994年滑坡治理北侧制剂中心挡土墙伸缩缝处又出现了严重变形引起的裂缝,滑坡体呈扇形状,且呈上小下大塔式外貌,圈椅状。此段护坡座落在第四纪地貌形态笔架山东侧的斜坡上,坡度200-300。后缘高程98m,宽0.5m滑移引起的陡坎,呈钟形;中部形成面积约20m的弓形滑坡川谷,中前部可见鼓丘,将1994年施工的排水沟推移并掩埋;前缘由一系列1-3级台阶(坎高1.8m-4.0m)组成,两翼边界出现不甚明显的平行弧形细小裂隙。整个滑坡体上的植物呈“醉汉林”,与坡体松林呈明显分界线,垂直生长树木较少,表明滑坡形成时间不长。滑坡体为坡(洪)积层,滑坡体剖面面积平均301m/延米,总面积约7600m,滑体总体积约48000m,属小型浅层堆积层土质滑坡。
二、滑坡成因分析 2.1地貌形态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
前 言
本标准属于煤炭工业协会《2005年煤炭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文件批准下达。本标准是为了适应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在原煤炭工业部1980年颁发的有关规程基础上,总结二十多年执行过程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制定的。
本标准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的配套标准。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替代原煤炭工业部(80)煤地字第638号文件颁发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和《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
本标准的附录主要引自GB 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及DZ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王佟、傅耀军、程爱国、孙玉臣、华解明、袁同星、牛志刚、李洪。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提出并负责解释。
1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
1、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的基本准则,侧重于勘查技术要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样本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前言
本标准属于煤炭工业协会《煤炭行业标准项目计划》, 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办工业( ) 739号文件批准下达。本标准是为了适应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 在原煤炭工业部1980年颁发的有关规程基础上, 总结二十多年执行过程的实践经验, 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制定的。
本标准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的配套标准。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 同时替代原煤炭工业部( 80) 煤地字第638号文件颁发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和《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
本标准的附录主要引自GB 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及DZ0215-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 王佟、傅耀军、程爱国、孙玉臣、华解明、袁同星、牛志刚、李洪。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提出并负责解释。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
1、适用范围
1.1本标
石钱滩勘探环境地质
第 ?节 环境地质
一、自然地理
井田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南,卡拉麦里山前洪积倾斜平原戈壁区,地貌形态为残丘状的剥蚀平原。区内及周边为无人居住的荒漠戈壁区、地表生长有稀疏的草本植物,局部低洼地段还生长有稀疏的芨芨柴灌木丛。
井田属大陆干旱荒漠气候,年温差和昼夜温差较大,夏季气候炎热,冬季气候严寒。据奇台县气象局提供的近30年气象资料,年平均降水量192毫米,最大暴雨量43.4毫米。年蒸发量1595.2-2410.4毫米,最大值出现在1975年,最小值出现在1998年。冬季积雪稀少,累年最大积雪深度39厘米,出现在1980年3月9日。冰冻期5个半月,冻土最大深度1.36米(1977年3月出现5天),累年一般冻土深度1.07米。区内常年多风并伴有强大的沙尘暴天气。
区内地表无常年水流,偶降暴雨形成的暂时性水流向低洼地段汇集、滞留,直至蒸发,最终形成淤积泥板地(俗称白板地)或盐渍化砂土。
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近20年间区内及周边未发生过相对较大的地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该区内的建筑应按抗震设防烈度6度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述
由本次在ZKJ1504孔采集的地下水水质分析成果及普查
地质专业毕业论文经典
平禹煤电公司白庙矿矿井地质特征分析
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专业:地质
姓名:张东 学号: 指导老师: 2011年3月
日
1
煤炭资源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石油、天然气 、水力、核电等其他能源有了较大发展,但是煤炭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预计在今后50年内这种状况不会有根本性改变。进入21C要求我国煤炭工业深化改革,尽快摆粗放经营的旧模式,步入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良性循环轨道。煤炭工业的发展依赖于煤炭科学技术的进步,其中包括煤炭地质工程的进步,加强煤矿地质理论研究和发展煤矿地质工程技术,对促进煤炭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十分主要的意义。煤炭的工程技术人员,(包括采矿、测量、建井、环保等非地质类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掌握扎实的地质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煤矿建设,生产中地质规律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一、矿井地质工作的目的和任务。
查明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对绝大多数矿井都有普遍意义,各矿以实际出发,抓住主要地质问题,还要满足当前,考虑长远,并能化害为利。
二、提供地质资料,地质资料是编制生产建设计划,井巷工程
煤矿采空区与火烧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毕业论文
第一章 绪论 ................................................................................................................................................ 1 第二章 研究区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 3
2.1大路峁煤矿矿区概况 .................................................. 3 2.2大路峁煤矿地质环境条件 .............................................. 3 第三章 矿区基本情况及治理的必要性 ........................................ 14
3.1矿区开采历史 ....................................................... 14 3.2矿区采空区和自燃火烧区现状 ..............................
煤矿采空区与火烧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毕业论文
第一章 绪论 ................................................................................................................................................ 1 第二章 研究区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 3
2.1大路峁煤矿矿区概况 .................................................. 3 2.2大路峁煤矿地质环境条件 .............................................. 3 第三章 矿区基本情况及治理的必要性 ........................................ 14
3.1矿区开采历史 ....................................................... 14 3.2矿区采空区和自燃火烧区现状 ..............................
煤矿采空区与火烧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毕业论文
第一章 绪论 ................................................................................................................................................ 1 第二章 研究区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 3
2.1大路峁煤矿矿区概况 .................................................. 3 2.2大路峁煤矿地质环境条件 .............................................. 3 第三章 矿区基本情况及治理的必要性 ........................................ 14
3.1矿区开采历史 ....................................................... 14 3.2矿区采空区和自燃火烧区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