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爱护水资源教案
“初三化学上册爱护水资源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初三化学上册爱护水资源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初三化学上册爱护水资源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初三化学爱护水资源教案【优秀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白话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初三化学爱护水资源教案【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篇一:初三化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实例了解化合价的涵义;了解常见元素,原子团化合价;能够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渗透定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化合价是初中化学要求达到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前面学过的有关化学式和物质结构初步知识,尤其是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形成的知识是给出化合价的依据。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将对以后各章的学习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第八章酸、碱、盐的学习。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所以应高度重视本节课教与学。
教法建议
从复习NaCl和HCl的形成入手,探究MgCl2和H2O的形成过程。学生分组探究:据Mg、Cl、H、O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出取34克某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克CO2和18克水,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碳氢元素②一定不含氧元素③可能含有氧元素④一定含有氧元素⑤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⑥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1,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⑤B.①④⑥C.①③⑤D.①④⑤
2.某有机物6.2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3.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
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
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
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
4.已知:2KClO3=2KCl + 3O2↑,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
...的是
A.A
西安尊德中学上册期中初三化学初三化学试卷
西安尊德中学上册期中化学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2.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4B.+3
C.+2D.+5
3.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下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100.3 4.8 2.8
反应后质量/g 3.2待测8 6.4
A.待测值为0.6
B.此反应可表示为:丙+丁→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自学版)
姓名 班别 学号 (不能只为了完成空格而看书,而应该把书看完)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到了近代, 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 和 构成的, 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些观点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其本质的基础。 和 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化学是在 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 、 以及 的基础自然科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 的变化。如 等。 2、化学变化: 的变化。如
九年级化学上册4.1爱护水资源学案新人教版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2、通过统计调查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状况,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设计家庭节水计划,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节水从我做起”的信念。
二、知识准备
提前一星期让学生搜集有关水资源和节水的资料。可以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等途径搜集,尤其是互联网
上丰富的信息资源。
三、学习研讨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59页至61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地球的表面积约有__________被水覆盖着;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是______;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______;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大约有_____种;
2、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_____位,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_,中国人均水量约占世界均值的_______,我国人均水量最多的省(地区)是______。
3、世界水日是__月___日;我国人均水量最少的省是____。
4、世界上有多少人口处于缺水状态____,南水北调工程将使我国北方44座大中型城市摆脱缺水困难,请问是将_____水调往北方。
【交流学习】
小组内交流讨论,明确以上问题。
师生共同小结下列知识
一、人类拥有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本质):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 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 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 烧杯 酒精灯 漏斗 滴管 集气瓶 水槽 铁架台
6、各种常见仪器: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
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上册全套
湖南永州蓝山一中课题研究小组 雷阳助 E—mail:leiyangzhu@126.com
绪 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 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
初三化学教案
目录
第一篇:初三化学实验教案1第二篇:初三化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第三篇:初三化学《石灰石的利用》教案第四篇:初三化学第一章复习教案第五篇:初三化学第一课时教案更多相关范文正文
第一篇:初三化学实验教案1
九年级化学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者薛永成授 课 班 级:九年级2。3。5) 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常见仪器及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常见药品的取用。
2、过程与体验:通过观看幻灯片,使学生体验到实验过程,经动手操作领悟出实验技能。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探究的热情。
二、重点难点:
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常见药品的取用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基本实验技能,将依据操作技能形成原理:积累原形动作知识,铺垫模范动作基础,完成整合动作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2、合作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仪器
药匙、烧杯、坩埚钳、酒精灯、胶头滴管、铁架台、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橡皮管、导气管、镊子、蒸发皿等
<二>药品的取用
1、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
注意事项: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准确送到试管的底部,以防洒落或粘到试管壁上。
2、块状药品的取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4.1爱护水资源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初步懂得合理利用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迫切性,从而形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3.学习利用身边的报刊、网络等资源获取信息,并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4.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自主研学
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的水分布状况如何?
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用途?
3.水源污染来自哪几个方面?
4.爱护水资源的途径有哪两条?
5.生活中你有哪些节水方法?
合作探究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地球储水
183
地球上总储水量约为1.39×10 m,地球表面约 被水覆盖。 2.水资源概况
总水量 ,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 。 3.我国水资源
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仅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且分布不均匀。 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提高水的 ,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以减少用水量。 2.防止水体污染
(1)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 使水质恶化的现象。 (2)水体污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及习题
初三上册知识点及习题(附答案)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中考要求: 内容 基本要求 1.能辨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变化 2.能识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 知识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目标层次 ★★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