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案
“九年级上册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九年级上册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九年级上册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
《让世界充满爱》教案
▲学习目标
1.聆听感受歌曲恬静、优美的意境,能用柔和、优美的音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在理解和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演唱形式(齐唱、合唱、轮唱)表现歌曲。
3.了解音乐艺术在关注人类生存、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在音乐的影响下,增强对人类生存发展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尝试运用三种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3.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增强对人类生存发展的责任感。
▲学习难点
1.比较并听辩歌曲的节奏特点,在演唱中运用优美、轻柔的音色表达出歌曲恬静、抒情的意境。
2.在音乐实践中运用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综合等学习方式,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教学方法
情境诱导式,体验感受式,合作互学式,视唱法与听唱法相结合。▲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1
课前播放音乐《爱在天地间》。教师导入:刚才,同学们踏着音乐走进教室的是祖海演唱的《爱在天地间》,这一首歌在很短的时间内响遍全中国,为什么?
教师播放以《爱的奉献》为背景音乐的,配以反映有人得了SARS 后受到别人帮助这一情景画面的多媒体,从而导入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当学生沉浸在爱的意境中时,教师再次导入:当SARS病毒侵袭人类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休学在
湖南省茶陵县九年级政治《让世界充满爱》教案
课题让世界充满爱主备人
备课时间第7课时备课组长
签名
考研组长
签名
教学内容第二课时让世界充满爱个性化备课
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让学生知道我们要向世界献出力所能及的关爱,懂得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和平、安定的环境。
过程
与方
法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和平的重要性,通过合作探究懂得我们要为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教学重点
如何积极参与,为世界献出力所能及的关爱和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教学难点
理解关注世界和平,是我们成长的必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考考你:你知道以下国际节日、纪念日吗?他们各自有什么含义?
世界卫生日、世界环境日、国际和平日、世界人口日
——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翻阅有关参考书、进行作答、帮助学生理
解这些节日的含义,增强爱心意识。
二、教学目标:
1、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给世界献出我们力所能及的关爱;
2、青少年应如何面对当今世界存在的一些战乱、贫困、动荡。
三、自学自测: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P18——20,带着自学目标中的问题有选择性地有
重点地看书,在看书的过程中解决自学目标中的问题,并能做好笔记。
1、世界给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给世界献出力所能及的
关爱,以积极的心态,关注关注关
注。
2、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和平、安定的环境。关注世界,用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案
篇一:《让世界充满爱》作文教学案
车陆中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案·八年级语文·作文教学
课 题:《让世界充满爱》备课时间:使用时间: 课 型:写作、评价课时:2课时
主 备 人:吕娜 审 核 人:王萍 学生姓名: 教师评价:
篇二: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本课是广教版音乐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歌曲,本单元以“爱的旋律”为主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真情的呼唤,情感教育是本单元的重要教学目标,《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部献给1986年“国际和平年”的组歌,由四部分组成,教材中选用了第二部分,其音乐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温馨抒情,B部在调性上与A 形成对比,最后四个乐句完全再现。本课以“爱”为线索,通过歌曲的演唱和欣赏、感受音乐与心灵的沟通。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及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感受“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从而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途径理解音乐,并通过分析、实践、处理歌曲,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3、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弱起小节,掌握切分音节奏与后附点节奏。
教学重点:
1、 用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
最新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
2014新人音版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流行乐风 ............................................................... 2
1.1《让世界充满爱》.......................................................... 2
1.2《隐形的翅膀》............................................................ 5
1.3《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7
1.4《夜莺》 ................................................................ 10
1.5《铃儿响叮当》........................................................... 12
1.6《茉莉花》 ....................................................
九年级音乐教案:鳟鱼
《鳟鱼》
一、教学目标
1.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学唱歌曲《鳟鱼》,能够从歌词、旋律中感悟人世间的单纯、善良与欺诈、邪恶并存的事实,明白正义必须与邪恶进行斗争的道理,感受歌曲的独特艺术魅力,拓宽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视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感受、对比、情景创设、 探究等方法,使学生了解音乐故事,感受歌曲音乐形象。 3.知识与技能
(1)了解舒伯特的简要生平及其主要代表作品。 (2)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鳟鱼》。 (3)竖笛吹奏《鳟鱼》片段。 二、重点难重点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初步了解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
2、准确演唱歌曲中的变化音 。 3、歌曲具有叙事性,演唱时注意速度和力度随情景转换。
三、教学过程
导入:
1、课前播放同学们熟悉的乐曲《摇篮曲》。
师提问:这首曲子大家耳熟吗?叫什么名字?同学们知道歌曲的作者是谁吗?
生回答:(舒伯特) 2、简介舒伯特 (1)出示舒伯特的图像。
(2)教师或学生简介舒伯特及其代表作品。
(3)教师补充:舒伯特(1797-1828)是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穷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舒伯特却为人
九年级音乐教案:鳟鱼
《鳟鱼》
一、教学目标
1.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学唱歌曲《鳟鱼》,能够从歌词、旋律中感悟人世间的单纯、善良与欺诈、邪恶并存的事实,明白正义必须与邪恶进行斗争的道理,感受歌曲的独特艺术魅力,拓宽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视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感受、对比、情景创设、 探究等方法,使学生了解音乐故事,感受歌曲音乐形象。 3.知识与技能
(1)了解舒伯特的简要生平及其主要代表作品。 (2)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鳟鱼》。 (3)竖笛吹奏《鳟鱼》片段。 二、重点难重点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初步了解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
2、准确演唱歌曲中的变化音 。 3、歌曲具有叙事性,演唱时注意速度和力度随情景转换。
三、教学过程
导入:
1、课前播放同学们熟悉的乐曲《摇篮曲》。
师提问:这首曲子大家耳熟吗?叫什么名字?同学们知道歌曲的作者是谁吗?
生回答:(舒伯特) 2、简介舒伯特 (1)出示舒伯特的图像。
(2)教师或学生简介舒伯特及其代表作品。
(3)教师补充:舒伯特(1797-1828)是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穷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舒伯特却为人
九年级音乐教案:鳟鱼
《鳟鱼》
一、教学目标
1.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学唱歌曲《鳟鱼》,能够从歌词、旋律中感悟人世间的单纯、善良与欺诈、邪恶并存的事实,明白正义必须与邪恶进行斗争的道理,感受歌曲的独特艺术魅力,拓宽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视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感受、对比、情景创设、 探究等方法,使学生了解音乐故事,感受歌曲音乐形象。 3.知识与技能
(1)了解舒伯特的简要生平及其主要代表作品。 (2)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鳟鱼》。 (3)竖笛吹奏《鳟鱼》片段。 二、重点难重点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初步了解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
2、准确演唱歌曲中的变化音 。 3、歌曲具有叙事性,演唱时注意速度和力度随情景转换。
三、教学过程
导入:
1、课前播放同学们熟悉的乐曲《摇篮曲》。
师提问:这首曲子大家耳熟吗?叫什么名字?同学们知道歌曲的作者是谁吗?
生回答:(舒伯特) 2、简介舒伯特 (1)出示舒伯特的图像。
(2)教师或学生简介舒伯特及其代表作品。
(3)教师补充:舒伯特(1797-1828)是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穷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舒伯特却为人
音乐之声教案九年级
音乐之声教案九年级
【篇一:音乐之声教案九年级】
一、导入
音乐,是人类发自内心世界和灵魂深处的艺术结晶,是人类情感最美好的表达方式之一。喜爱音乐的人是快乐的,有音乐相伴的人生是幸福的。今天课文中将与我们见面的就是一个与音乐缔结了生命联盟的姑娘。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向大家描述你心中的玛丽亚形象。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的开头部分,和你心中的形象做一个比照,说说女主角的扮演者是否正是你心目中的玛丽亚的形象,她是否很好地表现了这个人物。 课文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天性活泼率直的姑娘,她在音乐里浸着,在快乐里浸着,在大自然中找到了最舒适的心灵栖息所;她拒绝接受条框规章对自己本性的修改,她在不经意间嘲讽了所有的压抑与限制;她是那么善良,毫无心机,她是那么个性鲜明,让人头疼更惹人喜爱……
应鼓励学生对人物进行个性化的、独出胸臆的理解。
文本为我们的多元解读提供了更自由的空间。而电影在使人物形象呈现更为具体生动的面貌的同时,也终止了我们在头脑中构思人物的过程。先给学生充足的余地去构想,然后谈谈自己心目中的主人公形象,再与电影中的形象加以对照,在吻合与不吻合的讨论中,人物形象会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鲜明和立体起来。 三、探讨性阅读
1.课文中的修女们用什么
读《让世界充满爱》有感范文
和谐是属于爱的,因为爱就要和谐。当我们同心协力建造和谐社会时,正如触到了爱的温度。
当一个人走到爱的时节,就觉得自身变成舒展的绿叶,一种类似仙境的幸福感来到你身上。你可知道为什么?你可知道那种无边的幸福感那里来?那都是因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
这本书主要告诉我们:在和谐的社会中,我们才获得爱,拥有爱,感受爱,理解爱,学会爱。爱是构建合谐社会中的基础。是关心,是理解,是包容,是尊重,是责任。因为有爱,我们才能茁壮成长;生活才能欣欣向荣;事业才能蒸蒸日上;家庭才能幸福美满;一切才能充满活力。
和谐的社会中民主法治有爱;诚信友爱为爱;充满活力有爱;安定有序能爱;人与自然主谐相处成爱。
病房里身患绝症的罗南英为儿子写下可供一生阅读的信,希望爱能穿过时光的界限,把她殷殷关切传递到孩子身边。但通过媒体,人们真的看到爱能穿过时光的界限,把群众的殷殷关切传递到妈妈身边。
这爱,使社会更和谐。源于爱的火炬不断传递,并激发出更广泛更深沉的爱。犹如爱浪激碰到海边的巨石,卷起层层爱的浪花。
舞台上,观音普渡人生,把爱撒向人间,邰丽华为我们展现她优美的舞姿,我们看不出她拥有身体上的缺陷。尤其是那句手语:“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rdqu
让世界充满爱作文300字
爱,很大,很大,因为大家都有爱。有时候,家人给你爱,你就要回报他们。有时候,朋友给你爱,你也要爱他们,让世界充满爱。
爸爸妈妈给予我的爱最大,他们为我做饭,给我洗衣服,都是他们为我准备的爱。我要好好孝敬他们、回报他们,把我的爱传送给他们。弟弟也会给我爱,爷爷奶奶用他们的行动给我了爱。
朋友们跟我玩耍,我们去坐邮轮,去公作文园玩,一起过节日,去爬山,去旅游我们在一起很快乐。同学们也给予我爱,我也爱我的同学们。我们一起上课,一起放学,一起写作业,十分开心。
老师会在学习中悄悄把爱送给我,让我知道爱的力量。老师就像一位大朋友,上课十分严肃,下课和我们一起笑、一起说悄悄话,在不知不觉中又把爱传送给了我们。
爱,非常伟大,因为全世界都充满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