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区别
“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区别”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区别”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区别”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大众文化流行原因分析
钦 州 学 院
本科论文
试以金庸武侠小说为着眼点 分析大众文化流行的原因
院 系 中文与传媒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师范教育)
学 生 班 级 2012 级1班 姓 名 吴 璇 学 号 1202401130 指导教师姓名 颜 莺 写 作 时 间 2014 年 12 月
评语及成绩
目录
摘要 ........................................................... 1 前言 ........................................................... 2 一、运用多样化的传播媒介 ....................................... 2
(一)传统传播媒介 ............................................ 2 (二)现代传播媒介 ............
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
维普资讯
第 4卷第 5期Vo . 14No 5 .
潍坊学院学报Ju lo i n iest o ma fWef gUn v ri a y
2o 0 4年 9月Sp20 e .0 4
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谭玉萍+(潍坊学院,山东潍坊 2 14 ) 6 0 1
摘
要:进入 2 0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地
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文化赢得了自的独立与自主,为当代社会政治、身成经济之外的第三种重要力量;次,其文化改变了其固有的角色,它演变成为一种商品,并逐渐发展为经济领域的一支有生力 量,成了生机勃勃、力无限的文化产业。正是由于大众文化的极度扩张与科技文化的发展,类才形潜人 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一新的历史时代,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地位举足轻重。 关键词:大众传媒;大众文化;文化产业中图分类号: 1 G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7— 2 8 2 0 )5— 0 2— 2 1 1 4 8 (0 4 0 0 3 0 6
一
、
文化上的“三足鼎立”
纪文化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共同构建了丰富多彩的 2 0世纪的文化内容。其中,大众文化的异军突起是 2 0世纪
流行文化服饰流行分析
服饰——谢玲 张新 龚波
服饰文化服饰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服饰从它诞生之日起,不仅具有反映 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多层内 涵功能,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 展不断丰富。
1978~1988 衣同装年代
服 饰 的 发 展
1988~1999着装开始多样化
2000~2008 个性化、民族风
2009~~
社会背景:70 年代末到80年代初,封闭的大门被打开,别人 的生活方式使中国女性开始以审视和怀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穿 戴,随着对文革及左倾思想的深入与扩大,中国人开始认同这 样一个真理:美是没有阶级性的,穿衣戴帽不一定与意识形态 的健康与否必然相连。
第一阶段:1978-1981 第二阶段:1982-1984 第三阶段:1985-1988
范思哲 劳力士 来自意大利的范思哲 成为进入中国的第一 个外国服装名牌。同 一年,劳力士手表出现 在少数中国人的腕上。
绿军装 军装在改革开放的头 两年仍然十分流行, 基本上是人手一件。 那时候最流行的穿法 是要在军装口袋上别 个五角星。
“鸡窝”头 这个发型在年轻女孩 中非常流行。很多理 发店的门前半夜就排 起长龙,排队的都是 等着烫发的年轻女孩。
的确良
的确良硬领、色彩艳 丽,穿在身上真的“的 确凉”
《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论文
资源共享~~~
影视音乐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影视音乐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一种消费文化,现代影视艺术传播大众化走向趋势越来越显著,体现出"快餐式"、商品化、技术化、组织化、机械复制、标准化、偶像崇拜、娱乐化的特点,它消除了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特征,偏离了精英文化崇尚的人文理想,值得我们警醒。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和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中国影视从一本正经到影视音乐观众,只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全国上下一片风风火火的“影视音乐节目”掀起了影视浪潮。随着娱乐风的越刮越强,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引起了政府更多的关注和利用。影视音乐节目进行了认识,从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中国的娱乐节目,使其真正成为一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而又让人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然而,有些人却为此投机取巧,把影视音乐变成纯媚俗取悦大众的工具,其发展方向仅仅考虑的是生钱效应。
当前的影视音乐正逐渐成为影视艺术的重要构成元素,音乐与影视有机的融合成为一个艺术整体。但很多情况下都存在着对传统的背离与叛逆。用虚假的需要和解决方法替代真实的需要和解决办法。虚假的需要是物质的需求,无限刺激我们的消费欲望,表面上是让我们投其所好,实际上是在束缚着我们
流行文化服饰流行分析
服饰——谢玲 张新 龚波
服饰文化服饰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服饰从它诞生之日起,不仅具有反映 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多层内 涵功能,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 展不断丰富。
1978~1988 衣同装年代
服 饰 的 发 展
1988~1999着装开始多样化
2000~2008 个性化、民族风
2009~~
社会背景:70 年代末到80年代初,封闭的大门被打开,别人 的生活方式使中国女性开始以审视和怀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穿 戴,随着对文革及左倾思想的深入与扩大,中国人开始认同这 样一个真理:美是没有阶级性的,穿衣戴帽不一定与意识形态 的健康与否必然相连。
第一阶段:1978-1981 第二阶段:1982-1984 第三阶段:1985-1988
范思哲 劳力士 来自意大利的范思哲 成为进入中国的第一 个外国服装名牌。同 一年,劳力士手表出现 在少数中国人的腕上。
绿军装 军装在改革开放的头 两年仍然十分流行, 基本上是人手一件。 那时候最流行的穿法 是要在军装口袋上别 个五角星。
“鸡窝”头 这个发型在年轻女孩 中非常流行。很多理 发店的门前半夜就排 起长龙,排队的都是 等着烫发的年轻女孩。
的确良
的确良硬领、色彩艳 丽,穿在身上真的“的 确凉”
大众文化消费结构调查
大众文化消费结构
调 研 方 案
一、 调研背景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新时期对大学生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确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调研目的
在本次调研活动中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1,了解现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关注大学生消费结构,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健康消费。
三、 调研时间
2016年4月(具体时间待定)。
四、调研地点
以邯郸学院为中心的高校区。
五、调研对象
高校各院系学生及部分教师。
六、调研人数
大众文化消费结构调查
大众文化消费结构
调 研 方 案
一、 调研背景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新时期对大学生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确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调研目的
在本次调研活动中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1,了解现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关注大学生消费结构,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健康消费。
三、 调研时间
2016年4月(具体时间待定)。
四、调研地点
以邯郸学院为中心的高校区。
五、调研对象
高校各院系学生及部分教师。
六、调研人数
谈谈网络流行文化的利弊
积极影响:
1、丰富学生生活。网络流行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网络流行歌曲、影视网络等。无论校内校外,网络流行文化对青少年学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开阔了其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有利于大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2、拓展教育资源。网络流行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部分网络流行文化同样具有先进基因,其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化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当前学校教育的内容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让我们接触、了解、合理吸收某些网络流行文化十分必要。部分优秀的网络流行文化同样是鲜活的教育资源,将少量的精品纳入到学校教育中,对于拓展学校教育的知识、德育、艺术等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和思维,丰富其知识、技能和技巧,密切学校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均具有积极意义。
3、繁荣校园文化。学生无疑是校园文化的创造主体,网络流行文化通过作用于大学生,同样影响到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大学生摹仿能力强,他们常常借助于网络流行文化内容与形式,并结合学校生活进行再创造重新赋予网络流行文化新的意义,如网络校园歌曲、网络校园小说等,形成了具有大学生特色的文化内容与形式。
4、网络流行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主意识。网络的普及与通讯手段的进步,使得每个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扬民
大众文化研究 - 读书笔记
大众文化研究 课程读书笔记
书名: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大众文化导论》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编:王一川
出版时间:2004年3月
内容提要:本书最为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之一,系统讲解了大众文化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做用,阐释了大众文化的基本内涵、特征和规律,并这种介绍了电影、电视、畅销书、流行音乐、互联网、广告、青春亚文化等大众文化形态,目的是引导学生追求先进的、健康的大众文化,抵制落后的、腐朽的大众文化。
本书共分为九章:第一章,大众文化概述;第二章,电影;第三章,电视;第四章,网络文化;第五章,流行音乐;第六章,通俗文学;;第七章,广告文化;第八章,时尚文化;第九章,青春亚文化。下面我将就读本书的感受对各章的笔记进行简单的概述。
第一章 大众文化概述
一、大众文化的定义:大众文化是以大众媒介为手段、按商品规律运作、旨在使普通市民获得日常感性愉悦的体验过程,包括通俗诗、通俗报刊、畅销书、流行音乐、电视剧、电影和广告等形态。
二、大众文化与大众媒介
大众媒介与大众传播紧相关,实际上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是指职业传播者使用大众媒介、在广泛的传播对象中大量、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以便施加影响的过程。
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种怪异现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
——中国大众文化中几种怪异现象
学 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803班 学 号:080201077 姓 名:刘 聪
中国大众文化中几种怪异现象
大众文化往往可以反映出社会主体的价值取向,可以从侧面体现当代社会的精神面貌。可近几年里,中国的大众文化出现了一些十分怪异的现象,几乎颠覆了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这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引发我们的思考:中国大众文化怎么了?
我曾经读过一本书,名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讲的东方文化在面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将何去何从,作者认为东方文化历经五千年的传承而长存于世,必有其存在的道理,决不可能为西方文化所替代或融合。我们文化底蕴的雄厚乃是尽人皆知的,可最近在大众文化中为何出现了偏差?我认为总体上有三方面因素造成了这种现象:第一,这种现象是在某些人的“推波助澜”下形成的,某些人为了利益进行商业炒作,四处宣扬,让许多人不得不加以关注;第二,就是个人素养不够,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每个人的价值观、道德准则与底线都会有所差异,这也决定着人们是否能够接受新出现的大众文化;第三,群众中有一部分人缺少信仰,这里的信仰并非指封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