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城镇化低的对策
“西部地区城镇化低的对策”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西部地区城镇化低的对策”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西部地区城镇化低的对策”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西部地区城镇化(3)
A_西部洼地如何城镇化,2012.11.18
专访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
城镇化是“十二五”时期中国发展的主方向之一。城镇化战略背后,涵盖了广泛的改革和发展领域,包括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区域协调发展等。在区域发展方面,以贵州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是重要内容,只有加快推进补足贵州等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短板,城镇化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不过,在发展现状和路径方面,欠发达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有差别,不能简单地套用东部发达地区的城镇化之路。《第一财经日报》日前专访了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解答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之路。
第一财经日报:贵州城镇化现状如何?未来几年要实现怎样的发展目标? 胡晓登:贵州现在的城市化率是35%左右,计划中在未来5年争取达到45%。但即便如此,也还不到现在全国的平均水平,城镇化发展的“洼地”现
象仍然十分突出。所以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
体要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
包括贵州在内,整个西部目前城镇化水平平均不到40%左右,这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差距十分大。按照前30年1%的城镇化速度来发展,到2020要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非常大的短板,所以要千方百计加快城镇化的发展
西部地区城镇化(3)
A_西部洼地如何城镇化,2012.11.18
专访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
城镇化是“十二五”时期中国发展的主方向之一。城镇化战略背后,涵盖了广泛的改革和发展领域,包括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区域协调发展等。在区域发展方面,以贵州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是重要内容,只有加快推进补足贵州等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短板,城镇化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不过,在发展现状和路径方面,欠发达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有差别,不能简单地套用东部发达地区的城镇化之路。《第一财经日报》日前专访了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解答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之路。
第一财经日报:贵州城镇化现状如何?未来几年要实现怎样的发展目标? 胡晓登:贵州现在的城市化率是35%左右,计划中在未来5年争取达到45%。但即便如此,也还不到现在全国的平均水平,城镇化发展的“洼地”现
象仍然十分突出。所以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
体要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
包括贵州在内,整个西部目前城镇化水平平均不到40%左右,这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差距十分大。按照前30年1%的城镇化速度来发展,到2020要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非常大的短板,所以要千方百计加快城镇化的发展
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建设
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建设
维普资讯
20 0 5年 3月
唐都学刊Tag uJunl nd o ra
Ma. 2 0 r 05 V0. 1No. 12 2
第 2卷第 2 1期
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建设李富荣,张摘
萍
(渭南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陕西渭南 740 ) 100要:西部地区农村城镇人口和乡村工业的过度集中以及对自资源开发强度的日加大,污染物排放然益使
量急剧增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村城镇人居环境不断恶化。人居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又限制了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通过树立新的发展观、城镇规划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展农村城镇居民绿色住宅工程、发展生态农业和环保产业等措施,良好的农村城镇人居环境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以协调和稳步发展。 关键词: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污染;人居环境建设中图分类号: 145 F2 .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1 3020 )2 07— 4 10—00 (050— 0 6 0
环境一般是指围绕着人类生存的各种外部条件或要素的总称,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
旱、沙暴和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及洪涝灾害加重。自
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进一步恶化了西部的生存环境,经济开发难度加大。2环境污染加剧 .
件。人居环境不
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建设
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建设
维普资讯
20 0 5年 3月
唐都学刊Tag uJunl nd o ra
Ma. 2 0 r 05 V0. 1No. 12 2
第 2卷第 2 1期
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建设李富荣,张摘
萍
(渭南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陕西渭南 740 ) 100要:西部地区农村城镇人口和乡村工业的过度集中以及对自资源开发强度的日加大,污染物排放然益使
量急剧增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村城镇人居环境不断恶化。人居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又限制了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通过树立新的发展观、城镇规划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展农村城镇居民绿色住宅工程、发展生态农业和环保产业等措施,良好的农村城镇人居环境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以协调和稳步发展。 关键词: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污染;人居环境建设中图分类号: 145 F2 .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1 3020 )2 07— 4 10—00 (050— 0 6 0
环境一般是指围绕着人类生存的各种外部条件或要素的总称,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
旱、沙暴和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及洪涝灾害加重。自
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进一步恶化了西部的生存环境,经济开发难度加大。2环境污染加剧 .
件。人居环境不
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以遵义市调查为例,旨在通过对遵义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提出建议,为加速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参。
【关键词】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化;基础实施建设
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村发展滞后、农业基础脆弱、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时期。以遵义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调查为例,课题组成员赴遵义市所管辖的14个县、区、(市),旨在通过对当地农村信息化基础实施建设现状的调查,去发现遵义市农村信息化基础实施建设已取得的成就、找准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政策建议,起到加快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化基础实施建设的示范作用,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满足农民信息需求提供技术保障。
1.现状及成效
遵义市位处西部地区的长江上游,南临贵阳,北抵重庆,西接四川,总面积307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79万公顷。辖14个区、县、市,226个乡镇,1742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759.05万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9%;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119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05元,绝对贫困人口从1999年的1
城镇化的涵义
城镇化
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 基本涵义
“城镇化”一词出现很显然要晚于“城市化”,这是中国学者创造的一个新词汇,很多学者主张使用“城镇化”一词。1991年,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在后来的研究中,他力推中国的城镇化概念,并获得一批颇有见解、影响较广的研究成果。与城市化的概念一样,“城镇化”概念也是一片百家争鸣的景象,至今尚无统一的概念。不过,就数量看,对城镇化“概念”的论述要少于“城市化”。据粗略估计,在2012年之前,关于城镇化的概念,至少在20种以
上。具有代表性的并符合中国西部地区现实的观点是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
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衡量现代化过程的重要标志。
城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同时,它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中共第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摘 要】 文章概述了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加大土地流转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必须改革土地财政政策;要逐步完成城乡一体化;加快城市群建设。
【关键词】 城镇化;城市化;经济增长
作为未来中国经济的主政者,在中共十八大刚刚结束后,李克强就城镇化发展问题,四次高密度的发表意见。2012年12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未来中国会越来越开放,我们扩大内需、激发城镇化潜力乃至发展各项事业”。11月28日,李克强曾指出,“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于城镇化”。何为城镇化?为什么要发展城镇化?怎样发展城镇化?这一系列的问题是我们厄待解决的问题。 一、城镇化的含义
“城镇化”也称“城市化”,在英文中是一个词(Urbanization)。国内地理学界定义是指“人口向城镇聚集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是指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中国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界和地理学
界于1982年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城镇化道路问题学术讨论会”上,明确指出,城市化与城镇化为同义
低碳工业化_低碳城镇化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_王萱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发展低碳经济,有必要且很可行的举措就是实施低碳工业化和低碳城镇化。 本文分析了低碳工业化和低碳城镇化的定义与内涵,并进一步论证了我国实施低碳工业化和低碳城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月
特区经济101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发展低碳经济,有必要且很可行的举措就是实施低碳工业化和低碳城镇化。 本文分析了低碳工业化和低碳城镇化的定义与内涵,并进一步论证了我国实施低碳工业化和低碳城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来源。从工业来看,工业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数据,能源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2005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59.76亿吨,其中能源活动排放54.04亿吨,占90.4%;工业生产过程排放5.69亿吨,占9.
体,承载着为人们改善经济环境、提供美好生活的发展重任。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此过程中强调建设低碳城市、强调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三,结合低碳工业化和低碳城镇化来看,低碳工业化与低碳城镇化相辅相
机遇挑战与对策——新型城镇化之路
机遇、挑战与对策——新型城镇化之路考试及答案
1、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利于建设绿色、低炭、生态型城市的是()
B、对城市进行居住区与工业区的分区划分
2、目前,我国城市群中被国际认可且成熟度最高的城市群是()
D、长三角城市群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主导是()
A、政府
4、下列政府举措中,不利于为各类城市和小城镇创造平等的发展机会的是()
B、扩大政府对公共资源的配置范围。
5、城镇化率达到50%标志着一个国家从农村社会进入城市社会,我国城镇社会达到50%是在()
D、2011年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的是()
C、土地财政逐渐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7、下列选项中,属我国“土地财政”不可持续原因的错误表述的是()
D、土地财政只考虑了失地农民的利益。
8、我国未来的城镇化必然伴随着我
制度的改革,这种制度改革面临的最大困难是()
D、改革难度和风险加大
9、我国现行税制不适应城镇化发展,其原因是()
B、城市建设没有可持续的税种。
10、以下对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城镇化的发展趋势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C、我国城镇化仍将处于较快发展阶段,但速度将放缓。
11、下列措施中,能够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的有A()
A、B、C、D
12、为促进我国
机遇挑战与对策——新型城镇化之路
机遇、挑战与对策——新型城镇化之路考试及答案
1、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利于建设绿色、低炭、生态型城市的是()
B、对城市进行居住区与工业区的分区划分
2、目前,我国城市群中被国际认可且成熟度最高的城市群是()
D、长三角城市群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主导是()
A、政府
4、下列政府举措中,不利于为各类城市和小城镇创造平等的发展机会的是()
B、扩大政府对公共资源的配置范围。
5、城镇化率达到50%标志着一个国家从农村社会进入城市社会,我国城镇社会达到50%是在()
D、2011年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的是()
C、土地财政逐渐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7、下列选项中,属我国“土地财政”不可持续原因的错误表述的是()
D、土地财政只考虑了失地农民的利益。
8、我国未来的城镇化必然伴随着我
制度的改革,这种制度改革面临的最大困难是()
D、改革难度和风险加大
9、我国现行税制不适应城镇化发展,其原因是()
B、城市建设没有可持续的税种。
10、以下对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城镇化的发展趋势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C、我国城镇化仍将处于较快发展阶段,但速度将放缓。
11、下列措施中,能够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的有A()
A、B、C、D
12、为促进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